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鸿章导致美国人白齐文死亡,为何美方一声不吭,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猫眼观史


太平天国战争虽然是内战,但是有外国人参战,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人,一是美国人华尔,一是英国人戈登。在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个,名声不大,却足够臭,此人就是美国人白齐文。

这三人都是雇佣军头子,名声好的,都死在了战场上,名声臭的那一个,据说是让李鸿章办了,总之死于非命。

因为本题问的是白齐文,那咱们就重点来聊聊这个洋渣滓,首鼠两端的短命鬼。

白齐文,法裔美国人,其父是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法语教员,一天,与校长争吵,结果被殴打致死。

幼年丧父对白齐文影响很大。七岁那年,他随母亲移居华盛顿,因家中贫困,无力读书,只能在社会上厮混,讨生活。年纪稍大一些后,他在国会谋到了一份打杂的差事,为国会议员跑腿。

白齐文生性狂野,不安现状,当了一段时间的狗腿子后,他再无法忍受下去,于是开始冒险闯天下。

但自北卡出发,横穿大陆,抵达加州,他是一无所获,可见此人眼高手低,没有什么真本事。

之后白齐文“发愤图强”,渡海而去,一路从夏威夷到印度,途中干过水手、邮局职员,甚至还干过报社编辑,但除了勉强糊口,远大前程对他而言依旧是海市蜃楼。

不得已,白齐文只好颓废回国。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了。

法国军方在美国招募法裔雇佣军,赴欧洲与俄国人对战。十八岁的白齐文急于改变命运,欣然报名参加。

随后,白齐文参加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因作战凶猛,终获战胜国法国颁发的荣誉勋章。

然而,因为诸国签订了终战合约,白齐文这边刚拿到勋章,那边就失业了。

无奈,白齐文只好继续漂泊,并一路漂泊到了上海。

这一次,他似乎来对了地方。

其时,太平军在东南,攻势迅猛,似有彻底横扫半壁江山的趋势。在上海的外国人以及本埠富绅深感恐惧,为了保有这一富饶之地,他们联合组成上海中外会防局,组练洋枪队,“保卫”上海。

正在上海做投机贸易小买卖的白齐文,得知消息后不觉技痒,于是向当局主动请缨。因为有欧战履历,白齐文很受重视,并被任命为洋枪队副队长,而队长即是著名的华尔。

初期的洋枪队不过数百人,副队长是要玩命冲锋的,但白齐文似乎很享受这种“激荡”的人生。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在浦南肖塘镇,白齐文被子弹射穿小腹,几乎丧命。在疗伤的时候,他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写了份禀帖,申请改换国籍,他说——

“愿为中土编氓,听候中国长官管辖,如有过犯,亦请照中国法律惩处,此系自愿,并无后悔。”

这家伙此举为何呢?

是觉得在中国有的搞?还是在刻意模仿洋枪队老大华尔?

此前华尔即改中国籍,并娶了富绅杨坊之女为妻。

国籍一改,白齐文的好运接踵而来。

八月,洋枪队老大华尔阵亡。美国公使浦安臣与白齐文有旧交(浦安臣任国会议员时,白齐文为他跑过腿),极力赞成白齐文接任洋枪队队长。此时的洋枪队已更名常胜军,有四五千人之众,白齐文统领此军后,人生瞬间达到了巅峰。

然而,对不懂中国官场之道,权势之谋的白齐文来说,此时的他却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白”。

自认为手中握着常胜军,此后的白齐文飞扬跋扈的厉害,不仅不把淮军第一悍将程学启放在眼里,就连主持苏沪大局的李鸿章,他也敢口出狂言。

因为跟程学启争功,白齐文声称要率军攻入开字营,将程学启揪出来,施以惩罚,并且扬言,如果李鸿章不能主持公道,那就一并捆了,押去上海游街。

单论这一点,就有要灭亡先疯狂的节奏。

如果再把当时的局势拿进来论,白齐文即将迎来的命运就更不妙了。

在李鸿章眼中,洋枪队不过是借用一时的工具,眼下淮军已经成势,上海防务早已稳固,而常胜军既失去了早期的战略价值,又不好驾驭,军饷还奇高,既然如此,那还留它何用!

