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疫情之下,非常時期,春節前夕至今,已經快1個月不能出門了,不如安心宅在家裡看書。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抗疫”期間,一起來讀史書、閱古籍、觀歷史劇!正好頭條歷史文化平臺推出#宅在家裡看歷史#徵文活動,激發了我重溫歷史,特別是在頭條號提問平臺上,近兩月來僅有關《三國演義》的提問及回答都有數千條之多,更敦促我寫出歷史上的那些事兒,分享歷史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一、聲勢龐壯的三國曆史畫卷

一部《三國演義》及《三國志》,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民間及世界文學史壇已流傳得膾炙人口,作為當代中華兒女,還身處四川蜀國大地,時常還路經了古蜀道縱橫許多三國遺址遺蹟,這對於走近三國演義的歷史滄桑,深化對三國曆史文化的研究與探索,無疑必定會產生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宏偉的現實意義。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走近三國演義的歷史滄桑,深化對三國曆史文化的研究,蕩氣迴腸地探索三國演義的歷史典故

1. 群雄逐鹿 三國鼎立 手捧《三國演義》,邊重讀邊回味,再點開經影視改編拍成電視連續劇以熒屏展示其宏大寬厚的實景場面,更讓人們身臨其境般感受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正是這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最精華絕妙的開卷篇歌詞寫照,蕩氣迴腸啊!常言道:“真三國、假西遊、唯有封神哄死人”。《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爭王稱霸的戰爭故事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家政治集團之間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群雄逐鹿、決戰中原、天下三分、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共120回章節64.7萬字。

(1)群雄逐鹿:講述了184年黃巾兵起直到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入主許縣的歷史。黃巾之亂開啟了亂世的大幕,之後東漢朝廷經歷了宮廷政變、董卓專權、關東聯軍起兵討伐董卓的歷史。

(2)決戰中原:講述的是197年-207年,十年間,曹操與袁紹從盟友到仇敵,從並肩戰鬥到決戰中原的歷史。曹操從弱到強,袁紹從強到弱,以黃河為界,南北對峙。官渡大戰,曹操獲勝,之後曹操用七年的時間統一北方,確立了他中原霸主的地位。

(3)天下三分: 講述208年-221年的歷史。曹操統一北方後揮軍南下,被逼急的劉備跟孫權聯合,組成孫劉聯軍,共同抗曹。雙方在赤壁大戰一場,孫劉聯軍用火攻把曹操打敗。之後,曹操,劉備,孫權為了爭奪荊州,陰謀、陽謀,機關算盡,最後三分荊州。曹操回到北方,建國稱王。劉備自赤壁之戰後,迅速崛起,先取益州,再奪漢中。孫權眼紅,為奪荊州,不惜跟劉備翻臉,偷襲關羽,佔領江陵。接著,曹丕篡漢,劉備建國,孫權稱王。曹劉孫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4)三國鼎立:講述222-238年的歷史。劉備為奪回荊州給關羽報仇,率傾國之兵東征,卻在猇亭被東吳陸遜打敗。隨後,劉備白帝託孤,將兒子跟國家都交給諸葛亮。諸葛亮臨危受命,穩住大局。而後南征平叛,北伐中原。諸葛亮為全力北伐,與東吳聯合。孫權稱帝,三國鼎立正式形成。為興復漢室,諸葛亮先戰曹真,再鬥司馬懿,鞠躬盡瘁,最後病死在五丈原軍營。

(5)三國歸晉:講述從238年-280年的歷史。曹爽與司馬懿十年暗戰,勾心鬥角,世家大族盡歸司馬,最後司馬懿用政變奪權,三馬食“曹”,終成現實。司馬氏父子掌握大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維九伐中原,怎奈那個樂不思蜀的劉阿斗不成器。蜀漢最早亡國,接著司馬家族篡奪曹魏,剩下孫吳苦撐,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晉軍六路伐吳,結束百年紛爭,最終統一了中國。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在廣闊的三國古戰場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2.戰爭場面 氣勢磅礴 在廣闊的三國古戰場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硝煙瀰漫的戰爭場面。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文地理名稱、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與《三國志》基本相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因《三國志》是志書體例寫法,只能直寫史實,述而不論,忠實原貌,不能評論抒情,更不能誇張走秀、拔高人物形象或篡改事實等。而《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可以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誇張人物形象甚至移花接木變更時間節點人物發生地點等,使人們看後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欣賞無盡。如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是在固定形象基礎上,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它描寫了100餘年間的重大歷史事情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覽了魏蜀吳興亡的浩瀚歷史畫卷,形象地重演了這一風雲變幻而又兵荒馬亂的時代。

