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媽媽”,孩子整天黏著媽媽,真的只是孩子的問題嗎?


“媽媽,我要媽媽”,孩子整天黏著媽媽,真的只是孩子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每個媽媽都會遇到,,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必經之路,不是孩子的問題,也不是媽媽的問題。

大概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有時就像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你面前是一個開放、熱情、外向的孩子,但在不熟悉的人和物體周圍就變成一個緊張、黏人、易受驚嚇的孩子。有些人可能告訴你,孩子是因為被你“寵壞了”才膽小害羞,請不要相信這個說法。

這是孩子第一次區分出熟悉和不熟悉這兩種情況的不同,孩子在這一階段出現的焦慮是他與你之間關係健康的證據。

大約在同一時間,孩子也會變得更“黏”你,這就是分離焦慮症的開始。孩子正開始認識到物體都時獨一無二的、永恆的,他也會發現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你離開他的視線時,他知道你在某個地方,但是不是和他在一起,這讓他非常不安。

孩子的時間感很差,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或是否會回來。當他稍微長大一點後,和你在一起時的記憶會安撫他,他也會知道還能與你重逢。但是現在,他只能意識到當前這一刻,所以每當你離開他的視線,即使只是去隔壁的房間、去上個廁所,他都會驚慌地哭起來。

如果你把他留給其他人照顧,他可能哭得撕心裂肺。睡覺的時候,他還可能半夜醒來時四處尋找你的身影。

分離焦慮症期間,媽媽要怎麼做?


1.在孩子疲倦、飢餓或生病的時候分離焦慮症更加嚴重。如果媽媽這個時候要外出,最好在孩子吃飽睡足後,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儘量不要離開。

2.離開時候動靜不要太大,確保有人陪著孩子,轉移孩子注意力,可以給孩子玩具、洗澡、等好玩的事情。媽媽跟孩子道別,迅速溜走。

3.不要太傷心難過,孩子的眼淚會在你離開幾分鐘之後就停止。他只是不想你離開,當你真的離開之後,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陪同他玩兒的人身上。

4.平時在家裡做一些短暫的分離練習,幫孩子學會應對分離情緒。如果是孩子先離開媽媽,他會對分離接受起來更容易些。,所以當孩子自己排到另外一個房間的時候(確保安全),等上一兩分鐘,不要立刻跟過去。如果媽媽要到另外一個房間,請告訴孩子你要去哪裡做什麼事情,一會就會回來,如果孩子大哭,這個時候不用立刻跑回來,而是大聲喊他的名字,漸漸地,孩子就會明白,媽媽離開是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說道做到,你說會回來就會回來。

5.如果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不要放假孩子就走,多花些時間跟孩子適應環境。當你離開的時候,告訴他你什麼時候會回來接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能夠理解和接受媽媽的暫時離開。

每個孩子都有個體獨立性,分離焦慮症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可能不一樣,父母只要明白這不是什麼壞事,是孩子人生的必經之路,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當孩子依賴和黏你的時候,請永遠對他溫柔和珍惜,因為這一過程不會在人生出現第二次。

<strong>


做80分媽媽


孩子總是粘著媽媽, 不是離不開媽媽, 而是你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的兒子特別粘她,無論去哪裡都要跟著她。只要媽媽遠離他一點,他就會叫媽媽:“媽媽,你去哪裡?”“媽媽,不要丟下我好不好,我會乖乖聽話的。”

想一想,一個五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別人覺得這孩子很乖。可是朋友聽起來,很心痛。

朋友說,在孩子三歲之前,因為工作經常去外地出差,根本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以至於讓孩子以為朋友不要他了。所以,孩子才會這般討好媽媽,在媽媽的身邊一直小心翼翼。

有時候,朋友要去上班,孩子不讓去,說出的理由讓朋友直接淚奔。孩子說:“媽媽,你別上班了,等我掙錢養你,在家裡陪我好不好。”

孩子到底有多缺乏安全感,才會這樣祈求自己的媽媽。做這樣的事,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媽媽的一些無心話,卻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坤一:我兒子快6歲了,可他還是很粘人。他就只願意跟我在一起,小朋友叫他出去玩,他也不去,就像個跟屁蟲。有時真的很煩,會忍不住說他兩句,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或者不喜歡你了。

@希憶:我家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很調皮。講道理,不聽。我只好把門打開,把他拎出去,說不要你了。他害怕,要回來,然後就聽話了。

