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政府牵线产业搭桥“滞留村民”就近务工促增收

新湖南客户端2月21日讯(通讯员 向晓玲 姚俊锋 龚家彪 彭浩)“羊肚菌已走丝,我一定要回去看看!”2月19日,为抢抓农时,远在长沙的省文联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镇且己村第一支书肖双良,迫不及待地赶回到且己村羊肚菌基地大棚。

泸溪:政府牵线产业搭桥“滞留村民”就近务工促增收

“羊菇凉”破土而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个春天与往年不太一样。但在基地大棚里,“菌宝贝”却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肖双良喜出望外的同时又开始发愁,这是羊肚菌需要管护的时候,正急需大量工人帮忙。

“现在疫情严重,村民被‘滞留’在家里,可以让他们帮忙,还能解决老百姓就近复工。”潭溪镇党委书记彭晓云给出了主意。

泸溪:政府牵线产业搭桥“滞留村民”就近务工促增收

羊肚菌连作示范基地大棚

戴上口罩,提上箩筐,一人一片,分开作业。十多名村民在羊肚菌基地里翻地、浇水、除草、装营养袋,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

“本来打算去广东的,因为这场疫情暂时走不了。正月十六就来了基地,工钱是一天100元。”正在给菌床浇水的杨元香笑着说道。

“杨大姐,过来一下,这是你的工资。”拿着当天的工钱,因无法外出打工发愁的杨元香乐开了花。

泸溪:政府牵线产业搭桥“滞留村民”就近务工促增收

技术人员指导羊肚菌的管护

且己村是省文联的帮扶联系村,驻村工作队通过 “村集体+村属企业+产业带头人+贫困户”,采取秋冬季种植羊肚菌,春夏季种植墨地龙冬瓜的循环种植模式,“一地多产”的产业发展路子让每亩地纯收入超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还实现了全村323户农户全覆盖,带动了11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要抓紧春种时间,与疫情赛跑,把产业做好,巩固好脱贫成果。”正在田间地头的肖双良给乡亲们鼓劲。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泸溪又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防控工作。泸溪县创新工作方式、统筹谋划部署,坚决打赢贫困地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做到防控和攻坚两不误,“战贫”“战疫”两手硬。

围绕摘掉“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帽子这个目标,泸溪县通过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八大基地”着力打造八大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围绕椪柑、铁骨猪、葡萄、油茶、生姜、中药材、桑蚕等特色产业,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让每个行政村发展有当家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这批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已经成为吸纳村民就近务工和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