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文丨镇之


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于2019年5月21日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之后分别在韩国及北美上映。该部影片获得了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本片还荣获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创造了韩国电影的历史。

电影的故事讲述了: 基泽一家四口都是无业游民,居住在韩国某城市的贫民区,惨淡度日。直到有一天,长子基宇获得了一次给富豪朴社长女儿补习英文的机会。此后,通过精心策划,基宇一家的其他三位成员也来到了朴社长家,并成为了美术老师、家庭司机及佣人,他们的生活水平猛然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

作为一部反映当代韩国社会矛盾的电影,它直指韩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引人深思。

电影中的基泽一家是穷人的代表,而朴社长一家是富人的代表,在一次次令人觉得荒诞的交锋中,穷人成功的“寄生”在了富人的家庭中。但是在影片最后,穷人的家长基泽却亲手杀死了他们的寄主朴社长,似乎在隐喻着贫富矛盾的不可调和。

除了贫富差距,导演另有“野心”,他把《寄生虫》作为试验品,汇集了以往的从影经验,打造出了一部超越了传统韩国国民电影的政治寓言力作。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寄生虫》击败《小丑》就是例证。下面,笔者就从“镜头的空间运用、声画关系的处理、象征意象的使用”三个角度为大家赏析一下本片。

•镜头的空间运用:利用大量的升降镜头,通过建筑空间上和下、光明与阴暗的对比,充分表达了现实生存环境的极端分化。

•声画关系的处理:通过同时空画面的快速切换、幻想与现实的画面并列、绚丽音乐和复杂剪辑的灵活组合,成就了反差巨大的视听语言享受。

•象征意向的使用:巧妙安插了物体、气味、建筑、服饰等作为意向传达的载体,使得影片超越种族文化限制,直抵人类原始冲突的内核。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一、镜头的空间运用:导演利用大量的升降镜头,通过建筑空间上和下、光明与阴暗的对比,充分表达了现实生存环境的极端分化。

作为现代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房子远远不是居住那么简单,它更多代表的是个体所处的阶层以及其背后的生活。而全世界的有钱人似乎都喜欢住在山上,比如在美国有洛杉矶比佛利山庄(Beverly Hills),号称“全世界最尊贵住宅区”,美国前总统里根家族、迪斯尼家族、汤姆克鲁斯、贝克汉姆等众多名人在这里拥有豪宅。 在台湾,阳明山就是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比如张学良、洪清潭曾在此安居,吴宗宪、蔡英文、周华健等都在这里有豪宅。 在香港,半山区云集顶级豪宅屋苑,董建华、李嘉诚、梁朝伟就住香港太平半山。

之所以富人的居所要高高在上,无非就是八个字,出则繁华,入则宁静。而在中国的风水文化里,更是有“富甲半山”、“山旺人丁水旺财”、“山主贵,水主财”的古语,而韩国的富豪也喜欢居住在半山之上,这就为镜头升降提供了客观条件。

影片中,基泽一家和朴社长一家虽然在同一座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居住的地方却一处胜似天堂,一处仿若阴沟,一处高高在上,一处跌落尘埃。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

穷人一家绞尽脑汁、瞒天过海混入富人家庭,他们试图从下边去往上面,从阴暗步入阳光。但现实不是童话,他们行骗的成功只是阳光下的泡沫,一戳即破。而影片中一次又一次关于建筑空间升降的运用,使得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两种阶层的难以跨越:

1、从基泽一家去往朴社长家的路,是一次由下而上的空间移动,暗示着穷人希望拥有美好生活的愿望

影片一开始,镜头透过一扇窗户,指向了屋外的路面,汽车一辆又一辆驶过,说明了这是一处半地下的居所。然后镜头缓慢下移,给到了基宇迷茫的脸。

基宇正在为寻找免费无线而满屋子乱逛,终于他和妹妹基婷发现在远远高于地面的马桶旁边能连接到无线网络。马桶难道不是应该安装在地面上吗?原来,为了让马桶保持在地下排污管道之上,基泽一家只能把马桶安装在这么一个很高的位置。这个荒唐的马桶的位置也代表了穷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突兀而尴尬。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居住在这种房子里,平时看向窗外需要仰视,于是在镜头中,基泽一家四口一边忙着给披萨店折包装盒,一边仰着头看向窗外。他们当然渴望着走进阳光里,但现实中基宇参加了四次高考,而父亲基泽也在投资蛋糕店失败后一蹶不振,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就像是这座半地下的房子一样破败而混乱

