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明知道和珅很贪,为什么在位的时间没有杀掉,而一直留用?

汇集股侠


关于和珅备受乾隆宠爱的原因,流传着一个很神奇的说法,就是:和珅长得很像被乾隆害死的一位妃子。

相传是这样的,乾隆的老爸雍正的后宫中,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年贵妃。当时还是太子的乾隆有一次在宫中见到了这位年妃,瞬间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乾隆竟然不顾她是自己皇娘的身份,从后面蒙住年妃的眼睛,想要调戏她一番。

年妃一开始还以为是宫女在戏耍,便拿起手中的梳子往后一挥,正好就贴在了乾隆的前额上。生性风流的乾隆便趁机抓住了年妃的手。此时,年妃回头一看,原来是风流倜傥的太子爷,也顺势倒向乾隆的怀中。

不料,乾隆和年妃这一举动正好被他的母后和宫女们看见。乾隆母后生怕此事传出去会影响到乾隆的太子之位,所以干脆来个“杀一儆百,以绝后患”,瞒着雍正和乾隆,私自将年妃赐死。后来,年妃的贴身宫女对乾隆说,年妃死前托她给带个话,说二十年后将回人间与乾隆相见。对年妃的死本就自责的乾隆听后,更加悲痛欲绝,于是就咬破手指,在年妃额头上点了一个印记,希望能以此为据,来世相见。

二十年后,当乾隆第一次看见年轻的和珅时,惊讶的发现他竟然长得和年妃一模一样。更神奇的是,和珅竟然是年妃遇害的那天出生,而且他的额头上竟然有和当年乾隆留下的印记一样的胎记。如此一来,乾隆便认定和珅就是年妃转世。后来乾隆出于对年妃的内疚,所以重用和宠爱和珅,甚至对他的贪腐也都一再包庇.......

当然,这不过是毫无根据的野史小说罢了。事实上,和珅出生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那时乾隆都当了十五年皇帝了。因此,年妃转身一说,压根是不符合的。

实际上,和珅之所以获得乾隆宠爱和包庇,完全是因为和珅实在太了解乾隆的脾性,太懂得拍乾隆的马屁了。

在颐和园的八方亭,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是:八方亭,亭八方,八方亭上望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下联是: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副对联,就是和珅仕途腾飞的起点!

相传有一次,乾隆爷到颐和园游玩,突然心血来潮,即兴来了一个上联:八方亭,亭八方,八方亭上望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此时,周围的官员都在苦苦思索着,皇上这上联该怎么对才好,片刻没人作答。一旁的和珅抓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上前就来了一个下联: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和珅的这个下联不光对得工整,而且还是一记漂亮的马屁,拍得乾隆爽得不要不要的。从此以后,和珅变获得了乾隆的重用,仕途快速腾飞。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太平天子。得益于祖父两代皇帝留下的丰厚家底,乾隆打从即位那刻起,便过上无忧无虑的皇帝生活。

从“霸道总裁”雍正手中继承了一个如日中天的大清王朝和巨额的国库存银。于是,乾隆整天沉醉在文武百官给他塑造的“乾隆盛世”之中,逐渐形成了好大喜功、自视甚高的性格。

而和珅正是抓准了乾隆这个性格,十分懂得如何在乾隆面前走位,拍马屁。乾隆自然觉得和珅贴心可靠,进而对他更是宠爱有加,甚至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这些历史要读


乾隆西北用兵打仗、黄河治理河患、平叛、修宫殿、下江南都需要钱,需要的是上千万两,这些钱怎么解决呢?靠纪晓岚这些只会劝皇帝勤政爱民的人?还是得靠和珅,

和珅是什么人呢?他能干黑活,能替皇帝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能替皇帝承担骂名,能给皇帝搞来钱。

其他人呢?除了动嘴皮子,还能干嘛?纪晓岚这类人,有什么用呢?他们爱惜自己的名声,把骂名都给了皇帝,你说皇帝喜欢谁?

