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为何未接班反而被处决?

段德顺


1953年3月5日,就在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尸骨未寒之际,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已经开始了苏联国家权力的重新分配活动。灯火通明的大厅之中,一位位政坛元老眼中闪着光芒,迫不及待的大声吆喝着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最终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贝利亚

当时赫鲁晓夫任书记处书记、马林科夫成为了部长会议主席,而贝利亚则兼任了内务部长和副主席,表面上看似乎贝利亚只能说是一个重要人物,实际上确实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把手。当时的苏联已经将安全部和内务部合并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当时整个苏联的生杀大权都等于是在贝利亚手中,岂不是名副其实的最高掌权者。


甚至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贝利亚就是谋杀斯大林的真正凶手。然而在5天后,一项突如其来的拘捕令让贝利亚跌下神坛,非但没能继承斯大林的种种权力,反而被苏联官方抓住并开除党籍和职位,最终处决了。贝利亚为何会遭到这样的待遇?原因很简单:



天罗地网,疏而不漏

当初斯大林在整合苏联内部,迫害自己政敌的时候曾不择手段的进行排查调查,贝利亚则是斯大林的先锋官,为其判了不少冤假错案,导致贝利亚本人在苏联内部也是如坐针毡。斯大林死后,愤怒的政客将怨气一股脑发泄到了贝利亚头上,最终得到了被处决的命运。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斯大林对于贝利亚也同样不怎么放心,虽然当初贝利亚立下大功,但贝利亚狡诈的为人态度却让斯大林心生厌恶,并在临死前布下了天罗地网,贝利亚最后也跳了进去。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贝利亚曾是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总舵主,是当年名震世界的情报头子,就连斯大林都有可能是他暗杀的。但就在斯大林去世后不到四个月,贝利亚就在苏联主席团会议上被逮捕,随后很快被判处死刑

1899年3月29日,贝利亚出生于格鲁吉亚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附近的一座小镇,他出身贫寒,父母均是农民。

由于出身贫寒,他对苏联有着很大的认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于1917年3月,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此后开始在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参加革命活动。

1920年或1921年贝利亚加入了契卡,也就是克格勃的前身,随后他便担任任格鲁吉亚国家政治保安总局主席,正式进入苏联情报界。到1931年,贝利亚开始主政南外加索各共和国。

1933年斯大林曾在度假中遭遇刺杀,伴随在他身边的贝利亚奋力护住,由此逐渐成为斯大林的心腹。在斯大林的提携下,次年他便成为苏联中央委员。

1934年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凡是斯大林的反对者都遭到了严厉的镇压,苏联曾经的领导人之一布哈林就在此时被枪杀。

在整个肃反运动中,苏联整个党政军系统全部遭到了大清洗,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害,斯大林也因此建立了专属于他的个人崇拜,而贝利亚则是该运动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到1938年贝利亚被调到莫斯科,担任内务人民委员,之后成为内务部的实际掌舵人呢。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贝利亚带领克格勃大量窃取德军情报,到战争结束后贝利亚又负责抢运德国的科学家,为苏联在日后的冷战中积累了大量军事人才,为此斯大林晋升贝利亚为元帅,成为苏联政坛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斯大林。

(贝利亚)

不过到二战之后,随着斯大林的权威达到鼎盛,身为斯大林老乡的贝利亚也是日渐恐惧,特别是斯大林晚年时期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处决亲信,这让贝利亚更加惶恐不安。

1953年3月1日晚上11点,苏联高层突然接到通知,要求他们迅速赶往斯大林在莫斯科外的孔策沃别墅,而就在两天之前,他们刚刚受斯大林只邀在这里举行了宴会。

在接到通知之后,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林科夫、布尔加宁迅速赶往孔策沃别墅,当他们进入斯大林的房间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彻底呆住了。此时的斯大林正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貌似是晕倒了,周围的警卫更是手足无措。

眼瞅着苏联高层都已快马加鞭的赶到,别墅警卫们正想长舒一口气,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警卫内更加迷茫。

在看到躺在地上的斯大林之后,包括贝利亚在内的苏联高层都无动于衷,并没有立刻喊来医务人员,而是不断地开会讨论,警卫们也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直到第二天医务人员才被叫到别墅内,此时的斯大林已经不知道在地上趴了多久。

1953年3月5日,苏联政府突然发布了一项令世人震惊的消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于当天病逝,逝世原因是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和胃出血。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这个消息太过突然了,就连美国中情局之前也没有任何情报显示斯大林身体有问题,一切都都是那么突然。

关于斯大林的突然去世,目前已知的许多证据都显示斯大林死于他杀,而最有可能向斯大林下手的只有从事特务工作的贝利亚,他即有动机也有能力给斯大林下毒,今天许多人都认为斯大林是贝利亚暗杀的。

(斯大林和贝利亚)

在斯大林死后,贝利亚被任命为担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成为苏联的头号人物,而握有实权的贝利亚迅速展开了对斯大林的批判。

