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疫情之下,非常时期,春节前夕至今,已经快1个月不能出门了,不如安心宅在家里看书。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抗疫”期间,一起来读史书、阅古籍、观历史剧!正好头条历史文化平台推出#宅在家里看历史#征文活动,激发了我重温历史,特别是在头条号提问平台上,近两月来仅有关《三国演义》的提问及回答都有数千条之多,更敦促我写出历史上的那些事儿,分享历史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一、声势庞壮的三国历史画卷

一部《三国演义》及《三国志》,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民间及世界文学史坛已流传得脍炙人口,作为当代中华儿女,还身处四川蜀国大地,时常还路经了古蜀道纵横许多三国遗址遗迹,这对于走近三国演义的历史沧桑,深化对三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无疑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宏伟的现实意义。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走近三国演义的历史沧桑,深化对三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荡气回肠地探索三国演义的历史典故

1. 群雄逐鹿 三国鼎立 手捧《三国演义》,边重读边回味,再点开经影视改编拍成电视连续剧以荧屏展示其宏大宽厚的实景场面,更让人们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正是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最精华绝妙的开卷篇歌词写照,荡气回肠啊!常言道:“真三国、假西游、唯有封神哄死人”。《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王称霸的战争故事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家政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群雄逐鹿、决战中原、天下三分、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共120回章节64.7万字。

(1)群雄逐鹿:讲述了184年黄巾兵起直到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入主许县的历史。黄巾之乱开启了乱世的大幕,之后东汉朝廷经历了宫廷政变、董卓专权、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的历史。

(2)决战中原:讲述的是197年-207年,十年间,曹操与袁绍从盟友到仇敌,从并肩战斗到决战中原的历史。曹操从弱到强,袁绍从强到弱,以黄河为界,南北对峙。官渡大战,曹操获胜,之后曹操用七年的时间统一北方,确立了他中原霸主的地位。

(3)天下三分: 讲述208年-221年的历史。曹操统一北方后挥军南下,被逼急的刘备跟孙权联合,组成孙刘联军,共同抗曹。双方在赤壁大战一场,孙刘联军用火攻把曹操打败。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为了争夺荆州,阴谋、阳谋,机关算尽,最后三分荆州。曹操回到北方,建国称王。刘备自赤壁之战后,迅速崛起,先取益州,再夺汉中。孙权眼红,为夺荆州,不惜跟刘备翻脸,偷袭关羽,占领江陵。接着,曹丕篡汉,刘备建国,孙权称王。曹刘孙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4)三国鼎立:讲述222-238年的历史。刘备为夺回荆州给关羽报仇,率倾国之兵东征,却在猇亭被东吴陆逊打败。随后,刘备白帝托孤,将儿子跟国家都交给诸葛亮。诸葛亮临危受命,稳住大局。而后南征平叛,北伐中原。诸葛亮为全力北伐,与东吴联合。孙权称帝,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为兴复汉室,诸葛亮先战曹真,再斗司马懿,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营。

(5)三国归晋:讲述从238年-280年的历史。曹爽与司马懿十年暗战,勾心斗角,世家大族尽归司马,最后司马懿用政变夺权,三马食“曹”,终成现实。司马氏父子掌握大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维九伐中原,怎奈那个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不成器。蜀汉最早亡国,接着司马家族篡夺曹魏,剩下孙吴苦撑,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晋军六路伐吴,结束百年纷争,最终统一了中国。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在广阔的三国古战场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2.战争场面 气势磅礴 在广阔的三国古战场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本书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文地理名称、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与《三国志》基本相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三国演义》,因《三国志》是志书体例写法,只能直写史实,述而不论,忠实原貌,不能评论抒情,更不能夸张走秀、拔高人物形象或篡改事实等。而《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可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夸张人物形象甚至移花接木变更时间节点人物发生地点等,使人们看后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欣赏无尽。如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是在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它描写了100余年间的重大历史事情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览了魏蜀吴兴亡的浩瀚历史画卷,形象地重演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兵荒马乱的时代。

3.源于历史 演义夸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部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从小学起就在连环画中看入了迷,所以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等,现在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展示了他的高超谋略与惊人的智慧

4.忠诚臣民 报效国家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读了这本名着,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每一个人都要有气量,别人的智慧我们不能去嫉妒,去拿自己的智慧与别人相比。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博学多才的智谋,现在好好读书,博古通今、博览群书,才能像诸葛亮似的有谋略、有智慧;还要学习刘备的“谦虚”精神;学习鲁肃的“忠厚”性情,启迪后人一定会做得更好。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诸葛亮的“机智冷静”,酝酿的无穷智慧,神机妙算,显示了他作为刘备军师的勇于担当精神

