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和珅是权倾朝野的“二皇帝”?

黄蜂二师兄


为何说和珅是权倾朝野的“二皇帝”呢?

乾隆年间,和珅只手撑天,权倾朝野,是乾隆皇帝最得力的干将,绝不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大奸臣。

说和珅是“二皇帝”非常合适,当乾隆85岁退位,把皇位让给嘉庆之后,乾隆作为太上皇依靠和珅把持着朝局,而和珅也完全不把嘉庆帝放在眼里。

另外说和珅是“二皇帝”的理由还有以下三个:

1、帝王心腹

和珅的办事能力强是他能受到皇帝器重的主要原因。

有一次乾隆皇帝派他去赈灾, 和珅到看到眼前非常多的灾民,粮食根本不够用。于是和珅当着灾民的面往粮食里面掺沙子,许多灾民们看到了马上就离开了。但是依然有灾民坚持正常过来领掺沙的粮食,最后粮食够用了,拯救了不少的灾民。

后来有人在乾隆面前打小报告,举报和珅不把灾民当人看。乾隆非常生气,就喊来和珅质问。和珅跟皇帝解释道,开仓赈灾是大事,灾民众多,其中必然混有家里不缺粮的人,他们也混进去领取救灾粮食。长此以往,真正的灾民就得不到救济,灾荒只会更严重,而那些饿到没边的灾民是不会在意粮食里面是不是有沙子的。乾隆听了,非常高兴,还嘉奖了和珅。

正因为和珅的办事能力强,所以乾隆非常赏识他,让他担任了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等数十个官职。从对朝廷的方方面面的了解程度,从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从他本人的办事效率上来看,和珅在那个时代是名副其实的“二皇帝”。

2、独领风骚

和珅所处的那个时代,乾隆手下还是有许多能臣志士与和珅有很深的矛盾。

纪晓岚曾经用“竹苞”事件羞辱过和珅,但是他终究只是个文人,对于政事并不了解。和珅在乾隆面前三言两语就能让纪晓岚吃亏,因而纪晓岚吃了几次亏也不敢得罪和珅了。不过两人关系还不错,算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和珅最后入狱的时候,只有纪晓岚去看过他。补充一句:编写四库全书,和珅任总编纂,纪晓岚任副总编纂。简单来说,纪晓岚干活,和珅监工。


刘墉(即刘罗锅)家学渊源,铁面无私,最痛恨和珅这种贪赃枉法的贪官。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权力远不如和珅,在乾隆面前的话语权也没有和珅大,多次对抗和珅都没有成功。

阿桂是个军人,他长年在外征战,军人的作风让他看不惯和珅的行径,于是处处给他脸色,但是阿桂的刁难同样不能撼动和珅的地位。阿桂八十岁高龄的时候,和珅还老在乾隆面前进言让他出去打仗,支开这个仇敌。

除了这三位,朝廷上下几乎没有敢于反对和珅的声音了。然而纪晓岚只是个文人,阿桂只是个军人,刘墉没什么权力,都没有对抗和珅的实力。所以朝廷上下,和珅一家独大,独领风骚。从这一点上来看,说和珅是“二皇帝”也是合理的。

3、富可敌国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死和珅,抄没他的家产,因此民间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和珅到底具体有多少家产,历史上一直都是个疑团。不过在公元2001年的时候,《华尔街日报》做了“千年以来最富之人”的调查,和珅入选前五十,报道中和珅的财富大约有2.2亿两白银,而1766年乾隆王朝的国家年收入只有4854万两白银。和珅的财富绝对算得上富可敌国了。

但是和珅的钱并不都是贪污而来,更多的是理财赚来的。

和珅9岁就没有了父亲,他为了让自己和弟弟和琳读书,向亲戚借钱,受尽了亲戚的冷眼,因而从小和珅就对金钱特别敏感。

二十岁出头,刚刚走上官场的和珅还是立志当一个清官的,但是自从尝到了甜头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和珅后来贪污修改了规矩,不收现银,只收珠宝。然后自己还购置了很多钱庄和当铺等资产,钱财源源不断。所以和珅除了有非凡的政治头脑,也很有经济手段。

据说,和珅家里每天的开支都是自己晚上亲自算的,从来没出过差错。和珅的钱财并不是都靠贪污,而是靠购置产业,不断利滚利得来的。

把握了国家各个重要机关的和珅做生意也是顺风顺水,所以才有后来的富可敌国的家财。有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和珅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二皇帝”。


不过,和珅的“二皇帝”并没有当太久,就跌倒在半路上,人财两空。从和珅的人生道路上,我悟出来四个字:物极必反。

综上所述,帝王心腹、独领风骚、富可敌国就是可以支撑和珅“二皇帝”之称的三个原因。

如果觉得回答得还算在理,欢迎点赞关注一下,谢谢支持!


