《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非要三才能生万物,不是二,也不是四?

孙玉斐


此事不可死扣三个数字,这是老子高度抽象的概指、代指。其“一”是指事物有始,如社会、自然、人和动植物均有开端初起;其“二”是其成长、变化;其“三”便是延续、拓展了。另忘了後边还有一句:“三生万物”,其“万物”二字还是以高度概括来指代自然、社会的事和物无以记述的纷繁多态、无穷变化……。哲学本身就是研究和探索事物本源和发展规律的,所以必须着眼其总则,述论较概括、抽象。如果从三非要追其四、从四追五,一直细追那就是自然科学分门別类研究、实验的对象了。不过其最终的发现也必与唯物辩证哲学规律的发现会合。


昆仑139100429


道生一,一就是德一之能,就是德,就是今人所谓先天一气。

一生二是由德一之能而生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所以说一生二。

二生三就是万物中阴阳二气相互交感时,先天一气进入其中,所以说二生三。

万物中阴阳二气交感,如果没有先天一气进入其中,万物就不能生长发育,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指出:无,名为天地之始,这里的无就是指的是道,道是天地的始祖。

有,名为万物之母。这里的有就是德一之能,就是一,就是先天一气。老子在这里说了先天一气是万物之母亲。先天一气生育了万物。

所以万物都是由阴气,阳气,先天一气,这三而交感而生。


逍遥谷逍遥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水平、问到点子上了!👍👍🙏🙏😊😊

在《易经》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见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讲的是变化之道,译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经》讲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适原理,是“太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们是呈2的n次方递生的,是普遍的变化模型,是理论。

在《道德经》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有无相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讲的是道与德。《道德经》讲的是实际,是现实中的运用。

按《道德经》的现实应用逻辑,“无”经过“道”生出“有”来,“有”就是“一”,这个“一”就是一个整体,整体衍化出二,叫“一生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道生一”后,还要“一生二”,这里的“二”必须是有阴、有阳。但现实中,有阴、有阳也不一定绝对可以继续衍生,两个雄性、两个雌性,甚至两个雄雌、两个男女,不能繁衍生息的例子,时有发生。那么,只有“二生三”确实发生之后,“三生万物”才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它讲的是“道”,是客观的实际,这些“生”必须是现实的衍生,它们都是递进衍生的。“三生万物”的前提是“二生三”,“二生三”的前提是“一生二”。如果没有“二生三”的前提和实现,就不可能有“三生万物”的延续。所以,必须有“三”才可能有万物的衍生。“二”不能直接衍生万物,没有“三”也不可能有“四”。

《易经》讲的是变化的规则模型,《道德经》讲的是道在自然中的客观实际,二《经》和二《经》中的“生”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概念,不可将二者等同。

(以上为一己一时之观念、认识,当然也可有其它更好的解释方法。)


沃克特尔


天地万物的生成,中国就有三个不同的说法。

一,神话传说:万八千岁,盘古开天辟地。

二,《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三,《易传》解《易经》: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经》,道生万物,物是“道”一个一个地生出来的,每一个物都有阴阳。

《易传》的八卦,象天地万物,物是“太极”两个两个地生出来的,一个物阴、一个物阳:“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不论物是一个一个地生,还是两个两个地生,都存在一个问题:盘古开天辟地,在万八千年前,而道生万物,太极生万物,又是什么时间呢?


赵日金141


回答论文道德经。一二三生万物通。道德周易一本经。二人念经,因不同。到你口里说道德。到他口里说易经。终结一期三个字。一天二地三人生。天地之间生下人。只有有人万物生。一天为阳为男人。生出二阴地妇人。夫妇生下三个子。生阴配卦分五行。从此有了生和克。产生万物造人生。

你说一二三生.万物通。

他说天地人和 .万物成。天生地地生人人生万物。世间只要有了人,万物奇迹。无不可生。世间如果没有人万物灭尽。无极又生。

回答。你说为啥不是二。其实功劳就在二。没二想三也不成。一为阳。二为阴所以才生第三人。三人。一天而地生下人。人造万物传万春。


興龍易学堂范老范兴海


道德经首先是修道人的指导性法本。

虽然一阴一阳是为道,修道人修的是非常道,如专气至柔能婴儿乎?这个婴儿就是指代相对于肉身的一个内身,他如婴儿般可爱所以称婴儿。外身为阳,内身为阴,所以谓一阴一阳为道。内身婴儿成就了就是成道,非常道。这就是一生二。继续修炼内身再出内身,相对外肉身,就是二生三了。继续往复,内身可以变化了,分身无数了,所以三生万数个了。神奇了,难解释了,所以称非常道了。

因为一含二,所以不用二,四数了。


用户7653022745121


老子的道德经是思想性,理论性的,近于抽象,不易懂,但如果你读了庄子后,就感觉没有那么玄妙了。老子说:道法自然,就是尊重自然规律。庄子说:“道在屎溺”,“道”在寻常的生活之中。比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的“大道”姑且不议,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刻与“道”有关:比如,一个公司,老板就是“道”;对于员工来讲,部门就是“道”;公司要发展,就要企业,要企利,要赚钱,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组织形态和机构,以此类推,纵深演绎,这就充分证明了因公司这个“道”而派生了层出不穷形式来。对于人来说,天地自然是“道”,对于生命来说,生存是“道”,申明一点,此道非社会性的“王道”,这里的“道”是自然法则,与阴谋性质的“术”无关。老子是推崇“无为而治”的,因此没有什么“王道”之说。所谓行“王道”是后来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给自己贴上正统的标签而捏造的。个人愚见,抛砖引玉,悉听指教。


侠骨柔情622


这个一二三可太有学问了!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这就是“道生一”的一,是指整体同一性。而这个“道”是“恒道”之道,也就是“可道”之道却不能道的“恒道”。道,是指普通法则规律,它可以指导行动,也就是所谓“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是因为本体“恒”有自己的道,那就是“恒道”。这个“恒道”就是“道生一”的道。

说完“道”和“一”,再说“二”和“三”。既然“一”是同一性,“二”自然是指相对性。而“三”可以简单理解为和合性。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个过程中,物质还没有产生,都是处于抽象之中。直到“三生万物”。

如果说《老子》书中,“恒”是本体,“玄”是老子给本体“恒”的名,“恒道”是“恒”的法则,那么一二三,就是形而上的本体恒之“道”逐渐衍生出形而下的“万物”的过程。


浸淫之辞


一指能量,道生一,道是能量之源。

二指阴阳,一生二,能量呈现阴阳两种状态。

三指振动、涌现、信息,这是能量的三个特征。三生万物,当能量满足这三个条件后产生万物。

能量振动有频率,高频能量形成无形物,低频能量形成有形物。能量涌现即大爆发。声、色、味、形、基因、意等都是能量信息。


太极拳玄机


一生二 是阴阳很好理解 二生三争议就比就多了 为啥有这样说法呢?和人类繁衍后代有关 人类繁衍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 中国远古婚姻是农业国家 农业国家有个特性就是被固定在某个区域网 ,繁衍需要区别是否有血亲关系,血亲关系可以造成基因缺陷 ,需要媒人这个重要的媒介来参与。所以男女构成阴阳 ,三就是媒人。才能让人更好的类繁衍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