5.忠孝智义 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吴、魏、蜀三国历史为主要题材,描述的内容是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书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老奸巨猾,刘备宅心仁厚,一个个鲜明的角色形象似乎是在教育世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飘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画之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是一部千古奇书。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吴、魏、蜀三国历史为主要题材,描述的内容是当时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二、 精彩绝伦的三国战火风云

《三国演义》之所以精彩,如开卷书页所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飞烟灭,可是那些经典的道理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三国演义》确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

1.硝烟四起 气壮山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完了《三国演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千里走单骑,孔明三气周公瑾。荡气回肠,群雄四起,再次重现了当年硝烟四起的战火风云,虽时隔百年,但依然仿佛在眼前。劈华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张飞遇刺,败走麦城,何等凄凉。当年桃树下,香火依然,桃花盛开,但英雄已去,忠骨埋黄土之下,死亦为鬼雄。鹿头关落凤坡(今白马关),刘备准备攻打成都的计划被刘璋发现,刘备采用庞统的计策先夺涪水关,从涪水关攻成都。在夺得川军的营寨后,庞统极力主张攻下雒城,由于庞统过于心急,导致在落凤坡与刘备互换坐骑白马行军,后被刘璋部下张任所率伏兵暗算,中数箭穿心而亡。 诸葛痛哭庞统;三气周公瑾,草船借箭,妙借东风,充满智慧与神妙;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三读刘备爱才之心;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诸葛六出祁山,百将战死,不言放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传奇,客死五丈原。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三国周郎赤壁之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火烧连营,一时多少豪杰,长空哀叹

2.战场厮杀 壮胆震天 赵子龙单骑救主,勇夺阿斗,一身是胆,充满英勇与义气;多次救主,一人勇斗曹军,无人能敌;常胜将军,皆称飞虎一身胆,不负英雄千古名;但英雄一人无力回天,蜀国之败已成定局。一代神勇,大事未成而离去。公元208年,战场的黄土在战鼓声中扬起,战场的厮杀在呐喊声中开始,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昏天地暗,一片血腥。读着此书,引人入胜,是你沉浸在英雄豪放,神机妙算之中,奸为曹操,智为诸葛,义为关羽。120回,回回是经典;120回,回回是精妙。罗贯中的笔下,一朵文学奇葩盛开了六百多年,跨越了三个朝代,从未凋谢。满脑子都是那120回精妙绝伦的故事,使我联想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经久不息。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吴国,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通过一番刻苦的尽力尽量,终于当上了水上作战部队大都督,总统舰艇兵。然而他太过于忌妒,死正当中年时。最后吴,孙策,为后来三国鼎立中的吴打下了坚厚的基础,人称小霸王孙策。他用玉玺换取三千兵马,占据江东六郡,统一江东。后为刺客所伤,不久身亡,年仅26。孙权,孙策之弟,曹操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其的雄韬策略,他听了大哥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再加上他自己的深谋远虑,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战场的黄土在战鼓声中扬起,战场的厮杀在呐喊声中开始,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昏天地暗,一片血腥

3.三国军事 叱咤风云 读完三国演义后另一个启发,那时期的诸侯们个个对于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练,并不是他们天生善战,而是时代迫使他们将一代代的经验慢慢累积与传承,且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时间不断努力练习就会慢慢熟练,再加上冷静而明确的判断,终会有成功之日。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读着这部作品深有感触。用兵如神的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武艺高强但有勇无谋的吕布,十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我特别喜欢书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实在令人激赏,也让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之时,不可惊慌,冷静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义之心帮助刘备打天下,奠定了蜀国日后大业。并于出师表一文中,道尽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国演义一书中让我非常感动之处。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英雄本色,智勇兼备,三国军事 叱咤风云

4.三国之战 无止无休 更为感触的是打来打去,无止无休的战争。刘备、孙权、曹操为了掌控天下,为了权利,维持了几十年的战争时间。赤壁之战,曹操所带领的八十万大军基本上都全军覆没。樊城之战,曹操的军队被水淹没,同时还有许多百姓遭受磨难。火烧连营,刘备的七十万大军几乎都死亡了。这么多年的战争,让很多百姓和士兵都为此牺牲,很多家庭都在战争中被迫分离。从古至今其实有很多战争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君主们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和权利,最终能够成为霸主而发动战争。兵荒马乱的战争之中,最受苦的还是百姓,成千上万人因此丧命。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让我感触良多。三国时代,一直处在无止无休的战乱之中,当时魏、吴两国人口也不多,魏国只有443万人,吴国只有230万人,三国相加,才767万人,只相当于西汉的八分之一。

