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非要三才能生万物,不是二,也不是四?

孙玉斐


特别欣赏老子的这段话,不请自来了。这段话的每一句都意味深长,耐人琢磨。且听我一一道来。

道德经一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世界最初的状态是一无所有的空。这一点跟佛家思想是吻合的。这么说来,这句话应该说成是无生一或者是空生一。但为什么说成了道生一呢?这就是老子的高明之处了。老子认为即使是一无所有的状态(特意没用时候这个词因为时间也不存在)道还是存在的。一则代表了一片混沌,这时候还没有天和地,形象一点地说这就是孕育出盘古的那个混沌的世界。它遵循着冥冥之中的道出现了。这一思想跟黑格尔所说的纯无和纯有的辩证思维非常契合。道既是有也是无,道生一是纯有和纯无的辩证统一。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一生二说的是,混沌的世界出现了阴阳两股对立的势力,它们相互作用使得本来静止不动的世界变得生机勃勃起来。万物就要产生了。

然而,老子并没有说二生万物,而是啰嗦了一下,又来了一个二生三。题主大概也有这样的困惑吧。实际上,二生三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万物的产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并非是一蹴而就。这个思想跟皮亚诺公理系的思想非常契合。零和一是纯粹的自然数,1加一个数就可以得到下一个数,而每个数的后面都必然有一个后继数,也就是二生三。不断加下去就得到了整个自然数的集合,也就是三生万物了。

老子这段话的每一句都蕴含了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直到两千多年以后,才被后世的哲学家、数学家们继承和发扬。我忍不住要给老子点一万个赞。


日冲信息 黄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水平、问到点子上了!👍👍🙏🙏😊😊

在《易经》中,“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见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讲的是变化之道,译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经》讲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适原理,是“太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们是呈2的n次方递生的,是普遍的变化模型,是理论。

在《道德经》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有无相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讲的是道与德。《道德经》讲的是实际,是现实中的运用。

按《道德经》的现实应用逻辑,“无”经过“道”生出“有”来,“有”就是“一”,这个“一”就是一个整体,整体衍化出二,叫“一生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道生一”后,还要“一生二”,这里的“二”必须是有阴、有阳。但现实中,有阴、有阳也不一定绝对可以继续衍生,两个雄性、两个雌性,甚至两个雄雌、两个男女,不能繁衍生息的例子,时有发生。那么,只有“二生三”确实发生之后,“三生万物”才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它讲的是“道”,是客观的实际,这些“生”必须是现实的衍生,它们都是递进衍生的。“三生万物”的前提是“二生三”,“二生三”的前提是“一生二”。如果没有“二生三”的前提和实现,就不可能有“三生万物”的延续。所以,必须有“三”才可能有万物的衍生。“二”不能直接衍生万物,没有“三”也不可能有“四”。

《易经》讲的是变化的规则模型,《道德经》讲的是道在自然中的客观实际,二《经》和二《经》中的“生”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一个概念,不可将二者等同。

(以上为一己一时之观念、认识,当然也可有其它更好的解释方法。)


沃克特尔


好问题,了解《道德经》一定要了解何为一?何为二?何为三?一为整体,包括阴阳;二为一的分解,一阴一阳;三为气,也称媒介,阴阳在气的作用下才能繁衍和生发。如果更深入了解三,三就是频率,只有进入频率才能连接,才能生发。




徐骏丞


三指三维,多维,故曰生万物,懂了没?





石在美


 大家好,我是一个头条创作者,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我特别欣赏老子的话。我是不请自来的。这篇文章的每个句子都是有意义的和可忍受的。听我说。

  《道德经》一开篇,他就说:“不,是天地之始。是的,万物之母。”世界的初始状态什么也不是。这一点与佛教思想是一致的。这样,这句话应该说是“生而无一”或“生而无一”但它为什么会变成陶艺声呢?这是老子的天才。老子认为道是存在的,即使是在无的状态下(故意无用的时间这个词不存在,因为时间不存在)。一个代表混乱。那时,没有天堂和地球。这就是孕育盘古的混沌世界。它沿着看不见的路前进。这一思想与黑格尔关于纯粹不存在和纯粹存在的辩证思想非常一致。道既是存在也是不存在。道是纯粹存在与纯粹无存在的辩证统一。

