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小龍81739



小編曾經寫過很多有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文章或者問答,在小編看來,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是中國古代帝王當中的佼佼者,無論軍事還是政治,外交還是民生,仁慈還是狠辣,這些都很完美地體現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司馬遷

1.軍事天才

李世民最終可以憑藉玄武門事變奪得太子寶座,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在軍隊當中的影響力非常大,而造成他影響力非常大的原因便是他百戰百勝的戰績,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帝王!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那個時候的李世民才十幾歲就跟著自己的父親李淵東征西討了。建立唐朝之後,李世民已經成為了唐朝名聲赫赫的大將軍,打敗洛陽王世充,平定河北竇建德重創劉黑闥為唐朝統一天下除了兩個心腹大患,自此之後,唐朝便統一了中原,李世民也因此獲封天策上將的職位!可以這樣說,唐朝大半的疆土都是李世民率領軍隊攻打下來的,這樣的武功,在帝王當中是非常罕見的!

2.優秀的政治家

說他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最直接的體現也就是他的貞觀之治了!在李世民的貞觀朝代當中,除了軍事力量上的輝煌,還有制度文化教育各個方面的燦爛成就!

在制度上,繼承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君權和相權處在了一個平衡的位置上,軍隊實行府兵制,寓兵於農,減少了軍隊開銷,均田制、租庸調製都得到了非常良好的發展!

在文化上,李世民詔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並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維護文化的發展!不僅如此,而且還包容外來文化,與自身的文化融合,優勢互補,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是很難得的!

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舊唐書》

在教育上,最值得一說的便是完善並大力發展了科舉制。 科舉制作為我國延續了千年的教育制度,雖然發源於隋朝,但真正得以完善和發展的時期就是在唐朝的貞觀年間,使得平民子弟終於有了輝煌騰達的機會!

3.仁義和寬容

說李世民仁義,是因為他是古代帝王當中極少數沒有屠殺功臣的帝王,真正與自己的臣子們做到了共患難,同富貴。對自己以前的老部下多一些包容,僅憑這一點,就有多少帝王做不到!不僅如此,李世民在攻打洛陽困難之時,尉遲敬德

的朋友叛變,李世民不僅沒有牽連,反而更加重用,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更是不計前嫌,重用自己兄弟們的臣下,最出名的便是魏徵了。我們可是要知道,魏徵是第一個向太子提出要殺李世民的謀士!

4.果決和狠辣

如果要說出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汙點的話,那應該就是他成就帝王大業的開始點——玄武門事變了!在這個事件當中,李世民排除了阻止自己登上皇位的一切障礙,開始了自己的帝王之路,但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李世民憑藉著自己的果斷和狠辣,不顧一切地殺死了自己的

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後來又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為太上皇。罔顧親情,殺死自己的親兄弟,這得需要多麼大的決心,多麼狠的心思,這應該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痛,也是永遠無法抹去的汙點!

5.渴望後世肯定

因為李世民的得位不正,所以他迫切需要自己的功績來證明自己是一位好皇帝,越想開創出一番前人沒有的社會和國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壓力,才使得李世民成就了自己的貞觀盛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心思變得越來越重,於是便把目標轉向了史書!

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明憲宗

李世民的一生提出過很多次的觀看史書的想法,但都被當時撰寫史書的大臣拒絕了,直到後來房玄齡主持編撰史書的時候,李世民才得償所願,但這個時候的史書記載的已經不是真實的歷史了,尤其是玄武門事變的事情,所以我們現在讀到這個歷史時會發現很多的事件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所以說李世民非常在意歷史對自己的評價,同時也反映出了他特別想得到世人的肯定,甚至為此不惜

開帝王干涉修史的先河

李世民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皇帝,個性非常鮮明,有優點也有缺點,但他的功績不能被埋沒,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他,便是一代雄主“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唄,謝謝您的鼓勵!


青春愛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歷史君lsj


一代雄主半開國

假如說隋亂以來,烽煙四起,豪傑如雲,那麼單單一個李淵,還不足以征服天下,反而是李世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他算半個開國皇帝,他的功勞太高,最後無官職可封可見其能力。

第二李淵集團得到了一股最大的勢力入夥,就是山東集團,起到了巨大的加速作用。

而山東集團和開國武將大多支持李世民,所以宣武門之變前前後後,開國功臣集團都很曖昧,可以說已經默默集體轉站李世民。

最核心還是能力

唐朝在他一代手裡就超級崛起,別的朝代往往需要至少兩代皇帝接力。其治國能力是古代歷史第一的。

至於玄武門之變,自古以來的史書和各代人物們基本是持有理解和無傷大雅的態度,近代以來突然揪住玄武門之變,打爛李世民,這股風不是單獨的而是伴隨著一系列的各朝古人打壓和抹黑,比如岳飛,並且都是雙向手法,一正一反一捧一抹,岳飛與秦檜,李世民和建成,放大關羽的高傲了,諸葛亮的貶低,司馬和曹操的正面塑造。

李世民絕不是不是單一的

歷朝以來對李世民評價基本都是雄主,明君,並無異議。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

清朝以前,沒多少人會揪住其私德問做文章的。

心理陰暗的人,往往會盯著別人的缺點,無限放大,從而導致無法客觀認知那個人。

看一個人,看其功過,不要侷限於功過本身,而是看其功造就了什麼,看其過到底有沒有造成大的破壞。


王涉


縱觀歷史上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因為他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以後,不只是開啟了貞觀之治的治世,更是成功的將唐朝統一天下的功勞,都歸於自己,使後人認為唐朝得天下,實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功。