所以,郭沫若生前反复说,三国时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再打下去,我们这个民族有灭种的危险。因此人还是应当保持初心,不要被权利蒙蔽双眼。懂得团结合作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从而抵制外敌的入侵,远离战乱为正道。

5.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给了我太多的感悟,英雄本色,智勇兼备,永生难忘!里面的很多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鉅作,看完之后可以从里面学到了不少历史教训,也从里面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且书中所阐述的忠诚、礼义、仁德也是我们必须效法的。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从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统一天下开始,楚汉相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诸葛亮三气周瑜,小气而易妒忌的周瑜在诸葛亮面前逞能

三、宏大宽阔的三国烽烟战场

三国故事中“赤壁之战”令我看是最为激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真为其高超的笔法折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1.军事战例 津津乐道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例,这其中,三国时候的“火烧赤壁”在民间流传最广,因为其间包含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典故。公元二世纪末,中央集权政府东汉衰落,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占据了中原、巴蜀和江东地区,而曹操的势力最强大。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打败刘备,占领了军事重地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迫使刘备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当时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从江陵(今湖北)沿江东进,直逼夏口。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双方在赤壁(今武昌西赤矶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吃了败仗,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为孙权统兵的都督周瑜担心曹军在蔡瑁、张允的训练下,学会水上作战,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赤壁之战 火烧船营,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

2.赤壁之战 火烧船营 周瑜与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这时,闻名天下的军事家庞统也来拜见曹操,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一个他正发愁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而且对南方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庞统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头尾相连,用铁索锁住,上面铺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后,冲波激浪,一点也不颠簸。兵士们在船上使枪弄刀,像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晕眩。曹操大喜,可是谋士却说:“战船连锁固然是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怕难以逃避。”曹操听了哈哈大笑,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如今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哪里有东南风?他们如果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见识,于是放松了警惕。谁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军师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准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信,约好来投降。曹操带了将领站在船头等候。果然看见黄盖领着十多只小船,顺风驶来,曹操非常得意。十几只小船趁着风势,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战船前。黄盖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着火的小船借着东南风,直撞入曹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法脱逃,登时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弃船上岸,谁知岸上屯放粮食的军营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烧了。孙刘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曹操狼狈突围,逃回北方。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郭沫若生前反复说,三国时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再打下去,我们这个民族有灭种的危险

3.孔明施计 御敌胆颤 经过赤壁一战,孙权得以巩固在江南的统治,刘备则乘机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因而形成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烧赤壁,还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黄盖被周瑜责打然后诈降曹操,被称为“苦肉计”,而庞统是刘备军师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议曹操用铁索连船,致使曹军战船被火攻时难以逃脱,此计被称为“连环计”。而“空城计”又和诸葛亮对司马懿的了解有关,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从来都是多疑的,对一些可能有陷阱的地方从不“跳进”去,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不慌不忙在城上弹琴,用一计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司马懿竟然恐惧伏兵便撤走了自己人马。先不说有没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队伍进去探探虚实,为何琴弦一断就吓得全军撤退,这次,司马懿没听小儿子的建议,而是迅速撤军,到最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才后悔不已。这跟诸葛亮的智慧还是分不开的,这“空城计”如果诸葛亮没有想出来,蜀军乱作一团,就会被打得大败。甚至亡国。而如果在魏军15万的军马中脸色突变,就会使司马懿发现破绽,进而导致大败。所以,诸葛亮的智慧以及沉着冷静是能“吓跑”对方的主要原因。诸葛亮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对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过分析人心来设置计谋,敢问有这样的人作为对手,谁有能不胆颤心惊呢?而与他对敌的魏司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人在战场上的而屡我诈你来我往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具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地方。诸葛亮因用错马谡错失街亭,面临败军死亡之际一手空城计天下皆知,而出师表又是千古绝唱。亮似乎已成了蜀国智慧的代表人物。曹操的狡诈,刘备的谦虚恭谨,亮的小心,周瑜的胸怀狭小,每独自一个人物都具备不一样的性情,笔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细细品尝,让读者似乎进入一种境界。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不慌不忙在城上弹琴,用一计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