3.源於歷史 演義誇張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本書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部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三國演義》裡有很多很多的厲害人物,有被稱為奸雄的曹操,東吳的主公孫權,還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劉備,也有小氣妒忌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事蹟,我從小學起就在連環畫中看入了迷,所以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等,現在閉著眼睛都能說出來。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展示了他的高超謀略與驚人的智慧

4.忠誠臣民 報效國家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說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為自己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每一個人都要有氣量,別人的智慧我們不能去嫉妒,去拿自己的智慧與別人相比。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博學多才的智謀,現在好好讀書,博古通今、博覽群書,才能像諸葛亮似的有謀略、有智慧;還要學習劉備的“謙虛”精神;學習魯肅的“忠厚”性情,啟迪後人一定會做得更好。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諸葛亮的“機智冷靜”,醞釀的無窮智慧,神機妙算,顯示了他作為劉備軍師的勇於擔當精神

5.忠孝智義 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吳、魏、蜀三國曆史為主要題材,描述的內容是當時的軍事和政治鬥爭。書中諸葛亮神機妙算,曹操老奸巨猾,劉備宅心仁厚,一個個鮮明的角色形象似乎是在教育世人為人處世的道理。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畫之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是一部千古奇書。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吳、魏、蜀三國曆史為主要題材,描述的內容是當時的軍事和政治鬥爭

二、 精彩絕倫的三國戰火風雲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如開卷書頁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三國演義》確是不可磨滅的經典之作。

1.硝煙四起 氣壯山河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完了《三國演義》,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千里走單騎,孔明三氣周公瑾。蕩氣迴腸,群雄四起,再次重現了當年硝煙四起的戰火風雲,雖時隔百年,但依然彷彿在眼前。劈華雄,鬥呂布,斬顏良,誅文丑,何等威武;千里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何等忠義;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何等智勇;張飛遇刺,敗走麥城,何等淒涼。當年桃樹下,香火依然,桃花盛開,但英雄已去,忠骨埋黃土之下,死亦為鬼雄。鹿頭關落鳳坡(今白馬關),劉備準備攻打成都的計劃被劉璋發現,劉備採用龐統的計策先奪涪水關,從涪水關攻成都。在奪得川軍的營寨後,龐統極力主張攻下雒城,由於龐統過於心急,導致在落鳳坡與劉備互換坐騎白馬行軍,後被劉璋部下張任所率伏兵暗算,中數箭穿心而亡。 諸葛痛哭龐統;三氣周公瑾,草船借箭,妙借東風,充滿智慧與神妙;茅廬未出,便知天下三分,三讀劉備愛才之心;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諸葛六出祁山,百將戰死,不言放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代傳奇,客死五丈原。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三國周郎赤壁之戰,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火燒連營,一時多少豪傑,長空哀嘆

