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在黃山流行這樣的一句話:“登黃山天下無山,遊呈坎一生無坎。”

這裡是讓人浮想聯翩的古城,有世外桃源般的氣氛,有想在這股寧靜歷史韻味中追憶往事;這裡是“爸爸去哪兒第五季”最後一站的拍攝地;這裡也是被朱熹讚譽為“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這裡更是徽派風格建築的典型代表,優雅貫穿了百年,擁有著獨具一格的風味。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很多來到黃山的遊客都會在呈坎村走一走,預示自己的一生平安,吉祥。呈坎村被稱為“中國風水的典範”和“中國風水第一村”,是世界迄今發現保存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這裡有神奇的過坎文化,呈坎也被譽為“人間天堂”水墨畫就的鄉村。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呈坎原來的名字叫做龍溪,始建於東漢時期,到現在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村子周圍有山水環繞、五星朝供、負陰抱陽,非常形象的表達了“納四水於村中,聚水如聚財”的傳統古徽州文化理念。

有如此好的風水,自古以來也就人才倍出,東漢三國時期東吳孫權的統帥諸葛瑾、呂蒙平定山越人,孫姓在此定居,以後最有名的是呈坎羅氏第八世祖羅汝輯之子羅頌和羅願,兩個兄弟非常有出息,一個官居知州,一個榮登進士,後來兩兄弟都進了孔廟的雙賢祠。而他們的父親羅汝輯早年也官居起居郎兼侍講、大理寺丞和吏部尚書。這樣一家父子都榮登進士,兄弟雙稱賢,也難怪宋朝理學家朱熹稱讚呈坎為“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了。

從入口進到呈坎古鎮,在村口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湖,這個湖叫永興湖,寓意是永遠興旺發達,對於村子來說是聚水納財的意思。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呈坎與古村名(地名)龍溪相比較,應該是龍溪更為響亮,為什麼改為“呈坎”,完全是風水理念的體現。呈坎村始祖羅天真、羅天秩堂兄弟倆原居江西,其時江西風水學說甚為流行,他們遷入歙縣後沒有貿然地定居一地,而是慎重地進行了選擇。在選擇居住地時,他們以風水理論作指導,擇定了歙縣西北四十里的龍溪,改名呈坎。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在呈坎的巷子深處有很多古舊、龐大的徽居。在這安靜的四合院裡,有著徽州典型的四水歸堂,精美無比的木雕磚雕和石雕,時間彷彿停留在這神秘的明清時代,在這陳舊的高牆舊門裡充滿了懷舊和清寂氣息,讓人寧願迷失在這條美麗的古村裡,不再離開。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在呈坎有著水墨畫般的寧靜悠遠。村中溪水繞村而過,形成了類似陰陽魚的圖形,選址完全符合“枕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理論。兩條水圳引眾川河水穿街走巷,現仍發揮著消防、排水、洩洪、灌溉等功能。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在呈坎村,有迄今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等古建築150多處,其中以明代的建築居多,所以呈坎也有著“明代文化特色村”的稱號。這裡可以被稱為自然風光與徽派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全村至今仍保存著明清時期建築約100餘處,包含燕翼堂、羅東舒祠、長春社、羅潤坤宅、東漢水口、下屋(易經館)、五房廳、鍾英街、石柱廳、羅純夫宅、環秀橋、眾川小學堂、老虎洞等景點,其中羅東舒祠、長春社、羅潤坤宅等為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呈坎村中的環秀橋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築,建於元代,是古代休寧通往許村、歙縣的交通要道。橋上有亭、亭中有座,歷經數年百年滄桑,依然秀雅如初。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羅東舒祠全名為“貞靖羅東舒先生祠”,是呈坎最為壯觀的古建築,據說也是“江南第一祠”。羅東舒祠佔地五畝餘,分前、中、後三進,五層山牆,層層升高,顯得氣勢宏偉威武。第一進為儀門,儀門內是八丈見方的天井,天井兩旁為廊廡,第二進為大廳,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聳立,石柱之後是二十四根圓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難以合抱。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呈坎古村,徽派水墨畫中的風水第一村

走在呈坎的99條巷子裡,伴著淡淡的輕霧,彷彿置身於一個諾大的迷宮,兜兜轉轉好幾圈,卻又回到了原地。

美好的風水寶地易經八卦村落,似乎讓每個人都不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