比如明朝嘉靖皇帝遇到海瑞这样的人,海瑞骂皇帝,天下人看到的是,海瑞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士大夫,不惧生死,直言面对皇帝,而皇帝是个昏君,美名留给自己,恶名留给皇帝,你说皇帝能喜欢海瑞?

和珅是贪,但是那是在乾隆的授意下贪的,或者说是默许下贪的,别说他知道和珅贪了,他更知道天下乌鸦哪来白的?和珅搞出“议罪银”这种邪恶的东西,本身就是承认他们贪,只要他们把贪的交出一部分给皇帝就行了,何况和珅这种专门给他搞钱的人?


南朝居士



和珅的贪腐程度如何呢?

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身为太上皇的乾隆帝驾崩,而仅仅十五日后和珅便被嘉庆帝下狱,随即赐其自尽,抄家。这也是仕宦几十载、位极人臣的和珅的最终下场。

在查抄其家时,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臣(定亲王绵恩)等奉旨查抄和珅及伊家人刘全等家产,所有查出和珅家: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而在徐珂《清稗类钞》提到和珅贪污达八亿两,还有史梦兰《止园笔谈》里的「银九千四百余万,金五千八百余万,玉器作价七千万,珊瑚等作价一百三十万」记载,《殛珅志略》里的「五千四百余万两」等。

版本众多,各个数目差距也颇大,但就当时的清廷年国库收入七千万的规模而言,即便是《清仁宗实录》中的“相对较小的”贪墨数额,也已经足够证明和珅贪污之事事实清晰,并无差错,和珅乃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巨贪。

作为皇帝的乾隆帝,为何又没有选择杀掉和珅呢,反而是一直留用?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乾隆帝是皇帝,是大清的君王,是封建帝制之下家天下的主宰者。

在乾隆帝执政的前四十五年间,事实上他对贪腐问题,一直并无太多的姑息纵容,相反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打措施,仅被其诛杀的封疆大吏便数不胜数,一如九门提督鄂善、浙江巡抚王亶望都是明证。

但是在乾隆帝执政的后十五年(甚至还可以包含三年的太上皇生涯),沉浸于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中,下江南、修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宫殿耗费日巨,而要维系奢华,便注定要搜刮财帛。

于是便有了乾隆四十五年的云贵总督李侍尧案中的“大抵侍尧贪赃中,五之三入于进贡”故事。有意思的一点是,和珅恰恰就是依靠处置李侍尧案平步青云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清朝的国家的财政体系中的国库与皇帝的私库。国库的作用顾名思义,存放全国财政收入,支取国家开销用度;而皇帝的私库,则归属内务府管理,主要用于皇帝的私人用度。

私库的收入来源构成一般为:国库拨付内务府的预算,以及皇室直接派人经营管理的皇庄,罪产入库,藩国、官员进贡等。

这也就形成了矛盾,一方面是穷奢极欲、日渐奢华的乾隆帝;另一方面又是皇帝私库收入来源途径的相对单一;显然乾隆帝必须要有更好的敛财方式、敛财手段、敛财人员。

于是 ,善于理财的和珅便应运而生,成为了乾隆帝揽财的白手套。也正是同年,升任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的和珅,提出了议罪银制度,以钱来顶罪,迎合了贪官污吏的需求,更充实了乾隆帝的私库。

在和珅的有用之下,至于和珅的博学多识,传闻中的“虎兕出柙”;长相清秀,酷似年妃;溜须拍马,也都成为了锦上添花而已。

或许这里,会有读者仍旧不解,就算有用、得宠,和珅也是贪官,乾隆又为什么不杀呢?

