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努維爾眼中的建築語言

原標題:讓·努維爾建築的文化立場與情感歸屬

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3月1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推出普利茲克獎得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得主、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的中國首次個人展覽“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

設計師讓·努維爾

本次展覽並非一次常規的建築展示,讓·努維爾將把展廳轉變為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且首度公開一部由努維爾親自擔任監製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除了電影,本次展覽還將展出以努維爾創作生涯中6件代表性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分別為《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拉德芳斯之端》、《柏林老佛爺百貨商店》、《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西53街53號玻璃塔》,以及《無盡的塔》,讓觀者從另一個側面更深刻的瞭解讓·努維爾建築創作背後的文化立場與情感歸屬。

讓·努維爾絕對算是一個高產的建築師,在全球範圍內共有兩百多個建築項目,且每個項目都在追求創新與變化。他早年曾受教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正如大家所熟知的,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正是學院派的大本營,而在讓·努維爾上學期間,緣起於法國,以哲學家雅克·德里達為首的解構主義哲學逐漸興起,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也逐漸向全世界蔓延,這些學院派的經典建築理論與新現代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的混雜觀念在讓·努維爾執業之後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或許正是這種建築思潮開放時期的職業學習,才真正成就了現在的讓·努維爾。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在讓·努維爾走上職業生涯的初期,也就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左翼思想在全球蔓延,西方的部分建築師們也受到了影響,他們討論建立城市空間的民主與對話機制的問題。在此期間作為助手的讓·努維爾受到了建築師克洛德·帕郎較大的影響,幾年之後,讓·努維爾離開了克洛德的事務所,並在其幫助下同朋友開設了自己的建築工作室。初期在克洛德的幫助下讓·努維爾設計完成了法國瓦勒-聖母院外科診所、特魯瓦迪克住宅等作品,同時讓·努維爾更多的是關注建築在現代與傳統,場所環境與工業化特徵等方面的設計理念,逐步形成了其獨有的兼備現代與後現代特徵的建築設計風格,積極的參與了法國建築公會的創立,在此期間,經克洛德的引薦,結識了當時著名的藝術評論家喬治,並有機會參與了藝術博覽會館的設計。

密特朗時期是法國文化的復興期,全國各處的文化建設高歌猛進,建築界競爭異常激烈,也就在這期間,讓·努維爾憑藉出眾的設計創作贏得了大量的文化建築項目,其中最重要的當屬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也是在此期間,讓·努維爾逐漸走進了公眾的視野。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The Arab Worl dInstitute,Pairs,France,1981-1987年)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建築分為兩個部分,半月形的部分沿著塞納河的河岸線彎曲,平直的部分則呼應著城市規劃的道路網格,中間設置了通高中庭。建築最有表現力的地方是南立面的處理:立面上有上百個完全一樣的金屬方格窗,被稱為照相感光的窗格,每一個方格窗按特有的圖案方式安排了大大小小的孔,而每一個孔如同一個照相機的光圈,孔徑隨外界的光線強弱而變化,室內採光也得到了調控。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像一個精密的科學產品,巨大的長方形金屬盒子,立面像打磨鍛造的金屬板,刻滿了整齊細密的小方格子,閃著灰藍色的玻璃光澤,具有強烈的阿拉伯風情的科技主義,正如讓·努維爾所說:“建築設計靈感源自阿拉伯文化,是對一種精巧、神秘、蘊含宗教氛圍的東方文化的讚美,我對清真寺建築的雕刻窗很感興趣,光透過它灑在地上形成幾何形、精確的、波動旋轉的深淺陰影。”在建築落成的1987年,被評為當年最佳建築設計,獲得銀角尺獎。

1994年讓·努維爾建築事務所成立,並在羅馬、哥本哈根、倫敦、巴塞羅那和馬德里成立了分部,此後讓·努維爾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築設計理念,關注建築物的在地性與情感,並憑藉新科技和新材料,營造建築與周遭環境、歷史文脈之間的和諧關係,激發人們產生共鳴與迴響。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

瑞士琉森文化會議中心

在瑞士琉森(Lucerne)文化會議中心的設計中,讓·努維爾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音響工程師、樂隊甚至市民議會合作,從建築所在的湖邊出發,綜合考察研究城市文脈、自然景觀、使用功能等多方面要求,通過引入湖水將建築的三個功能部分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巨大的屋頂出挑深遠,表達了對湖面及對面城市的回應,並構成了由二層平臺望向對面的景框。東立面與西立面採用了完全不同的金屬表皮,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讓·努維爾也經常將建築師同電影導演相類比,經過多工種合作後最終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個隱藏了前期繁雜的工作程序的、可感、可知、可觀的藝術作品。項目伊始他會召集各方面的專家來一起研討各種可能性,就如電影導演要選擇照明師、藝術指導等一樣,但最終的選擇以及平衡都將由自己決定。他曾對媒體說:“工程開始,我跟我的團隊及其他成員有許多的會議、討論、分析等。這就好像列目錄一樣簡單,這幫助我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可能的圖像,然後做出一個選擇——這就像飛向空中,這隻能是我的選擇,並且是我的責任。然後我要同團隊進行溝通,告訴他們這些理念的自然解釋,如何來滿足要求,為什麼選擇這些材料,如何處理光線等等。”讓·努維爾近年影響較大的作品當屬阿聯酋盧浮宮的衛星館(LouvreAbuDhabi)了。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

阿布扎比盧浮宮

2017年,位於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薩迪亞特島的文化區中,讓·努維爾設計的盧浮宮衛星館(LouvreAbuDhabi)投入使用,一經亮相就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如果說巴黎盧浮宮作為曾經的法國王宮,是法國文化歷史在建築上的豐碑,那麼阿布扎比盧浮宮則希望在讓·努維爾的手中同樣能夠呈現阿拉伯的文明起源。

一個直徑182米的巨型金屬屋頂,使得讓·努維爾的設計尤為特別,穹頂與所在島嶼的形狀相呼應,讓·努維爾稱之為“半島上撐起的遮陽傘”,穹頂之下的展覽空間高度參考了周邊原有的阿拉伯建築的圖底及體量關係,中東地區熾熱的陽光透過穹頂的花式鏤空,部分斑駁地照射到純白的建築上,部分灑向水面,微風經過,波光粼粼,呈現出星辰般燦爛的光影效果。

让·努维尔眼中的建筑语言

阿布扎比盧浮宮

讓·努維爾不同時期的建築作品讓我們看到新材料、新科技在建築上的開發與應用的同時,更多的是讓人們感受到了強烈的文脈延續與溫情的人文關懷,其多樣的建築創作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如果他這麼多年的設計能有一種固定的風格,那麼普利茲克獎不會這麼遲才頒獎給他。”弗蘭克·蓋裡曾經這樣評價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