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即,农村却兴起反向春运,到城里过年的农民为何越来越多?

新大风歌


这算是正常现象,也算是社会的发展的方向。

现在的农村可以说是老年村,在平常基本见不到年轻人。小的时候上学不在家,上学以后都留在了城市,工作学习生活。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节奏,看透了社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负担

确定了生活目标。在城市中打拼生活。

春节是中国最大传统节日,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到来,全家都集合在一起庆祝新旧交替的时刻。是全家团员的中华民俗。

论理过年应该在家里过,孩子在外边工作也好,定居也罢,都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只有回到老家心里才踏实。心情才放松。如今的社会发展如此快,很多一部分青年一代已经在城市买房定居。在城市都有自己的小家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档次要比农村强若若干倍,冬天的暖气设备,超市购物,交通旅行等都比农村方便的多。新生的下一代幼小儿童更不愿意在农村生活。一般的假期都不是很长,距离短的还还好说,距离长的,假期时间都折腾在了路上了,春节交通拥堵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大方面,农村的父母时间富裕,把父母接到城市过是多方面与一体的好事。

广大的城市打拼的农村人,既想回家陪父母又舍不得城市习惯了的高端生活,权衡折中之后。父母北上过节,让父母春节得到了更好年味享受。这可能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花生常态


到城里过年的农民为啥越来越多?朋友!我已个人的径厉告诉你。我也是怏奔六十的人了,这几年一直东奔西走在外打工。也是刚刚10号回的家,说起打工的事情真的不容易,挣不了多少钱不说,到落下了这里痛、那里不舒服。

说到过年,我真的二个年没在家过了,在外虽然辛苦,但辛苦的付出有了不错的回报,我还清了给儿子买房欠下的十几万债。老伴在城里看孙女,一边还打着零工,这几年也是在儿子家过的年。

看来我今年要在城里过年了。因家里的吃的喝的、锅碗筷所有用的冷了几年了。城里虽好,也真想回家过个年。





无言之声


记得几年前我父母也在深圳弟弟家过了一次年。

那是好不容易做通父亲的工作,才有那么一次的。

那个时候,父亲总说:家里供着祖宗,要天天烧香走不开,还说:过年只有四散的儿女向父母家靠拢的,哪有父母奔向儿女的……。

如今,父母都80多岁了,经不起舟车劳顿,只有子女又奔向父母乡里过年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反向春运,到城里过年。我觉得是好事。

一,反向春运错开了买票难的问题。比如那年我父母,年前27/8从怀化到深圳可以在窗口买到卧铺票。过年以后,从深圳到怀化同样轻松购票。

二,在城里上班的儿女,春节假期就那么几天,来回奔波车上又耽误两天。辛苦还不划算。有的在单位还可以节日加班多挣点加班费。

三,城里过年比乡里方便,热闹。吃食丰富。还可以带着父母到城里四处逛逛当旅游。


一叶草73


今年俺回不了老家过年了,为啥?因为孩他妈在医院上班,单位里那些外地的赶着回家歇个班过年,她就主动承担下了年三十到初三这几天值班了,所以本来我们计划好的回老家过年的计划再次泡汤了。

老母亲这里帮我照看小孩,父亲不习惯在城市生活,城市里的一切都不适应,在楼里也没有自家院子舒服惬意,老家还有老街坊老伙计们一起,虽然说退休了,但是人老了恋家了,咱也得尊重老人的选择。头几年孩子太小,担心老家冬天太冷,老人都不舍得让我们大过年的回去过年,父亲都是提前坐车来,在这过上一个月,年后就回去。

所以,与其说是“时兴去城里过年”,不如说是父母心疼孩子工作忙,心疼孙辈来回的折腾,做出的牺牲!城市的生活本来就是大家互相尊重彼此的空间,都过的非常独立,没有农村的那种街坊邻里走动串门的热闹。当然,也落得个清静,好不容易放个假,可得在家好好歇歇。但是老人都适应了那种全家热热闹闹的,走街串巷百年的喜庆感觉,这是他们熟悉的味道,更是他们依赖的故乡!