说到白齐文,识时务便罢了,不识时务,李大人有一万个办法让他识时务。

总而言之,白齐文嚣张的时候,正是李鸿章想收拾他的时候。

很快,白齐文便领教了李鸿章的厉害。

湘军久攻南京不下,曾国藩命李鸿章拨程学启助攻,李鸿章不愿抢功,于是拿常胜军作起了文章。

李大人玩了个三步走:第一步,掺沙子(将不满白齐文的英国人调入常胜军任参谋);第二步,掐喉咙(对常胜军勒饷吝赏);第三步,下调令(严令常胜军开拔,助攻南京)。

这三步走完,白齐文彻底疯了,当然手底下那帮人吵着要发饷,他不疯也不行。

于是白齐文找到了昔日老大华尔的老丈人,负责发饷的泰记钱庄杨坊。

面对白齐文何日发饷的质问,杨坊学起了李大人的痞子腔,你何日启程,本庄即何日给饷。

白齐文说,先给饷,即启程。

杨坊说,先启程,即给饷。

两个回合后,白齐文失控了,他抬手就是两记耳光,接着抢走四万银元,拿回军中发饷去了。

得到消息,李鸿章旋以“殴官违令”,通缉白齐文。

一夜之间,从常胜军老大变成了被通缉的逃犯,白齐文一怒之下,竟然投靠了太平军。

打人是一时冲动;抢钱是情有可原;投敌,那就是罪不可赦了。

更渣的是,投靠太平军没一个月,因没受到重用,这家伙居然又后悔了,妄想重新回到常胜军。

如此没有节操,美国人也认为他玷污了军人的荣誉,不能让他回归常胜军。但考虑到他毕竟是美国人,美方出面调解,李鸿章最终撤销了通缉,以永不录用驱逐出境结了案。

此后,白齐文的表现,只能说明两点,一点他的脑子可能坏掉了;二点他渣的实在无可救药。

被驱逐出境,在日本、美国混了一阵子后,因为极不如意,白齐文居然又潜回了中国。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覆灭,只剩下残部在闽粤一带负隅顽抗,但这一点没影响白齐文的判断,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投奔太平军残部的作死之路。

结果,途中被淮军郭松林部擒获。

照例,李鸿章可以将他交给美国领事押解出境,但李鸿章没这么做,他命郭松林将其押至闽浙总督左宗棠的行辕接受审讯。

据李鸿章后来的奏报称,闰五月初四日,押运白齐文之船,驶经浙江兰溪,”风大水急,翻船溺毙“。

消息传到京城,代理美国公使卫三畏说:一个美国人竟然表现出这样恶劣的姿态,真使我感到耻辱,假若他们故意淹死他,他们为自己和美国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也就是说,这一回,李鸿章干得好,没毛病!


黑句本


美国人没有一声不吭,美国人发表声明了,大致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干得漂亮!

说起这个白奇文其实就是一个战斗狂,要是这个人就是没脑子,有人就说战斗狂,不就等于没脑子吧,他是属于战斗狂里面最没有脑子的那种!

这人呢,以前是欧洲的,后来他母亲移民美国,他也就跟着一起到美国去了,只不过呢这人性格比较野,做什么事情呢?都喜欢先动拳头在动脑子,所以在当时的美国不受待见,后来他觉得战争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因此世界上什么地方打仗他就去哪里!

本来这个人呢,老老实实的在法国打仗,后来法国战争结束了,觉得没仗可打了,因此他就屁颠屁颠跑中国来,他打算在中国大展拳脚,碰巧此时太平天国运动闹得轰轰烈烈,当时的朝廷想要组建一支洋枪队,因此,白齐文就加入到了洋枪队里面,但是很快这个人就受伤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好运来了!

白齐文是副队长,这个副队长是没有任何出路的!结果白棋文硬是做了两个选择,第一他选择加入中国籍,这一点可以说让当时的满清政府感动的泪流满面!我要的就是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的,这些都是洋人,我怎么用都不是自己人,现在能够加入中国籍,那再好不过!接着原先的洋枪队队长死了儿,白齐文作为副队长本身就应该去担当队长的职责,就在这个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原本白齐文的上司来到了中国,并且替白齐文走动,白齐文最后获得了洋枪队队长的职位!

看起来这件事情到这里故事该结束了,但是故事到这里,白齐文的脑子似乎都快用光了,这个时候开始了他没脑子的生涯。

首先白齐文开始变得目中无人,我是洋枪队队长,我是老大,那其他人都该听我的,因此他没有把李鸿章放在眼里,面对着其他的人也是颐指气使!谁如果惹他生气,他就想带着自己的人把他给干掉!

