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思考问题请不要忘记自己生活在常规尺度里》

《哲学家思考问题请不要忘记自己是生活在常规尺度里》

为什么有这种奇怪的题目和思考?是什么原因启发了这样一个命题?

请听我说。今天有个头条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提问,即“把10000颗原子弹爆炸在宇宙里会是怎么样?”我回答如下:

【会什么都不是。

随便一颗恒星的能量都比10000颗原子弹大。据天文学家观测,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繁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恒星,而恒星的质量和能量都是一至八倍的太阳质量和能量。那么请问太阳是多少倍的原子弹爆炸能量?计算过吗?几百万几千万都不止吧?那么你那一万颗原子弹抛到浩瀚无垠的宇宙算什么呢?连一个响屁都不是。

人类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永远都是宇宙微尘之中的微尘。爱护和保护好地球这个家园吧!】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是带有哲学思考的问题,回答也应带有哲学思考。但是这个提问忽略了“原子弹爆炸能量相当于几十万吨梯恩梯炸药当量”这句话里的“几十万”、“吨位”、“当量”,威力波及“几十”、“公里”,都是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常规尺度”,而宇宙空间里的“光年”、“光速”,都不是生活中的常规尺度。但是由于人类望远镜的发明,可以探索常规尺度所不能达到的遥远的宇宙空间。试图用常规尺度的能量,询问对非常规尺度里的影响,显然不是合乎理性的提问。

显微镜的发明可以使人类观察到分子、原子、夸克等,不是肉眼可观察的常规尺度。比如夸克以普朗克尺度衡量,是一毫米的10的负35次方的尺度。然而人们为了便于理解,常常用放大和缩小后的常规尺度比喻。比如把一颗原子比作有足球场大的话,原子核相当于一个足球;把银河系缩小比喻后,太阳系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颗米粒等等。都是在用常规尺度来比喻非常规尺度的世界。以至于接受多了人们就以为就是那样。以至于产生种种幻想,比如从宇宙虫洞中走向另一个宇宙;在夸克空间里漫游等等。但是忘记了常规尺度是人类在地球生活,把常见物体的体积体量,与人的体积体量相比较而制定的。任何比喻也就是比喻,并不是生活在常规尺度里的人类,所能达到的。科学家当然需要哲学思考来指导科研工作,但是科研成果总是为改善生活在常规尺度里的人类的(或加害于人类的)。

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把空间的无限大和粒子的无限小,有助于对宇宙物理学和高能粒子物理的理解。然而这种理解是属于定性方面的,缺乏量方面的认知。也就是对事物的“质”的理解而忽略了“量”的理解。然而,人类的生活中实际问题,是不能忽略量的方面考虑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抛开常规尺度去实现理想和目的。比如说,我们今天手机引领的信息社会,不仅仅是人类掌握了电和磁的性质,同时也使用常规尺度中的知识,发射了N多个卫星做支撑的。而卫星的发射,卫星的研制、空间站的研制,全部是建立在牛顿力学、开尔文热力学、门捷列夫的元素表等常规尺度世界理解的基础上的。不能由于高能物理的新发现和哈勃望远镜的新观察结果而抛弃或“扬弃”传统力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知识。过渡热衷于宇宙太空和夸克粒子不利于掌握常规尺度里的知识。常规尺度里的科学研究我们并没有做到了尽头。国民科学素质,对常规尺度里的知识掌握远远不够。

我举三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我们今天振兴中华,赶超英美,大国工匠精神绝对不可少的。然而让“工匠精神”在国民素质中扎根,成为全民意识,不能只靠工程设计师和工程总设计师具有的工匠精神。不能满足于设计师们具有“大国工匠精神”。设计师们绝对不缺乏,不然难以设计出港珠澳大桥那样气势恢宏震惊世界的作品。然而,雨后春笋般矗立的高楼大厦的施工者们,广大的民工队伍里的具体施工者们,具备了“大国工匠精神”了吗?工程设计师、总工程师的设计要求和精神,他们领会贯通了吗?施工技术员引领着一群不懂静力学、钢筋的强度和刚度不分,不懂混凝土的热力学、结构学的民工们,他有多大的难度吗?他自己具备了工匠精神了吗?

其二,如果说建造高楼大厦大桥的混凝土施工是傻大笨粗的工作,毫米级误差已经很精致、非常高质量、非常具有“工匠精神”了,那么我举一个细致一点的例子牙科大夫吧。应该是微米级的产品和工作了。牙齿咬合误差几微米,都是不舒服的。但是牙科大夫对义齿的材料十分掌握吗?毫米之间的存在的材料弹性、韧度、力学稳定、假牙与真牙之间有磨损量关系等知识,他掌握了吗?这里也不是缺乏常规尺度里的物理力学知识吗?只掌握昂贵的外国进口材料,就具备“工匠精神”了吗?

第三个例子。我们的手机芯片行业受制于欧洲芯片制造业,不得不接受特朗普种种无理要求。不正是我们的照相机技术落后于人,精密手表制作技术不如瑞士手表厂造成的吗?欧洲的瑞士手表厂等,不正是他们长期以来,以“工匠精神”在仪表制造上精益求精发展起来的吗?假如我们也有瑞士手表厂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何至于受制于人?我们在修建高楼大厦、大桥施工上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会出现桥垮楼塌的豆腐渣工程吗?

所以,哲学家们思考问题,还是回到常规尺度的实际生活中来吧。不要炒作“三体”幻想故事和醉心于“降维打击”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