年青一代出来求学、工作,慢慢在外地扎根,故乡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的确谁都无法不思念自己的家乡。生活也没有那么的诗和远方,总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就是我们的父母!


栖霞大嫚


每年的年怎么过,在哪里过是我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年,妈妈是不来城里了,我们回去过!或者两头过。

前几年每年都是接妈妈来城里过年,因为我们在城里住的习惯了,生活方便了,接妈妈来城里过年简单方便,三天年一过妈妈就要回去了。

老人是在牵就我们,其实来城里过年他们很不方便,很不习惯,只是为了一家团圆,为了方便子女,才不远千里,去城里和孩子们团聚的。

以前老家的房子还是老房子,厨房卫生间都是老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也有些破败,你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孩子们如何愿意回老家过年,因为生活真的很不方便。

去年在家修缮了老房子,重新做了妈妈的养老居所,所有配置甚至超过了城里,龙头一开,热水就来,我平时都经常住在老家,过年孩子们住几天应该没问题。

所以春节在即,农村却兴起反向春运基本与我家经历的情况类似。

  1. 孩子们在城市买房安家了,家里除了老人,孩子们久未居住,过年又才几天假,回去打扫整理房间都很麻烦,老房子设施又没更新,回去过年真的很不方便!
  2. 父母越来越老了!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以前回家过年都是父母操办一切,做满桌子好吃的,孩子们回家就是吃吃喝喝,亲戚串门,朋友相聚,父母劳累着却快乐着。可渐渐的父母老了,力不从心了,我们再不忍心看着他们如此辛苦,主动承担却深感麻烦,有些在城里平时都很少做饭的孩子们,过年几天的生活日常就把大家弄的筋疲力尽!而父母来城里,年夜饭,朋友请客,基本都在酒店,饭馆,就是自己一家在家里吃饭,也就是加两个菜的事,简单方便!

以我的观点,这应该是农村父母去城里过年的主要原因。那些父母年轻身体硬朗农村房子修的漂亮的,子女就是在北上广深安家了都是回来过年的,贴春联,放鞭炮,祭祖,亲友相聚等等,那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君9750


春节期间,出现反春运,农村人到城里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农村人在城市里安家落户的人比较多了,而当地村里人却越来越少,年味淡了许多。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促成的这一现象。


我们当地,很多村里人都在城市安家落户,2000多人的村子,常驻人口不过300多人,即便是过春节,回来也不过有一半人。而且有些留守的人反而春节前坐车去外地过年了。

以我们村一例子来说。两口子在武汉做小生意,也购买了房子,不过没时间照顾三个小孩子。两个大的在老家上封闭式小学,一个自己带。而春节期间,生意比较忙,是赚钱的好时机,他的父母等家里孩子放假,立马带孙子去那边帮孩子。用他爹妈的话说,春节期间他孩子赚的钱,比他种地好几年都赚的多,他们老两口子非常乐意去帮忙的,所以每年春节去城里“过春节”。

我一个朋友,城市有房。前几年回来过春节,这几年也是回农村把父母接到身边过春节。因为他老家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那地方农村不兴暖气,比较冷,他家有了两个小孩子,毕竟从小城市长大,回村里过年,孩子特别容易生病,搞的春节都过不痛快,你说咋整?没办法,父母只能过春节去城市过了。

再者,好多农村的父母,盼着儿女有出息,可以在城市里安身立命,有自己的“窝”。有这样条件的人,父母如果需要,孩子会非常乐意让父母一起来城市过春节,简单实惠又方便,让父母享清福。

不过,总让有些人感觉,农村人情淡了,年味淡了。其实,还是因为“家”的位置变了,新时代的很多农村人,只是批着“农村”的外衣长大,他们原则上不算真正的农村人,很少下过地,干农活,很早就出去念书,毕业、工作、打工、结婚、生子……吃村里的井水没有外面的多呢!而且有些人即便是打工,很早就出去了,在外工作的时间,远比在农村生活的时间长。那么,他们这部分人,对于家的概念,不会简单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村庄。父母代表老家,一个“老”家的老字,已经说明,那在不久的将来,就是过去式了。父母从老家到新家过年,也没有什么不妥,只要家庭幸福快乐,在哪里过春节都一样了。