就在斯大林的追悼会上贝利亚便公开强调尊重宪法,从侧面抨击斯大林的独断专行。在随后的几个月内,贝利亚开始了对苏联的全面改革。

第一、平反冤案,大赦囚犯

1953年3月26日,贝利亚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了《关于大赦的报告》,次日他又提交了《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大赦的决议草案》。根据该报告,大约有120多万在斯大林时期获罪的犯人被释放,另外有40万件案子终止调查。

与此同时,贝利亚还着手给遭到打压的各个少数民族平反。例如在卫国战争期间受到严重不公正对待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贝利亚就要求给伏尔加德意志人平反。

第二、全面推行政府机构改革

贝利亚在斯大林死后大力宣传依法治国,尤其严禁刑讯逼供,要求所有案件公开审理。此外他还肢解自己的大本营——势力庞大的内务部,裁撤了内务部旗下的许多单位,还将内务部的劳改营移交给了司法部门。

第三、缓和与西方的外交关系

在外交方面贝利亚主张缓和与美国的冷战关系,甚至在东德问题上贝利亚表示东德可以不施行社会主义制度,只要东德不倒向西方,苏联允许东德走资本主义道路,将东德变成一个中立国,而在日后两德也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上完成统一。

贝利亚的这些措施极大地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但是此时的贝利亚也逐渐成为苏联高层新的敌人。

其实对于苏联高层而言,他们不愿意看到第二个斯大林的诞生,因为他们过够了提心吊胆的日子,而此时的贝利亚大权在握,并且在军队的威望颇高,难保他不会成为第二个斯大林。

并且贝利亚本人在当年的肃反运动中杀人太多,这让大家对他也充满了不信任。假如由他掌权,以后的日子估计就没法过了。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严重偏离了苏联的政治形态,甚至同意东德搞资本主义,这还得了!

1953年6月26日,贝利亚在出席政治局会议时突然被捕。根据赫鲁晓夫回忆,制服贝利亚的并非是警卫,而就是一起开会的苏联高层,朱可夫甚至给了贝利亚几拳。

(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与贝利亚一度成为政治盟友)

1953年12月18日,苏联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开始对贝利亚进行秘密审判,最低特别法庭认定贝利亚犯有叛国罪、反苏维埃罪、实施恐怖行动罪和强奸罪,对其判处死刑,当月23日贝利亚被执行枪决。

不过对于赫鲁晓夫的回忆,目前大部分历史学者都认为水分太大,很多俄罗斯学者认为其实贝利亚早在被捕后不到一个月就被秘密枪决了。而贝利亚的独生子谢尔戈则表示自己的父亲是在家中被直接枪杀的,之前没有经过任何审判。

时至今日,外界对于贝利亚被枪决过程的真相依然争论不断,但谁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在俄罗斯官方完全解密那段历史之前,相信这种讨论还会持续下去。


千佛山车神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为苏联第三代特务大总管,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在苏联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名字,是太多苏联人心中的梦魇。

而这个所谓的魔头,在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然逝世仅仅4个月后,贝利亚就从潜在的接班人一撸到底并很快被苏联高层处决。

理论上说,作为在苏联呼风唤雨的人物,掌握苏联最强大机关的贝利亚不说爪牙遍布、树大根深,最起码也是文武双全、高深莫测。那么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怎么会在斯大林去世后栽在一群远不如斯大林的后生手里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贝利亚的身份太特殊了,特殊到即便立场背道而驰的人都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苏联谁当领导人都行,就是贝利亚不行!

咋滴?贝利亚吃你家大米啦?

这倒不是,但贝利亚吃饭的家伙,可比吃大米要命多了。

因为贝利亚的身份,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也就是令人胆寒的克格勃。

曾经有一个关于贝利亚的笑话,说的是有一天斯大林发现他的烟斗不见了。这可要了命了,因为没有烟斗对于斯大林就像没有武器的军人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什么的完全做不来。

鉴于事态紧急,斯大林责成贝利亚追查偷走烟斗的凶手,于是贝利亚经过火速排查,迅速确定了3名亲口承认偷窃烟斗的窃贼,其中有好几个还因为严刑拷打去见了马克思。然后,斯大林在沙发后面找到了烟斗!

虽然是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感。贝利亚为了斯大林的一个烟斗尚且草菅人命,那么如果他成了苏联一把手,那苏联还有可能看到所谓的光明吗?

