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捐物、復工復產之外,伊利、蒙牛、長富等乳企還在堅持做這件事

今年春節前後,武漢等地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給乳製品行業各個環節都帶來了影響,產業鏈上下游紛紛採取措施,捐款捐物、復工復產,積極抗“疫”。除此之外,伊利、蒙牛、長富等乳企對原奶不拒收、不降價,保障奶農利益不受損,與他們攜手共度難關。

“原來(每公斤牛奶)3.2 元,現在 1.5 元,腰斬了。”內蒙古赤峰市奶農韓蘭經營著一家小型牧場,近百頭奶牛日產鮮奶近 2 噸,新冠肺炎疫情前一直交給當地的一家乳企加工。但這家企業受疫情影響,至今沒有復工。

奶牛卻不會停止產奶。韓蘭只好把奶以低於盈虧線的價格,交給第三方企業噴成奶粉。

“企業如果收了奶但賣不出去,也是鉅額虧損。”多家乳品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拒收牛奶、“放棄”奶農,曾是加工企業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捐款捐物、復工復產之外,伊利、蒙牛、長富等乳企還在堅持做這件事

因為和乳企簽訂了全年購銷合同,福建省南平市奶農盧小冬對疫情衝擊的感受並沒有那麼強烈。他有奶牛存欄 1600 多頭,日均產奶 37 噸,目前均能以 4.2 元/公斤的價格交奶。“我們還好,乳企這次壓力會大一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乳業市場在春節期間一反旺季景象。據行業調查,一、二線城市各大商超乳品銷量普遍同比下降 50% 以上。

與盧小冬合作的乳企,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永康說:“雖然終端虧損壓力巨大,但對所有合作牧場都按原合同(收奶),不拒收,不降一分錢。”

捐款捐物、復工復產之外,伊利、蒙牛、長富等乳企還在堅持做這件事

2014 年前後,國際奶價跳水,國內原奶過剩導致大範圍乳企拒收,乳業長期生產和加工“兩張皮”的問題浮出水面。隨後,行業呼籲多年的利益聯結機制開始頻頻出現在各級政府文件中。尤其是 2018 年出臺的《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中,明確提及“密切養殖加工利益聯結”。

“行業內一直在提倡利益聯結機制,近年來的推進速度明顯加快了。如今伊利和 100% 的合作牧場建立了利益聯結關係。”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2014 年至 2019 年,為了保障奶農利益不受損,伊利每年按合同收購過剩原奶,並額外噴粉近 20 萬噸。

新冠肺炎疫情是乳業利益聯結機制在 2014 年後面臨的首次“大考”,多數企業不僅“咬緊牙關”對過剩奶源應收盡收,而且推出各種舉措保障奶農和牧場渡過難關。

戰“疫”期間,蒙牛集團也宣佈,加大對合作牧場資金扶持力度,一方面,扶持資金給予 2-3 個月降息並緩扣,另一方面將適時啟動提前支付奶款、擴大授信規模等幫扶措施。

伊利集團也開通綠色融資渠道,疫情爆發至今已拿出 6.7 億元支持牧場渡難關。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說:“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

“風險聯結”——在市場波動之時保證按合同收奶,這僅是利益聯結機制的一項內容。此外,各大乳企平時加強了對上游牧場提供多樣化的技術和金融扶持。

捐款捐物、復工復產之外,伊利、蒙牛、長富等乳企還在堅持做這件事

通過智能化系統遠程為合作牧場提供技術支持。圖片來源:伊利官網

針對乳企支持奶農的積極性,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解釋說,未來乳業一定是全產業鏈競爭,各大企業都想把包括奶源在內的產業鏈各環節做得更紮實,加上近兩年中國奶牛存欄急劇下降,大型企業對上游奶源也更加重視。“得奶源者得天下。對於乳企而言,穩定優質的奶源也是競爭力。”

疫情還在持續,危機尚未解除。但企業和奶農攜手共渡難關,減少了疫情對中國乳業造成大範圍嚴重殺傷的幾率,成為危機來臨之際中國乳業的第一道“保護罩”。

“要全面實現利益聯結,還有很長一段路。”宋亮認為,目前能夠落實利益聯結機制的多是大型乳企,但中國乳業的未來需要更多中小乳企和牧業公司參與。“需要一系列土地、金融方面的改革,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那時才是中國乳業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