客觀來說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開國過程中,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開國第一功臣,但是唐高祖李淵並非是坐享其成的昏庸之主。

關於李淵的能力,其實看看李淵在太原起兵以後,當時大將軍府記室參軍溫大雅所作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就知道了。

像從隋大業十三年到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以前,李淵一直是最高決策者,包括太原起兵,也是李淵所為,可以說李淵雖然不是多麼雄才大略,但也不至於是昏庸之主。

但當李世民登基以後,貞觀朝纂修的《高祖實錄》就將太原起兵說成是李世民為主謀,而統一天下也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所為,這樣一來李淵自然成為坐享其成之人。

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生動的詮釋了“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這句話,雖然他的功勞很大,堪稱是唐朝開國第一功臣,但唐高祖李淵也有著可圈可點之處,並非坐享其成,並非昏庸無能。

結果李世民一上位,通過纂修《高祖實錄》就將自己的地位更進一步,使李淵成為坐享其成之人,而自己成為實際上的開國之皇帝,後世人也多是這般認為,所以說他在太宗皇帝中是最成功的。


大大的文


個人覺得人無完人,李世民有功也有過。

①李世民的功:一,在唐朝的建立上,李世民隨父出征,建立了不少軍功。二,愛護百姓,實行“無為而治”開創了貞觀之治。三,排除外族穩定內政,尤其是打擊了突厥,為唐朝營造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

②過:晚年荒淫無度、聽信讒言,殺害了許多忠臣。大肆建造行宮勞民傷財,甚至引發了農民起義。

個人覺得總體來說李世民功大於過,還是一位相對合格的君主。




先秦說書將


唐太宗李世民,上馬能開疆拓土,下馬亦能開創“貞觀之治”;尚武的同時能做到體恤民間疾苦,龍椅之上又能做到虛心納諫,收拾破碎河山,治出一個太平盛世濟世安民,無愧於世民二字。

所謂的汙點無非便是蓄意抹黑者口中的玄武門之變罷了。


一、十八歲逐鹿中原

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時年十八。有高陽賊帥魏刀兒,自號歷山飛。來攻太原,高祖擊之,深入賊陣。太宗以輕騎突圍而進,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於萬眾之中。(舊唐書·本紀·卷二太宗上)

李世民於萬軍之中輕騎救李淵這一年,他十八歲。時間再往後推一年,他十九歲,尚且少年的他已然開始與群雄逐鹿於中原大澤。

而接下來,收拾破碎山河,與士兵一同在疆場馳騁,率十餘輕騎兵便潛往敵營刺探情報。

十八歲舉義兵,十九歲滅薛舉,二十一歲滅劉武周,二十三歲滅王世充、,二十四歲擊潰劉黑闥、徐圓朗,二十六歲百騎退突厥。

豪不誇張說,打下唐朝半壁江山絲毫不為過。

韓信為漢朝打下多少疆土,李世民功勞就有多大。

二、胸襟廣闊

忍字,於普通人尚且難以做到,但很多時候你最為一個普通人則不得不忍。而忍這個字到了掌握生殺大權的帝王手中,更是難能可貴。

為李世民賣命的手下有接近一半都是投降或者投奔他的,不念曾經為敵之舊賬,而玄武門之變後,甚至太子李建成舊部都會啟用。

以及諫臣魏徵,歷史歷代,如魏徵這般在君王面前直言不諱之人可有其二?可以說李世民將虛心納諫做到了古之帝王的極致。

再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幾乎都得善終,更是難能可貴。

三、涉獵甚廣

箭術超群不說,皇帝之中書法可與宋徽宗相比。

而玄武門之變更簡單,他不弒兄,兄便弒他。


蟬鳴七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 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但是,唐太宗這位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君主,也有他的過失之處,如殺兄奪位,看《起居記》,崇尚迷信,出征高麗,貞觀後期,漸惡直言,奢侈現象增多了。但人無完人,唐太宗晚年的驕奢,和他流芳千古的貞觀政績相比,那又渺小多了,因為貞觀之治的出現,唐太宗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冰鎮的哈密瓜


弒兄篡位,接管了楊廣創造的盛世不二之功的家業,沒這些基礎,他也得舉步維艱。



十四阿哥郎春濤


歷史上看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文韜武略,在唐初期特別是虎牢關之戰為大唐奠定了基礎,在稱帝后,面對周邊眾多少數民族的威脅有膽有識,處置得當,成功的打敗了北方霸主突厥,穩定了吐蕃和回鶻,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大唐達到了新高度。

但是他在晚年有所失誤,為大唐埋下了隱患。歷史上對李世民歌頌者眾,但他宣武門之變是抹不掉的汙點,為了權利不擇手段。其實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不是說的那麼不堪,如果不是李世民殺兄逼父強行奪權,大唐也不會因為沒有他而遜色。


越磨礪越光芒


唐朝“貞觀之治”的締造者,受各個民族的集體崇拜和愛戴,能容下一起打江山的手下,對戰爭有一種獨樹一幟的理解,並且能聽進直言正諫,能文能武!

老年時期有所懈怠,為後來唐朝的結局埋下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