4. 三国遗迹 遍布蜀川 仅在《三国演义》中叙述的蜀国山川,就详实记载了蜀道咽喉之战略屏障。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甘肃武都、陕西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略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蜀国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成都)、牂牁(今贵州境内)、永昌(今云南境内)四郡之变乱。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三国时期疆域大致稳定:魏与吴、蜀间的界线是长江与淮河之间、今大别山、湖北汉川至兴山、大巴山、秦岭一线,而吴、蜀之间以今湖北的西界、贵州务川至台江一线、广西西界和中越边界为界。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云南四川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1) 蜀汉北面区域 汉中为蜀国之北门户,其三国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葭萌古城即葭萌关、昭化古城、费祎墓;广元明月峡古栈道;剑阁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必经之路,蜀国北端第一道屏障。梓潼县七曲山,走汉中的小路下面就是葭萌关。阳平关是汉中的门户,是出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但是没在汉中正北而在汉中偏西。剑门关,因为境内有剑阁道而得名,历史上叫剑州。剑门关有姜维墓;全是大山,没路只有走栈道;邓艾墓、邓艾庙(剑阁北庙乡孤玉山)。阆中古城在三国时期属于刘备的地盘,张飞镇守阆中7年,桓侯祠、严颜寺、瓦口关瓦口隘在阆中双山垭、苍溪东15里,奇峰拱秀,远望如练,恒侯战张郃时屯兵于此。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汉中为蜀国之北门户,其三国文化古迹众多

(2)蜀汉金牛道阴平道区域 向南进入梓潼是古蜀道-金牛道一个重要拐点,也是进入秦岭前一个集结地。其城北的演武乡,俗称“演武铺”是剑门关的兵源轮换和后勤基地,诸葛亮北伐中原前的集结地! 老公路边还有几人合抱的古蜀柏,据说是张飞栽下,张飞每打一次马,马跑一段路后停下,就栽一棵柏树——张飞柏,后形成了翠云廊(从梓潼到剑阁、阆中的数百里古道,有张飞柏、阿斗柏等)。三国古战场在梓潼七曲山大庙之南。卧龙山诸葛亮北伐遗迹,有关帝庙、送险亭、第二瓦口关、演武铺、演兵坝、李严故居、孔明坟、诸葛寨、八卦井、武侯庙、饮马池等。青川县阴平古道,邓艾避开剑门关偷渡于此(相传在摩天岭有孔明碑)、滚毡坡邓艾庙与武侯祠(三锅石乡西阳坝);平武古江油关在南坝镇,落衣沟、李氏夫人墓(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降魏,其夫人自缢,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江油阴平郡县遗址(江油小溪坝乡阴平坝,现有皇后山、点将台等)。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剑门雄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汉时没有路道可走,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栈道

(3) 蜀汉绵州区域 涪关—今绵阳龟山连接涪江东岸古渡口,古称涪县(今绵阳主城区)、涪城(今刘营镇至花园乡)、绵州。因其地处古金牛道、古阴平道和涪江的交汇点上,历代为州、郡治地。史称“蜀道咽喉,剑门锁钥,四塞之郡”。这里曾是三国蜀汉王朝肇兴的起始点,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的战略后勤基地,在刘备攻取西川建立与巩固蜀汉政权的历史上,涪县与城城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可喻为“第二荆州”。公元 243 年,诸葛亮的继任者蜀汉大司马蒋琬看中了涪县“水陆四通,唯急是应”,将其抗击曹魏的大本营置于此地,屯涪三载,在涪县建成了捍卫蜀汉政权的战略屏障。从刘备、诸葛亮到蒋琬、姜维等,都在绵阳留下了大量的三国遗迹,为绵阳城市积淀了厚重的三国文化底蕴。在《三国演义》中,共有13处提到“涪城”,11处提到“涪关”,4处提到“涪水关”,5处提到“涪水”,4处提到“涪江”。其中第60-65回,以及第117回都是描写刘备取西川和蜀汉兴亡在涪县、涪城的故事。蜀汉在今绵阳市所辖地域内留下的重要史迹遗址众多:刘备与刘璋涪城会结盟之处的富乐山、涪水诸葛营遗址的旗堡梁(今洞天公园)、在西山观的蜀汉名臣大司马蒋琬墓与祠、姜维和诸葛瞻扎营屯兵遗址的营盘嘴、张飞饮马渡、平阳亭侯李福墓阙、三台的刘营、花园、石鼓坝、老马渠,以及三国蜀汉道路中的郪道、龙台古道与紫云古道(今三台县境内)等。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刘备与刘璋涪城会结盟之处的绵阳富乐山富乐堂