你是不是也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呢?“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你真的好煩”……總是因為孩子的糾纏,無意說出這樣傷孩子的話。說出來之後又後悔了,可是說出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已經收不回了。

做父母很難,但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是不難做的。因為愛,所以不捨得傷害。世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慢慢學習,相信能與孩子很好的相處。

誰都有暴脾氣的時候,也都會說出沒有經過大腦的話。所以適度的原諒自己無心的傷害,慢慢的改變,慢慢的學習。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置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活蹦亂跳小松噓


孩子整天粘著媽媽,其實就是因為全程參與辛苦勞累地帶著孩子的人是媽媽,所以才會出現孩子愛粘著媽媽的現象。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也總是愛粘著我,我希望孩子爸爸一起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爸直接說媽媽有乳汁可以哄孩子,等孩子3、4歲時再帶著孩子去釣魚;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我又提醒孩子爸一起記得帶著孩子一起出門玩,帶他去釣魚,孩子爸說那些一起坐著聊天的人有很多都抽菸,不適合帶著孩子一起在那兒吸二手菸,去釣魚又有太多的蚊蟲叮咬,更加不適合帶孩子去;

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我希望孩子爸一起分擔陪孩子做作業的任務,孩子爸說我更會輔導,我輔導會對孩子更好。


孩子出生之後夜裡都是和我起睡,他不粘我粘著誰去?其實,孩子的分離焦慮和大人有關係,怎樣才能更好地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一、從小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人。

我們大人都知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實小寶貝也是一樣的。當孩子從小就願意多接觸其他人時,儘管將來要自己獨自面對一個人的孤單,他也可以勇敢的面對。

要是孩子一直只接觸少量的人或者一個人時,當帶他的人離開他的周圍時,他會覺得焦躁不安,他可能認為被拋棄了。我們要鼓勵孩子從小多接觸其他人,並且告訴孩子,和其他人起做朋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必須出門辦事不得不離開孩子時,不能夠偷偷摸摸離開。

在鄉下工作了十幾年,我接觸的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很多時候當大人把孩子送到活運室時,如果遇到孩子有哭鼻子、鬧情緒的情況,大人總是趁著孩子的不注意而偷偷摸摸離開,其實這更加加重了孩子的分離焦慮感。他會認為家裡人把他送到幼兒園是一種受罪,因為家裡人帶在身邊。

有些父母又或者親人不得不出門去幹活兒時,The孩子會鬧情緒,但是當父母也要和孩子打招呼,告訴孩子自己離開了,並告訴確切的歸途時間,這會讓孩子的歸屬感得到滿足,也就不會讓孩子感到家人的離開是“拋棄”、“不要我了”……

孩子愛粘著媽媽,說到底還是夫妻之間、家庭之間對養育孩子工作的分工不合理,所以才會出現孩子只追著一個人跑的現象。


暖心秋媽


以我的經驗和體會,我覺得這是媽媽自身的問題。


孩子之所以會黏著媽媽,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她)害怕失去媽媽。有時,孩子惹我生氣,我會罵她,甚至有時會打她的PP。但不管你怎麼對孩子,孩子都會緊緊跟著你,並要求媽媽抱抱,尤其是孩子是媽媽自己一個人帶的情況下,她只要媽媽。


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隨意打罵孩子,儘量去剋制。孩子現在3歲了,我告訴自己不能再打她,得好好跟她說,孩子都能聽懂。有時說她幾句,如果是自己錯了會沉默,如果是沒錯會頂嘴、反駁。

雖然這看起來,孩子更不聽話,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好事,孩子長大在外面才不會受委屈。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平時嚇唬孩子,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不聽話,最好不要用嚇唬恐嚇來達到目的。這樣雖然能暫時達到目的,但對孩子來說特別沒有安全感,孩子會更依賴媽媽。


我有時,孩子太皮了,也會嚇唬下,但孩子會緊張沒有安全感,所以我都儘量不嚇唬孩子,每次話到嘴巴都會咽回去。


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多鼓勵孩子,多讓孩子去嘗試,多跟其他下朋友一起玩,這樣他才不會那麼得依賴媽媽。


花醒育兒


早上好,5歲的先寶媽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家先寶也是從出生開始就是我一個人親自帶他的,早期會有這種現象,在我們老家這邊,這種現象叫做“認生”,就是除了媽媽以外的任何人,孩子都不要!但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外界的人和事物多了,有了小夥伴一起玩耍,就慢慢好了,我來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幫助我家先寶度過這段時期的!