这其实牵扯到了治国之论。在国家政权之中,有能臣、庸臣之分,亦有循吏、清流之别。他们互相攻讦、监督,而身为君王的皇帝,需要的是什么人呢?能臣。他并不会在乎,能臣是否清廉,或者说相较于能臣的能力而言、带来的王朝收益而言,他更会忽视他的贪腐等缺点。

恰恰和珅就是那个能臣,能够帮助乾隆帝实现目的的人。


新语话史


首先要明白和珅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贪官,同时也是能臣。他是乾隆一手提拔出来的,对于乾隆的忠心是没话说的。帝王用人主要是用其忠,其次用起才,最后用其德。这个人能用又好用干嘛不用?然后和珅贪,讲难听话乾隆不放纵他有这胆子?两个人联手从国库弄钱。和珅拿部分,乾隆拿部分。然后和珅从自己拿的那里去帮乾隆消费。两个基本算是盟友关系。


千里草缘


乾隆明明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却为何不杀和珅,这个疑点一直困扰着世人,一直是个争议性的话题,对于乾隆不杀和珅的传闻也是一种又一种,那么为什么乾隆不杀和珅?

众所周知,和珅生前贪污的银两大约有11亿之多,可能你不知道这11亿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乾隆时期,国家还算顺,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在7000万左右,和珅这一贪直接就让朝廷少了将近15年的财政收入。

要知道国库也没这么多,巧的是贪污了这么多,乾隆都舍不得杀和珅,难怪会引起后世的争议。其实不难看出,和珅跟乾隆的关系非常要好,不然你换个人试试,纪晓岚贪污估计乾隆都会给咔擦了。

和珅

1.和珅能力出众

对和珅了解的人都知道,和珅精通多国语言,外国人来中国打交道完全是和珅在负责,因为除了和珅还没有谁能与外国人交谈自如,所以和珅的价值就让乾隆不会杀他。

2.和珅会搞钱

和珅上任内务府之前,国家一直在亏损,支出的银两还没收到的多。这种事情自从和珅上任后就不一样了,每年内务府不仅不会亏损,相反还多出来了很多钱,这样乾隆就不愁钱,就能花天喜地的去潇洒。

3.和珅做事符合乾隆心意

和珅知道怎么做事乾隆会开心,和珅模仿乾隆的风格写诗作画,乾隆有什么兴趣他就培养什么兴趣,乾隆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据说乾隆干咳一下,和珅都会立马把痰盂拿到乾隆面前。

4.乾隆有愧在先

据说乾隆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雍正的妃子在梳头,玩心大起的乾隆跑过去用手蒙住了妃子的眼睛,这妃子或许是被吓到了,拿梳子的手反手就是敲了过去,结果把乾隆的眉头给打破了,乾隆的母亲看到乾隆受伤了自然是勃然大怒,而乾隆知道是自己的不对,便向他母亲解释,岂料他母亲一听解释就炸了,认为是这妃子勾引乾隆,于是便将妃子赐死了。乾隆得知后后悔莫及,赶紧跑到这位妃子的寝宫,看见躺在地上的妃子,他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头,用带血的手指在妃子的脖子上点了一下说道:“若有来生,你二十年后再来找我吧”。

乾隆

后来和珅入宫了,乾隆看见和珅长的和那妃子非常像,便往和珅脖子上一看,果然有个红色朱砂痣,而这一年恰巧离那妃子逝世20年,所以乾隆把和珅当作了那妃子对待。

最后一种说法是说和珅长得及其英俊,并且长得极像死去的妃子,所以乾隆在60岁的时候爱上了和珅,也就是说乾隆是个双性恋,乾隆和和珅之间有这么一层关系,所以乾隆才不会杀了和珅。或者是你,你会杀掉自己最心爱的人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皇帝留着和珅,那是因为和珅是他的左肩右臂,有用而且好用。皇帝虽是九五之尊,权力无限,可具体做事还得靠下面的人。如果什么事都自己去做,那皇帝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很多上不得台面,或者自己无法出面做的事情,就需要去做、去执行。

另外,皇帝看似高不可攀,可他毕竟不是神仙,也是凡人的肉体。如果有臣子能陪他在繁忙的国事之余消遣逗乐,臣子又深知自己的脾气喜好,为什么不留着呢?和珅有贪念,但执政六十年的乾隆难道不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吗?因此,和珅的贪污,可能是乾隆给小弟的一种奖赏、一个激励,好让他更卖力地为他干货。从史书上来看,和珅对乾隆说得上忠心耿耿,没有谋权篡位的念头。