海贼说历史


大家好,我是老泰迪!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乾隆的偏爱

嘉庆知道吧,他是乾隆之后的皇帝。嘉庆内心憎恨和珅却不敢动和珅,还昧着良心与和珅打交道,为啥?那和珅和乾隆亲近啊!和珅看哪个不顺眼,随便在乾隆面前絮絮叨叨几句,那个人就要亡!也就是说乾隆一句话,整个朝廷都要翻个天,何况是他嘉庆?

堂堂皇子被奴才压制忍气吞声,试问几个朝代出现过这种情况?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者,和珅可以说当遍了朝廷中最核心的官员,每个职能中最大的官职都当过,那么也就意味着朝廷中的官员几乎都是他的手下,除了乾隆能杀掉他,其他人恨不得贴上去巴结他!

实际上老泰迪认为离开了乾隆,和珅的权利实际是名存实亡。

乾隆曾说自己不想高于康熙,那么也就意味着乾隆在位60年就要让位于嘉庆。但是其在位60年时还有精力把持朝政,这时候和珅拼了命的劝说乾隆不要让位,为啥?乾隆是他最大的靠山!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乾隆刚死,嘉庆立马查抄了和珅!

离开了乾隆,他和珅算个屁?这也就意味着和珅的“二皇帝”头衔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几乎万变不离其宗得来自于乾隆对其的偏爱!

编辑:@老泰迪讲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老泰迪讲历史


过去长途贩运鱼的时候,鱼会因为缺氧死掉一部分,后来想个法子放进去一条黑鱼,鱼在里面被吓的乱跑,可是再不会死掉了!


和珅画像

和珅就起那个乌鱼的作用,和珅被除掉以后,嘉庆帝才发现管理国事如此麻烦,和珅建立起来的行政和商业运营都乱成一锅粥。当然嘉庆帝打掉和珅也获得了好处,当时国库年收入为七千万两,查抄和珅家产据说达到上亿万两,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和珅剧照


嘉庆帝之所以对和珅恨之入骨,还是和珅优柔自取,乾隆上了年纪以后患了健忘症,对和珅更加依赖,而和珅自侍皇帝的偏爱对嘉庆帝进行监视,经常在乾隆面前打嘉庆的小报告,使嘉庆处处受制。

和珅的儿子是太上皇的驸马,所以和珅不担心会被扳倒,没想到嘉庆帝在办丧期间就先革去和珅同伙军机大臣福长安的职务,让大臣上折弹劾和珅,然后马上审理将和珅革职入狱赐死,只对主要党羽进行处分,其他概不追究以安抚人心。


刘罗锅

和珅靠什么获得乾隆的宠信?只有两个字:媚上,乾隆爱好书法,和珅就刻意模仿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乾隆所题匾额都是和珅代笔的,和珅记忆力极强,大事小情随问随答,对皇上的诗词附庸风雅。


当然这些都是想皇帝之所想,但是又从来不表现比皇上更聪明的样子,另外他还擅于敛财供皇帝挥霍,对有过失的官员经济处罚不交国库,交内务府供皇帝享用,乾隆六下江南,庞大的开支都是由和珅筹集。

和珅还是个出色外交家,他兼任尚书,精通多种语言,接待各国使节不卑不亢,办得妥妥当当,到下面查案,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还因为镇压起义有功获得赏赐,他这样一个没有中过举人的人却如此能干,乾隆能不相信和依赖?

和珅任吏部尚书时任用都是雁过拔毛,多次勾结地方躲过追查,上告的反被处分,有几次也因为查贪不力被降职,不久又招回,原因是乾隆离不开他,这样的权势难怪外国使节都说他是“二皇帝”。

黄蜂二师兄


“二皇帝”一说要从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说起

嘉庆2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老态龙钟,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称和珅为“二皇帝”。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和珅掌握的兵权


手握重兵

乾隆53年(1788年),福康安平林爽文之乱回京,和珅因推举有功,受封忠襄伯,受赐紫缰。[3]福康安十分不满和珅不但欲加害他,又捡了现成所以与和珅互相对抗。同年正月,越南西山朝光中帝阮惠攻打孙士毅远佂军,孙士毅兵败。福康安因此被调往前线作战。和珅在这期间又再引发朝廷巨变。