是的,所以贝利亚很快成为枪下之鬼。

从1933年斯大林遇刺案中奋不顾身为斯大林挡子弹的那一刻开始,贝利亚的仕途就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成为地位仅次于斯大林的苏联二号人物。

因为贝利亚的成功,几乎完全取决于斯大林,这使得贝利亚成为斯大林的鹰犬,与斯大林也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捆绑关系。

作为苏联的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执政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为了抵御国际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斯大林强力推行工业化,将苏联建设成为工业化强国。

为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斯大林需要一系列残酷的运动增强权威,贝利亚无疑是最好的打手。

1934年,苏联爆发了恐怖的大清洗运动,无数党政军人才被流放和处决,贝利亚作为斯大林的心腹,参与了大清洗运动的后半期,从1938年执掌内务部开始,无数对斯大林有威胁的人物被纷纷清除,只手遮天的贝利亚成为斯大林的心腹,成为苏联人最胆战心惊的存在。

而贝利亚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为了打击政敌,所有人都有了莫须有的黑材料,斯大林的烟斗就是冰山一角。

所以,在痛恨贝利亚的问题上,大家的立场是一致的。

而且,作为斯大林的鹰犬,贝利亚从始至终都带有浓郁的斯大林烙印,又因为贝利亚在充当执行者时确实搞得苏联天怒人怨。所以当斯大林去世,贝利亚失去了靠山,人们对斯大林的不满也达到高潮,最终将与斯大林命运攸关的贝利亚也彻底吞噬。

所以,贝利亚是真正的“成也斯大林,败也斯大林”,他的命运与斯大林是紧密捆绑的。

不可否认,贝利亚在斯大林时期,确实作出了巨大贡献,除了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贝利亚从搜集情报、搞外交到组织修造防御工事、工厂后撤和武器生产等方面废寝忘食,做出了诸多贡献,二战后又主持抢夺德国专家和研发核武器工作,可谓真正的居功至伟。

而就算在大清洗运动中为虎作娼,客观上也有利于苏联的政局稳定。

但,所有的贡献都无法逃避斯大林的阴影,所以贝利亚的贡献越大,反而越遭人痛恨。

所以,当斯大林去世,尽管贝利亚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安保机关、大赦百万犯人、反对个人崇拜、改革民族政策、改善外交政策等,但经历了长时间高压状态的苏联上下似乎并不领情。

一方面,贝利亚的改革虽然顺应了历史潮流,但行之仓促,操之过急,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贝利亚急于通过否定斯大林的方式来树立个人权威的做法,也给人留下了欺师灭祖的恶劣印象。

所谓恨屋及乌,当贝利亚千夫所指时,他所做的一切都被痛恨,人们甚至认为,一个连知遇之恩都轻易颠覆的人,还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所以贝利亚的所谓“亡羊补牢”,不仅没有收到增强权威的效果,反而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等到赫鲁晓夫争取到了当时的马林科夫以及莫洛托夫等巨头的支持后,同为三巨头之一的贝利亚必然众叛亲离。

时至今日,贝利亚到底是如何被处决的后人不得而知,但贝利亚的灰飞烟灭却是必然的结果。也许历史最终会给贝利亚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但贝利亚被同僚所深恶痛绝却又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为何未接班反而被处决?


苏联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冤案、错案和迷案,有很多的案件至今还没有解密,例如“贝利亚事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然病逝,他死后的114天里,接班在望的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突然被处决,从被逮捕到处决,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贝利亚之死轰动世界,成为苏联继斯大林病逝之后的又一大事件。

转眼间66年过去了,通过俄罗斯揭秘苏联时期的文件,我们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历史真相,揭开贝利亚死亡的背后原因。

贝利亚其人

贝利亚的全名是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他是格鲁吉亚人,1899年出生,1919年参加革命,第二年加入契卡(苏联第一支政治警察组织,克格勃前身)1933年渡假的斯大林遇袭,贝利亚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斯大林,立下大功,第二年成为联共(布)中央委员,贝利亚用自己的优秀才能重建了苏联情报网,1941年担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主管武器生产,1945年成为苏联元帅,斯大林死后,1953年3月,贝利亚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长。

有人说贝利亚是恶魔。因为他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充当打手,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在他主政契卡期间,研发了大量的刑讯工具和间谍工具。

有人说贝利亚是功臣。因为苏联的情报工作在他手里发展壮大,可以和美国抗衡,而且苏联原子弹之所以能够研发成功,与贝利亚从德国和美国获取情报必不可分,在他主管核武器研发期间,氢弹比美国提前一年试验成功。斯大林死后,贝利亚掀起了冤案平反活动,并对内务部进行大规模改革,他甚至提交《关于大赦的报告》,一百二十万人得到赦免。由此看来,贝利亚当年之所以举起屠刀不是他个人的意愿,而是执行斯大林的命令。

作为苏联的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死后实行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包括市场化改革、户籍改革和缓和民族政策,目前看来,这都是一些正确的选择。

正当人们都以为,贝利亚将成为苏联领导人的时候,他的历史却戛然而止

斯大林病逝后,熟知苏联内外形势的贝利亚向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出了一系列纠正错误的大胆提案,并亲自抓落实,展现了他精明能干的政治家、尝试改革的先行者的一面。

有人说“虽然当时的第一号人物是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但实际上主导作用的是贝利亚,他是一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是一个拥有非凡智慧和巨大组织才能的人”。

贝利亚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于是有一些人处于对权势日盛的贝利亚的共同恐惧而联合起来,密谋以宫廷政变的方式逮捕贝利亚,这就是著名的“贝利亚事件”。