我们可以注意到当镜头转移到屋外的时候,阳光明亮的甚至有些刺眼,这种阴暗与光明的对比也是导演有意而为之,目的同样是让观众直观感受生存环境的差异巨大。

不过机会来了,基宇的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份工作,为朴社长家的女儿补习英文。镜头切换,基宇从巨大的坡道下面出现,他仰着头寻找着朋友给的地址。当基宇来到坡道上方,导演专门给了一个镜头,由于角度的原因,坡道上方的基宇显得如此的渺小,而宽阔的坡道似乎能将他吞噬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渺小的基宇此时并不知道,这里会将他吞噬

进入朴社长家的大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笔挺的台阶,进入屋子依旧先给了楼梯一个镜头,至此,导演通过镜头的由下而上,完整表达了基宇的行动轨迹和思维轨迹,他决心借助于富豪家庭,实施自己一家人“寄生”的计划。

2、雨夜中的基泽一家跌跌撞撞的从朴社长家逃出,完成了一次建筑空间从上而下的自由落体,暗示着他们难以改变的贫穷身份

基泽一家全部混入了富豪家庭,虽然做着类似“仆人”的工作,但和之前的全家无业、坐吃山空相比已经十分幸福。特别是当朴社长一家全部离开,这座别墅似乎就真的属于他们了。基泽一家围坐在宽阔的客厅里喝酒聊天,尽情感受着这虚假的富有。当然,这种享受片刻即逝,在影片的后半段,基泽一家狼狈的逃离朴社长家,开始了一次由“富有”回归“贫穷”的自由落体

在这一段中,

导演给了至少四处坡道的特写镜头:有之前基宇款款而上初到朴社长家的巨大坡道,有长长而冰冷的钢铁扶梯,有继续向下的黑石台阶,他们一家三口(母亲是女佣,留在了朴社长家)浑身湿透,奔跑着一路向下,直到观众感觉过了很久,他们才回到了自己的家。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这是基泽一家冒着大雨回家的一处坡道,预示着贫富之间的距离

然而家已经被大雨淹没,到处流淌着粪水,他们不得不跳入水中去抢救房间里“重要”物件,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值得抢救的。或许,毕竟是自己真正的家,即便一无所有也值得去搜寻一番。

这一段由上而下的节奏特别分明,极富速度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他们就从天堂来到了地狱。而这次建筑空间的自由落体,再次完成了“穷人始终是穷人”的表达。

当然,关于地下室又是空间的再一次利用,此处就不再展开分析,简单的说,地下室那个空间是比半地下室更为凄惨的存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泽一家最终也坠入了这里。

小结: 建筑空间本身并不具有叙事意境,当在电影中出现之后,却可以同故事结合在一起构成某种思想意向。这种现象类似于蒙太奇的构成联系,营造出一种叙事空间关系,引导观众体验到一种灵魂的起伏。导演通过上下移动,其实想表达的就是贫与富就像是台阶一样,只不过最底部和最顶部需要走很多很多台阶,超出人力之所及,富与贫的不可逆转一目了然。

二、声画关系的处理:时空画面的切换错位和绚丽音乐的有机结合,成就了反差巨大的视听语言享受。

整部影片对声画关系的处理也十分老道,通过错位和并列,导演带来了故事内容的更加深层次的对比,揭示了更深刻的意义。下面,笔者从两个地方进行解析。

1、时空画面的切换错位和巴洛克音乐的结合,让影片内容富有节奏美感同时深入刻画了人物心理特征

在儿子基宇、女儿基婷、父亲基泽都进入朴社长家后,他们开始采取行动让母亲忠淑也加入。当作曲家郑在日创作的华美绚丽的巴洛克式音乐 《The Belt of Faith》开始播放,基泽一家也开始了密谋。而随着音乐的流畅前进,镜头不断的快速切换,画格与观众的视角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运动的摄影机带来了片段的生气勃勃,十分具有节奏美感。

