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近日,走进石阡县青阳乡冷家榜村的油茶种植基地里,一块块带状的茶叶基地倚着山势呈阶梯式的斜铺在山脊上,村民们戴着口罩,在基地里或挖坑、或平整土地、或焚烧杂草,地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映着春日的暖阳在山野之间勾画出了一幅油茶产业欣欣发展的春意图。

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油茶综合利用价值高,既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富民产业,也是持久稳定的长效产业。近年来,石阡县依托区域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部署和骨干企业的支持下,不仅打出了“苔茶之乡”的品牌,还走出了一条适合县情实际的油茶产业化发展路径,助推脱贫攻坚稳步进行。

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时下,恰逢春播时节,石阡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抓产业发展不放松。充分发动在家富余劳动力,有序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在家和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务工,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我们打算在这片基地种植1000亩油茶,目前已经平整了500亩的土地,土地平整完,就是挖坑、下底肥、移栽茶苗。”据石阡县青阳乡冷家榜村油茶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安仕强介绍,该基地每天都有20名村民在里面务工,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还增加了两台挖机来平整土地,预计1个月内该基地就可以完工。届时,石阡又将增加1000亩的油茶种植。

“如果家乡有产业能务工,我也不想出去了!”返乡农民工王通琼高兴道,现在老家的油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就近务工,不仅能照顾家,每天还有70元的收入。

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同样在石阡县坪地场乡的邓家沟村油茶种植基地里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戴着口罩或除草、挖坑、或平整土地。

“我们基地从去年12月份就开工了,每天在基地务工人员都有80人左右。”据坪地场乡邓家沟村油茶种植基地的负责人罗志强介绍,从开工到现在就已经支出了30多万的务工费,按照目前的施工状态,只要天气好,村民每天都可以到基地来务工。

据介绍,经过调研发现,坪地场乡18个行政村中,有15个村的地势和气候条件适合发展油茶产业。目前15个村正有序的进行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全乡通过规划建设的油茶产业基地达到13000亩。

其实,无论是青阳乡的冷家榜村油茶基地,还是坪地场乡的邓家沟油茶基地,都只是石阡油茶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石阡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传良介绍,石阡县19乡镇(街道)均有油茶分布,境内有原生油茶21.3万亩。自2010年以来,全县结合县情实际,依托原生油茶资源,抢抓机遇,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主要分布在聚凤、石固、龙井、本庄、青阳等乡镇。

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其中,聚凤乡和龙井乡建立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各3家,年生产能力达500吨,年产值可达1400万元,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据介绍,石阡县油茶产业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4:1:5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用产业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去年以来,新发展新植油茶42600亩。

目前,石阡县已建成省级油茶园区1个、市级油茶园区1个,从事油茶加工企业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6个、造林大户145户、林农2000余户,有效带动油茶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00余户增收致富。

石阡:油茶发展“意正浓” 产业脱贫“路更宽”

油茶产业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曾经让老百姓头痛的无用荒山,如今正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种上了高产值的茶叶林,一排排油茶树在产业革命的攻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片片茶叶地正不断扩宽产业脱贫的致富路。(吴昌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