2.戰場廝殺 壯膽震天 趙子龍單騎救主,勇奪阿斗,一身是膽,充滿英勇與義氣;多次救主,一人勇鬥曹軍,無人能敵;常勝將軍,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但英雄一人無力迴天,蜀國之敗已成定局。一代神勇,大事未成而離去。公元208年,戰場的黃土在戰鼓聲中揚起,戰場的廝殺在吶喊聲中開始,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昏天地暗,一片血腥。讀著此書,引人入勝,是你沉浸在英雄豪放,神機妙算之中,奸為曹操,智為諸葛,義為關羽。120回,回回是經典;120回,回回是精妙。羅貫中的筆下,一朵文學奇葩盛開了六百多年,跨越了三個朝代,從未凋謝。滿腦子都是那120回精妙絕倫的故事,使我聯想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經久不息。再談談國度,魏,以前煊赫一時;蜀,以前功成不居;吳,以前名震江東。這樣來看,從國度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情。曹操,欺負壓迫老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雄霸江東。假如說魏國在魏蜀吳裡計謀最強,一點兒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可以稱作舉世無雙,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過兩私人都有自個兒致命的弱項:曹操多心,司徒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一準是伏龍諸葛亮。他那傲人的機靈,熟練的兵陣,無不讓後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點人物,不過我覺得都還不如孔明。吳國,一個佔領三江六郡的國家,能算做上是有計謀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時間的周瑜就記誦兵書,洞曉佈陣。通過一番刻苦的盡力儘量,終於當上了水上作戰部隊大都督,總統艦艇兵。然而他太過於忌妒,死正當中年時。最後吳,孫策,為後來三國鼎立中的吳打下了堅厚的基礎,人稱小霸王孫策。他用玉璽換取三千兵馬,佔據江東六郡,統一江東。後為刺客所傷,不久身亡,年僅26。孫權,孫策之弟,曹操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其的雄韜策略,他聽了大哥遺言,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再加上他自己的深謀遠慮,最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戰場的黃土在戰鼓聲中揚起,戰場的廝殺在吶喊聲中開始,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昏天地暗,一片血腥

3.三國軍事 叱吒風雲 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啟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讀著這部作品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我特別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備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英雄本色,智勇兼備,三國軍事 叱吒風雲

4.三國之戰 無止無休 更為感觸的是打來打去,無止無休的戰爭。劉備、孫權、曹操為了掌控天下,為了權利,維持了幾十年的戰爭時間。赤壁之戰,曹操所帶領的八十萬大軍基本上都全軍覆沒。樊城之戰,曹操的軍隊被水淹沒,同時還有許多百姓遭受磨難。火燒連營,劉備的七十萬大軍幾乎都死亡了。這麼多年的戰爭,讓很多百姓和士兵都為此犧牲,很多家庭都在戰爭中被迫分離。從古至今其實有很多戰爭都是沒有必要存在的,君主們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和權利,最終能夠成為霸主而發動戰爭。兵荒馬亂的戰爭之中,最受苦的還是百姓,成千上萬人因此喪命。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名著,讓我感觸良多。三國時代,一直處在無止無休的戰亂之中,當時魏、吳兩國人口也不多,魏國只有443萬人,吳國只有230萬人,三國相加,才767萬人,只相當於西漢的八分之一。

所以,郭沫若生前反覆說,三國時代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再打下去,我們這個民族有滅種的危險。因此人還是應當保持初心,不要被權利矇蔽雙眼。懂得團結合作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強大,從而抵制外敵的入侵,遠離戰亂為正道。

5.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給了我太多的感悟,英雄本色,智勇兼備,永生難忘!裡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之後可以從裡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裡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併入於漢……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群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關羽、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諸葛亮三氣周瑜,小氣而易妒忌的周瑜在諸葛亮面前逞能

三、宏大寬闊的三國烽煙戰場

三國故事中“赤壁之戰”令我看是最為激烈,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為其高超的筆法折服!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1.軍事戰例 津津樂道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軍事戰例,這其中,三國時候的“火燒赤壁”在民間流傳最廣,因為其間包含了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典故。公元二世紀末,中央集權政府東漢衰落,經過長期的軍閥混戰,曹操、劉備和孫權分別佔據了中原、巴蜀和江東地區,而曹操的勢力最強大。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打敗劉備,佔領了軍事重地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迫使劉備退守夏口(今湖北漢口)。曹操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併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當時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從江陵(今湖北)沿江東進,直逼夏口。孫劉聯軍五萬人逆流北上,雙方在赤壁(今武昌西赤磯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初戰失利,於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曹操吃了敗仗,便任命投降的荊州將軍蔡瑁和張允訓練北方士兵學習水上作戰,初見成效。為孫權統兵的都督周瑜擔心曹軍在蔡瑁、張允的訓練下,學會水上作戰,於是巧妙地使用離間計,曹操中計上了當,誤信蔡瑁和張允是潛伏在曹軍的奸細,將二人殺了。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赤壁之戰 火燒船營,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

