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STP协议虽然能够解决环路问题,但是收敛速度慢

,影响了用户通信质量。 如果STP网络的拓扑结构频繁变化,网络也会频繁失去连通性,从而导致用户通信频繁中断。

IEEE于2001年发布的802.1w标准定义了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RSTP在STP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实现了网络拓扑快速收敛。

RSTP使用了Proposal/Agreement机制保证链路及时协商,从而有效避免收敛计时器在生成树收敛前超时。如图所示,在交换网络中,P/A过程可以从根桥下游级联传递。

P/A机制是RSTP网络中的一种拓扑收敛机制,P/A机制中同步的作用是避免临时环路的产生。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STP与RSTP端口状态对比

RSTP把原来STP的5种端口状态简化成了3种。

1、Discarding状态,端口既不转发用户流量也不学习MAC地址。

2、Learning状态,端口不转发用户流量但是学习MAC地址。

3、Forwarding状态,端口既转发用户流量又学习MAC地址。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RSTP收敛过程

1、每一台交换机启动RSTP后,都认为自己是“根桥”,并且发送RST BPDU。所有端口都为指定端口,处于Discarding状态。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2、交换机互相发送

Proposal置位的RST BPDU。SWA收到SWB的RST BPDU,会忽略(因为优先级低)。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3、SWB收到了更优的RST BPDU,于是停止发送RST BPDU,并开始执行同步。设置下游指定端口Discarding状态。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4、阻塞所有非边源端口之后, SWB将会发送一个Agreement置位的RST BPDU。端口确认为根端口,并且处于Forwarding状态。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5、SWA收到Agreement置位的RST BPDU后,指定端口立即从Discarding迁移到Forwarding状态。

P/A进程向下游继续传递,SWB和SWC会继续进行收敛。

24、90秒快速“读懂”RSTP(快速生成树)工作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