他个人非常有才华,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又熟读四书五经。且,他本身是满人,当然会受到乾隆的青睐。和珅的权势是因为来源于乾隆。乾隆退位当太上皇那几年,对朝廷还具有较为强大的控制力。嘉庆皇帝前期的执政,受到来自和珅方面非常大的阻挠。乾隆一旦驾崩,失去了靠山的他,自然不会被嘉庆皇帝所容。贪污是扳倒他的罪证。


古行生


很荣幸回答此问题!

乾隆不杀和珅,主要有三点:

一、和珅自我定位正确!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说过“任何人都可能去加害乾隆,但和珅绝对不会”,和珅知道他所有的权势财富都必须依靠乾隆,因此对和珅来说,不管他是御前侍卫,还是军机大臣,他清楚的知道:他永远是乾隆的奴才,跟乾隆是主仆胜过君臣,这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与乾隆对话中大多数以“奴才”自称而非“微臣”,如台词“奴才有罪、奴才告退”等可见一斑。

二、和珅理财能力突出!

和珅既有能力为自己敛财,同时又能让乾隆有钱去治理国家和解决乾隆自身的开销。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说过“和珅任户部尚书时,国家从未缺钱;和珅管理内务府时,每年都有盈余。”从这可看出和珅在理财方面的能力突出,超乎常人。因此他自身敛财巨额,也让乾隆从未缺过钱。

三、乾隆自身帝皇平衡之术!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说过“官字两张口,先要喂饱上面那张口,才有人去帮我喂饱下面那张嘴”。对乾隆来说,和珅就是官字上面的那张口,他对乾隆忠心耿耿,有能力去管好下面办事的官员,乾隆用好了他,节省了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成本。

另外,乾隆也用“贪官”和珅之流来平衡“清官”纪晓岚之流。清官可用来帮助乾隆压制贪官,让贪官更加忠心,反之,贪官也可刺激清官的办事能力,让清官更加清廉!





白石非石娱乐


乾隆在位时没有杀和珅是因为和珅的存在对他来说利大于弊。

第一,和珅能力强无人替代

和珅是乾隆朝的宠臣和权臣,不但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而且和珅担任了大清朝多一半的重要官职,并且还能够胜任,所以说和珅地位和能力很强。如果杀了和珅,清朝内部马上会瘫痪也不一定的。然而和珅虽然位高权重,却不贪恋权位,这也让乾隆比较放心的。

第二,和珅会理财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由侍卫一步步升上来的,和珅在起步时就任过库管管账之类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理财能力,而且在理财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乾隆也因为和珅这一点很赏识他。

第三,和珅是帝王的宠臣

和珅在得到乾隆赏识后就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身居朝廷要职,这是因为和珅很会察言观色,也很会拍马屁,这一点非常符合乾隆喜好。另外,乾隆退位后,和珅还是整天围着他转,各种拍马屁赞美皇帝,从内心深处来说乾隆也不舍得杀和珅。

第四,乾隆在乎名声

乾隆皇帝作为一代圣君,文治武功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佼佼者,因此他自诩为“十全老人”,由此可见,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乾隆如果还活着时,除掉和珅,必定会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留下污点,被后人议论。





探寻历史奇闻



乾隆帝在位后期,自以为“十全武功”志得意满,沉溺于个人奢侈享受。而和珅在整顿财政,敛财积蓄方面,算得上百年一出的天才。他不止将偌大一个大清帝国的财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也通过创办议罪银制度,把钱从贪官墨吏的手中,不经过户部国库,而直接搜刮到了乾隆帝自己的小金库里,有效供应了乾隆帝的奢靡生活和享乐,因此才得到了乾隆帝的极度信任和重用。

其实乾隆帝之父雍正帝虽以打击贪腐著称,然而他在位期间,清廷对贪贿的封疆大吏,尚且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处置大抵以抄家、流放为主。