三农的高度


大家好!我是长江老农。春节在即农村却兴起反向春运,到城里过年的农民为何越来越多?从我们当地的情况来看,我们当地农民都在城市购买了房子,年轻人都在城市定居或就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城市定居下来,所以,农村的父母或小孩为了和子女、父母团聚,开始选择去城市过年。我堂兄去年就去了城里与子女一块儿吃“团圆饭”,年三十下午贴完春联、祭祀祖宗后,乘坐去城市的末班公交车赶到城里,与孩子们一起吃个“团圆饭”,正月初一早上吃完饭又乘坐公交车返乡。

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农民工返乡难, 但去城市的火车票非常好购买, 也就是 题主所说的”反向春运“火车票年前比较好买,所以,农村父母与孩子选择去城里过年。 这几年我也去城里过年,每年在高铁上或者火车上都是看着农村的老人和小孩去城里与子女团聚。主要是,子女在城里定居下来了,没有时间回家,也没有购买到去农村的火车票,怎么办呢?只有农村老人和小孩去城里过年。 对于在城市定居下来的人,可能对农村越来越陌生了,已经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适应了城市生活,接受了城市人过年的方式。对农村过年的繁文缛节和礼尚往来感到厌倦,索性就不回农村了,把农村的父母和孩子接到城市过年。另外现在打工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家后,不知道在父母跟前过年,还是在岳父岳母家过年感到困惑和纠结,因此索性,把双方父母接到城市过年,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就不再为到农村在哪家过年而感到困惑了。


现在的农村人,过年也不讲究那么多规矩了,对于现在的农村年轻人而言,在哪儿过年都一样。不象我们这一代老人,还喜欢传统的过年方式,在家里吃“团圆饭”,喜欢迎来送往,喜欢热闹 欢乐祥和 氛围。 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他们可能春节期间要在单位值班、加班,没有时间回 农村的家, 父母和孩子只能进城过年。现在 进城过年的农村人越来越多, 去外地城市过年的也越来越多,对于农村的老人和小孩常年在家留守,非常珍惜春节与子女团聚或与父母团聚的日子,无论如何也要购买到火车票, 与子女和父母团聚。农民进城过年越来越多,说明在城市定居的农村人也越来越多,以后农村人口可能比城市要少许多, 也许只有城市才能有过年的氛围,而农村过年会变得越来越冷清。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过年不守规矩了,以前过年杀年猪、打豆腐、熬冻米糖、燃放烟花爆竹、上腊坟祭祀、祭祖、拜年等规矩、禁忌、忌讳,农村青年人都不知道了,我们老年人,总觉得轻人不知道怎么过年了, 在年轻人眼里过年就是消费的节日、狂欢的节日、大吃大喝的节日、对春节传统文化一无所知。


春节农民进城过年,说明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了, 农村的父母只能去城里陪他们过年了。未来农业可能真的是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了。,农业只能靠机械化种植了, 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50岁以上的农民, 再过几年,农业上,已经没有年轻人 干了, 农村可能城镇化,或者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到那时,就没有进城过年的农民,也没有农民工了。

以上纯属长江老农个人有感而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评论交流。祝大家新年大吉!