李鸿章看他不爽,其他的人看他也不少,所以李鸿章觉得是应该教训教训,这个刺儿头告诉他谁才是军队里面老大,因此他开始排挤白齐文,不仅不待见他,而且还控制他的军饷,不让他发钱!

白奇文能够叫板军方的也就这只羊枪盾,人家打仗是过来拿钱的,你没钱拿那自然是特别着急,因此跑到人家钱庄大闹一通以后,抢了4万多两银子直接就跑了!这一下子正中李鸿章的下怀!本来我就是整你的,现在你自己按照我的剧本走,那对不起我要下死手了,李鸿章当即下达了逮捕令,要把这个白启文给抓起来以正军法!

这钱本来是要分配给其他军队的,结果这个时候你过来强,即便你是个洋人手底下人也不会拿你太当回事儿!毕竟这年头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是吗?所以白齐文知道自己犯了众怒!

二话没说直接带头投奔了太平军,没错,他投奔了太平军!在他眼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在这儿是你们人人敬重的洋枪队队长,我跑到太平军那里,我不还是一个队长嘛,说不定人家给的待遇比较高的,但太平军一穷二白,人家搞的那套制度,白起文实在受不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白棋文知道自己做错选择,因此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又一次投靠了清军!

这种二五仔的精神确实感动了美国人,就连美国人都认为这给人实在不是个东西,赶紧把它给赶跑,别这样他在中国土地上面丢人了,因此满清政府算是遂了每个人的意思把她赶出了中国,结果这个人觉得自己来这么多,这一趟啥东西都没捞到,很困,因此他觉得还是太平军那的日子比较好过,所以他又去投靠了当时太平军残余下来的部队。结果又被满清政府给抓住了!

这一回,李鸿章可没有再犯糊涂,上一次你是美国人,过来保了你一条命,我奈何不了你,但这一回你烙在我手里,别想跑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以后,这个人淹死了。至于是怎么淹死的谁都不知道!

此时满清政府战战兢兢的去请美国人到底什么意思?说美国人说干得漂亮这种人,就应该死!


漩涡鸣人yy


在“畏洋如虎”的清朝晚期,有一件事却极为奇特,那就是李鸿章将美国人白齐文抓获,从而导致白齐文死亡,原本这样一件事,在当时的列强来看,他们一直都想着如何索取晚清政府的财物以及好处,就怕找不到理由。

(白齐文)

作为一个很好的导火线,美国竟然一声不吭,当着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是害怕李鸿章吗?

01

在农民起义军太平军的爆发,满清和太平军展开了长达15年的战争,原本毫无家底的清朝,八旗军早已经名存实亡,这时候却出现了两股势力,一股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另一股就是雇佣兵,这支由外国人组成的雇佣军名为“常胜军”为晚清提供了军火器械;

(李鸿章)

这里要说的就是“常胜军”中的副队长白齐文,是个来自美国的老兵,为人横冲直撞,经常和李鸿章对着干,淮军和常胜军经常出现内斗,为此白齐文被革职。

白齐文一怒之下,竟然率领亲信百余人投靠了太平军,这直接动摇了太平军的军心,李鸿章更是咬牙切齿。

(李鸿章与外国人)

02

后来白齐文生病,要前往上海医治,1864年白齐文重新回到义军,但是还没到北京,北京就沦陷了,白齐文又开始打听到福建漳州有义军的残余部队,于是动身前往。

奈何半路上就被清兵抓获,李鸿章听闻大喜,下令严加看管,送到姑苏再另行处置。

(外国军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白齐文在搭船行至浙江兰溪的时候落水身亡,这件事情在晚清就像上了头条一般。据清代史料《淞沪从贼纪略》记载,很有可能是李鸿章所为,因为李鸿章得知美国声称白齐文是美国人,即使要处置也要送回美国进行处罚。

03

李鸿章怕夜长梦多,于是制造这起落水事件,而美国人得知后,即使有怀疑态度,也没有直接证据是被李鸿章所害,只能放任不管。

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晚清原本就支付了大量钱财让美军来保护清廷,可是白齐文不但不保护,还参加太平军当中,当时美政府极度尴尬,以至于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美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有关近代军事史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首先纠正一下,“李鸿章一枪崩了美国人白齐文”的这种火爆情节,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白齐文并不是李鸿章亲手干掉的,实际上是落水淹死的。