而乾隆帝在位的前四十年里,整肃贪腐变本加厉,单单因为贪污贿赂、徇私枉法等罪名,就砍了许多极品大员的脑袋。

包括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仅仅因贪污银千两就被杀;云贵总督恒文、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都因贪腐被处死。甚至其宠妃高佳氏之兄、两淮盐政高恒,贪赃论斩。高恒之子、左副都御史高朴,也因贪赃被杀。平心而论,此时的乾隆帝也算得上“执法无私”了。

而到了乾隆帝在位的后二十年,他自己年老倦政,沉溺享乐,对和珅等宠臣信臣的贪贿行径已不能约束,由此上行下效,官场风气为之大坏。

和珅政务娴熟,博学多知,思维敏捷,才智过人,记忆力出众,通晓汉、满、蒙、藏多门语言,不止在八旗子弟里算得第一流全才,甚至在当时整个大清帝国三万万人口中,不带民族偏见地说,也必须承认他是第一流人才。

也正因如此,和珅成为了乾隆皇帝在“内禅”退位为太上皇后,用来把持朝政、钳制新君嘉庆帝的主要工具。

乾隆帝一开始甚至连皇帝玉玺都不舍得交给嘉庆帝,还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后但凡军国大事和人事大权,乾隆帝一概自己处置,坚持上朝,并通过和珅这个最信任的宠臣操控朝政,让嘉庆帝形同傀儡。

彼时的和珅,同时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爵封一等公,在清朝官僚体系已经做到人臣之极,他同时还身兼三部(吏部、户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书,另外还兼着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要职,可以说整个大清帝国的官僚体系,都在他一个人的意志下运转,非过人之精力、才智绝不能为。

这与其说是和珅权力欲望过大,不如说是他作为太上皇乾隆帝的代理人,能者多劳,不得不为之。看似权倾天下,到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也不过是旦夕繁华,转瞬即逝,早已骑虎难下。

除了俯首听命于乾隆帝,按老主子的意图去总揽大权,压制嘉庆帝的参政可能,难道此时的和珅,还能有别的选择么?

而嘉庆皇帝虽然即位,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对和珅这个言出法随、一呼百诺的太上皇乾隆帝代理人,又怎么可能不嫉恨?

这样的君不君、臣不臣的日子过了三年,活到快九十岁的乾隆帝,戴着“中国寿命最长皇帝”“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久(六十三年)皇帝”两顶桂冠,心满意足咽了气。

嘉庆帝也将和珅这个“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顾老父尸骨未寒,才几天就急匆匆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将他处死并抄没家产。

和珅的家产,按嘉庆皇帝的治罪诏书,当时负责抄没和府的官员奏报,是所藏上等珍珠和宝石不计其数,藏金三万三千五两(折合白银约50万两),银三百万两(折合"库平银"283万两),开办当铺钱店无数,还有大量珠宝、古玩、衣物,连他的管家刘全也有家产二十余万两……

和珅这合计三四百万两的巨额财富,主要是靠做各种大小生意,包括开设当铺七十五间,大小银号三百多间,靠着他自己位高权重,享有大清帝国独家“内参”,搜刮聚敛而来。此外,他并通过广东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常年做着只此一家的垄断性中英进出口贸易,究其主要罪状,正是“与民争利”和“公器私用”。

至于和珅之贪污索贿之所得,占他个人财产比例并不算多,更多只是当时官场的普遍惯例。

所谓流传甚广的“和珅家产相当于半个清朝国库”的说法,夸张到了“二亿三千万两”(薛福成《庸庵笔记》)“二十亿两有奇”(《清朝野史大观》),大抵来自野史传说,并未被清朝官方认可。

无论是「乾隆养肥和珅这头肥猪,留给儿子宰杀」,还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杀之弥补国库」的说法,皆为民间臆测,并非真实史实。事实上,和乾隆年间清朝国库最高达7390万两的数字相比,和珅家产并不当真如何骇人,和民间野史所谓的2亿两、20亿两相比,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一个能力超卓,才华横溢的政治精英,一位主掌枢机大权近二十年的帝国首席大臣,最终却落了“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的可悲结局,更替他主子大清高宗纯皇帝背负上了“史上头号巨贪“的污名,竟成为古代贪官墨吏的头号代表人物。

