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退役军人战耕战贫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向晓玲通讯员龚家彪彭浩

初春的湘西,依然春寒料峭。4月9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且己村羊肚菌黑色大棚基地现场,村民们各司其职,在田间忙着采收,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棚基地越是忙碌,退役军人、省文联驻且己村的工作队长肖双良越高兴。往年春耕春摘时期,肖双良最愁的就是羊肚菌采收和销售的问题。

泸溪:退役军人战耕战贫记
泸溪:退役军人战耕战贫记

肖双良介绍说,羊肚菌基地面积共20多亩,今年迎来首批丰产。他帮助村里成立了泸溪县己用村经济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秋冬季种植羊肚菌,春夏季种植墨地龙冬瓜的循环种植,“一地多产”的产业发展路子让每亩地纯收入超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还实现了全村323户农户全覆盖,带动了11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目前,肖双良通过线上销售,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销往省内长沙、常德和广东、江苏等地。同时,他还准备将采摘的羊肚菌烘干,做成干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泸溪:退役军人战耕战贫记

“因为我们是驻村干部”

4月5日清晨,退役军人、湘西州教体局驻泸溪县小能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彭昌春吃过早餐,便出发去了该村四组,进行入户走访,下午便查看村里的油茶基地。

来到潭溪镇小能溪村东西协作油茶基地,创业致富带头人符安勇正组织10余名村民除草、管护、犁地。在烟叶田里,农户们熟练地平整秧田、播种、盖膜,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

据彭昌春介绍,由于过去油茶无人管理,野生油茶多,生产上粗放经营,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致使老百姓对油茶生产没有积极性。通过油茶品改500亩、培管2000亩,大大促进了村民的脱贫增收。

回到村部办公室已是晚上,彭昌春和杨吉的脸被晒得通红,衣服也湿透了。彭昌春向在场的扶贫队员说:“只要能够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因为我们是驻村干部!”

“带动村民发展产业”

翻犁、撒肥、铺膜……连片100亩的朱雀洞是泸溪县潭溪镇开垦最好的一片土地,57岁的村支书退役军人符清祥,带着20多位同村的姐妹们麻利地在田间劳作。

泸溪:退役军人战耕战贫记泸溪:退役军人战耕战贫记

“地膜铺完,这两天就要抓紧栽上今年第一批烟叶苗,眼下可真是半天都不能耽误。”一边忙着耕地机翻地,符清祥一边对记者说,3月20日开始下地劳作,连续忙了二十来天,烟叶育好了,薅田、盖膜马上完成,栽上春季第一批苗,总算把疫情耽误的农时抢回来了。

与往年相比,在符清祥的带领下,朱雀洞今年的春耕生产更加紧锣密鼓。为了打赢战“疫”战“贫”两场硬仗,春节复产后,这里的春耕不仅提高了“速度”,更增强了“精度”。

据悉,朱雀洞村2020年烟叶生产计划100亩,椪柑培管2000以上。从3月18日开始播种,预计3月底全面完成播种,4月中旬开始移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