2.赤壁之戰 火燒船營 周瑜與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孫劉聯軍無法取勝,於是他們決定採取火攻,並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將商量進攻曹操,老將黃蓋認為對方太強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責打後,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時,埋伏在周瑜軍營裡的曹軍奸細也傳回周瑜責打黃蓋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黃蓋真的要來投降,非常高興。這時,聞名天下的軍事家龐統也來拜見曹操,曹操高興異常,立刻向龐統請教一個他正發愁的問題。原來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而且對南方水土不服,經常生病。龐統說:“這有什麼難的?只要把大小船隻搭配,把三十隻或者五十隻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連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戰船用鐵索相連後,衝波激浪,一點也不顛簸。兵士們在船上使槍弄刀,像陸地上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暈眩。曹操大喜,可是謀士卻說:“戰船連鎖固然是好,可是對方若用火攻,怕難以逃避。”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不必擔心。我們在北邊,他們在南邊。如今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哪裡有東南風?他們如果用火攻,豈不是燒了自己?”大家都誇曹操有見識,於是放鬆了警惕。誰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颳起了東南風。軍師諸葛亮善觀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準備。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多隻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意。十幾只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船前。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藉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船營裡,曹操的戰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燒了。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逃回北方。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郭沫若生前反覆說,三國時代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再打下去,我們這個民族有滅種的危險

3.孔明施計 禦敵膽顫 經過赤壁一戰,孫權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治,劉備則乘機佔領荊州大部分地區,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燒赤壁,還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黃蓋被周瑜責打然後詐降曹操,被稱為“苦肉計”,而龐統是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議曹操用鐵索連船,致使曹軍戰船被火攻時難以逃脫,此計被稱為“連環計”。而“空城計”又和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有關,因為他知道,司馬懿從來都是多疑的,對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從不“跳進”去,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麼亦可派出一隻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絃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這次,司馬懿沒聽小兒子的建議,而是迅速撤軍,到最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後悔不已。這跟諸葛亮的智慧還是分不開的,這“空城計”如果諸葛亮沒有想出來,蜀軍亂作一團,就會被打得大敗。甚至亡國。而如果在魏軍15萬的軍馬中臉色突變,就會使司馬懿發現破綻,進而導致大敗。所以,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著冷靜是能“嚇跑”對方的主要原因。諸葛亮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過分析人心來設置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為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而與他對敵的魏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亮似乎已成了蜀國智慧的代表人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亮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嚐,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4. 三國遺蹟 遍佈蜀川 僅在《三國演義》中敘述的蜀國山川,就詳實記載了蜀道咽喉之戰略屏障。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甘肅武都、陝西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蜀國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成都)、牂牁(今貴州境內)、永昌(今雲南境內)四郡之變亂。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三國時期疆域大致穩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大巴山、秦嶺一線,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臺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為界。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雲南四川貴州大部,廣西西北部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1) 蜀漢北面區域 漢中為蜀國之北門戶,其三國文化古蹟有古漢臺、拜將壇、張良廟、蔡倫墓、武侯墓、古褒斜棧道、石門十三品、靈崖寺摩崖石刻等,是兩漢、三國旅遊熱線。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費禕墓;廣元明月峽古棧道;劍閣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必經之路,蜀國北端第一道屏障。梓潼縣七曲山,走漢中的小路下面就是葭萌關。陽平關是漢中的門戶,是出入關中的必經之地,但是沒在漢中正北而在漢中偏西。劍門關,因為境內有劍閣道而得名,歷史上叫劍州。劍門關有姜維墓;全是大山,沒路只有走棧道;鄧艾墓、鄧艾廟(劍閣北廟鄉孤玉山)。閬中古城在三國時期屬於劉備的地盤,張飛鎮守閬中7年,桓侯祠、嚴顏寺、瓦口關瓦口隘在閬中雙山埡、蒼溪東15裡,奇峰拱秀,遠望如練,恆侯戰張郃時屯兵於此。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漢中為蜀國之北門戶,其三國文化古蹟眾多

