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開發商“搶地”,是代表疫情後會“搶房”?

最近很多人都關注土地市場,雖然眾所周知,上海的歷史地王310.5億!屬於勾兌地塊,早定好的項目,只是恰好最近出讓。

疫情下開發商“搶地”,是代表疫情後會“搶房”?

上海“徐匯濱江西岸金融港”地塊被上海怡興+重慶優盛達+重慶利嘉華聯合體(上海怡興企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優盛達房地產諮詢有限公司、重慶利嘉華房地產諮詢有限公司)以總價310.5億元摘得。

這一地塊是中國歷史總價地王,這一地塊總價在全中國土地歷史上排名第一,高於2016年出讓的寶安地王。

中國土地歷史上合計有100億地王合計23宗,本地塊是2019年來首次出現總價百億地王。地塊單價並不高,整體看,本地塊主要是自持為主,企業必須全週期運營。所以對於市場影響來說很小。地塊太大,所以有這個能力投資和運營的企業並不多。

但不算這塊地,全國最近的土地市場依然讓人驚訝,為什麼大量的房企依然有錢,特別是非私企的資金鍊非常非常樂觀。

疫情下開發商“搶地”,是代表疫情後會“搶房”?

合計看,成交單宗地塊金額在5億以上的地塊有50宗,這50宗地塊合計1142億,底價成交併不是主流,只有24宗地塊,佔比只有48%。反而高溢價率地塊依然頻繁出現。

疫情下開發商“搶地”,是代表疫情後會“搶房”?

整體看,因為2月份2019年是春節,所以單獨2月份對比意義不大,但累計數據看,截止日前,2020年截至2月21日,土地市場居然出現了大量城市開門紅。20個熱點城市合計賣地3316.58億,同比上漲53.7%。

疫情下開發商“搶地”,是代表疫情後會“搶房”?

1:在疫情還處於高位的情況下,敢拿地的企業都是勇士,證明了這些企業的資金鍊的確不緊張,而且也對疫情快速解決有信心。

2:最近敢拿地的其實都是賭博,疫情能快速緩解的話,肯定都是抄底,獲得了優質底價地塊,彎道超車,但如果疫情影響持續,那麼很可能就是跌下泥潭。

3: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賣房已經徹底暫停了,雖然都在折騰線上看房,其實只是熱身運動。大部分企業當下拿地都是年初1月份的指定的計劃,所以現在只是繼續執行計劃。

4:從全國看,如果除了湖北能在2月份就控制出疫情,疊加預期中的降息等政策,市場會快速恢復。甚至可能再現一波明顯的小陽春。大部分最近拿地企業都在為下半年做準備。

疫情下開發商“搶地”,是代表疫情後會“搶房”?

整體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鍊壓力在2月份不大,但相比其他行業,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更高,如果疫情持續到3月份,那麼的確可能出現部分企業的到期債務問題。

但疫情影響下,房企選擇降價會相對謹慎。因為房地產作為吉芬商品,價格的下調很難換來太多的銷售。

在歷史上2月份慣例是政策少的月份,因為春節等影響。但在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全國房地產政策井噴。

不完全統計,2020年2月份全國已經有超過40城市發佈了多次房地產政策。大部分都有關疫情下的房地產市場調控。

40多城市發佈的房地產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積金政策和土地款緩解政策,還有就是預售加快政策。個別城市也有針對契稅減免購房補貼,但只要個別三四線城市。

已有至少濟南、西安、杭州、上海、天津、無錫、南昌、南京等10幾個城出臺土地新政應對疫情,部分城市明確土地款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付。

多地發佈房地產政策,的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特別是減緩土地出讓金交付,對於很多之前拿地企業有很大作用。

另外,預售資金的監管政策放開,對於企業資金壓力緩解也有很大作用。包括蘇州等城市,針對之前土地要求現房銷售等政策修改,有利於緩解過去2年拿地企業資金鍊。加快企業供應房源入市。

房住不炒肯定是趨勢,不用擔憂房價會再暴漲。特別是疫情下,部分開發商肯定會選擇降價。這其實是一個機會。

歸根結底,在政策預期,房地產企業積極搶地,降息趨勢下,你還敢相信房價會大跌嗎?疫情期間保護好自己不要隨便投資,疫情後如果夠得著選一套合適自己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