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民朋友你家存了多少口糧?

天空6709


對於廣大農民朋友來說,家裡面的剩餘的糧食到底有多少?其實這一個問題肯定會有多也有少。那麼我們藉助這個疫情正在發生,那麼你們在家裡面所需要的糧食也是比較多的,那麼對於目前來說,我們給大傢俱體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畢竟現在疫情對於很多地區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農村地區開始封閉式的管理,不讓外出的時候,很多年輕人都沒辦法外出打工,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個人覺得家裡面剩餘的糧食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有限。

為什麼說非常有限?這個只不過是一部分人不種田,不種地或者種田種地比較少的,那麼這種情況之下,他只是留夠今年的口糧,所以沒有多少。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可能說是可以說成非常有限吧,因為很多農村裡面的農民都不願意在農村裡面耕田種地,大多數都是為了錢,直接到外面去生活工作。

那麼留在農村裡面種田種地的基本上就是老人,那麼這種情況之下種植的土地肯定不多,種植糧食也肯定不多,所以家裡面的糧食是非常有限的。

基本夠用。

基本夠用,這個是有一小部分人,為什麼說一小部分人呢?因為在農村裡面一小部分年輕人在家裡面種田種地才會多一點,所以他們家裡面剩餘的口糧才會多一點。

糧食堆積的多一點,也就意味著這裡面的家裡面的勞動力也比較豐富,不再是兩個老人進行幹活。

所以基本夠用這一個是非常少的,因為年輕人在農村裡面進行,耕田種地其實是非常少的,所以基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個人覺得對於目前來說能夠留在農村裡面種田種地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吃苦。

囤積的糧食很多。

假如說囤積的糧食很多,像個土財主一樣,那麼這一類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基本上是家裡面勞動力充足的,那麼在農村裡面也是種植土地比較多的農民。

這一部分的是非常非常少,因為在農村裡面,現在很多地方都開始種植水果,所以很多都是利用農田種植水果,所以就佔據了這些農田的面積,使得農田種植水稻,種植糧食的面積就減少了。

所以囤積糧食多的用戶基本上都是非常非常少,比如說農村裡面可能一個村子也就兩三戶人家會大量的種植糧食,因為現在糧食不值錢嘛,糧食的價格非常低,肯定是願意種植其他的東西。


農人莫小道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在家附近上班,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先說一下我家現在的存糧吧:小麥一千斤左右,玉米年前沒賣,在一萬斤左右。米麵等基本是買的,大米有二百斤左右,面有一百多斤。花生油一百多斤。還有其他一些蔬菜水果。基本吃幾個月問題不大。

小時候家裡大人外出打工的少,因此每年的生活全靠地裡中的糧食。所以當時家裡存糧很多。我們這以前種花生,小麥,玉米,就從這幾個方面說一下。

現在農民家庭真的很少存糧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收完小麥,便把小麥曬乾,趁熱入囤,當時為了防止生蟲,還會從商店買糧蟲淨,灑在小麥囤裡。這樣小麥基本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小麥收穫的季節。

玉米收穫之後也很少脫粒或者賣出去,一般把玉米帶軸曬一下,然後入囤。一般都放在院子裡,院子裡一囤一囤的,看著很喜人。冬天沒農活的時候就從囤裡拿一些出來手工脫粒,然後再曬乾收起來。這樣冬天也不用閒著了,也有農活了。等到春天用錢的時候把玉米賣了換錢花。

花生一般是收穫之後,曬乾,放起來。冬天一般就是撿花生,把好的挑出來。然後趕集去賣。之前花生市場很大,一眼望去都是賣花生的,一般都是各家各戶的,每個人拉著幾袋花生。都是三六五鄉的,大多都認識。一邊賣花生一邊聊天。一般中午就能賣完了。

現在的情況是小麥收下來之後,直接就在院子裡或者路上曬乾,然後直接就賣給糧站了。玉米收完之後基本是直接賣了,有些是帶著玉米軸,直接交給糧站。有些脫完粒之後曬乾再交給糧站。至於花生,管理和收穫麻煩,所以很少有人種了,即使種也很少了。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農業是個辛苦活,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石,以前一直說手裡有糧,心中不慌。所以糧食要握在自己手裡。希望農業越來越好。


農村農業農民1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覺得好現實,疫情期間家裡的餘糧能撐幾天?

