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期間學生在家學習,將在國內國際教育史上有何地位影響?

綠水青山學生物


通過傳媒開展成人教育,早在六十年代中國就有了,那時稱為廣播大學,學員通過聽無線電廣播來上課,文革結束後,在鄧小平親自批准後,中國建立了廣播電視大學,大學國家教育部承認學歷,該學歷也得到國際承認。中國廣播電視大學畢業生也可以報考美歐國家的研究生,今天通過傳媒開展成人教育已經非常普及。

在新冠狀病毒肆虐的特殊時期,中小學也開展傳媒教育,這是可行的,我國已經積累了豐富傳媒教學經驗,但是,如何進行課外輔導這是非常關鍵問題。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自我約束管理自己的能力都不及成人。現在課外輔導主要還是靠學生家長來完成,這就會出現不平衡的後果,需要認真研究。


老樂160608971


這個問題非常好,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和討論,下面說一下我的看法。從宏觀視野來看,這次因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居家網上教學應該是國際國內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壯舉。

一、這次居家網上教學必將推動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未來已來,5G時代即將到來。這場居家網上授課是“互聯網+教育”一次全國性的教育教學實驗,也是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而深入的實踐,它勢必拉開“互聯網+教育”的大幕,也必將載入我國和世界教育史冊。

二、這次居家教學為解決我國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提出解決方案。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時代,高等學校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嚴重。以地方本科院校為例,有些學校由於經費緊張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嚴重製約了學校的發展,甚至導致高校教師人才大量流失,所有這些矛盾必將通過信息化教育時代的到來得到終極解決方案。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到來。對於知識的獲得可以通過互聯網線上慕課解決,對於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實踐技能訓煉、創新思維培育、課題研究能力增強要在線下解決,也就是迴歸學校,迴歸實驗室和校內實踐基地,迴歸社會企業生產科研單位等校外實踐基地。

三、基於“互聯網+教育”進行學校人事制度改革。以高校為例,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人員開支佔總經費的50%~70%左右。如果採取信息化教學,可以大量縮減理論課教師隊伍,適當增加實踐教師隊伍,後勤保障進行社會化改革,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人員開支,可以很好地解決由於經費緊張產生的供需矛盾。

機遇和挑戰並存,時勢引領潮流。希望教育工作者順勢而為,在“互聯網+教育”的大潮中大有作為。











工匠大咖


首先,相關階段的學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做到有線下到線上的轉變。而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家長的理解,學生的理解,都化作了一股凝聚力。

其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線上平臺能夠適應再次爆發量級的在線學習。也說明了,教育體系保障系統的完善。

最後,讓國際和國內看到了中國人的凝聚力,這個力量將是無窮大的,必將在國際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我們專注於知識技能分享,詳情可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