下面对白齐文其人,以及淹死的经过、美国当时的态度做个简要介绍。

美国人白齐文的经历可谓神奇。白齐文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由上海官绅出资组建的雇佣军常胜军的军官,因战功受赏三品顶戴,曾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常胜军统领华尔阵亡后,经道员吴熙等举荐,由白齐文接任常胜军统领。不过后来发生不听调度的事件,甚至率兵殴打绅士杨坊,抢走饷银,经江苏巡抚李鸿章上奏革职查办。此后白齐文一度找美国公使、英国公使说情,希望能官复原职,未果后竟投奔苏州太平军,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

(西方美术作品: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一幕奇景,在江苏无锡附近的一次水战中,太平军的蒸汽明轮炮舰在进攻清军的木船。白齐文当年就是搞了一艘蒸汽炮舰去投奔太平军,所以清军对这个家伙恨得牙痒。)

白齐文投奔太平军后,做了很多具有美国牛仔气质的传奇事情,诸如抢夺清军轮船、帮助太平军走私军火等等,清政府方面对其咬牙切齿,准备捕捉治罪,美国驻华公使也下令将其拘捕押回美国,永不准再来中国。1865年5月13日,淮军郭松林部的洋教习司端里在厦门港遇到白齐文,白齐文称计划前往太平军控制下的漳州投奔,希望司端里能够帮助秘密护送前往。司端里即据此向郭松林汇报,随后即派兵前往白齐文在厦门的住处将其擒获,拘押于福建省城福州。

抓获白齐文后,就如何处理此人,当时清政府方面和美国方面的态度存在分歧。

清政府方面,认为白齐文属于罪大恶极,应该处死。美国方面则因为白齐文是美国人,要求以美国法律处置。后清政府下令将白齐文从福州押解到江苏关押,等待总理衙门和美国公使馆的谈判结果后再作处理。1865年6月6日,白齐文和另外两名通太平军的外国人从福州被押赴起程,由千总贺光泰带领10名士兵押解(原另有一名军官任尚胜一起押解,任尚胜在途经浙江江山清湖时感冒病故),6月26日一行人经兰溪县乘该县安排的官船出发,在县城东南二十五里处的汇头滩遇大风,押解白齐文等的船只被巨浪掀翻,后捞获了白齐文的尸体。

因为属于意外溺水而死,所以美国公使方面也无从干涉。


海研会


随着时间来到中国近代,华夏大地战火纷飞;晚清各地区的动荡和混乱一直没有停歇。面对列强的侵略,晚清由一开始的激烈反击转变为“畏洋如虎”。仅是四五十年的时间,晚清朝廷就有一个独立国家逐渐沦为洋人的朝廷。可见,当时的清朝是多么的落后腐朽;军事国力远远被外国列强甩到千万里之外。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却发生了一件比较奇特的事情;那就是当李鸿章抓获中国籍外裔军官白齐文后,在把押送他给美国军方的途中导致了他的死亡。以当时列强的一贯做派,按理说应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好讹取清政府大量钱财。可结果美国一方却丝毫未吭声,只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这是为何?难道是害怕李鸿章的威势?这自是不可能的,其中大有文章!

清王朝的后期外忧内患极为严重,外有且不说无非是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剥削;清政府只要一直愿充当他们的统治工具,列强们就不会有消亡它的想法。而内患却是时时刻刻在威胁清廷的生死存亡,若是起义的太平军真正崛起而出;不但是清政府要面临覆灭之危,而且也就意味着外国列强将会失去以华制华的有力武器。因此,当时的满清政府不仅有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和曾国藩的湘军来镇压起义;还有外国一方组建的一支以“常胜军”为名的雇佣军为清廷提供军火器械上的帮助。

想当初清朝还有八旗军这庞大的军队稳固社稷,然而被列强大肆瓜收财富后,晚清已经没有多少家底兴建八旗军队。因此,清廷在与太平军长达十五年之久的对战中,还需要西方列强在军事上的支援。清廷与太平军的对战中,不仅有国内士兵还有国外士兵。这洋人将领中有三位非常有名,一位是来自美国的华尔,一位是英国来的戈登;最后一位也是美国来的白齐文。虽然他与华尔一样都是来自于美国,可是前者有的是赞誉和威名;而白齐文有的却是响亮的臭名。俗话说好人命不长坏人遗千年,名声好的华尔和戈登都死于战场;只有白齐文在战场上活得好好的,最后还是一场意外才让他死于押送回美方的路上。