1、心理方面!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對於媽媽有一種特別的依戀心理,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因為剛來到這個世界,只對媽媽的氣味,媽媽的聲音熟悉,所以有一種安全性依戀心理!那麼,寶媽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爸爸或是爺爺奶奶,經常和孩子互動,和媽媽一起帶孩子去公園或是廣場活動啊,遛彎啊,曬太陽啊,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接納其他家人一起照顧他!

2、照顧孩子分工問題!如果只是媽媽一人親帶的寶寶,都會任何事情只要媽媽一人參與,別的家人參與寶寶就會不開心,發脾氣,那麼,從小開始,照顧孩子就要分工合作,比如白天媽媽可以陪孩子吃飯,玩耍,洗澡由爸爸來陪伴,爺爺奶奶可以帶孩子出去玩耍,這樣形成了一個固定模式,孩子就有了一個習慣,才不會過分的依戀媽媽,也可以減輕寶媽的負擔,一家人共同撫育孩子!

3、小夥伴的陪伴!小孩子是特別喜歡玩的,尤其遇到新鮮的事物,特別喜歡和人分享,可以在孩子早期,經常和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夥伴一起玩耍 ,寶媽們一起把寶貝帶出去,一起做遊戲,一起去遊玩,這樣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又讓孩子學會了如何與別的小朋友交往,學會分享與幫助,孩子就不會過分的依戀媽媽!

以上這些,就是我當時幫先寶過渡依戀期的一些經驗,一定要讓孩子有安全感,每次寶媽離開孩子時,一定要先和寶寶說清楚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回來,這樣寶寶才會心安,不要偷偷的不和孩子打招呼就走,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覺得媽媽不要我了,從而更加依賴媽媽!手工碼字,你的每一次點贊,每一個關注,都是我不斷成長的動力!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分享育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先媽育兒


我覺得這也不只是孩子的問題!

就拿我家來說,我女兒從出生都是我一個人帶,因為孩子爸爸每天上班,寶寶白天接觸的人都只我。有時候看起來孩子比較粘我,但只要爸爸下班回來,她就開始粘她爸爸,因為爸爸喜歡逗她玩,喜歡跟她做遊戲,所以她覺得跟爸爸在一起很有趣。

而白天跟我在一起,我除了要照顧她,還要做家裡的一切家務,而她就只能一個人在一邊玩,她會覺得很無趣,自然她就會比較粘她爸爸一點。

禮拜天我們一起出去玩也是同樣的,什麼事都找她爸爸,不會粘我。

如果是我單獨帶她出去玩的話,遇到一點小問題,她也會跑過來找我。那我就會跟她講:這是你跟小朋友之間的問題,你需要自己去解決,你自己去跟小朋友商量!時間久了她就會學會自己處理一些小麻煩。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小事情,她現在兩歲半,比如自己脫褲褲尿尿、自己穿褲褲、自己洗手、自己刷牙,這些她自己的簡單的小事情她已經能自己解決了。

這些都跟大人的教育方式有關,所以父母不要擔心寶寶會做錯事情,會做不好事情,只有你放開手,他們才會成長。如果什麼事情大人都幫他們做好,那他們都永遠只會依附於別人,遇到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旦離開大人就舉足無措,所以才會那麼粘人!


辣媽說甜寶



我先來分享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兒子今年2歲,很懂事,因為我和先生都在上班,而我也是一位週末媽媽,因為工作地方離家比較遠,只有週末的時間才跟兒子見面互動,先生還好,晚上下班都會回家帶孩子。


我們上班的時候,兒子很乖,乖乖跟奶奶吃飯睡覺,誰問起他爸爸媽媽呢,他會說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乖乖跟奶奶在家。


但是,只要我週末回家,帶他的時候,他就會變得特別的粘我,做什麼都要媽媽陪,就算不小心摔倒了,都會哭著喊媽媽抱。


其實剛開始,我真的覺得自己太不耐煩了,兒子整天叫媽媽、媽媽的,我真的要被煩死了。


到後來,婆婆說,你沒有在家的時候,孩子很乖,因為孩子想跟你在一起,所以就會粘著你的!


