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哪些习俗有什么寓意?

用户7517776203586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又叫“春耕节”,民间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都去理发,图个好采头。又传是土地爷的生日。


席子五莲


我们老家,2月2称为“龙抬头”,通常正月不剪发,因为不吉利,在这一天理发,辞旧迎新。同时还有炒棋子豆豆吃,做法是将面用刀切成棋子状混入部分香料,过油锅,出锅后在涂撒些辣椒粉,好怀念,记得小时候有个儿歌,2月2炒豆子,我家门口来了个大肚子[灵光一闪]





斟情酌理


“二月二,龙抬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我们这里二月二,有许多风俗。

一、二月二剪头发,家里不论老少,男人都要剪头发,为得是图个好彩头,好兆头。寓意:二月二剪头发,财运享通发发发。因为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所以二月二这天,各个理发店人员满座,挨号理发,店老板忙忙碌碌的同时,也赚足了钞票。

二、出嫁的闺女回很嫁,二月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二月二这天买上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寓意给娘家增添喜气,娘家会人丁兴旺。俗语说:二月二出嫁的闺女把娘看,父母一年得平安。我们姐妹四人年年二月二回娘家,今年疫情防控下,不知能否如愿以尝。

三、二月二炒豆子,小时候,二月二这天,家家户户炒豆子,一方面是让孩子当零嘴吃,寓意“豆子嚼得嗄嘣脆,日子越过越富贵”,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出作黄豆浆。因为那时候日子贫穷,春天没有肉菜吃,别作半缸黄豆浆,就是整个春天的咸菜。现在没有做的了,买一瓶吃就足够了。


落英乡间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的民俗文化,其实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我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因此“龙”在人们心中就多了几分神秘与威严。

正月里,有不理发的习俗,大家都等到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寓意剪“龙头”。图个吉利,并讨个好彩头。

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古代人们没有好的天文器具来计算时令,但勤劳与善于发现的人们便根据天气变暖,大地回春等规律来推算时令,到二月二左右也正处于“惊蛰”时节。这个时候,严冬过去,天地万物都开始复苏,人们便在这个时节开始春种。

因此古代人也把二月二这天叫做“上二日”,也称“春耕节”。所以大家在这一天也有“祭春龙”的习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记载:

“二月二,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就是说的这天祭祀的情景,在这天,人们会吃面条,寓意“挑龙头”,炸油糕,寓意“吃龙胆”吃爆米花,寓意“金豆开花”。还有的,会打着灯笼到河边去挑水,然后回到家里以祭拜的形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无论是以那种方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燕子的涛宝


北方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开始,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这天又叫“春龙节”。

每到二月二这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不亮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古代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人们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寓意“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表达吉庆的愿望。

这个习俗要追溯到明朝,据沈榜《宛署杂记》记载:

“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另外,明人于奕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里,春场记载:

“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古时,龙在中国人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能和风化雨。所以,二月二这天表示春季来临,因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因此,古时“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又称“春耕节”。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所饮吃的食品名称前面都加上龙字。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还有其它习俗,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口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妇女们不能做针线活,怕伤了龙眼,不能动车辆,怕碾压了龙头等。

二月二龙抬头,是我国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员,引来很多作家、诗人纷纷赞美。

对了,还有一件“大事”值得交代,就是剪头发,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人们潜意识里认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憋了一个月不理发实在难受,二月二这天扎堆去理发店剪头,叫‘剪龙头’,我老家叫“叫剪龙蛋”。预示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鸿运好兆头!


那些旧时光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面和香油”。

二月二是到了24节气的惊蛰节气之中。下雨就会们春雷出现 ,冬眼下蛰的动物昆虫就会被惊醒出蛰,开始新的生命。

“二月二“这一天我们这里的风俗是。

1、早上起床不能在房间里系腰带。如果在房间里系腰带一年当中就会有遇到蛇的可能或蛇、蜈蚣的侵害。系腰带要到院子里阳光下去完成。

2、炒撂豆,把黄豆炒的燋黄干脆,有的炒成咸的,用盐水浸泡以后,晾干再抄。有的炒成甜的。把黄豆炒熟后放上糖。当然还有原味的。各有各的口感,非常的好吃。

3、吃鱼、鱼因生活在水里也有龙的意思,“鲤鱼跳龙门”吗?于是一年的好兆头儿步步高。所以都提前把鱼买回家,二月二早上就要做鱼吃,图个吉利。

年年有鱼【余】吧。

4、围粮屯、早晨起床后要用草木灰,在院子中围出很多圈圈。中间挖一小坑,里边放上粮食。这就叫“围粮屯“,也叫“围粮仓”

意思是把粮食围上以后一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食不会损失。辛辛苦苦的农民就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这是一种美好企盼吧。

还有的地方吃炒面的风俗。就是把面放在簸箕里,用涮帚往面上一边洒水一边颠簸。让白面在簸箕中所有滚动成阄。然后倒入热锅中翻炒,炒至微黄。出锅后,可长时间群发,用开水冲泡食用。

我国不但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并且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风俗习惯,各有不同。“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高原沿海,风俗各有传承。但总的来说都是对美好年景的一种视愿和企盼。

在二月二到来的前夕,祝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年年丰收。扫清瘟疫少害,全国人民都安康。

东方“龙抬头“!


南山说易


二月二有很多习俗:

比如百姓要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除此之外,民间饮食为了取吉利还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在这一天妇女为了避免伤了龙的眼睛还忌动针线。另外,在南方,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1.二月二习俗是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

2.二月二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3.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無爲2222


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百姓要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除此之外,民间饮食为了取吉利还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在这一天妇女为了避免伤了龙的眼睛还忌动针线。另外,在南方,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松下思妤


“二月二,龙抬头”,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一句谚语。农历的二月初二,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它被简称作了“二月二”,还被赋予了不凡的内涵:“龙抬头”。自然,围绕着这一天,各地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讲究和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这一天被称为“龙头节”或“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龙在中国文化里是祥瑞之物,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在这一天理发,预兆一年里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二月二龙抬头出生的人好不好 2018二月二龙抬头出生的宝宝命运怎么样

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在每个月都有好的日子和生辰。只要在好的日子和生辰刚刚出生就好!一年之中有好多好的生辰八字!

二十二日出生之人,天生资质灵敏,理解力高于他人,为人处事守信讲道义,从不做欺诈或讹骗他人之事。





风水界的鸣天


应邀简答: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传统节日。

我家乡的习俗是吃饺子,吃猪头肉。这一天小孩子都要理发,俗称“剪龙头”。

现在其它的迷信习俗都没有了。

二月二,也是过大年期间,最后的一个节日了。

过了二月二,人们就投入忙碌的备耕生产了。一忙就是一年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