当时郁郁不得志的白齐文见法国军方在美国招募法裔美国人加入雇佣军,需要这批雇佣士兵远赴欧洲进入法与俄国的战场。白齐文见有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不顾战场上的凶险立即就上前报了名;就这样参与进历史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虽说白齐文当时才年仅十七八岁,但是他的作战凶悍不畏死;所以战场上立下不小的功绩,战事胜利后法国政府把一面荣誉勋章颁发给了他。可是由于在诸国的协商和调节下,法国与俄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于是刚拿到荣誉勋章的他就失业了。因此,白齐文无奈下又开始了国外漂泊的日子;并一路前行抵达中国的上海。

这一次,他似乎来到了一个适合闯荡拼搏的地方。那时上海正面临太平军南下猛烈攻击的威胁,很多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以及富绅无不为此心惊胆战。他们为了保卫富饶繁华的上海,避免其沦落到太平军手中;于是联合上海中外局组建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白齐文当时正在上海做投机的小本买卖,得知这消息后,他就主动向当局请缨进入军队。有他在欧洲参战优良的履历在,上海当局对白齐文很是重视;就让他担任这支军队的副队长,而队长则由同来自美国的华尔担任。

洋枪队建立之初不过数百人,可是副队白齐文喜欢冲锋陷阵的刺激;所以每逢他带队出战就是一场激烈的对战。而这种冒失激进是要付出代价,于浦南肖塘一役白齐文小腹中了一枪。可是几近丧命的他在治疗期间,却做出改换中国籍这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难道他想如华尔一样改国籍,在中国创造辉煌?不过他这国籍一改,好运的确是接踵而至。华尔不幸阵亡后,他就接替了洋枪队队长的位置;统领规模已达数千人的洋军。虽说白齐文对战凶猛,但在官场只是个小白。可是他却不知天高地厚,仗着统领“常胜军”很是轻视淮军悍将程学启;甚至还对李鸿章口出狂言。

为了争得更多功劳,白齐文大放厥词要抓住程学启;对他施以惩戒。并表示若是李鸿章不给他一个公道,就把他一块抓了游街示众。欲让其亡就必先使其疯狂,李鸿章早有废除洋枪军之意;因为当时淮军已势成不需要洋军这个工具。毕竟一个不好驾驭又需极高军饷的无用军队,还有何留下的必要。于是白齐文的嚣张就给了李鸿章废了他的机会,先是让对白齐文很是不满的英国人做洋军参谋;然后扣住他们的军饷,最后调令洋军去助攻南京。就这样,被手底下吵着要军饷的白齐文彻底疯狂了。

于是他气势汹汹地找负责发粮饷的主事人杨坊,质问他为何迟迟不肯发响钱。狡猾的杨坊学着白齐文往日的痞腔痞调,回应他何时启程何时发响。争执不下之后,白齐文直接扇了他几耳光抢夺走几万响钱就甩脸离去;于是李鸿章就以殴官违指的罪名通缉白齐文。一夜成了通缉犯,白齐文气愤不过竟无耻地投奔太平军。若说一时激动不过打了人,这尚可原谅;但是选择叛敌就不可饶恕当不为人子了。未曾想,在太平军没得到重用的白齐文竟又妄想回洋枪军。面对这么一个毫无节操的人,美方觉得他玷污了军人职业;驳回了他的请求。

不过由于他终究是美国人,美方就跟李鸿章协商撤回了对他的通缉;但永不任用白齐文并驱逐他离开中国。可是之后,白齐文竟脑子坏了般潜回了华夏决然投奔只剩一隅的太平残军。而后他就被淮军将领抓获,这回白齐文就没那么好运能保下性命了。在押送白齐文给美方审理的途中,他不幸落水丢了性命。得知这消息的美国一方并未问责李鸿章,还表示白齐文恶劣姿态他们也深感耻辱;他的死也为美国剩下不少麻烦。而美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他们本就受了清廷大量的保护费。而白齐文不仅没履行职责,反而还投清朝敌军;使得美方也很是尴尬。因此,白齐文的死美方是眼不见心不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