1953年6月26日,在克里姆林宫参加苏中中央主席团会议时,贝利亚被突然逮捕,命令是党的高层领导人下的,负责实施的是朱可夫元帅为首的军人特别武装小组。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他向马林科夫提出了贝利亚的危险性,并说服了国防部长布尔加宁,然后又说服了主席团的其他成员,莫洛托夫不仅支持搞垮贝利亚,还建议采取极端措施,最终,反贝利亚联盟结成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赫鲁晓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而贝利亚还蒙在鼓里。

经过周密筹划,1953年6月26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出其不备的将贝利亚逮捕了,莫斯科空防司令莫斯卡连科和朱可夫等11位元帅和将军参加了武力逮捕贝利亚的行动,会上,赫鲁晓夫、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对贝利亚进行批判,然后将他进行武装监护,晚上又把他从克里姆林宫秘密送到莫斯科卫戍部队禁闭室,第二天又把他转移到防空司令部的仓库关押,在这里,进行审讯,直到审判结束。

目前,能查到的官方文件,只有收藏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的马林科夫在主席团上的发言“关于贝利亚问题的决定第10号记录,1953年6月26日”,但是文件中并没有指出贝利亚犯罪的真凭实据,二是笼统的谴责他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滥用职权。

当天,主席团作出了“关于贝利亚反国家罪行”的决议,解除他的部长会议副主席和内政部长职务,取消一切荣誉称号和勋章,移交苏联最高法院,为此,主席团还紧急撤换了总检察长。

7月初的《真理报》发表社论,指出贝利亚的四大罪状,12月7日,最高检察院完成了贝利亚的侦讯工作,结论是组织了与苏维埃国家为敌的阴谋叛国集团,最高法院判处贝利亚及其同伙“死刑,没收其财产,不得上诉,并立即执行枪决”,奇怪的是,这次审判是缺席审判,被告人没有参加庭审,也就无法申辩。

狱中的贝利亚给主席团写了三封信,指出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间接表白了自己在国务活动方面做出的成绩,并对审讯工作提出质疑,“有人想不经审判和侦查就迫害我,5天关押后一次审问也没有……对一位中央委员和自己的同志,不经审判和弄清情况,在地下室蹲5天5夜后处死他,难道是唯一的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些信件送到了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那里,得到的指示是,以后再也不能给他纸、铅笔和钢笔,也就是禁止他写,他的对手们竟然连他手中的笔都感到害怕。

“贝利亚事件”深层次的原因

斯大林去世后,政治精英们开始对国家权力进行重新分配,而贝利亚一系列改革措施初见成效,权力日益显赫,所以,他动了某些人的奶酪,引起了某些人的惶恐,因此才促成了反贝利亚联盟的成立。

其次,内政部的权力过于强大,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党的监督范围,他的同僚们感到了自身生存的危险,逮捕贝利亚,削弱强力机关的权力,这符合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等人的利益。

扳倒贝利亚,还可以达到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贝利亚身上,这样就能为他们日后批判斯大林找到靶子,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中,将贝利亚描绘成斯大林的帮凶,进行大肆批判,由此可见这是早就埋下的伏笔。

最终,“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的结果,强力部门的领导人、大清洗运动的执行者贝利亚自然也就成为了斯大林时代大清洗镇压错误的替罪羔羊,强加在贝利亚身上的背叛祖国、组建反苏联阴谋集团、从事恐怖主义活动、担任秘密间谍都是凭空捏造的。

1999年10月和2000年5月,俄罗斯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两次驳回贝利亚亲属提出的上诉请求,尽管“贝利亚事件”的是非曲直都很清楚,但是想要平反,恐怕是一个很难完成的工作,毕竟,他在大清洗运动中负有责任。


葛大小姐


苏联时期的继承人交替,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前任领导者提拔起来的2号人物,往往没有能力继承大位,反而是一些不起眼的4号人物、5号人物,能够有机会继承大位。苏联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军政大权往往都控制在1号人物的手中,虽然2号人物名义上权力很大,但是在1号人物去世后,2号人物并不能一手遮天。而其他的几个领导者为了权衡各自的利益,总是会联合起来把2号人物搞垮。

不管是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继位,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继位,以及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继位,都出现了这种类似的情况。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被处死,也是苏联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贝利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出生于苏联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轻的时候加入了苏联的秘密警察组织,22岁就担任了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保安总局的主席。1933年斯大林遭到枪手刺杀,贝利亚冲上去为斯大林挡子弹,这个举动赢得了斯大林的好感。

后来斯大林任命贝利亚做内务部的委员,从此之后贝利亚开始平步青云,控制了苏联的内务部。苏联的内务部权力非常大,不仅拥有处置官员的特权,还拥有数十万人的特务武装。贝利亚上台之前,苏联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贝利亚上台之后,并没有继续执行大清洗的政策,而是减缓了清洗的力度,减少了苏联境内被逮捕的人数。

