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小昭寺,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始建于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时期)。641年,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离长安进藏时,向唐太宗“请以释伽牟尼像与宝仓库为奁嫁”,唐帝许之,“造舆置觉阿释伽像于其上,使力士甲拉伽于鲁伽二人挽之”。

《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行至现在的小昭寺位置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于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告竣,同时开光。

寺庙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的思念,文成公主为建小昭寺从内地招来精巧工匠,采汉地庙宇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这座重楼叠阁、极为壮观的寺庙。

《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小昭寺的建立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641年,“唐王以释伽佛像,珍宝,金玉书橱,三百六十卷经典,各种金玉事物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又给……卜筮经典三百种,识别善恶的明签,营造与工技著作六十种……以车载释迦佛像,以大队骡马载珍宝、绸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入吐蕃)。”

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的公元634年,泥婆罗(尼泊尔)国王鸯输伐摩已经将其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尺尊公主入藏时亦带来一尊释迦牟尼像、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各种精巧的工艺品以及顶级工匠等。

《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盛极一时的小昭寺,在松赞干布死后,曾一度没落。芒松芒赞执政时期(公元630~676年),闻知唐高宗派兵进藏,疑军队欲夺释迦牟尼佛像,便将释迦摩尼佛像从小昭寺迁移,封闭于大昭寺的南湘密室中。同时,“所有住在拉萨惹谟伽寺(小昭寺)等处的和尚,一律被驱逐出境了。

赤祖德赞(公元704~755年)即位后,于公元710年,又从唐朝迎娶了金城公主,进一步促进了汉地佛教在吐蕃的发展。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把原被封藏在大昭寺的、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佛像供奉于大昭寺,又将尺尊公主带来的佛像供奉于小昭寺,于是,两佛像遂易寺而居。

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佛教采取了扶持政策,小昭寺又重新兴盛起来,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扩建。

“文化大革命”时期,小昭寺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建筑被拆除,塑像文物等被劫一空,僧众皆离寺而去,昔日辉煌壮观的景象荡然无存。

1986年,由于党的宗教政策和当地政府的重视支持,人们开始对小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维修,至此小昭寺始重放异彩。

小昭寺和大昭寺的感觉完全不同。大昭寺仿佛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每天如众星捧月,被关注、被簇拥。小昭寺呢,却像是深山里的一位村姑,自然、朴素、美丽,少人打扰。

《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小昭寺街不长,也不算宽敞,两边全是小门脸的店铺,可能是因为寺庙建筑曾惨遭破坏,加之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曾被锯断,元气大伤,香火于是渐渐不如大昭寺那样旺盛了。

《西藏地平线》:拉萨·小昭寺

藏传佛教不兴烧香,而是酥油灯长明,很多信徒都拎着瓶罐,在每一座佛像前为酥油灯默默地添加酥油。我看着他们轻轻打开瓶盖,或者直接倒,或者用勺子舀出酥油,再慢慢地添到佛像前正在燃烧的酥油灯的铜碗里。 虔诚的面容让人感动,一种信仰可以让如此多的众生都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快乐,不正是人世间的一种福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