长江老农


我是一个山区农村人,我们村民族户数不多,仅有21户,最近三年来,不在老家过春节的越来越多了,到今年已经有4户人家不回老家过年了,这些人家每年快过年之前,不是子女回来接父母进城,就是农村的父母自己坐车进程过年,也就是所谓的反向春运,在我看看来,这种反向春运,会随着年轻人定居城市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流行。


为什么农村时兴反向春运呢?在我看来,无外乎这几个原因:

  • 过去有这样一句话,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因为在过去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讲究孝顺父母、孝顺长辈,而对于农村人来说,年纪大的人,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所以即便一些子女在城市买了房子仍然会回到家中与自己的父母长辈一起过年。如今呢?农村很多家庭一般就三代人,对于父母来说,眼里的一切都是孩子,孩子在哪里,哪里才是真正的家,孩子在哪里过年,作为父母的,都会跟着在哪里过年。所以当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回农村过年的时候,没办法,他们的父母只能进城过年了,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家团圆才叫做过年。
  • 再者,说句真心话,如今的农村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地方的农村过年不给放鞭炮,不给烧纸钱祭祖,甚至连春节期间玩纸牌、麻将都不给,回农村过年,就是回老家打扫卫生,烧个年夜饭,然后再踏上返程的路,一个春节也就几天的假期,一大半时间都花在路上了,有些地方的农村风气还不好,攀比成风,这就更使得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过年了,而对于这些年轻人的父母来说,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的乐趣了,还不如进城和子女一起过个安静的年。
  • 对于我们山区农村人来说,也有一部分人进城过年属于迫不得已,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其实真心不愿意进城生活,但是因为他们的子女刚生孩子,孩子还小,不适合长途坐车,没办法,只能进城和子女一起过年。拿我的叔叔来说吧,他原本打算今年在老家过年,没想到前几天自己的儿媳刚生了个大胖小子,没办法,只能进城和他儿子一家一起过年。
其实对于农村人进程过年,反向春运这件事,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这件事其实对于那些仍然回农村老家过年的人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就拿我来说,我喜欢农村,喜欢过年的时候听到鞭炮的声音,喜欢过年的时候看到灿烂的烟花,喜欢山区农村的那种寂静,虽然有些邻居进程过年了,但是对于我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影响,毕竟一家团聚,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所在。

醉美皖西大别山


如果真是这样,我倒认为是一种好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以云南昆明为例,每年春节放假前两天,从昆明通往地州的各条高速公路,几乎都出现了较严重的拥堵。而假期结束的后两天,从地州回昆明的方向,又变成了停车场。忆得前年最严重,家住大理农村的同事,初六一大早就出发,一直堵到初七早上才到,直接将车开到公司,接着上班了!一路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事!

也许大家堵怕了,干脆逆向操作,大家都往农村跑,我们就反过来,到城市来过年:

一是农村过年活动越来越少了,没以前热闹了!

二是大部分农村人,在城市工作、打工几年,都在城市买的房,相反,村子里的房子,多为老大居住,一下子大家子人回家,吃的住的都不是很方便!

三是这些年城市的春节活动很丰富,可以游玩的地方也多,春节期间人也不挤,生活还很方便,一家人到城里过年,感觉很是不错!

越来越多的人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于是乎!反向春运就出现了,越来越多农村人到城里过年也就很正常了。毕竞我们还在同一个村一一″地球村"欢欢喜喜过大年!


谭成年往事ABC


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城市的生活了,特别是在城里住久了的人,更不习惯农村生活了。

所以每到逢年过节就把老家的老人接到城里住上一段时间,也让老人享受城里的生活。

以前过年过节的农村很热闹,现在农村过年过节的反而是锁门化了。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

十几年前出来打工的,现在都在城里买了楼房,儿女也都大了不是上学就是工作,有的孙子孙女都在上学了。如果回老家过年,七窝八口的确实不方便,所以把家里的老人接城里来,是最好的方式。

有的老人在城里住还不习惯,住一段时间就想回农村了,他们喜欢农村的土地,喜欢农村的院子,喜欢农村的出门口就能晒晒太阳的日子。

有一个老人已经92岁了,满口的牙一个没掉,而且还能吃烤玉米,家里十几亩地他自己种,体格还是棒棒的,真是奇迹。

现在有条件的都是城里两套房子,农村还有院子,夏天农忙回老家种地,冬天农闲到城里避寒,日子过得很潇洒。

春节是家庭和睦团圆的时候,把农村老人亲人接城里过年过节,是越来越流行了。而且,现在交通方便,确实是不错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