不过作为内务部领导者的贝利亚,还是杀死了很多违背斯大林意见的人,这为他以后遭到清算埋下了伏笔。二战爆发之后,贝利亚为苏联收集了大量的军事材料,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也因此获得了苏联元帅的称号、在整个二战期间,贝利亚几乎一步都不离开斯大林的身边,他也被誉为苏联国内仅次于斯大林的2号人物。当然斯大林是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人威胁到自己的权利的,因此在整个苏联主席团内,除了贝利亚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实权派的官员和将领存在。

斯大林去世之后,贝利亚名义上担任了苏联的2号长官,但是由于贝利亚控制了内务部,苏苏联在贝利亚被逮捕前的大部分政策,都是由贝利亚制定的。贝利亚掌权之后,在苏联内部平反冤假错案,改革行政机构,他还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释放了很多被错误关押的囚犯,这些改革对于苏联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贝利亚还在苏联境内实行了开放的民族政策,放缓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压力。这些策略都是比较正确的策略,不过由于贝利亚被逮捕杀害,这些策略都没能延续下去。

贝利亚的专权引起了很多将领和官员的不满,他们趁着贝利亚外出访问,成立了反对贝利亚的小集团。贝利亚不像斯大林那样拥有绝对的威望,他只是掌握了苏联的特务机构,却没能掌握苏联的军队。最终在朱可夫和赫鲁晓夫等人的联合下,贝利亚被苏联当局逮捕后枪决。在贝利亚遭到枪决后,苏联内部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权力斗争,最终才确立了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


历史总探长


在苏联的历史上,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是个绕不过的人物。

对于贝利亚,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贝利亚是斯大林时代,苏联仅次于斯大林的二号人物,在当时的苏联,贝利亚绝对称得上是权势熏天。

贝利亚本来只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苏联众多地方官中默默无闻。1933年,改变命运的时刻来到了,斯大林到贝利亚的辖区度假,突然遇到了刺客,大家都乱作一团,唯有贝利亚沉着冷静一边奋不顾身用身体保护斯大林,一边向刺客射出一连串子弹。

从此之后,有了救驾之功的贝利亚受到斯大林的垂青,人生就像开挂一样,在官场上迅速平步青云。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受到了帝国主义的联合围剿,反苏势力内外勾结,企图把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为了应对敌人的颠覆,斯大林反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清洗运动。

贝利亚作为斯大林的鹰犬,是苏联大清洗运动的坚定执行者和有力策划者,也是大清洗中负责屠杀的刽子手。

在贝利亚的直接指挥下,苏联上下数以百万计的“反动分子”被揪出来,被流放、囚禁和枪决,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但也有力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由于在国内负责的肃反工作,贝利亚当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德国的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以至于后来斯大林向丘吉尔介绍他的时候说:“这是我们的希姆莱”。

二战结束后,贝利亚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的战场——东西方两个阵营的生死搏斗。贝利亚在所有被苏联占领的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清理反对苏联政权和建设的叛徒、内奸和间谍,而且通过大量的情报工作,打击了敌对势力,巩固了亲苏政权的统治。


他的工作虽然残酷,但对苏联的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对斯大林政策不折不扣的执行,贝利亚受到了斯大林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金质奖章1枚,列宁勋章5枚,红旗勋章2枚,苏沃洛夫一级勋章1枚,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也获得了空前的权力。

由于负责苏联内务和安全系统,在实权上,贝利亚几乎是苏联的二号人物,有望成为斯大林身后接班的第一人选;可是就这样一个实权派,却在斯大林去世不久被开除出党,判处了死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贝利亚之所以被清除,主要因为以下两点:

一、为斯大林背锅。

列宁同志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一种是没有出生的,一种是寿终正寝者。这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会犯错,伟人也不例外。


斯大林在执政期间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肃反扩大化,大清洗失控,乌克兰饥荒,对民族政策有失偏颇等等,都导致了很多无辜的人受到迫害,很多罪不至死的人被判处死刑。更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经过正当程序被定罪,被处死。

斯大林的做法当时就受到了党内外人士的坚决反对,但斯大林在苏联搞一言堂,家长制,大家敢怒不敢言。

斯大林去世后,党内没有一个跟他一样的铁腕,人民的怒气像火山一样发泄出来。可是斯大林已经作古,党内外人士的矛头就指向了斯大林政策的执行者——贝利亚。

从贝利亚的立场上说,他很冤枉。因为他只能无条件执行老板的命令,根本没有资格去问对错;可是其它人不管这么多,就是要跟他秋后算账。于是,贝利亚的命运就注定了。

二、斗争技巧失误

斯大林去世后,接班人问题就摆上议事日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想接斯大林这个班,一时之间斗争非常激烈。


当时最高苏维埃有三个人是呼声最高,苏共中央的政治新星赫鲁晓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掌握了国家核武器和全国警察力量的贝利亚。他们三个人被称为斯大林去世后的三驾马车,是当时苏联的实权人物。

贝利亚不是傻子,他在执行斯大林政策的时候,心里明明白白知道那是错误的,可是他却不敢抵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本人也知道斯大林的做法不得人心。

于是在斯大林死后,他马上拨乱反正,开始大张旗鼓平反冤假错案,改变对少数民族的过激政策,降低军费开支,大力发展经济;并且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斯大林时期遍布全国的集中营,著名的“古拉格群岛”,就是在贝利亚的命令下被解散的。

贝利亚这些举措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他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弥补社会裂痕,维护党的威信都是有益无害的,但这些做法让赫鲁晓夫心里不爽了。

赫鲁晓夫认为,你贝利亚是斯大林政策的执行者,还多坏事错事都是自己亲自干的。现在你大搞拨乱反正,几个意思?好人坏人一人当?



