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复盘之“陪读”的电池企业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出于恢复市场信心的考虑,今年新能源汽车政策总体将比较积极,这也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量的增长。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加速洗牌,大体局面呈现强者愈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电动汽车成本的降低、电池技术的进步。

前两期分析了动力电池金属材料和四大核心材料,这一期再来了解一下电池企业。日韩企业对产业的布局,早于国内企业。因此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与生产经验,普遍为海外车企配套动力电池。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和政策的扶持,凭借着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在全球提升了市场份额。

首先,从全球市场占有率来看,中日韩三国占据着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以中国为首。2018年中国的市场份额为61%,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产能。目前,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三星SDI、比亚迪等企业的市占率和技术优势最为领先。

其次,从企业格局来看,主要以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LG化学、三星SDI等企业为代表。且市占率在不断上升,产业集中趋势较明显,由2016年当然57%上升到了2018年的66%。

再次,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宁德时代立足于国内市场,并进一步开拓了欧洲市场;松下先前主要深度捆绑着特斯拉,2019年开始面向日本本土汽车巨头,如丰田、本田等;而LG化学与三星SDI则主要是深耕于欧美市场,并向中国市场布局。

而比亚迪则主要面向自己企业内部,之前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近两年才开始外供。(详见“‘9102’比亚迪的外供步伐”)

2018年,宁德时代装机量为21.3GWH,全球再到市占率为22%,国内的市占率超过50%,松下装机量为20.7GWH,全球市占率为21.4%,LG化学装机量为7.4GWH,全球市占率为7.6%。

同时,从客户结构来看,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有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比亚迪等,总体来看,宁德时代与LG化学的客户结构覆盖较为全面,松下与三星SDI的客户结构比较高度集中。

宁德时代采用自己的标准化产品多元出货,整体规模取得了虹吸效应,将国内大部分客户圈入了自己的供应范围,占据了本土国产车企50%的份额,并且已打入了国外供应链,包括宝马、大众、本田、丰田等高端车企,是宝马的主要供应商,软包电池也打入了奔驰供应链。

此外,宁德时代近期又打入了特斯拉(详见“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认可与被认可”),与松下的竞争处在了行业前列,分别以32.5GWh和28.1GWh的动力电池安装量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份额。

松下之前独供特斯拉,近两年才开始布局日本本土车企和中国车企,近期呈现爆发态势,主要是凭借着配套特斯拉2625台model3车型的缘故。

相对而言,韩国电池企业则处于一种“圈地”的状态。LG化学基本囊括了所有国际主流车企,近期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外媒报道称,由于LG化学当前动力电池供应出现短缺,包括捷豹、奥迪、奔驰等多家主机厂被迫停产或削减其电动车产量目标。

此外,从技术路线来看,全球动力电池仍处于技术发展变革期,目前欧美系和中国主要走的是金属材料电池路线,日韩则更倾向于氢能源和燃料电池路线。从市场发展来看,金属材料电池仍然占主流。

宁德时代主要走的是三元NCM方形电池,主打型号NCM811,是全球率先实现NCM811量产的企业。

松下走的是三元NCA(镍钴铝)正极+硅碳负极的圆柱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属业界最高,此技术一直被松下垄断。由于松下和丰田的合作,未来电池进化方向很可能朝松下的路径迸发,因为丰田在固态电池方面的研究,全球领先。(详见“丰田固态电池‘进程’”)

LG化学主要走的是三元NCM软包电池,主打型号NCM622,其次是NCM811,但其NCM811电池要落后于宁德时代。

LG化学是现阶段全球出货量最大的软包动力电池供应商,且是最早布局软包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覆盖了大部分软包电池的核心专利,2019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6%,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三星SDI则主要走的是三元NCM方形电池,为主打型号NCM111/NCM622。比亚迪则主要走的是三元NCM方型电池,并且也一直在坚持做磷酸铁锂LFP电池,近年不断的提高了三元方形比例,主打型号为NCM111/NCM622。

最后,从产能规划来看,宁德时代与LG化学的产能规划分别超过100Gwh,松下与三星SDI则相对比较保守,分别为70Gwh和50Gwh。

2020年,宁德时代预见可达54GWH,远期规划预见超过100GWH,松下预见可达72GWH,LG化学预见可达110GWH。

总体而言,在电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研发前瞻技术,才有希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内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所以能成为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关键还是依托于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竞争力,这才能吸引宝马、戴姆勒、大众、丰田等跨国公司主动寻求合作。

在日益追求高品质的潮流中,单纯追求数量难以立足,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