《寄生虫》的配乐整体采取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组成的管弦乐团演奏,风格倾向于巴洛克音乐。

这种巴洛克音乐的氛围既有着优雅斯文同时又有着trot特点(韩国民谣歌曲风格,一般是中年大叔唱比较多,造型夸张搞笑,歌曲气氛热烈),非常适合这部会隐隐渗出不适和扭曲感的作品。

而这首长达八分钟的《The Belt of Faith》即便单独拿来听,也绝对称得上华丽优雅。与此同时也充斥着一种特殊的戏剧感,作为影片第一部分的结束,作为整个荒诞故事的序曲,观影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电影人物在音乐塑造的背景氛围上各自表演舞台剧一样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在计划实施中,父亲基泽试图“说服”女主人时,镜头又迅速进行了闪回,让练习欺骗和实施欺骗穿插进行,使得影片的气氛变得十分俏皮而轻快,反映出了基泽一家面对唾手可得的“好日子”之下道德感的完全缺失。

而当《The Belt of Faith》进行到高潮时,影片中音乐的音量也逐渐增大, 管弦乐器演绎的轻松明快的古典旋律也到达了顶峰。配合着佣人强烈咳嗽的画面,满满的讽刺意味几乎要扑到观众的脸上,很好地刻画出了基泽一家人的不择手段。

2、现实声音与幻想画面的结合给人以计划已经达成的错觉,和真实世界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惨案已经发生,基宇和母亲忠淑都被判了缓刑,而基婷则阴阳永隔。至于父亲基泽则躲进了朴社长家的防空洞里。在幽暗的灯光下,他利用摩斯密码给儿子写信,心存希望的基宇竟然在山顶上阅读出了父亲所写的内容。

基宇为了救父亲,再次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他决心混出个人样,然后买下那栋别墅,迎接父亲走出黑暗的地下室,走进明媚的阳光里。

影片中确实出现了基宇成功的画面,他的父亲基泽缓缓走出,父子俩相拥在一起。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基宇买下了父亲藏身的别墅

这种处理一度让人感觉基宇真的完成逆袭了,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果然,画面一转,再次回到了他们那破败的家中,基宇长呼一口气,说了句“那就先这样吧”,放下了写给父亲的信。

在这一段影片中,单调的音乐《moving》始终循环,钢琴的声音幽冷中偶然迸发出一点小小的激情,似乎是在表达着基宇执行计划的坚定,但实际上我们最后得知,这段音乐其实反映了他们人生的一成不变和难以改变。

小结:电影早已经不简单是画面的艺术,音乐同样重要,这部影片的配乐不仅完美传达了台词下面的情感色彩,同时配合画面充分渲染了氛围,完美支撑起了故事的推进,深入刻画了环境和人物的心理状态,给观众以一种美妙的试听享受。

三、象征意向的使用:巧妙安插了物体、气味、建筑、服饰等作为意向传达的载体,使得影片超越种族文化限制,直抵人类原始冲突的内核。

如果说这部影片在很多时候采取的都是一种戏谑的感觉,类似trot风格的话,那么它的黑色幽默或者说是锋利的表达则是主要通过象征意象的使用来完成的。

这些意向包括基宇朋友送给他的那块假石头、基泽一家身上无时不在的那股气味、为防止朝韩冲突而建立的深邃的防空洞、有着强烈美国浸染色彩的印第安人装扮。

这些意向的使用并不复杂,但已经构成了一种立体的结构,让该影片不再仅仅局限于韩国的“国民影片”,而是超越了种族文化的限制,把视角放在了更宽广的整个人类身上。奉俊昊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想表达贫富差距,他是借着这部焦虑不安、难以预测、神经质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电影追问人类原始冲突的内核。

1、一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头

影片一开始,基宇的朋友就送给他一块寓意发达的石头,这是作为礼物赠送给基宇一家的,希望他们的生活变得好起来。基宇的母亲忠淑则直言说道:还不如送点吃的。一方面点破了基泽一家生活的窘迫,另一方面也合理的引入了这块石头。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父亲基泽拿着风水石看