再说了,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这些苏共的元老,当时都参与了大清洗,你贝利亚一个人主持平反冤假错案,这不等于打脸人家二位,告诉苏联人民只有你贝利亚是好人吗?

跟赫鲁晓夫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党内不少重量级的人物,觉得贝利亚以前干的坏事太多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贝利亚的处境就危险了。

其实贝利亚认为,就算自己当不了接班人,也不准备让赫鲁晓夫接手。他打算让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当一把手,因为老马的性格温和,没有赫鲁晓夫咄咄逼人。而且马林科夫跟贝利亚两个人关系非常铁,马林科夫接班的话,对贝利亚就会言听计从,贝利亚不当一把手也能掌握最高权力。

可是贝利亚的如意算盘却注定无法得逞,因为他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军队的态度。

由于贝利亚在斯大林当权的时候锋芒毕露,在军队中结下了很多仇家。让兵权在握的苏联元帅朱可夫,也坚定不移站在了贝利亚的对立面,为赫鲁晓夫一边保驾护航,这场决斗贝利亚能有胜算吗?

在赫鲁晓夫的劝说下吧,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和苏联元帅朱可夫带领两个师团进驻莫斯科。由于知道贝利亚控制着内务部,对于逮捕贝利亚,苏共没打算用警察动手,而是准备发动军事政变。

6月26日,苏共高层发出了会议邀请,邀请各大领导人去克林姆林宫。赫鲁晓夫知道要发生什么,特意携带了手枪出席,就坐在贝利亚的旁边。在会议室的隔壁,是由朱可夫带领的几十个全副武装的苏军军官。

在会议上,赫鲁晓夫与布尔加宁对贝利亚提出尖锐的批评,贝利亚措手不及,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在对自己进行辩解时,朱可夫带着人进来,迅速逮捕了贝利亚。贝利亚就在这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抓了。

被抓以后的贝利亚拒不认罪,但在审判者的威逼利诱下,他逐渐供出了他在大清洗时所犯下的罪行,并交出了苏联高官们的黑材料。在交出这些材料以后,贝利亚的生命就该结束了。

1953年12月16日,已经身陷囹圄的贝利亚接受审判。12月24日,曾经下令处决了无数人的贝利亚被处决。


小约翰


在斯大林去世一百一十三天后,前苏联的二号人物贝利亚被秘密处死。贝利亚迅速跌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苏联领导层对贝利亚在斯大林时期的清洗手段感到恐惧,二是贝利亚因能力出众而威胁到赫鲁晓夫的地位。

贝利亚在斯大林时期的手段

贝利亚,1899年出生于格鲁吉亚的一座小镇,父母均为贫苦农民。很多人认为贝利亚从来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被说成是个毫无原则且致力于功名的人。贝利亚在三十二岁时,就被斯大林任命为格鲁吉亚中央第一书记。

贝利亚在格鲁吉亚以残酷对待被捕者而著称,但这正是斯大林所赏识的。七年后,贝利亚被调回莫斯科,接替叶若夫成为内务部人民委员。这与贝利亚在情报部门的工作经验及他不折不扣的执行领袖全部命令有关。

斯大林让贝利亚负责内务部的目的就是为大清洗刹车,但清洗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只是规模小些而已。苏联元帅布留赫尔的妻子曾回忆说,贝利亚非常高傲自大,他的外表令人厌恶,让受害者感到无比的阴森可怖。

贝利亚在对国家安全机关清洗时,四分之三的领导干部被更换,开除的达七千多人,其中的波兰族、拉脱维亚族、德意志族干部被大量剔除。接着是外交委员部,李维诺夫的几位副手被枪决,两千五百多人遭到镇压。

贝利亚还派人到墨西哥将托洛茨基暗杀,将居住在苏联伏尔加河流域的一百多万德意志人强行迁至中亚和西伯利亚。贝利亚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从解放出来的地区共拘留审查了九十万人,从中查出并逮捕八万人。

贝利亚此后被授予元帅称号,战后任国防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主席,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工作。贝利亚对苏联的两弹工作是有巨大贡献的,也有人将贝利亚称为“苏联原子弹之父”。这时的贝利亚声望是如日中天。

贝利亚是三人小组中能力最强的

斯大林去世时,并没有安排接班人。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实际上掌握着苏联部长会议的实权,会上贝利亚推举由马林科夫当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则提议贝利亚为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让贝利亚出任内务部部长。

此时的内务部是由国家安全部和内务部合并而来,职能和权利更大。而赫鲁晓夫则被解除了莫斯科州委和市委书记的职务,让他主抓书记处的工作。布尔加宁任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成为布尔加宁的副手。