(2)蜀漢金牛道陰平道區域 向南進入梓潼是古蜀道-金牛道一個重要拐點,也是進入秦嶺前一個集結地。其城北的演武鄉,俗稱“演武鋪”是劍門關的兵源輪換和後勤基地,諸葛亮北伐中原前的集結地! 老公路邊還有幾人合抱的古蜀柏,據說是張飛栽下,張飛每打一次馬,馬跑一段路後停下,就栽一棵柏樹——張飛柏,後形成了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三國古戰場在梓潼七曲山大廟之南。臥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蹟,有關帝廟、送險亭、第二瓦口關、演武鋪、演兵壩、李嚴故居、孔明墳、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青川縣陰平古道,鄧艾避開劍門關偷渡於此(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滾氈坡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平武古江油關在南壩鎮,落衣溝、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江油陰平郡縣遺址(江油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后山、點將臺等)。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劍門雄關——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漢時沒有路道可走,只有一條狹窄的石棧道

(3) 蜀漢綿州區域 涪關—今綿陽龜山連接涪江東岸古渡口,古稱涪縣(今綿陽主城區)、涪城(今劉營鎮至花園鄉)、綿州。因其地處古金牛道、古陰平道和涪江的交匯點上,歷代為州、郡治地。史稱“蜀道咽喉,劍門鎖鑰,四塞之郡”。這裡曾是三國蜀漢王朝肇興的起始點,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的戰略後勤基地,在劉備攻取西川建立與鞏固蜀漢政權的歷史上,涪縣與城城佔有非常重要的戰略軍事要地,可喻為“第二荊州”。公元 243 年,諸葛亮的繼任者蜀漢大司馬蔣琬看中了涪縣“水陸四通,唯急是應”,將其抗擊曹魏的大本營置於此地,屯涪三載,在涪縣建成了捍衛蜀漢政權的戰略屏障。從劉備、諸葛亮到蔣琬、姜維等,都在綿陽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蹟,為綿陽城市積澱了厚重的三國文化底蘊。在《三國演義》中,共有13處提到“涪城”,11處提到“涪關”,4處提到“涪水關”,5處提到“涪水”,4處提到“涪江”。其中第60-65回,以及第117回都是描寫劉備取西川和蜀漢興亡在涪縣、涪城的故事。蜀漢在今綿陽市所轄地域內留下的重要史蹟遺址眾多:劉備與劉璋涪城會結盟之處的富樂山、涪水諸葛營遺址的旗堡梁(今洞天公園)、在西山觀的蜀漢名臣大司馬蔣琬墓與祠、姜維和諸葛瞻紮營屯兵遺址的營盤嘴、張飛飲馬渡、平陽亭侯李福墓闕、三臺的劉營、花園、石鼓壩、老馬渠,以及三國蜀漢道路中的郪道、龍臺古道與紫雲古道(今三臺縣境內)等。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劉備與劉璋涪城會結盟之處的綿陽富樂山富樂堂

(4) 蜀漢之南區域 羅江西北面雲蓋山三國張任廟遺蹟、羅江南鹿頭山—鹿頭關(今白馬關)點將臺、落鳳坡、龐統墓、諸葛瞻父子血戰的綿竹關(今黃許鎮)、德陽城北秦宓村秦宓墓宅、三造亭;三國破蜀最後一道屏障雒城(今廣漢)張任墓原址(金雁橋北外鄉桅杆村)、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今綿竹市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城西郊)、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叛逆糜芳、傅士仁、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蹟:衣冠廟、桓侯巷、萬里橋、諸葛井諸葛祠、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黃忠墓、洗馬塘/在成都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向寵墓、九里堤——這是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主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的遺蹟。宋代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張飛營在龍泉驛區,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新都彌牟鎮八陣圖遺址、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馬超墓/新都城南;雙流葛陌為諸葛亮舊居。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大口井,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石刻張飛頭;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大邑趙雲墓和趙雲廟;臨邛火井遺址/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鍊鐵。孔明鄉;邛雅驛道遺址;蒲江太清觀遺址;南充市譙周墓、陳壽萬卷樓、王平墓(南充永安鄉鳳凰山);瀘州武侯祠;樂山夾江縣諸葛亮點將臺、龐坡洞、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雅安蘆山鳳凰山姜維墓、蘆山縣姜城故址;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漢源縣:孟獲城遺址;宜賓市南溪縣桓侯宮;達州市渠縣八蒙山古戰場,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彭水縣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張飛妍石刻等。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鹿頭山—鹿頭關(今白馬關)龐統墓及西面的點將臺遺址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由於龐統過於心急,導致在此落鳳坡與劉備互換坐騎白馬行軍,後至落鳳坡,被伏兵暗算,中數箭穿心而亡。 諸