福康安前往越南前线后,和琳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为福康安用漕船私运木材,福康安收到消息上疏请罪。结果乾隆从寛处理,停福康安十年俸禄。[41]和琳亦因此昇为礼部侍郎。之后和琳更调往阿桂和福康安手下。两人长期在外征战,朝中武官派已经无人可以对抗和珅,所以和珅大肆迫害武官派,任九门提督兼正白旗领满洲都统,丰台大营六万军队跟随和珅指挥。

嘉庆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镇压苗民起义时死去,和琳自领7省37万大军,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2人此时一将一相,就任乾隆朝最高的文武官职,阿桂此时虽为领班军机大臣但是常年卧病在床,加上满朝文武已经附属和珅,已没有能力阻止和珅两兄弟掌握军权。但是和琳在三月后围攻平陇战役中染病身亡,和珅失去了弟弟和可以信赖的将军,但是和珅此时已经手握50万左右的大军。与康熙时手握63万军队的鳌拜一样,和珅已经有能力影响爱新觉罗氏的统治。嘉庆2年(1797年),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武官派大多为和珅收编为手下。虽然有零星的反抗,但他们在权力下都化为了泡影。

镇压川楚教乱所用之将领更多为和珅手下,《清史稿》记载:“川、楚匪乱,因激变而起,将帅多倚和珅,糜饷奢侈,久无功。”

“二皇帝”

嘉庆2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老态龙钟,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所以他和一些正直的大臣一样敢怒不敢言,紫禁城成为了贪污集团的政治表演舞台。

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

还有和珅能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所以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暪骗和珅,但是两人仍被和珅一党孤立。就连嘉庆也得小心行动,因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赠予嘉庆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笑说:“此竖子不足与谋也!”但是嘉庆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来源请求]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内嘉庆每天焚香三回,就连眼泪都没有流。[28]和珅倒台后,嘉庆写他当时恨不得立刻斩了和珅。

和珅权大欺主,他就连皇帝都敢欺压,和珅自订税率、结党营私,更理直气壮,大肆搜刮百姓钱财。杀人不需偿命,只需要支付罚款。朝堂上哪位官员不见了没人会去问,亦没人敢去问。做官员一定要效忠和珅,和珅的话等同圣旨,不可不听。和珅宠奴刘全,派人收债打死人命,抢了人家的女儿卖为妓女,扬长而去。事后就连一点刑罚也没有受。在当年,只要是和珅的亲信,不管犯下什么罪都可赦免。所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写:“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历史的影像


为什么说和珅是权倾朝野的“二皇帝”?这得从乾隆皇帝传位于嘉庆皇帝说起!

1796年正月,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皇十五子永琰登基为嘉庆皇帝,这时候的乾隆皇帝一转身就变成了太上皇!

乾隆虽然退位,大权却不肯放手,他在传位诏书里就明确表示: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而且乾隆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也就是说,新登基的嘉庆皇帝那时候其实只是一个摆设,国家的实权仍在牢牢掌握在乾隆皇帝的手里。

然而,此时已经八十多岁的乾隆毕竟年迈力衰,因此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这个就是重点了!每天上朝,满朝的文武大臣对着乾隆、嘉庆、和珅三跪九叩后,文武大臣上奏的事情,和珅就“听取”乾隆的说话,然后自己下判断,把持了朝政!

因此称和珅为“二皇帝”!


大江侃历史


和珅,相信是大家最熟知的清朝官员了,他的名声相信比任何一个清朝的皇帝都大。和珅(1750-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时期的宠臣。乾隆四十一年更是被赐紫禁城骑马,全家抬入正黄旗。做为臣子,他的高调,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和珅一生中提升之神速、管事范围之广、权力之大,在清代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乾隆的宠信、重用之下,和珅成为其心腹大臣,甚至成了专横跋扈的“二皇帝”。和珅培植党羽,结党营私,其关系网迅速膨胀,党羽遍布全国各地。和珅的弟弟和琳本只是笔帖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后,因和珅的关系,官位竟升至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四川总督。和珅集团的骨干苏陵阿由于和珅的特别关照,很快从内阁中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等。地方上,如山东巡抚伊江阿,河南巡抚景安,两淮盐政使征瑞,都是和珅安插的亲信。