座標魯南地區,家裡四口人三畝地,現在雖然都搬到縣城住了,但家裡的地一直種著。

每年種麥子收麥子,種玉米收玉米,種花生收花生,地裡的活都是父母在幹,我勸過很多次,別種地了,一畝地一年純收入也就幾百塊錢,還沒有一個月的工資多,但父母說我不懂,即使不掙錢也要種地,種地也不是為了掙錢,家裡有糧和家裡沒糧,心態上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恐怕也是很多農民父母的心態吧。

每年家裡都種花生,現在家裡前年打的花生油都沒吃完,後來堅決不讓父母再種花生了,什麼時候吃完油,什麼時候再種,因為收花生真是太累人了,一粒一粒的種進去,然後一顆一顆的拔出來,再一把一把的摔出來,雖然現在什麼都機械化,但父母不願花那幾十塊錢,所以所有程序純手工,一天下來真的是吃嘛嘛香,躺下就睡。

現在家裡常備滿滿兩鐵通花生油,小麥二十幾袋,斷糧的時候隨時可以打成面子,玉米沒有,收了就賣,家裡院子大,種了當季很多蔬菜,水有自來水和壓水井,火有一罐煤氣,撐不了多長時間,但可以生火的秸稈多啊,高高的兩大落,自給自足幾個月沒問題!


給懶惰說再見


我是豫東南瓜,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家四口人,我和老婆,兩個女兒,大的六歲,小的三歲,年前我家備了百十斤麵粉,30斤大米,一些蘿蔔白菜,自家地裡面長著有香菜,菠菜,大蔥,白菜,上海青等等,屋裡裡面還有蒜黃和韭黃,如果水電不斷的話,我們家能堅持三四個月不出村子。





豫東南瓜


現在農村家裡有存糧的少了,83牟土地承後農民家裡才有了存糧,一年比一年多,到了86年存的糧食沒地放,一波水泥缸製作的生產者出現了,那幾年家家戶戶都有2一3口大水泥缸,能裝500一1500斤不等,一存至少到下年新麥下來,當時91年我剛結婚分家就存30o0斤小麥,中間6月份還得倒一次缸(曬一次),到下年被蟲吃了不少,93年我就不再存了,只能5oO斤,那也夠吃一年的,村裡的人都說我不過日子,說明年不收看你吃啥?我也不敢頂嘴只是笑一笑,過了沒幾年存糧的每年都減少,現在農村集中居住,折遷過後遍地是水泥大小缸沒人要,每次看到我都會說一個時代養一批人,當年生產,販賣一條龍,現在沒人要了。說起這事我就和親朋說,糧食至少要存3個月的,但都是說有國家儲備來,怕什麼,人的觀念變了,危急感沒有了。這是祖國強大人民幸福的體現。


A老學生


我在西北農村。

我們這邊土地多,但都是山地,廣種薄收。沒有經濟作物,一年只種些口糧,種些玉米買錢花。大部分土地已經荒蕪,雜草叢生。壯年勞力都打工掙錢了。

我家沒有錢,倒是存的口糧也能吃三四年,也就五六千斤。

現在是經濟社會,口糧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歡歡澤澤575


你好 我是東北農村的 我覺得存多少糧那得看種的是什麼。種水稻的一年吃的大米,肯定留夠。種小麥的,留夠一年的白麵。種白菜 蘿蔔的也會留不少。

我們這裡種的大部分玉米,我家只留3000斤,其餘都買掉。平時吃的大米,豆油、白麵都是買的。平時買一袋50斤,過年買4袋也就200斤。做點豆包八十多斤。


靠自己生活會更美


很高興回答你問題,我是茂名農村的,茂名地區稻穀一年二季,每季收3000斤;一家大大小小十一口人,每季都是夠吃有餘。菜自家地裡種有,都是媽媽準備過年拿到市裡賣的,有蒜苗丶香菜丶白蘿蔔丶乜菜丶甘蔗丶韭菜等,不知道來了疫情,菜都爛地裡,吃不完,都拿來餵雞鴨鵝…


擺攤超哥


真是說來慚愧呀作為農民的我,居然是買著糧食來吃。因為我們這邊近幾年的這個退耕還林,好多土地都種了那個厚柏樹。然後這幾年都成年了,種的越來越寬。像有的土種了這個的話,就沒辦法種別的農作物了,像有的挨著土的那個田也是這樣子,它長起來了就沒法種稻子了,所以目前我們的田地都荒廢了,沒有種田了,一個村子幾十戶人家就只有一兩戶種的有田,所以大多數都是買著來吃。


鄉下小紅


我爺爺在世時,有時和爺爺聊天,老人偶爾會提及以前,老一輩對糧食看的極重,比如曬稻穀收起來時剩下的一點零碎都要一粒粒的撿起來,吃飯也是吃的乾乾淨淨,絕對不會浪費,老人的行為對我影響極深。

老人在世時經常提及的一個觀念就是不賣稻穀,我們都贊成。我家有一個四畝七分田的大稻田,還有個小稻田,因為我們是養蜂家庭,每年要把蜂場轉出門趕蜜,所以沒法在家種田,大田免費給了我的伯伯種,只讓他幫忙種個小田還有菜籽田,,每年收起來的稻穀都是留下來,現在家裡的廂屋還有幾千斤稻穀,前年的都還有,全部沒有賣過,油是自家田裡的菜籽榨的菜籽油,有一百多斤豬肉,是從我姑姑那買的,還餵了四十幾只雞,還有六十幾斤乾魚,有個菜園子,在現在這個疫情下自給自足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