四 、有血有肉的三國人物再現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三國演義》其所描繪每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還巧妙地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這個作品在處理這眾多人物的一個明顯特點是,主次分明,詳略得體。從而把他們組成為一個完整的歷史畫卷,真實地反映出三國時代眾多人物的社會面貌。

1.人物眾多 詳略得體 研究《三國演義》的論著,這個作品共寫了400多個人物,大概就是依據這個“三國志宗僚”的數字。 羅貫中本中,卷前“三國志宗僚”一欄所開列的,蜀漢方面,上自劉備下至黃皓,共104人;曹魏方面,上自曹操下至陳登,共242人;孫吳方面,從孫堅、孫權至劉贊共131人。三方總共477人。這裡面只限於帝王后妃、文官武將。而農民起義頭領,以及漁樵耕牧等下層人物,都被排斥在外,這是很不準確的。據粗略的統計,毛宗崗整理過的《三國演義》中有姓氏的人物,共有980多人。如果把其中的神仙道人如南鬥、北斗,還有孔明的書童、水鏡先生的牧童和一些無姓無名的婦女等,也算上的話,就有1100多人。可以說,《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文學中寫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三國演義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有如群山起伏,連綿不斷,又主峰突兀,氣象萬千

2. 主題突出 層次分明 作品所歌頌的蜀漢集團的主要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和孔明等,是全書的主體,寫來有始有終。其來龍去脈,為人作事,交代得一清二楚。不但寫他們生前龍騰虎躍的戰鬥生活,而且還寫他們死後幽靈的種種活動。如諸葛亮死後,英靈尚在,仍在維護著蜀漢的安全。關羽被害之後,陰魂不散,扼殺了對手呂蒙,嚇煞了曹操,在戰陣中保護著張苞,最後昇天為神。張飛的冤魂,來到劉備跟前,訴說自己的被害,要求為他報仇。就連孔明的老丈人黃承彥死後,也能顯靈。 曹操、孫權集團中的主要人物,雖然也有始有終,但寫他們只限於生前,而且許多人還不得好死,如孫策被刺死,周瑜被氣死,呂蒙被扼死,曹操被伏皇后、董貴人等20個為他殺害的冤鬼“索命”而死。他們死了之後,就默默無聞,毫無訊息! 次要人物,要麼有始無終,要麼一出現即被人砍死。這一些大多數是牙將、裨將之類,他們的出現大多數為鋪墊主要人物。關羽“溫酒斬華雄”時,在出陣之前,潘風、俞涉、鮑忠、胡軫等將,便連連被華雄斬死,造成了華雄的不可一世的氣勢,而關羽在溫酒之間卻斬了華雄,關羽的神威便在華雄之上。所謂“強中還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孔明出山時,就說到他的“四密友”——徐元直、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除徐元直得到較詳細的描寫外,其餘三人只是提到一下,以後,就沒有下文了。寫劉表時,提到了“江夏八俊”,只點出了“八俊”的名字。 人物雖然眾多,經過作者的這樣處置,顯得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有如群山起伏,連綿不斷,又主峰突兀,氣象萬千。這一方面是作者“擁劉抑曹”正統觀念所造成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傑出的藝術構思的體現。從這點上,也足以說明,羅貫中不愧是個大手筆。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三國演義》刻劃的人物形象,無數的軍事謀略,個極其態

3.軍事謀略 個極其態 《三國演義》刻劃的人物形象,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雲,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彷彿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三顧茅廬 求賢納士,前去拜訪諸葛亮

4.三顧茅廬 求賢納士 三國時期,有位賢士叫諸葛亮,劉備早就聽說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劉備推薦他,於是,劉備很希望能見到諸葛亮。第一次,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前去拜訪,來到亮的莊院前去敲門,不料出來一個小童,說亮不在。劉備聽了非常失望,在張飛、關羽的勸說下無奈離去;第二次,劉備聽說亮回來了,又前去拜訪。這時正是隆冬,這次亮的弟弟在家,而亮昨天剛剛和朋友遊玩去了。於是,劉備就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對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張飛和關羽等人一齊來勸阻劉備不要再去,但是劉備求賢納士的態度非常堅決,讓張飛和關羽不得再跟著劉備去拜訪。這次,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尊敬,離山莊還有半里路時便下馬步行。三人來到山莊,小童告訴劉備說亮正在睡覺,劉備一聽,便在門外等候。半天后,亮睡醒了,劉備急忙拜跪,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而感動,決定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劉備正是因有了諸葛亮的輔佐,才如虎添翼,進而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而感動,決定輔佐劉備平定天下。劉備正是因有了諸葛亮的輔佐,才如虎添翼