我想想也是,也看了一些育兒書,其實孩子正在尋求的是一種安全感。


許多媽媽,可能也跟我一樣很困惑,特別是全職媽媽,平時忙著家務料理孩子已經很累了,面對身邊一個粘人的孩子,說實話,肯定會非常不耐煩。


其實這也不是孩子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只要媽媽和孩子一起去克服就好了,那麼,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1. 給孩子更多的擁抱,告訴他媽媽一直很愛他。平時我很不吝嗇對孩子的擁抱,因為愛他就要多抱他,讓他感受媽媽懷抱的溫暖。


2. 及時回應他,讓他知道到媽媽一直都在。孩子叫媽媽的時候,媽媽要及時回應,讓孩子知道媽媽一直在他的身邊,陪伴他。


3. 多鼓勵孩子,轉移注意力。愛孩子,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媽媽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孩子,一起看書學習,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有你的陪伴,他不斷去領略其他的美好。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禮物,他們的到來是給我們開心的,媽媽要用心回應孩子,認真的告訴他,你喊媽媽的時候,媽媽一直都在。

我是多媽,愛好分享親子育兒知識,喜歡的請關注我@多媽成長日記。


多媽育兒成長日記


我覺得回答大多數說的都有點問題,孩子粘媽媽個人認為是父母給的安全感不夠導致的,而不是因為孩子天天跟媽媽在一起,相反,是因為父母陪伴缺失,孩子心裡沒底,總害怕媽媽消失。。我自己孩子三歲半,基本不會粘著我,我是個全職媽媽,我出去之前跟她說好了什麼時候回去,出去幹什麼,就算一整天她見不到我,也不會哭鬧,回去看到我也會非常開心的迎接我,平時我做家務,她自己玩玩具看書,一個人玩上一個來小時也正常,無聊了來找我,她來找我,我會立馬放下手裡的事情陪她玩一會兒。她剛上幼兒園,基本是班裡唯一一個不哭鬧的孩子,只是有兩次午睡起床,老師說她流眼淚了,說太想媽媽了,回來我就一直抱著她說,媽媽在家也特別特別想她,想媽媽是正常的,想哭也沒關係,第二天又高高興興的去了~


ying07790


孩子整天黏著媽媽,那媽媽是怎麼樣的狀態呢?這,很關鍵。

媽媽是非常開心的和孩子互動,陪孩子一起遊戲、玩耍,還是皺著眉頭,

“又來了,能不能讓我休息一會,一看不到我就找我,真煩!”
“這孩子怎麼回事,連上個廁所都在門外拍門叫,我真的要崩潰了!”
“全家這麼多人,爸爸奶奶爸爸都不要,就只要我,我是忙完工作忙孩子,忙完孩子忙家務,家務沒幹完,娃又叫開了。”


相信,有以上情況的媽媽們,真的不少,我們就來說說,孩子為什麼總是黏媽媽呢?

一、為什麼孩子總要找媽媽?

這個要以3歲為界。3歲以內的孩子,黏媽媽是有其合理性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說:“幼兒的最初的焦慮莫過於他感到將會失去他所愛的人。”所以你才會覺得孩子黏人。

孩子把媽媽當成自己的安全基地,一旦受挫就需要找到媽媽尋求安慰。有研究表明,幼兒會每隔幾分鐘就會尋找媽媽,看到媽媽在身邊就會繼續玩。

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媽媽在身邊也能玩得很好,有的則不行,他需要在媽媽的注視與陪伴下活動,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返回“安全基地”。

如果過了3歲,孩子還表現得非常黏媽媽,往往是有這樣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2、對一些事物感到緊張;
3、被媽媽批評後害怕媽媽不要自己;
4、媽媽總是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所以要看緊;(下面我會解釋)
5、害怕某些事物,或者是怕黑;

大家可以看一下,是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二、對於黏媽媽的孩子,媽媽這麼做

1、與孩子約定,切忌一把推開

有些媽媽對這麼黏人的孩子很是牴觸,當孩子再一次來找時,往往會強硬的拒絕,或者是粗暴的推開,這種做法不僅解決不了黏人的問題,還會引起孩子情緒,更加強化的黏人的問題。

我們可以和這樣的孩子有個約定,平時能滿足的就滿足,如果需要離開,記得跟孩子說一聲,媽媽有什麼事要忙一會,你可以先自己玩,旁邊再放個計時的沙漏,告訴他,如果沙漏完了,媽媽就可以回到他的身邊。

