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1

昨天闺蜜给我发来一个视频、几张图片、和一段文字,视频和图片还没点开看,配来的文字先让我吃了一惊: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而视频,是这些被剃去头发的姑娘,是甘肃省的14名护士,她们即将驰援武汉,而甘肃为她们举行的“集体出征仪式”居然是剃光头。

新闻是这样写的: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可视频里她们的表情是这样的: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话会骗人,但表情不会——她们中,至少不是所有人都是自愿的。

在被剃掉头发的时候,这些女医护人员无论多么坚强,那种隐忍和委屈的眼神都难掩内心的难过与悲伤。

明明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却还是要集体剃光头。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明明已经很痛心,却仍然无所顾忌地拿剪下来的头发给你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昨天看完这个视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因为它拍的太“残忍”了,也太让人心疼了。

她们到底是去上战场,还是去赴刑场?

尤其是看到,同批的医疗队里,唯一的男士头发却比女士的还长……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你便再也问不出“为什么剪短就能达到目的,偏偏必须剃光了”。

因为本来就不用剃光啊。

再看同样要出征的上海:

“上海仁济医院Tony理发店”开业了。

由于心脏外科冯医生在国外留学时训练出了剪发技能,所以这次他就化身tony给大家理发。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在理发之前,冯医生会问“你希望自己剪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稍微扎一点,然后后面帮我剪掉。”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另一个女士是剃光头,这里是主动的。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剪完后会问一句:“按照你的要求剃好了,你自己用手撸一下,感受一下这个长度。”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很多医务人员来了都一句话“越短越好!”“我能打理,我能(更方便)穿上隔离服,带上我的帽子!”

这是她们共同的心声。

我们当然知道长头发不利于穿戴隔离服,剃光头是为了抗疫安全。

但是我们也知道什么是起码的尊重

明明可以剪短,却非要集体剃光头,难道是光头比短发更伟大吗?

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伟大的是医生的逆行,而不是剃不剃光头这件事。

就此为了宣传而宣传,我们并没有看到一点感动,反而都是心酸

更重要的是,“如此宣传”成风,如果只有那些在外貌、亲情等层面作出牺牲和放弃的人才能成为宣传的典型,那么不具备这点“典型条件”的人,会被看到吗?

也许不会,这就是为什么有开头这出“强迫剃光头”的闹剧。

我们敬佩那些自愿剃光头的女性的勇气,但是以这个为标准去树典型、提牺牲、讲奉献,合适吗?

如果第一个剃光头的女孩子,知道自己的一片赤诚,会成为其他女孩不得不对比、且达到的标杆,因此让更多女孩被迫剃光头,化作这些女孩的眼泪,她还会这样做吗?

女性就是这样被捧上神坛,并失去走下来的机会的。

2

事实上,这种类似的宣传,在整个疫情期间已经见到不止一次了:

她们是怀孕9个月的孕妇,是流产10天的女护士: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她们原本是特殊群体,是应该被照顾的对象,如今却奔赴一线,为你我而战。

这些被赞美和宣传的背后难道不是问题的所在吗?

我们敬佩且感恩她们的牺牲,但却不愿意看到她们变成煽情工具。

万一母亲和孩子出事,万一身体日后有了不可逆的伤害,那个时候,会再有人为她们发文抱不平吗?

不得不承认,她们真的很伟大,但比起歌颂,她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他们被要求回去休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如此才能更好的治病救人不是吗?

他们是医生妻子抗疫病倒被强制休息的民警,以及“强制休息令”背后系列的一线工作者。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我们都知道,过度劳累是身体免疫力下降的一个直接原因,而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战士”,我们都知道免疫力低意味着什么。

可是,休息的前提是什么?是有足够的人手替换、是有合理的轮班机制。

如果有序,人人皆可休息;如果人手不够,又谈何休息?

眼下,比发这种文件更重要的,应当是合理的人手调配和轮班安排。

而对于那些有忘我精神、一心为公、硬是不愿休息的个人,更是应当讲明利害,让他们知道过劳的危害:对抗新冠病毒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的免疫力,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将会非常危险,一旦被感染,后果更不堪设想。

养精蓄锐,才是真正为了下一次战斗。

他们是捐出全部身家的孤寡老人。

重庆一位87岁的老人捐出了她的毕生积蓄20万元,这是她攒了30年的所有钱。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老人多年来一直独居,租住在一个老旧门市内,平时摆摊卖小百货来补贴家用。

退休环卫工人,捐出了自己的10万积蓄,卡里只剩下13.78元......

女医护光头,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事

我们国家的这一代老人,真的可爱又单纯。

他们这代人,经历过国家的艰难时刻,有着与这个国家共患难的荣辱感;也见证着国家越来越强大,有着作为祖国守护者的骄傲感。

基于这种强大的信仰,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不管是汶川地震、非典,还是现在的肺炎疫情,国家的每一次悲情大事件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甚至让我们这辈人很难理解。

当大家看到上边的那些新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好感动,甚至拥有稳定收入、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年人都自愧不如。

可是,歌颂的背后是什么?

是老人捐掉全部身家之后,他们将要面对的真实生活:

  • 独居摆摊挣到的20万毕生积蓄捐出后,87岁依然住在糊满废旧日历屋子里的她,
    还有几个20年?余生谁来保障?
  • 捐出全部十万积蓄,卡里只剩13.78元的退休环卫工人,下个月吃什么?拿什么养老?

最重要的是,我们抗疫真的缺这些钱吗?真的缺到需要牺牲弱势群体和底层人物的地步了吗?

并不。

武汉真正需要的根本不是捐款,而是物资,是钱也买不到的物资啊。

这些老人“倾家荡产式”的捐款,一分都不该收。

比起收完老人的钱,继而大肆歌颂,我相信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人告诉他们:钱您拿回去留着自己用吧,不用担心,我们的国家很强大,我们会挺过去的。就算有需要,还有我们年轻人呢。

就算真的无法婉拒,也应当像高晓松说的那样,帮他们放入可撤销信托基金,本金可以撤回,以备万一老无所依。

3

博主 @麦雨香衣 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媒体总是在歌颂弱者的苦难,以彰显弱者的伟大。其实弱者更需要的不是歌颂,而是关怀。

歌颂弱者的苦难,就是把弱者绑上神坛。可是弱者最需要的根本不是上神坛。他们更需要的,是大家伸出来的,扶他一把的那只手。”

特殊时期,我们需要感人故事,来鼓舞士气。

是啊,不是说歌颂有错。可是歌颂了,然后呢?

无论是逆行中的女医护,还是捐空的孤寡老人,我们想看到的不是那种有悖常理还包装成无私奉献的故事。

相比较把他们包装的多么的无私,我们更想看到的是:

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紧缺的物资得以解决、合理的轮休得以实行,她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得以保证安全。

詹青云曾在《奇葩说》中说到: “文明社会,我们要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创造更多的超人。

如果英雄没有应有的保护、尊重和奖励,甚至连普通人的待遇都无法享受,一味的赞美和歌颂,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还能看到更多“英雄”吗?

这些被剃光头的女孩子,终有一日也会成为妈妈,她们如今被如此对待,她们今后又会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