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黃鶴樓設計者:如果因染疫而死無異“他殺“,我於心不甘


編按:向欣然老先生是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黃鶴樓設計者,1940年生於浙江鎮海,1957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 曾任中南建築設計院原副總建築師,中國建築師學會建築理論與創作學術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向老先生在文中寫到:其實,我對死亡並無太多恐懼,我已經活過了中國人的平均年齡,正常死亡是遲早的事。但是如果因染疫而死,那無異於“他殺“,我是於心不甘的。向老先生字字深情,句句真切,這該是多少武漢人的想法?!


武漢黃鶴樓設計者:如果因染疫而死無異“他殺“,我於心不甘


我,向欣然,現在正在閱讀我們社區昨日的《疫情公告》:按照市裡地毯式大排查的要求,社區已發現的確診,疑似,發熱,密接等四類人員共15人,都已經做到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離開小區大院了。

我居住的社區,按照市裡的劃分,屬於新冠疫情風險偏高的一類。此前已經有6位確診患者相繼去世了,他們死前多數都沒能住進醫院。雖然小區的隔壁就是定點醫院,但一床難求,求診的病人通宵排隊,隊伍快要排到小區的後門口了(小區趕緊封閉後門)。這都是武漢封城初期的事情。


由於我們的社區基本上就是原來設計院的職工生活區,所以大家都很熟悉,都是老同事,老鄰居,所以他們的突然離去,我們感到驚恐,感到難以接受。在那個黑雲壓城的日子,我們兩個空巢老人是多麼無助!!

就在此時,微信裡傳來建三同學的聲音:“因為你在武漢,所以我們會更加關心和支持武漢的抗疫鬥爭!”是的,63年我班畢業分配到武漢(中南建築設計院)的,共有3人,如今只有我一人尚在武漢堅守。

隨後,陸續有同學在網上向我表示問候和祝福,更有同學直接打電話安慰和鼓勵我,遠在美國的同學還和我在微信裡展開了私聊……這一份份友情似親情,給了我溫暖和力量,我將永遠銘記和感恩!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有同學轉達了一位老師對我的關心,他要我“多保重,多喝水,多燻艾草…”

其實,我對死亡並無太多恐懼,我已經活過了中國人的平均年齡,正常死亡是遲早的事。但是如果因染疫而死,那無異於“他殺“,我是於心不甘的!

我已經有一個月沒有下樓了,我常常站在5樓的陽臺上,望著周圍死一般寂靜的世界發呆。

以前有太多的帖子,勸老年人什麼也不要關心,什麼也不要想,只要吃好玩好活好就行了。這有一定道理,因為你就算想了關心了又有什麼用呢?!你還能為改變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嗎?不過有句老話: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我還是忍不住,要關心,要去想。

在這瘟疫猖獗的日子裡,在這漫長的封城的日子裡,我一直在想,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命這麼苦啊!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總是災難深重?想到這一切,我只有祈禱,祈求在大災大難之後,中國會有一個清平的世界……但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