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銀行 6.2.6——綜合分析信用風險信息

前面幾個小節分別闡述了信用風險評估體系、不良貸款的生命週期、信用風險的評估指標、信用風險抵補機制,大家可能發現了,銀行的信用風險分析要比想想的要難得多,很難用單一指標準確判定銀行的資產質量和信用風險。

想要判定銀行的資產質量首先要做換位思考,假設你是銀行行長,你手裡的牌就是營收數據,不良新生成數據,而你要面對董事會和監管機構的雙重審核,你怎麼把手裡的牌打好?董事會和股東當然期望銀行的利潤增長,而監管機構要求是監管指標必須達標,最後你如果打算長期幹下去就要給自己未來2年的業績增長預留後手,況且社會的輿論也不希望在經濟下行階段看到銀行的利潤高增漲。你要面對的不是一個指標,而是一堆指標:淨利潤增長率,分紅率,不良率、撥貸比、覆蓋率、偏離率等等。

一個高明的牌手需要的能力就是在有好牌的時候不張揚,拿到爛牌的時候也不氣餒,需要在最大限度地讓自己輸的不那麼難看。很顯然,能夠坐上銀行行長位置的都不是泛泛之輩,牌都打不好位子不如換別人來坐。下面,我們就看看面對不同的牌,打牌高手是如何處理的。

情形1:一手好牌

假如,你所掌管的銀行,營收表現非常好,其中大量的收入來自於手續費等和風險資產關聯不大的部分。而資產質量由於經濟轉型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新生成不良有點偏高,但是總體上還是可控的。那麼,拿到這麼一手好牌,高明的牌手該怎麼做呢?

顯然,第一步: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加大信用減值計提,加大不良資產暴露,加大核銷。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大家的資產質量都不好,這時候加大暴露不良並不會引起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非議。由於有足夠的營收支持,所有的監管指標不至於失控,而又為後面幾年奠定了基礎。第二步,當存量不良處理完以後,下面就是穩住減值規模,逐步通過核銷壓低不良率,大幅提高風險抵補的厚度,讓淨利潤增速緩慢提升。這麼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平滑了利潤不做出頭鳥,另一方面為以後的風險留夠了餘糧。第三步,要看後續行業的發展,一旦行業走出泥潭,就可以降低減值力度抬升淨利潤增速,換取股東的支持。

可以看到,一手好牌的關鍵在於營收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支撐。所以,我們看到不良新生成較高不用恐慌,還要結合營收情況看看是屬於銀行主動暴露還是被動暴露。

情形2:手裡的牌好壞參半

假如你所掌管的銀行,要麼營收不行,要麼資產質量很差。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首先要犧牲的是淨利潤增速或者分紅率。營收不行或者資產質量不行還要美化報表,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當然,臉面還是要的,不能搞成負增長。

對於,營收不行的,首先要做的是減少不良暴露的速度,因為暴露了不良不處理,不良率就會出問題,如果處理了沒有營收支撐,覆蓋率和撥貸比都會出問題。減少不良暴露就要把更多的不良放在關注貸款和重組貸款裡。

而對於資產質量很差的,要做到就是拼命地核銷,因為有營收支持,覆蓋率和撥貸比都可以挺住,但是資產質量的硬傷,瞞是瞞不住的,只能加快處理保住不良率。所以,可以看到並非不良率好就沒問題,不良率要結合新生成不良率,營收等一起考察。

情形3:手裡一把爛牌

最後一種情況最糟糕,營收也不行,資產質量也不行。這個牌就非常難打了,不良肯定不能暴露,全都藏著。只要不良率能勉強看得過去就行了,撥備和覆蓋率能過最低限就行。至於不良偏離率就顧不上了,布料就這麼多顧得了頭就顧不了腚。反正,看報告的人注意不良偏離度的不多。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情形中,應對的策略都不同。但是,紙裡包不住火,即使再高明的手段,報表信息內都會露出馬腳。關鍵是投資者如何去發現這些異常?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就是反覆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所謂縱向比較就是同一家銀行多年數據之間的比較,通過同比環比的信息發現銀行變好或變壞的趨勢。而橫向對比就是比較某家銀行和整個行業的比較。無論是縱向對比還是橫向對比都需要做大量細緻的數據分析收集工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想擁有證券低佣金的點擊“粉絲福利”子菜單,剛剛上線了第二家國內券商的投資渠道。目前,粉絲福利提供2家國內頂級券商,1家海外券商的低傭渠道,必有一款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