精通国内外局势的贝利亚,向苏共主席团提出纠错提案,尝试进行改革。贝利亚履行新职务的百天时间里,提出了平反冤假错案、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民族政策、缓和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大量囚犯被释放。

贝利亚提出反对个人崇拜,节日期间禁止在建筑物上悬挂领导人的肖像,也不得在游行时高举他们的肖像。在贝利亚的推动下,1953年苏联在大赦中释放了大批被判轻微罪刑的儿童和妇女,使社会尖锐矛盾得到缓和。

贝利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苏联领导层感到压力巨大,给人的错觉是贝利亚即将成为苏联的一号人物。最先坐不住的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深知马林科夫只是一个精明的党务工作者,缺乏战略决策力和领导力。

而马林科夫与贝利亚关系非常亲密,马林科夫曾被斯大林下放到偏远的中亚,正是贝利亚的帮助才使马林科夫重返莫斯科被斯大林信任。贝利亚成为实际上的实权人,党内其他的领导人,非常害怕贝利亚取代马林科夫。

正是在这种特色背景之下,赫鲁晓夫趁着贝利亚去东德化解危机之时,借机说服马林科夫,继而争取到了党内高层对清除贝利亚的认可。在权力争夺面前,马林科夫显然是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只能牺牲二人的亲密关系。

贝利亚是如何被秘密处决的?

赫鲁晓夫很清楚内务部是在贝利亚的控制之下,他们不会执行逮捕贝利亚的命令。于是赫鲁晓夫向布尔加宁和朱可夫求助,随后国防军的两个师团被调入莫斯科,朱可夫与莫斯科其他国防军将帅负责执行逮捕贝利亚。

1953年6月26日,苏联高层接到召开部长联席会议的通知,赶往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带着手枪来到会议室,贝利亚则坐在赫鲁晓夫的右侧。会议室隔壁是荷枪实弹的国防军战士,赫鲁晓夫首先提出讨论贝利亚问题。

赫鲁晓夫还指责贝利亚任人唯亲,是一个钻进党内的野心家。接着布尔加宁也讲了相同的话,于是赫鲁晓夫提议解除贝利亚的一切职务,马林科夫随即发出信号,朱可夫带领国防军破门而入,根据命令将贝利亚逮捕。

贝利亚在遭到逮捕时曾咆哮道:你们什么也不懂,是我制造了导弹。苏联高层对贝利亚采取了拖延战术,首先摧毁他的精神防线,接着不仅使他承认了罪行,还让他交出了隐藏着苏联领导层“黑材料”的文件袋。

随后,苏联最高法院判处贝利亚死刑。据一位参与行动的军官透露,行刑人员出于对贝利亚的仇恨,还没等他被捆上就在楼梯处开了枪。有人建议将贝利亚的尸体放在强碱中焚毁,之后他被扔进一个装有强碱的容器中。

关于贝利亚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据其儿子说,贝利亚是会议当天在自己家中被打死的,当时有人还听到了枪声,并看到贝利亚办公室窗户被打碎的玻璃,随后有人被担架急忙抬走,此后无人再见到活着的贝利亚。

于是贝利亚之子在1998年向俄军事检查总院提出为其父平反的要求,俄最高法院在对案卷进行核查时,虽然发现原判决对刑法个别条款的适用有些误差,但总体来看,贝利亚的犯罪事实证据确凿,量刑适度,驳回请求。

贝利亚曾经做过不少坏事,手上也沾着无辜者的鲜血,在苏联人的眼中他就是凶残的化身。贝利亚的突然跌落并非偶然,他是苏联内部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野史也是史


在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斯大林死了以后,贝利亚和赫鲁晓夫是最有希望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而赫鲁晓夫技高一筹,他当了国家领导人以后,很清楚的认识到贝利亚是他的最大劲敌,于是赫鲁晓夫重新启用苏联元帅朱可夫,并利用可夫铲除了贝利亚,这样赫鲁晓夫就铲除了自己的头号政敌,本来朱可夫觉得此次他帮了赫鲁晓夫这么大的忙,自己应该有出头之日了,应该会受到赫鲁晓夫的重用,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赫鲁晓夫仅仅是利用他,而并没有真心的想重用他,在铲除了贝利亚以后,朱可夫也没有被受到重用,这是什么?这就是政治!

在这里再说一句题外的话,比如我们国家的清朝,慈禧太后在当年和八大臣夺权的时候,就是利用了恭亲王易欣,在铲除了八大臣以后,易欣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可以为所欲为了,没想到慈禧把他贬为庶民,据说当时易欣听到被贬以后嚎啕大哭,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嫂子利用了,真是悔之晚矣,你看宫亲王易欣和朱可夫,赫鲁晓夫和慈禧,贝利亚和八达臣是否有着惊人的类似呢?

