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文獻記載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二)

在高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摘自《左傳》的課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名叫蹇叔哭師,說的是秦穆公趁著晉鄭兩國國喪期間,執意越過晉國國境去偷襲鄭國,他的大臣蹇叔認為此戰必敗,哭著送秦軍出征,結果鄭國得到秦軍東征的消息而有所防備,秦軍只好回師,在崤這個地方遭遇了晉國的埋伏,秦軍幾乎全軍覆沒,連統帥都被俘了(其中一位統帥就是蹇叔的兒子)。

《左傳》中蹇叔哭師這段記載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細思極恐的是它前一段文字,關於晉文公之死。

古代歷史文獻記載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二)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 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用白話文簡單的說就是,晉文公在冬天去世,在將棺材運出國都時,棺材裡發出了像牛叫一樣的聲音。晉國的卜堰讓大夫們趕快跪拜,說這是我們打敗秦軍的預兆,後來果然大捷。我們知道棺材就是一個大木箱,裡面發出像牛叫一樣的聲音,為什麼?大家聯想一下,一個人在木箱裡呼喊,聲音從外面聽起來是否有點像牛叫?是否出殯時晉文公還沒死,其實晉文公是被活埋的?總之,細思極恐。

古代歷史文獻記載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二)

左傳中記載的晉文公之死

我們來大膽開一下腦洞,在這段細思極恐的文字中,晉文公之死有哪些可能性:

  1. 晉文公是假死,出殯時又活了過來,在棺材裡呼叫,但是既然棺材已封,新君已立,斷沒有再打開的道理,因為如果真的打開了,那麼晉國必定是一片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所以卜堰藉機以迷信之說搪塞過去。其實假死之人被活埋,歷史上是有過的,考古學工作者曾經挖掘過一個乾隆年間的墓葬,裡面埋著一位誥命夫人,死狀及其恐怖,通過推測,她應該是因為難產而出現假死,之後被活埋的。
  2. 晉文公遭遇政變,被活著裝進棺材運出國都,而兇手就是他的兒子晉襄公。歷史上由於權力之爭父子兄弟反目的例子比比皆是,晉襄公為了早日上位而幹掉父親,這種可能性並不是沒有,而且卜堰也很有可能倒向了晉襄公。 “九年冬,晉文公卒,子襄公歡立。”---《史記·晉世家》
  3. 晉文公與一眾大臣關係緊張,被大臣們聯手推翻,並立了他的兒子晉襄公為國君,之後被活埋。在崤之戰之前,秦晉兩國曾經想聯手進攻鄭國,鄭國使臣燭之武靠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穆公罷兵而去,晉國的一眾大臣勸晉文公追擊秦軍而遭到了晉文公的拒絕。秦國在秦穆公時代國力強盛,是晉國保持霸主地位的巨大威脅,所以是否晉文公與一眾大臣在晉國政治外交等方面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被他們聯手推翻了呢?
古代歷史文獻記載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二)

史記中記載的晉文公之死

以上只是我疫情期間悶在家裡的一些腦補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