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漆器鉴赏(上)


红漆描金太平有象图香几,清初期所制,高88厘米。 清代漆器工艺开始运用于大件器物之上,诸如家具、摆件均有广泛运用。 此件香几木胎朱漆,彩绘描金,面板上描绘出福山寿海、灵芝祥云、仙桃、八宝,中央有一驼瓶吉象腾云驾雾,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太平吉祥之气象。



黑漆描金小案几,清代所制,长46.5厘米,宽24厘米,高15.5厘米。 此件黑漆描金小案几呈长方形,有束腰,腰下左右各具足四根,足腿向外鼓出,每足之间以灵芝云头相隔,束腰之下前后以镂空四纹加饰使整件案几玲珑精致又秀丽端庄。

几面上绘有描金阁楼山水图,极精妙。而其余部分则以描金手法饰以回纹、链纹、卷格纹、皮球花纹。全器装饰富丽至极,就连后板也用折枝花卉加以描饰,是明代简洁工艺走向清代反复工艺风格的一件典型作品,开了清代几桌装饰日趋繁复作风的先河。

红漆描金海兽图多穆壶,清初期所制。 多穆是蒙古语中“奶茶壶”的音译。多穆壶是蒙古族、藏族用于盛水、奶茶和酒类的必备工具,在清朝宫廷内也作为藏传文化的礼器。 此壶成筒形,上端如同僧帽形,圆盖、胎体分三段,最上段有注水口。木胎上红漆,分段处上黑漆,用金漆描绘海浪纹和各种海兽图。


剔红人物故事图柜,清乾隆时期所制,高63.5厘米。

剔彩漆龙凤纹大捧盒,清代所制,直径47.5厘米,高15厘米。 清代对髹漆工艺进行了改良,在漆汁中加入桐油,同时改变了色粉的配对比例,从而加快了漆的干燥速度,也使漆层质地柔软便于剔刻。故自清代开始出现了剔红的大件器物。此捧盒硕大,以绿漆打底上复髹以红漆。器盖剔刻龙凤图案,龙摆尾回首,凤凰夹翅伸颈,其中又间饰以火珠、牡丹相伴衬。周围以如意纹、回纹、缠枝莲层层加饰。雕工刀法犀利,深峻陡直。

此器现藏于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

剔红西园雅集图条案,清代所制,长156厘米,宽56厘米,高86厘米。 明清时期漆器家具已经成为重要的器物而陈设于各大王府与宫廷之内。

案面刻有高山、流水、苍松、奇岩,三十余位高士在其间饮酒作诗、阔谈论道之纹饰,其内容描绘的是以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为首的文人雅士聚会的“西园雅集”之情景。 条案的边缘及足部均刻有细密的花草图案为纹饰,整体造型雍容华丽,刻工圆润细腻,用漆鲜红透亮,不愧为清代雕漆家具杰作。

铜胎剔红群仙祝寿图象耳尊,清乾隆时期所制,口径12厘米,高31厘米。 此尊为铜胎,肩部饰二象耳,寓庄严吉祥之意。髹以深色朱漆,厚度达5厘米之厚。 此器现藏于美国纽约私人藏家手中。


壶身遍体的高浮雕技法,雕刻出“群仙祝寿”之题材。在上下双龙戏珠的簇拥下,各路神仙飘然下凡,或手持如意,或手捧仙桃,或在仙台上高论雅致,或穿行于亭间楼阁。祥云瑞波,奇岩苍松之格局既疏密有致,又不乏豁达且大气之厚重。人物之雕刻更是惟妙惟肖,足见作者之功力。

渔樵耕读剔红笔筒,清中期所制,直径7.8厘米,高10.8厘米。 此件剔红笔筒以通景方式展现了一派田园风光。笔筒以黑漆打底,上髹以红漆。用犀利刀法剔出,为典型清代中期风格。

渔樵耕读是明清时期常用的纹饰。虽然耳熟能详,但其中典故未必能知,其中包括了不同时期的四位贤者。“渔”是指汉代光武年间严子陵归隐山岭,垂钓于富春江畔的故事。“樵”是说朱买臣破水休妻,运蹇樵柴的故事。“耕”是大舜教民纺织,耕作于历山的故事。“读”是战国时苏秦悬梁刺股夜读《太公经》的故事。


黑漆地剔红吉祥八宝纹鼎式炉,清乾隆时期所制,高30.5厘米。

堆朱饕餮纹炉、瓶、盒三式,清乾隆时期所制,炉高16.5厘米,瓶高11.5厘米,盒高4.5厘米。 此炉、瓶、盒一套三式为木胎漆器。炉呈四足双耳方鼎式,盖有白玉如意云纹纽。鼎耳出戟刻兽面纹,四足部亦刻兽面纹,足下配有红木台座。瓶呈细颈长方形,颈肩刻有如意纹,瓶身刻有兽面纹为饰。盒亦呈长方形,盒耳、盒盖均用兽面纹装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