  天地混沌如鸡,盘古就诞生在其中。在18000岁的时候,天地被打开了,晴朗的太阳是天空,浑浊的阴是大地。《一生2》说的是,混沌世界有阴阳两股对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使原本静止的世界变得充满活力。一切都会发生。

  然而,老子并没有说万物皆生于二,而是重复了一会儿,然后又来了一个“生于二,生于三”或许话题所有者也有这种困惑。事实上,第二代和第三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万物的创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夜之间的。这一思想与皮亚诺的公理体系非常一致。零和一是纯自然数,一加一可以得到下一个数,每个数后面必须跟一个后续数,也就是二生三。把它加进去,你就得到一整套自然数,也就是三个生物。

  老子讲话的每一句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直到2000多年后才被后来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忍不住给老子一万句恭维话。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半坡文学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自然!!

个人认为,道是这个宇宙或我们生存的自然界的规律,方法,规则,法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看似无序,实则时时严密运转的现象……

也可以认为这个“道”里面就孕育包含着“一”,或“一”就是“道”的本源和开始。

这方面的解释古人和先贤圣人们都有,我认为从形象,形状,“图”的方面也好理解。

如太极图,它的外面是一个圆,这就表示了以整个太极图为“一”,而图中的阴阳鱼,便是“二”,而阴阳鱼中,鱼的眼睛吧,又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而阴阳鱼合抱为一个整圆。则体现了独阴不生,孤阳不长的理念。既所谓阴阳二气,也可代表万物万象……也就“二”。

然后阴阳交泰,万物生发,就有了“三”,即三才,天地人。也是自然界的万物。

也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

为什么非要三才能生万物,而不是二,或四,道理也就在这儿,因为三就是天,地,人。这是本源,然后再生万物,也是一种顺序。

主要是体现了一种生生不息的过程。


渭水一粒砂


其实古人并没有想那么多,特别是没想到这几句话居然流传几千年,成了很多人追名逐利的本钱。也许这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被记录下来了,就像十年前那句“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想像几千年前人们生活条件最好的见识最多的也不及当今边远山区一个小学生。况且现在的科学家也有很多现象解释不了。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到中国官方认可,可《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是猿猴成精会说话会学习,能不能说孙悟空进化了?在需要快速赚钱的当代,人们已经不能再伏案三载写一篇散文,那会饿死。于是找来各种前人著述,或海阔天空的乱注解,或给名著编故事。有的人直接在各种媒体上开讲。看似都在做学问,其实为了生活骗自己!


楠溪易1997


天地万物的生成,中国就有三个不同的说法。

一,神话传说:万八千岁,盘古开天辟地。

二,《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三,《易传》解《易经》: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经》,道生万物,物是“道”一个一个地生出来的,每一个物都有阴阳。

《易传》的八卦,象天地万物,物是“太极”两个两个地生出来的,一个物阴、一个物阳:“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不论物是一个一个地生,还是两个两个地生,都存在一个问题:盘古开天辟地,在万八千年前,而道生万物,太极生万物,又是什么时间呢?


赵日金141


老子在《道德经》中用这句话阐述了从道至万物的顺序,道生一,道代表的是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意思就是说自然规律只有一个。

一生二,一代表道,二代表阴阳,所以说在自然规律中有阴阳之分,例如太阳与月亮,白天与黑夜,男与女,生与死,等等,这都是自然规律中的阴阳之分。

二生三,二是阴阳,阴 阳 合 为三,所以阴阳相交就形成了天地人。

三生万物,由于阴阳相交,相结合就产生万物,例如: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这种结合就会滋生大地万物。如:男与女相结合产生下一代等等。所以阴阳结合是宇宙万物的需要,同样阴阳结合也是繁殖万物的基础。这就是三生万物。





妙音文化社


道德经首先是修道人的指导性法本。

虽然一阴一阳是为道,修道人修的是非常道,如专气至柔能婴儿乎?这个婴儿就是指代相对于肉身的一个内身,他如婴儿般可爱所以称婴儿。外身为阳,内身为阴,所以谓一阴一阳为道。内身婴儿成就了就是成道,非常道。这就是一生二。继续修炼内身再出内身,相对外肉身,就是二生三了。继续往复,内身可以变化了,分身无数了,所以三生万数个了。神奇了,难解释了,所以称非常道了。

因为一含二,所以不用二,四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