沙漏有10、15、30分鐘不等的,用這個來提醒孩子,媽媽這個時間前就會返回,會讓孩子有期待。

2、養成及時回應的習慣

如果孩子尋找媽媽,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回應,告訴孩子,“寶貝,我在這裡。”及時的回應能讓孩子感受得到媽媽就在旁邊,沒有走遠,這樣有助於他願意等待媽媽完成手裡的事情,回到身邊。

3、玩喜歡玩的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玩自己感興趣的玩具時,孩子的注意力是能集中一段不小的時間的。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做些家務,忙些事情,也可以獲得休息。

4、千萬不要做偷偷跑路的媽媽

這就是上文所說的,媽媽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經常會突然就不見了(實際上是上班去了,出門去了),這讓他感覺到害怕。所以需要看緊媽媽,免得一不小心“媽媽又丟了”。

解決的方法,就是主動的跟孩子說,媽媽要去上班,來,親親媽媽說再見。

剛開始孩子會哭會不適應,但再多幾次,孩子發現媽媽總是這個時候出門,再在下午或者晚上某個時間出現,這就讓他逐步習慣了媽媽的這種節奏。

所以,切忌怕孩子哭鬧,選擇偷偷遛去上班,否則的話,孩子的黏人表現會更加頻繁。

5、平時多玩這個遊戲:躲貓貓和捉迷藏遊戲

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了,對於孩子來說,這種遊戲可以讓他體會“媽媽不見了”和“媽媽又出現了”這種感覺,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玩躲貓貓真是非常好的鍛鍊,讓他喜歡這種感覺,再大些之後,還可以玩捉迷藏遊戲,這兩種遊戲對空間感的訓練,對物體的感受都有很大幫助,也是對未來媽媽離開一段時間的一種預演。

孩子會心安的等待著,就像躲貓貓時躲起來的感覺一樣。

6、黏人往往跟安全感缺乏有關

很多媽媽也會說孩子缺乏安全感,但什麼是安全感?一時間可能也說不清楚。那麼,安全感是什麼呢?

安全感,實際上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照顧和保護他的人那裡獲取的感受,他是安全的,是被保護的。

如果我們陪伴孩子少,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缺乏,越缺乏孩子就會越去尋找。於是就會出現孩子被媽媽批評,越被媽媽罵越撲過來找媽媽的原因了。

所以,多多陪伴孩子,陪著做親子共讀,玩親子游戲,多些身體接觸,比如擁抱、撫摸等等,都對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很有好處。

那麼,對於黏人的孩子,你知道要怎麼做了嗎?

寫得有點長,要是你耐心看到了這裡,那就順手點個贊吧!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孩子整天要粘著媽媽,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媽媽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親子關係的這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整天喊著要媽媽,一般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沒有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是媽媽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

01.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基礎。



很多媽媽對安全感的誤解太大,要麼就認為“出生就鍛鍊獨立性”,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要麼就認為“安全感就是寸步不離、有求必應”,把孩子養成黏人的小霸王。

安全感並不是寸步不離,也不是有求必應,相反,有規矩、有邊界的孩子才最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並能接受媽媽短暫的離開。

02.安全感的建立,穩定的照顧者和規律的作息時間很關鍵。



規律的生活作息會幫助寶寶形成安全感。嬰兒很討厭總是變來變去,有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作息,寶寶就能預測什麼事情會發生,知道幾點應該做什麼,這就是孩子最早安全感的來源。越是進食、睡眠毫無規律的寶寶,越愛哭鬧。


03.0-3歲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剛出生的寶寶,他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困了,餓了,尿布要換了。

每當寶寶一哭,媽媽就會前來抱著、哄著、安撫著。餓了、冷了、熱了,媽媽也時刻關注著。這讓寶寶知道,他的不舒服,會有媽媽來關心。

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是這樣建立的,寶寶也有了最初的安全感。




如果這種安全沒有建立,就會出現只要媽媽一離開,孩子就著急找媽媽,要媽媽。

總之,雖然沒有具體描述孩子多大,但是,天天追著叫媽媽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媽媽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地瞭解到孩子情況,多陪伴,多抱抱孩子,特別是小的越小的時候,多跟孩子身體接觸,有助於這種安全感的形成。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啟發喲!

嗨!我是時光小兜。6年養娃實戰經驗,在職幼兒教師一枚。每個孩子問題行為背後都藏著一個待我們發現的成長的秘密。關於孩子成長的煩惱歡迎@時光小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