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世界歷史上中國曾經經常站在世界頂端,輝煌了幾千年。不少國家被中國征服,中國大大小小的藩屬國最高達到過20多個,其中一些藩屬國的國名就是中國古代統治者們冊封的,藩屬國以此為榮。例如現在的朝鮮、不丹、緬甸等,國名是中國冊封,沿用至今。

今天還有一個國家,我們不得不說。他的國名同樣是中國所賜,不過異於朝鮮等國,此國現在已經十分強大。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眾所周知,日本曾經的名字是叫倭國。自公元3世紀開始,日本便是中國藩屬國之一。當時日本還是叫做"大和國"。南北朝時宋國范曄所著的《後漢書》中記載到漢光武帝劉秀時在接見東瀛的使者時,封其國的國王為倭王,自此"大和國"改名為倭國。為何稱日本為倭國呢?當時的解釋是"倭"字跟"矮"相近,有矮小、猥瑣的意思,同時還有猥瑣、醜陋的意思。

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日本武士

大概是"大和國"使者長相醜陋矮小猥瑣,所以給了漢光帝一種以偏概全的看法。不過在現在看來,日本確實符合"倭國'的稱呼。在我國人民看來是一種貶義,而"倭國"人民卻因為有了國名無比的高興,而且當時世界以中國為中心,以與中國邦交為榮,賜名"倭"字帶有單人旁,他們也就覺得當時的中國把他們當人看!

然而久而久之,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輸入,他們又覺得這種稱呼的確不太妥當。於是在公元660年前後,派遣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並且乞求當時的武則天皇帝重賜國名為"日本",武則天起初不同意。後來有一次武則天喝醉酒,恰巧日本使者又來哀求,武則天則不耐煩的點頭答應。一旁的日本使節則連呼萬歲。張守節《史記正義》中記載:"武后曰日本,倭國名日本遂定。"


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遣唐使

至此,日本的國民沿用至今,已經1300多年。在清末,日本就經過明治維新國力超過中國。如今小小日本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個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僅次於我國,力量不容小覷。

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日本人繪製的中國唐代地圖,看完真吃驚!

不知道日本人是怎麼考證出來的唐朝地圖,除了傳統領土外天朝已經西接裡海了。囊括了巴基斯坦、中亞各國、阿富汗、棒子南部和猴子的北部、連日本九州島也算上了。要是現在也這樣就好嘍。

中日韓三版唐朝疆域對比,日本誇張,韓國搞笑。

史料認定的唐朝邊境圖唐玄宗前期疆域圖唐朝末年疆域圖貞觀元年貞觀十四年貞觀二十一年龍朔三年麟德元年總章元年調露元年長安二年開元二十一年天寶元年大唐龜縮在西南一隅黃河以北都是韓國的南韓學者主張的疆域圖,世界都是韓國的。

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史料認定的唐朝邊境圖唐玄宗前期疆域圖

中國漢代,也就是距今兩千年前後的歷史時期,日本不叫日本而稱倭奴。

那時,漢代皇帝封了倭奴國王並且按照禮節賜予了金印,印文是:漢倭奴國王印。漢史有記載。從印文內容分析起來,那時的倭奴的地位,相當於漢朝的一個諸侯國。後來日本國內出土了此枚金印。曾有日本人想否定這個歷史事實,可是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鐵案如山,這些不尊重歷史並且抱著狹隘民族主義觀念的人們也只好偃旗息鼓了。

尤其重要的是,將倭奴國名改稱日本,竟然也是中國人乾的事情。李太白詩全集中,提到史記正義這本書,記載了武則天將倭奴國名改稱日本這件事。據說跟武則天認為倭奴國名不文雅有關。這個事實,好象還沒有被人們所充分了解。我自己也是近日看到李太白詩全集中的相關記載才知道的。


武則天喝醉後賜此小國國名,沿用至今,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手

所以,日本民族血統和文化等等許多方面,除了眾所周知的以外,還應當有些值得研究的東西。

日本文字中出現漢字,就是在唐朝時期。武則天當政時,和中國有密切來往的國家和地區就有五六十個,其中包括日本。

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學者名叫張守節,此人曾經給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作注,起名《史記正義》。他在這本書中引用了唐魏王李泰、蕭德言等人所撰寫的一部地理著作《括地誌》。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

張守節本人其生平事蹟不詳。根據其著作《史記正義序》一文中有"守節涉學三十餘年"的話語。此序寫於唐玄宗開元24年(736),由此上溯,恰好是武則天當政的強盛時期,那麼,"改日日本"一事,他應是親自聞聽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