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人间词话: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点评: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

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燕子不归春事晚”。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

“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是此语。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

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人间词话: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人间词话: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点评: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此词是伤春之作。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尽是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人间词话: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