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讨厌爸爸,你让奶奶再给我生个爸爸,面对孩子问题该怎么办

文|康爸聪子

回老家这么久,在爷爷奶奶的百般溺爱和助威之下,孩子越发的不好管了。今天实在气的不行,训了儿子几句,结果儿子一边哭,一边说:我讨厌爸爸,我再也不要爸爸了。


奶奶一边安慰一边说:你没有爸爸怎么能行,再生气也不能说不要爸爸的话。


结果儿子的回答让大家哭笑不得,儿子说:奶奶你再给我生个爸爸,不行吗?


这就是孩子的逻辑、孩子的理论。他们真的有时候像上帝送到我们身边的天使,可是有时候更像恶魔。我们永远都知道他们想些什么,会问我们些什么。


儿子的想法让我想起了在一本书上读到的故事:


一个四岁的女儿看完《人猿泰山》问妈妈:“第一个人是出生在很久以前吗?”


妈妈说:“是吧?是很久以前。”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吗?”


这时母亲未回答,却笑了起来。


孩子从妈妈那里得知人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第一个人类没有母亲,所以想泰山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孩子们总是这样天马行空,而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遇到孩子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我们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像这个小女孩的问题,即使她的父母是科学家,都很难用几句话回答完做个问题。


妈妈我讨厌爸爸,你让奶奶再给我生个爸爸,面对孩子问题该怎么办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问出这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呢?


<strong>1,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引发孩子提问的原动力。

有人说,孩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好奇心和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和我们大人相比,无论是婴儿、幼儿还是儿童,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都远甚于我们大人。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做客《至少一个小时》,他以自身体验为例,表示天命之年的他依然保持好奇。“我觉得太多人对新东西不是那么感兴趣,没有好奇心就谈不上梦想,没有好奇心也谈不上创新。”


<strong>2,孩子的问题是他初探世界的所见所思。

皮亚杰把2-7岁儿童的智力认知发展,称为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对当前感觉到的事情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而且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及初步完善,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替代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运动种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思维”。故儿童在这一阶段也可以被认为是对世界的认知并用语言的形式加以表达。由此这个阶段是成了儿童问题最多的时候。


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在内化事物和动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疑问和不解,这些不解和疑问,是孩子对认识、思考和探究世界内在逻辑的理解和整理。


妈妈我讨厌爸爸,你让奶奶再给我生个爸爸,面对孩子问题该怎么办


<strong>3,幼儿的心理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我们总用“童言稚语”来形容孩子语言的可爱和夸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世界和他们的问题。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而不是爸爸?”等等,这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其实不是孩子们幼稚,而是我们成年人把这些当成了理所应当。对此我们失去了兴趣和好奇,不是我们知道答案,而是觉得这个世界本该如此。


但是孩子们不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生物,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情,在他们的年龄段还无法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因此他们会产生疑问,并希望得到解答。


<strong>4,他们需要交流和关注。


前几天和老婆聊天,她说不知道为什么老大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是在她忙着带老二的时候,老大的问题也就越多。如果她仅仅是敷衍一下,那么老大就更会问个不停。


这时候孩子的提问,不在于得到答案,而是为了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并希望因此而得到回应。我们父母需要注意孩子的态度。例如:孩子会发出撒娇的声音,缠着父母,并且不断地提出问题等等。如果父母仅仅是敷衍,那么孩子就会问个不停。由于他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和欲求,他就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起注意,吃手指、欺负老二、发脾气等等。


妈妈我讨厌爸爸,你让奶奶再给我生个爸爸,面对孩子问题该怎么办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家长万万不可以一笑置之或是一否概之。要考虑孩子发问的背景,以温柔的态度来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和爸爸的对话“爸爸,为什么……;妈妈,为什么……”,爸妈们扯着嗓子:“你那里那么多为什么,你烦不烦啊,我也不知道。”。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回答,也是我们最常用的答案。我们用这些话敷衍甚至扼杀着孩子的好奇心,殊不知我们的每一个不经意的回答都可能是在扼杀着未来的画家、科学家或是天文学家。


我们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需要结合孩子发问的背景,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抓住孩子智力正在萌芽的这一时期,适当地应对,培养出充满好奇心和学习愿望的孩子。


我们解读了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为何会提出那些千奇百怪问题的原因后,本着不敷衍、不漠视的态度,来应对我们身边的这些个“十万个为什么”,那应对这些“难缠的小精灵”我们到底有没有一些好的策略或是方法呢?


<strong>1,实事求是,错误的回答不如坦诚相待

有时候孩子问的问题确实不是我们可以回答出来的。记得一次康宝问康爸“爸爸,雪为什么是白色的?而不是蓝色的呢?我最喜欢蓝色了。”对于这样的问题,康爸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与其胡编乱造不如直接了当地和孩子说:“宝贝,爸爸也不知道,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网上搜一搜,看看有没有人知道答案。”。有时候我也会说:“康宝,爸爸觉得这个问题你可以等到学校的时候问问老师,如果老师也不知道的话,那就需要你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等到你长大找到答案后再告诉爸爸好吗?”


<strong>2,用实验,一个既可以回答问题又可以陪伴孩子的好方法

当孩子问到一些我们可以用实验就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妈妈,水为什么会变成蒸汽?青铜上的颜色为什么是绿色的?”。凡是这般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和孩子一起做实验的方法解答孩子的疑问,同时还可以陪伴孩子,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妈妈我讨厌爸爸,你让奶奶再给我生个爸爸,面对孩子问题该怎么办


<strong>3,试着举个巧妙的例子

文章开头康宝的逻辑,他觉着爸爸是奶奶生的,所以奶奶如果再生个男孩应该也是爸爸。由于康爸没有哥哥或是弟弟,所以他搞不清这种关系也就很正常了。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举一个他身边的认识的,而且最好是他熟知的小伙伴或是小朋友的例子,这样就更便于孩子理解了。


<strong>4,要学会引导,让孩子自己思考

针对孩子的有些问题,我们家长需要学会引导,能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分析解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家长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地引导,找到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让他们触类旁通,从中找到答案。


<strong>5,从书中找答案,让孩子喜欢看书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读,或是陪着孩子去读,来应对他们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如果是幼儿园或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这样做就会让孩子失去对生活和世界的好奇。

当他们不再好奇时,就不会去思考,也不会去提问。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记住孩子的问题,然后陪他一起从书中找到答案。这样探索和收获的过程,是单纯读书所不能企及的。


苏格拉底曾经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无力解决孩子提出问题,就把他们视为我们的麻烦。我们需要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或是正确引导、或是积极帮助解决,让他们对他们的生活和他们身边的世界充满兴趣和好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现世界的精彩,找到自己更广阔的天地。


妈妈我讨厌爸爸,你让奶奶再给我生个爸爸,面对孩子问题该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