而幅原万里的大清帝国,在和珅死后不过百年也灰飞烟灭了。高高在上君临万民,驱御天下英杰如指掌的爱新觉罗氏,终逃不过皇冠落地,禁城被逐,从宫殿台阁沦入芸芸众生中去。

曾经志得意满,以为此生更无遗憾的“十全老人”乾隆帝,更落个坟墓被掘,尸骨零落的凄惨下场。

所以说呢,一个人的自我奋斗固然重要,最终决定的,还是历史的进程,潮起潮落,将相王侯,人人都身不由己。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历史随笔谈


估计一提起和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想骂他,他的确是个大贪官无疑,但是乾隆明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为什么没有杀他,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和珅身上有哪些优点。

和珅虽然贪,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和珅掌握四种语言,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他都会。和珅能在朝廷身兼数职跟他会四国语言有离不开的关系, 能够帮助乾隆处理各种外交问题,和珅曾在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时候,表现出他卓越的外交能力,马戛尔尼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外交官,他此行是想让清朝把舟山群岛中一岛和在广州附近划一块地方作为英国人居留地,在对清朝进行贸易往来。他故意掩饰自己意图想把和珅绕进自己圈套,和珅看出了他的意图,婉转的让马戛尔尼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对马戛尔尼不卑不亢礼遇有加的态度让马戛尔尼非常佩服。

和珅也很聪明,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说他曾经负责给灾民发放粮食,但是怕那些富人趁机占便宜,所以他就让人在米中加了一些沙子,当时手下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后来他解释道:真正饿急了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些沙子的,但是那些吃惯了鱼肉的富人,看到这样的米,是不会理睬。足以看出和珅的聪明才智。能够真正帮助皇帝解决问题的人。

情商高,和珅之所以后来权利那么大,不单单是聪明,有才,这和他的高情商也有关,他与人交往,懂得投其所好。他知道乾隆喜欢真品古玩,古董字画之类的,还专门找人修了一栋楼摆放这些物件的。皇帝也知道,经常和和珅一起去观看赏玩,其实也就是皇上的一个私人库房,和珅只是给皇帝储备和保管东西的管家,其实贪了什么,为什么贪的,乾隆心里一清二楚。 但是在外人看来都是和珅自己贪财,并且从来都是和珅自己拦罪,让皇帝很满意。

和珅很会拍马屁,拍马屁也是一件技术活,很多人马屁拍不好,拍到马腿上,像和珅这样把人拍的舒服,乾隆能不喜欢吗

和珅虽然贪,但是能力出众能够为乾隆处理各种事物,懂得乾隆心里,试问这样的人谁不喜欢,乾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乾隆不杀和珅也算是给嘉庆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首先要明白和珅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贪官,同时也是能臣。他是乾隆一手提拔出来的,对于乾隆的忠心是没话说的。帝王用人主要是用其忠,其次用起才,最后用其德。这个人能用又好用干嘛不用?

和珅是清朝少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其出身侍卫,文武双全,精通数门语言,过目不忘,善于揣摩圣意,又了解民众疾苦,没有清流人士的毛病,有才、能干且不居功自傲,还会拍马屁,智商与情商双高,对于乾隆来说,属于不可替代之人,康乾盛世于和珅死后戛然而止,绝不仅仅是巧合。和珅比纪晓岚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英使马葛尔尼来华,和珅一改往日揣摩圣意的作法,力陈通商之利,无奈乾隆老迈,不想再有变动,免得再生事端。假如中英全面通商,鸦片战争或许就此避免,晚清的屈辱或许就能避免。

由于和珅能力卓著,不可替代,因此乾隆对其贪污之事,暂时容忍,待其养肥之后,留待其子嘉庆帝杀猪立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