和珅长期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并在乾隆皇帝晚年体衰之际趁机实行专权乱政,连诸皇子对他也敬畏三分。特别是乾隆退位做了太上皇之后,和珅更是有“挟太上皇以号令皇帝之势”。例如,对川楚军情秘而不报;任意撤去天津运司武鸿;擅改朝廷成规,不准蒙古王公来京觐见皇帝。由于长期把持户部、内务府三库等财政部门,和珅实际上把全国的财政大权长期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时利用为皇帝筹款之机大肆掠财。和珅集团的成员也个个都是贪污能手,乾隆晚期出现的贪污之风与和珅专权乱政不无关系。

在和珅的眼中只有乾隆皇帝,他不但不把群臣放在眼里,即使对刚即位的嘉庆皇帝也大为不敬。嘉庆三年(1799年),乾隆皇帝死后不久,嘉庆皇帝立即宣布和珅20条大罪,被赐死,结束了他20多年的专权局面。民间传说,和珅被查抄出的家财达白银八亿两,而当时大清国库年收入也不过白银七千万两。所以,老百姓称之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三国故事汇


第一,乾隆帝晚年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庆没有实权,真正握有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

第二,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为无论是太监、官女或者是亲信官员都有可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和珅并且能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所以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瞒骗和珅,但是两人仍被和珅一党孤立。

第三,和珅“富可敌国”。和珅还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成为后人所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和珅同时是18世纪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梅耶·罗斯柴尔德。




历史便签


和珅(1750-1799年),乾隆皇帝后期的权臣。

乾隆四十一年,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身为大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他能够得到这么快的提升,说明他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的记忆力惊人,头脑聪明,做事果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精通满汗,蒙古,西藏四种文字。他更是摸透了乾隆皇帝的脉,取得了他完全的信任,可以这么说,他的权力只在皇帝一人之下了,是权倾朝野的二皇帝了。

皇帝把自己的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他又是皇亲国戚了。乾隆皇帝对他除了信任还是倚重,他的权力已至高无上。



他外界封疆大吏,领兵大员,内掌官吏任免,财政收支,刑罚诉讼,他有些自我膨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搜刮了骇人听闻的巨额财富。



等到嘉庆帝上位,对他绳之以法时,搜出他家产,白银有八亿两之多,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巨贪了。


sddz以书润心


和珅,相信是大家最熟知的清朝官员了,他的名声相信比任何一个清朝的皇帝都大。和珅(1750-1799年),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时期的宠臣。乾隆四十一年更是被赐紫禁城骑马,全家抬入正黄旗。做为臣子,他的高调,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和珅一生中提升之神速、管事范围之广、权力之大,在清代历史上极为罕见。在乾隆的宠信、重用之下,和珅成为其心腹大臣,甚至成了专横跋扈的“二皇帝”。和珅培植党羽,结党营私,其关系网迅速膨胀,党羽遍布全国各地。和珅的弟弟和琳本只是笔帖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后,因和珅的关系,官位竟升至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四川总督。和珅集团的骨干苏陵阿由于和珅的特别关照,很快从内阁中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等。地方上,如山东巡抚伊江阿,河南巡抚景安,两淮盐政使征瑞,都是和珅安插的亲信。

和珅长期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并在乾隆皇帝晚年体衰之际趁机实行专权乱政,连诸皇子对他也敬畏三分。特别是乾隆退位做了太上皇之后,和珅更是有“挟太上皇以号令皇帝之势”。例如,对川楚军情秘而不报;任意撤去天津运司武鸿;擅改朝廷成规,不准蒙古王公来京觐见皇帝。由于长期把持户部、内务府三库等财政部门,和珅实际上把全国的财政大权长期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时利用为皇帝筹款之机大肆掠财。和珅集团的成员也个个都是贪污能手,乾隆晚期出现的贪污之风与和珅专权乱政不无关系。

在和珅的眼中只有乾隆皇帝,他不但不把群臣放在眼里,即使对刚即位的嘉庆皇帝也大为不敬。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就等同摄政,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自己下判断,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

嘉庆三年(1799年),乾隆皇帝死后不久,嘉庆皇帝立即宣布和珅20条大罪,被赐死,结束了他20多年的专权局面。民间传说,和珅被查抄出的家财达白银八亿两,而当时大清国库年收入也不过白银七千万两。所以,老百姓称之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啥都涉猎点


和珅(1750年—1799年),正一品。来看看和珅都当过什么官吧: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久而久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珅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了,当然会重用了。

