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新冠肺炎至今已經過去74天,雖然情況在不斷好轉,但應該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對廣大醫護人員而言,這是捨身而出的戰鬥。而對於廣大企業而言,

這不僅是一場生死戰,更加是一場民心戰。


在這場事關家國安危的戰鬥裡,14億國人會記住所發生的一切。


有人可能會問,這場疫情跟電動車有什麼關係?


疫情發生後,電動車行業幾乎是在瞬間,就切換到“戰時狀態”。


雅迪、臺鈴、愛瑪、立馬、綠源、新日…等一大批電動車企業在春節期間全國物資緊缺、交通不便、人手不足等多重困境的“圍剿”下,硬生生通過自身的實力與努力踏上了通往武漢的逆行之路,通過各種方式為抗疫一線奉獻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


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即使到了如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這些電動車行業優秀的企業代表們依舊在源源不絕地向疫區馳援著。


注意,是馳援,不是捐贈。


馳援和捐贈有什麼不同?


如果說把錢捐出來,只能看到向善的尺度。那麼怎麼把錢花掉,就讓我們看到了向善的濃度。而在春節這個諸多不便的特殊大環境下,如何把疫區急缺的物資送到重點需求的疫區則是向善的溫度。


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細數一下這些電動車企業們馳援的物資,有疫區醫療機構急缺的救護車、口罩、防護服、醫用酒精,也有基層抗疫隊伍需要的帳篷、食材、衝鋒衣,都已經被企業們直接送到了疫區一線。這其中,當然也有電動車企業們最引以為豪的電動自行車。


社長粗略統計了下,從疫情爆發到現在,電動車行業累計捐贈的電動車數量已經接近兩萬臺,車輛價值在3000萬-4000萬元之間,並且絕大多數都已經投入到了以湖北重點疫區為主的防疫使用中。


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有人可能會質疑,電動車對防疫工作有用嗎?


下面這條武漢某醫院護士小姐姐發給愛瑪的短信就能說明一切問題。


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在公共交通、定製交通停運的情況下,武漢有不少醫護人員的出行也成了難題,連續奮戰後想要回家休息、以及返崗繼續工作都遇到了不少的麻煩,當地政府徵調的公交車並不能滿足這些戰士們個性化、機動性的需求,而電動車的價值就此顯現。


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比電動車的實用性更可貴的是,電動車企業們逆行的態度和魄力,前線突擊隊們連續出入武漢、孝感、黃岡等重點疫區,將急需的物資送貨上門,第一時間投入使用。


在民族大義面前,這些企業之間沒有商業競爭、你我之分,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只要國家用得上,只要抗疫用得上,他們哪怕千難萬險,也在所不辭。


反觀那些聲名赫赫的外國巨頭品牌,面對疫情無非蜻蜓點水,甚至是冷眼旁觀。


這樣的電動車行業,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一場疫情,像鏡子一樣照清了一切,讓我們認清了什麼叫做民族企業。當國家有難時,只有他們會將生死置之度外,為祖國和人民背水一戰,而在華夏大地“土生土長”的電動車行業,正是這些優秀民族企業的代表。


新冠病毒可怕嗎?太可怕了。


有了這些為國戰疫的電動車企業參與,有什麼不贏的道理?


在此,社長想提個倡議:疫情過後,大家是否都能夠給我們的民族電動車行業和品牌們給予更多的支持?畢竟,這些企業不僅在進行艱苦的抗疫馳援戰,同時也在這次疫情中負傷不小,生產和銷售都受到了極大地影響,同樣需要“自己人”在背後的力挺。


更何況,在疫情陰雲還未散去的情況下,電動車作為個性化、獨立交通出行工具,比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更加安全,收到傳染的概率極低,更能保障大家的身體健康。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此有家國情懷的民族電動車行業和企業們,人民不怕你變得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