要知道,影片中负载象征意义的具象物并不是多余的存在,而应该是我们必然能够注意到的和叙事紧紧的相连接。所以必须顺畅的引入具象物,而不能生搬硬套,让人产生凹凸感。出乎意料的,导演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跳出规则,借着基宇一针见血的指出:同学送给我这块石头“很有象征性”。

随着影片的推进,这块石头的作用一变再变,先是装饰,再是友谊蒙羞的证据,还是杀人的工具,但毫无疑问,有一点却始终没有变,它象征着基则一家所谓坚定而稳固的计划,代表着基宇一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了穷人渴望富有的精神图腾。可是在影片最后,这块石头在水里竟然漂浮了起来,一方面我们知道了基宇的朋友其实欺骗了他,友谊只是虚伪的利用;另一方面,透过“漂浮的石头”这种荒诞的设置暗示了贫富阶层的固化和跃升的无望。

2、一种无所不在的气味

长久以来,嗅觉可以说是电影这种视听艺术的盲区,但导演奉俊昊十分大胆,把”气味“做成了象征物。全片多次提到了基泽一家身上的味道,朴社长和妻子觉的这种气味很恶心,说这是坐地铁的人身上会有的味道;基婷则指出,这是半地下室的味道。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在影片后半段,基泽在经历了一场暴雨后,第二天强打起精神为朴社长的妻子开车。他从后视镜注意到,女主人的双脚放肆的搭在座椅背上,但却厌恶的掩住了鼻子,还打开了车窗。

这种气味已经成为了基泽无法忽视的心结。他自己闻不到这种味道到底是什么?但是他知道这种味道肯定存在。

当然,味道也最终成为了压垮父亲基泽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朴社长从死去的前佣人丈夫身体下边取车钥匙的时候,几乎呕吐的样子一下点燃了基泽心理的炸药桶。他何尝不明白那是一种什么味道,那是穷人的味道!是高高在上的富人对穷人的蔑视!在这一瞬间,基泽再也无法承受这种深入骨髓的歧视,亲手杀死了朴社长。

气味是无形的,但在片中却成为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隐形标签,在气味的弥漫中,影片迅速掀起高潮,巨大的无奈和痛苦袭击了基泽一家所有的人。而富人们并不清楚基泽杀人的动机,他们无法理解这种被歧视的痛苦,而观众也在这种壁垒分明中获得了启示。

3、充满政治寓言感的防空洞和印第安文化

片中的城市并无具体的名称,而防空洞、印第安文化甚至还有很多细节都十分值得玩味,这也使得《寄生虫》得以超越韩国本土,成为了一则世人皆懂的政治社会寓言。

首先防空洞代表着朝韩之间的对抗,其次印第安文化则代表了美国曾经那段黑暗的历史。

另外就是一些纷繁的小细节,比如朴社长是靠给美国生产电子产品而发家致富,居住的房子则是由日本设计师亲手建造,儿子多颂游戏使用的帐篷、印第安服饰均是从美国购买。在多颂生日派对上,朴社长给基泽解释称”游戏的名字叫做”印第安人的反抗“,结果基泽用印第安人的装备杀死了朴社长。

《寄生虫》赏析:从镜头空间、声画关系及象征意象三方面娓娓道来

以上这些都有着比较浓重的政治意义,笔者认为导演奉俊昊是在通过这些象征物来表达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的对抗和合作,换句话说,人群因利益而聚集在一起便成了民族,化作了国家,但厚重的妆容却无法掩饰面具之下的残忍真相。到这里,全片不仅完整的表达了贫富阶层的不可调和,也实现了对整体人类对抗主题的探讨。

小结: 电影本是场“运动”——就是通过象征让人找到生存中感觉的重镇。巴拉兹说:“电影艺术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任何一个画面都不允许有丝毫中性的地方,它必须富有表现力,必须有姿势、有形状。 而象征是可以为电影带来无尽的深意,成为影片创作者在表达主题和传达深意时的得力帮手。在本片中,通过一系列象征物的使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性意向,最终使得影片被成功升华。

四、结语

是人性改造了这个社会?还是社会改造了人性?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幸好这些并不是现在就非答不可的问题。但当选择真的摆放在我们面前,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