5.足智多謀 個性鮮明 三國演義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書中每個著名人物都有其特點、有象徵著智慧的諸葛亮、有一代梟雄劉備、有何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還有稱霸一方的孫權,這些人在羅貫中的筆下彷彿活在讀者的眼前,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木牛流馬、三氣周瑜、六出祁山、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諸葛亮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已成為智慧的化身,是因為他不用真刀真槍,用頭腦計謀智慧來戰勝敵人,他料事如神,瞭解每一個人的心理,從而從弱點處進行攻擊對手。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曹操猜疑心重、為人機警又有謀略,奸雄且多疑。周瑜擅長於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三國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有名的亂世,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話說的一點沒錯。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足智多謀 個性鮮明 有象徵著智慧的諸葛亮、有一代梟雄劉備、有何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

6.志同道合 理念堅定 書中的情節是以東漢皇叔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要興復漢室,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再說劉備能稱霸一方,因為他有執著的精神,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這種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到解決難題上面,只有這種精神我們才能攻克難道,戰勝難題,從而取得“勝利”。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明白了很多,讓我對三國這外亂世的人物有了新的認識,只有深深的回味那故事中的每一個細節。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劉備之所以能把諸葛亮這種奇才請到,是因為劉備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總結了一個道理: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成功!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於桃園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7.置身度外 義薄雲天 關羽——這是給人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關羽被人們稱為一代武財神、義薄雲天,是忠誠的象徵,是他不畏千里、不畏曹操重金的獎賞,過五關斬六將護送兩位嫂子過黃河與劉備相會。關羽這種忠誠的心是我們每一個人所缺少的品質,對待朋友我們要有一顆真誠的心。這樣朋友之間才能坦誠相待,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友誼。他的所作所為真的是值得後人學習瞻仰的,以至於在我四川各地的鄉鎮、農村千家萬戶的大門上每年貼春聯、貼門神年畫,千百年來都少不了關公武財神爺的畫像。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有血有肉的三國人物再現:人物眾多、 詳略得體、 一代梟雄、 叱吒風雲!

8. 一代梟雄 才華橫溢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傑。曹操是一代梟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他多疑卻又惜才,可以我負天下人,卻不可天下人負我。歷史上對曹操的評語褒貶不一,魯迅曾說過,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毛澤東說過,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處在那樣的亂世之中,不是崛起,就是消亡,曹操可以立足北方,著實讓人敬佩不已。曹操被稱為奸雄,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雖劉備此時正是他的甕中之鱉,但他沒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文學家詩人,所作詩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至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於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裡後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以至於剛愎自用,一代梟雄就這麼死於自己的多疑心中。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曹操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這正是:

聲勢龐壯的三國曆史畫卷:群雄逐鹿、三國鼎立、戰爭場面、氣勢磅礴!

精彩絕倫的三國戰火風雲:硝煙四起、氣壯山河、戰場廝殺、壯膽震天!

宏大寬闊的三國烽煙戰場:赤壁之戰、火燒連營、三國遺蹟、遍佈蜀川!

有血有肉的三國人物再現:人物眾多、詳略得體、一代梟雄、叱吒風雲!

重讀《三國演義》感悟

精彩絕倫的三國戰火風雲:硝煙四起 、氣壯山河、 戰場廝殺 、壯膽震天

#宅在家裡看歷史# 建設者築跡 專題寫作

作者楊得富系四川綿陽市三國演義學會會員、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文學創作專委會會員、《中國建設者》雜誌特約通訊員、《四川工人日報》社特約通訊員、《四川建設報》、《華西建築報》社特約通訊員、綿陽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協第四屆理事、《綿陽市城鄉建設志》《綿陽市建築志》《綿陽市建設黨史》常務副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