俗话说,仁不领兵,义不从政。搞政治就必须心狠手辣,总想按套路出牌,是干不成大事儿的,政治上讲究的是相互利用,而不是实事求是,你觉得贝利亚可悲吗?其实一点儿都不可悲,太正常不过了。


骄然


纠正一下,斯大林死之前贝利亚不是二把手,而是三把手,二把手是马林科夫。

(斯大林和马林科夫,右图为马林科夫)

一看见贝利亚这个名字,守仁君就想起来《斯大林之死》这部电影里的大胖子贝利亚。机关算计、阴险毒辣,却在最后关头被朱可夫以及赫鲁晓夫一脚踹翻。

实际上贝利亚的工作能力非常出众,而且掌权的短短三个月就给苏联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斯大林死后,马林科夫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贝利亚则是二把手,但是贝利亚因为掌握着内务部(克格勃前身),所以他这个二把手才是苏联真正拍桌子的人。

如果他仅仅是部长会议的副主席,哪怕他架空马林科夫,那他的下场也不会这么惨,关键原因还是因为他手里有内务部,而内务部则有苏联所有高官的黑料,而且贝利亚和赫鲁晓夫等大部分苏联高官的政见又不合,比如贝利亚认为不需要在东德推行社会主义,只需要把东德和西德建立成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就行,比如他认为在苏联的其他加盟国里,更应该由本民族或者本国人来领导国家,他还主张和南斯拉夫改善关系,反对个人崇拜,主张发展轻工业、对计划经济和农业进行改革,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这些举措和建议严重损害了苏联大部分官员的利益。


贝利亚也是个狠人,他制造的冤假错案,秘密暗杀的人不在少数,他很有可能为了自己政策的顺利推行而清除拦路虎,这件事对于掌握了内务部的他来说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赫鲁晓夫等人因此极度恐惧,这才联合起来将其推翻,而且丝毫不留余地,很快就将其处决。


守仁读仁


如果说斯大林是老虎,那么贝利亚就是狐狸,他们是“狐假虎威”的关系。斯大林死前,贝利亚是其最信任的人,权势仅次于斯大林。

这个二号人物,终究还是一只狐狸,所有的权力都源自斯大林。但是,贝利亚不这样认为,他妄想取代斯大林的地位,想着老二升级当老大。据说,斯大林中风倒地得不到及时救治,跟贝利亚有很大关系。

斯大林死后,这支狐狸的威也没了,结果赫鲁晓夫果断出手,送他离开人间。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罗斯福在一场晚宴上,首次看到贝利亚,就问斯大林这是谁。斯大林毫不避讳的回答:“他是我们的希姆莱。”


希姆莱臭名昭著,是希特勒的情报头子,懂点二战史的人都知道他。贝利亚就是斯大林的“希姆莱”,用出众的能力在苏联做了很多坏事,很遭人忌恨。对于这个格鲁吉亚老乡,斯大林一方面给予权势,另一方面也提防着他。

为牵制贝利亚,斯大林设立负责海外情报工作的“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与贝利亚领导的“内部人民委员部”抗衡。即便如此,在神秘莫测的苏联谍报系统里,贝利亚仍然是最有权势的人。

贝利亚靠“狠”起家,30多岁就是格鲁吉亚的狠人,被斯大林升迁到莫斯科后就更狠。他主持的大清洗,国家机关3/4的干部被更换,大量的人被直接踢出单位。

另外,他指派杀手干掉远在墨西哥的托洛茨基,还将居住在西部的100多万德意志人赶到中亚、西伯利亚。为什么哈萨克斯坦会有德意志人?这是网上的一个热点问题,答案归结于贝利亚。

二战结束,贝利亚因功受封,就任国防委员会特别委员会主席。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科技人员研发出原子弹,不得不说贝利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斯大林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他死后的苏联势必发生争权夺利,主要发生在贝利亚、赫鲁晓夫、马林科夫之间。

权力场是可怕的存在!这三个人被称为“三驾马车”,表面上他们亲密无间,实际上已经互相挖对方的墙角。他们经常会下达不同的指令给下面的人,导致矛盾的命令让人难以执行,大家只需要一个“王”……

贝利亚是自信的,他有这样的资本,掌握着强大军事实力。当时,内务部的两个部门就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警卫部队掌握在贝利亚手里,并且莫斯科军分区司令帕维尔·阿特梅夫上将是原内务人民委员部军官。

贝利亚的优势,赫鲁晓夫当然知道,他也有自己的套路。他借机说服马林科夫,并且设法赢得党内高层的支持,比如米高扬、朱可夫、布尔加宁这些大佬就加入他的队伍。

这些大佬选择支持赫鲁晓夫,很大原因在于贝利亚的恐怖历史,他们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1953年6月26日,两支由军官组成的队伍,随身带着武器,被大佬们送进克林姆林宫,卫兵们由于顾虑而没有检查。

当天的部长联席会议,贝利亚遭到同僚们的批评,他刚开始还觉得奇怪。当马林科夫发出逮捕信号,朱可夫带人将他抓住的时候,贝利亚一下就明白过来。这原本是一场容易粉碎的政变,但是贝利亚的过分自信让它成功,也导致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