从乾隆四十五年起,和珅在军机处、内阁的位置就仅次于宰相阿桂,由于乾隆屡屡派阿桂外出,或督军,或视察河工,或查办地方大案,一旦阿桂外出,和珅则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嘉庆二年,阿桂去世,和珅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和珅虽然得到乾隆前所未有的宠信,却被政坛上相当一部分人视为另类,并遭到变相的弹劾、遏制。乾隆五十一年,御史曹锡宝疏劾和珅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乾隆五十七年,传说清水教领袖王伦并未死,藏匿在山东,和珅派十几个爪牙前往那里搜查。他们以搜查逆首为辞,一路上敲诈勒索,酗酒行凶,以致怨声载道。在进入博山境内后恣行如故,知县武亿把这些肆意胡为的和珅爪牙全部抓获。乾隆六十年,兵科给事中谢振定巡察京城时,发现和珅妾的弟弟乘坐着和珅的车子,横行街头,便将其拿下带回讯问。孰料这位不知深浅的小舅子有恃无恐,出言不逊,谢振定命令衙役把他痛打一顿,并以“此车不堪宰相复坐”而将车辆烧毁。看来和珅也不过如此,只能小心揣摩皇上的心思,不出差错,至于对政坛对手,常常无计可施,即使是得罪于他的人,他也得看主子的意思,没办法的就是没办法。

和珅对清朝社会生产力发展有严重破坏作用,当时的外国使节回国后认为,以和珅为首的贪腐官员制约了清国的经济发展。和珅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册封为一等忠襄公,这个公爵是大清帝国的异姓功臣爵位,而异姓,指的就是爱新觉罗氏以外的姓氏。一等忠襄公属于异姓功臣爵位的最高的一个等级。再往上就是要封王了。但是,不是宗室是不能封王的,清初的三蕃异姓王是特例。终满清一朝,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异姓封王。和珅可以封为公爵,已经是达到人生荣耀的顶峰了。要知道,公爵是超品,就是比一品大员还要地位高崇。张廷玉和曾国藩,是汉人大臣之中地位最高的,前者没有爵位,而曾国藩有对大清的再造之功,不过获得一个伯爵的爵位,难以与和珅相提并论。

究竟有多少家产?

从道光年间开始,野史笔记中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所谓和珅抄家清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嘉庆治和珅是为了以其家产填补国库之说。

据载,其被抄财产清单如下:

房屋三千间,田地八千顷,银铺四十二处,当铺七十五处;赤金六万两;大金元宝一百个,每个重一千两(共十万两);银元宝五万六千六百个,每个重一百两(共五百六十六万两);银锭九百万个,洋钱五万八千元,制钱一百五十万文;另有:吉林人参六百余斤;玉如意一千两百余柄;珍珠手串二百三十串,桂圆大珍珠十粒;大红宝石十块,蓝宝石四十块,银碗四十桌,珊瑚树十一支,均高三尺有余;绸缎纱罗共一万四千三百匹,毛呢哔叽两万板,狐皮五百五十张,貂皮八百五十张,又各种粗细皮五万六千张;铜锡器三十六万一千件,名贵瓷器十万万件,镂金八宝炕床二十四座,西洋钟四百六十座,四季好衣服七千件,等等。

在现代知名度最高的,则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一本《和珅犯罪全案档》。其中仅已估价的金银、人参、玉器等,便值两亿多两白银。考虑到乾隆晚年,清政府每年收入约为白银 7000 万两左右,这些数字只要有一个是真的,这笔抄家巨款就能显著改善清政府财政状况,「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便可以成立。只可惜,这些数据全都是靠不住的。早在 1986 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佐哲就发现,《和珅犯罪全案档》根本不是正规档案,而是晚清太监从宫外抄来的。

和珅家的真实财产并不难查考,早已清楚记录在《清仁宗实录》中嘉庆四年三月二十八日负责抄家工作的绵恩、淳颖等人的奏章里。依照这份奏章,和珅的家产除难以计价的珠宝、书画之外,有现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现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房屋、土地、当铺、车辆等折价数十万两。统一折算成库平银,共计 355 万两。若将按当时汇率折换,这 355 万库平两总计约 118 万英镑。按英格兰银行的历史通胀换算,约合 2016 年的 1.2 亿英镑,10.2 亿元人民币。

因此,和珅家族的资产虽然堪称丰厚,但换算起来,却只有 2016 年福布斯中国 400 富豪榜末位的约六分之一。相较和珅在官本位社会里取得的地位,这实在不能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