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談社世界史:近代歐洲的霸權》民族國家是近代歐洲霸權的基礎


《講談社世界史:近代歐洲的霸權》民族國家是近代歐洲霸權的基礎


第三部分

最後一部分,我們看一下“民族國家”的形成,如何使歐洲佔據了全球的“主導性”地位,歐洲最終是如何獲得世界霸權的?

首先什麼是“民族國家”呢?在作者看來,“民族國家”(nation-state)是以國民為基礎的國家,它的核心是國民。這種說法是相對於中世紀歐洲而言的。歐洲中世紀的統治原則是人與人之間的主從關係。某個領地的統治者,會與實力、權威上比自己更為強大的統治者結成一種主從契約關係。以國王為頂點的多重主從關係網絡構成中世紀歐洲國家的統治秩序。這種秩序有個問題,一旦主從關係產生裂縫,國王的有效支配範圍就會發生變化。所以,中世紀歐洲的國家版圖變化很頻繁。一次貴族叛亂、一次婚姻關係就會改變國家版圖。

為了強化權力,能力出眾的國王一方面拉攏平民群體,另一方面積極任用有才學的人,確立標準的官方語言,制定行為規範,把國民塑造為一個特定的共同體。當面對外來侵略的時候,民眾就會發現,國家擁有一位強大的國王,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在這個合力下,民族國家逐漸孕育誕生。當然,這是個非常漫長的工作,需要國王代代接力。

請你注意,當國王可以有力控制國家的時候,國家的核心就不再是層層契約關係,而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國王作為領土的直接首領被確認下來,生活在領土上的人民就是他的臣民,接受自己統治。國家的版圖也就不會因為國王和貴族的私人關係,有太大的變動,這與經濟社會安定發展的要求相一致。

16世紀後半期,法國政治思想家讓·博丹在理論上對此進行了論證。簡單講,國家是最好的統治體制,而市民共同體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主體作用。要想保障國家和社會秩序,能力強大的國王必須要立於一切之上。但這並不意味著國王可以肆意而為。因為國家的存續是第一位的,國王是這一事業的直接負責人,他必須要為王國存續這個目標盡職盡責。在這種認識下,歐洲大陸在18世紀中後期進入“開明君主專制”時期。

所謂“開明君主專制”,就是在保留國王或皇帝的權威的同時,加強中央集權,推動經濟的近代化。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商人群體擴大,多數國家開始出現自上而下推動的近代化改革。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法國的路易十六和拿破崙一世都是“開明君主”的代表人物。我們在上一部分提到的,法國的工業化、普魯士與德國的現代化都是國王推動的。

不過,僅僅發展國內經濟還不夠,為了國家的存續和繁榮,各個新興的民族國家還要積極參與國家間的競爭,爭取在歐洲和世界內獲得主導性地位,努力為本國開拓更有前途的命運。

這在歐洲內部表現為激進的民族主義。我們都知道德國和法國是死對頭。19世紀初,普魯士王國面對拿破崙軍隊深感危機。哲學家費希特發表了《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號召德意志土地上的民眾抵禦外敵,建立德意志共同體。此後,高貴的德意志精神被大肆宣揚。另一方面,在1870年德法戰爭之際,法國也把野蠻、殘暴的德國的漫畫形象與文明體現者的法國形象進行對比。像這樣互相憎惡的敵對情緒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激進的民族主義會在本國經濟、社會產生問題的時候,將民眾不滿轉移向外族。國家統治集團通過在外部樹立替罪羊,免除了自身的責任。比如,19世紀後期歐洲發生了經濟危機。在德國,波蘭裔居民遭到了社會歧視;在法國南部地區,來自意大利的勞務工人遭到了襲擊。在俄國等國,猶太人等少數族群被迫害。歐洲各國之間尚且如此,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歐洲以外的地區,更能看到歐洲霸權淋漓盡致的展示。

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展現為“帝國主義”。一系列附屬於歐洲霸權的殖民地建立起來:19世紀後期,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法國在東南亞建立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20世紀初,列強將非洲瓜分完畢。歐洲各國除了在全世界攫取利益以外,還通過各種途徑展示優越性,比如白人身份高貴,有色人種天然落後;西方文明具有開放性、生命力,是普世的,非西方文明都是保守的、將死的。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在世界範圍內的主導性地位已經基本確立,世界各地被強行拉入歐洲主導的全球格局中,在歐洲霸權的支配下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歐洲的霸權逐漸達到巔峰。這種歐洲民族國家之間的生存競爭,以及在殖民地的帝國主義行為,最終引發了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使歐洲遭受重創,歐洲的霸權也宣告終結。滿目瘡痍的歐洲開始重新認識“民族國家”的問題。原來,民族國家不是完全有益的東西。要怎麼避免歐洲各國之間再次出現可怕的生存競爭呢?歐洲想到的辦法是,讓渡一部分民族國家的權力,建立一個共同體。歐共體,以及後來的歐盟,正是這種解決方案的實踐。

總結

簡單總結一下,霸權的實現意味著指導性地位與主導性地位的雙重佔據。

在作者看來,產業革命的發生和民族國家的崛起是推動歐洲霸權形成的兩個關鍵因素。產業革命使歐洲各國在經濟生產、科技軍事方面獲得指導性地位。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形成。而民族國家面臨的生存壓力,帶來了歐洲內部的爭鬥,對外的殖民掠奪,在獲得世界主導性地位、最終掌握霸權的同時,也帶來了世界性的災難。對此,歐洲的解決方案是將部分民族國家的權力讓渡出去,這正是歐盟建立的初衷之一。

到這裡,這本書就為你講完了。歡迎你進一步閱讀「《近代歐洲的霸權》採訪精選」。同時,我也希望你提出好的問題,問題可以是對本書觀點的補充或是挑戰,我將替你請教李宏圖教授。

撰稿、講述:裴鵬程

腦圖:摩西腦圖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