(4) 蜀汉之南区域 罗江西北面云盖山三国张任庙遗迹、罗江南鹿头山—鹿头关(今白马关)点将台、落凤坡、庞统墓、诸葛瞻父子血战的绵竹关(今黄许镇)、德阳城北秦宓村秦宓墓宅、三造亭;三国破蜀最后一道屏障雒城(今广汉)张任墓原址(金雁桥北外乡桅杆村)、邓芝墓(向阳乡胜利村)、马岱墓(向阳乡张化村);今绵竹市诸葛瞻父子双忠祠(绵竹城西郊)、蜀汉三叛石雕跪像(叛逆糜芳、傅士仁、郝普,现存于双忠祠内)。成都境内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国文化遗迹:衣冠庙、桓侯巷、万里桥、诸葛井诸葛祠、龙泉洛带镇(相传刘禅在此落玉带于井)。黄龙溪——相传刘备称帝时,此地出现黄龙。黄忠墓、洗马塘/在成都和平街小学内。塘边为赵云住地遗址,而池塘就是赵云洗战马的地方;向宠墓、九里堤——这是诸葛亮当年为发展经济,防御水害,主持修建了这条拦水堤坝的遗迹。宋代曾重修,并在堤旁修诸葛庙,现已不存。张飞营在龙泉驿区,遗址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张飞曾屯兵于此配合刘备攻打成都。新都弥牟镇八阵图遗址、八阵图碑/新都桂湖公园;马超墓/新都城南;双流葛陌为诸葛亮旧居。现仍有葛陌村、诸葛井、大口井,相传诸葛亮曾于此汲水灌田。石刻张飞头;蒋公旧治坊/纪念蒋琬。都江堰/诸葛亮曾在此设置堰官;青城山是天师道发祥地,三国时张鲁的祖父张陵曾在此设坛传道。大邑赵云墓和赵云庙;临邛火井遗址/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气煮盐炼铁。孔明乡;邛雅驿道遗址;蒲江太清观遗址;南充市谯周墓、陈寿万卷楼、王平墓(南充永安乡凤凰山);泸州武侯祠;乐山夹江县诸葛亮点将台、庞坡洞、汉柏传说为庞德公所植;雅安芦山凤凰山姜维墓、芦山县姜城故址;姜庆楼(庐山县城南街姜侯祠内);汉源县:孟获城遗址;宜宾市南溪县桓侯宫;达州市渠县八蒙山古战场,相传张飞与张合在此交锋,有张飞立马铭,曾建有桓侯庙);彭水县张飞刁斗(传有张飞铭文)张飞妍石刻等。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鹿头山—鹿头关(今白马关)庞统墓及西面的点将台遗址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由于庞统过于心急,导致在此落凤坡与刘备互换坐骑白马行军,后至落凤坡,被伏兵暗算,中数箭穿心而亡。 诸

四 、有血有肉的三国人物再现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三国演义》其所描绘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笔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个性,突出人物的特点,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这个作品在处理这众多人物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体。从而把他们组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真实地反映出三国时代众多人物的社会面貌。

1.人物众多 详略得体 研究《三国演义》的论著,这个作品共写了400多个人物,大概就是依据这个“三国志宗僚”的数字。 罗贯中本中,卷前“三国志宗僚”一栏所开列的,蜀汉方面,上自刘备下至黄皓,共104人;曹魏方面,上自曹操下至陈登,共242人;孙吴方面,从孙坚、孙权至刘赞共131人。三方总共477人。这里面只限于帝王后妃、文官武将。而农民起义头领,以及渔樵耕牧等下层人物,都被排斥在外,这是很不准确的。据粗略的统计,毛宗岗整理过的《三国演义》中有姓氏的人物,共有980多人。如果把其中的神仙道人如南斗、北斗,还有孔明的书童、水镜先生的牧童和一些无姓无名的妇女等,也算上的话,就有1100多人。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写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三国演义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有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又主峰突兀,气象万千

2. 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 作品所歌颂的蜀汉集团的主要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和孔明等,是全书的主体,写来有始有终。其来龙去脉,为人作事,交代得一清二楚。不但写他们生前龙腾虎跃的战斗生活,而且还写他们死后幽灵的种种活动。如诸葛亮死后,英灵尚在,仍在维护着蜀汉的安全。关羽被害之后,阴魂不散,扼杀了对手吕蒙,吓煞了曹操,在战阵中保护着张苞,最后升天为神。张飞的冤魂,来到刘备跟前,诉说自己的被害,要求为他报仇。就连孔明的老丈人黄承彦死后,也能显灵。 曹操、孙权集团中的主要人物,虽然也有始有终,但写他们只限于生前,而且许多人还不得好死,如孙策被刺死,周瑜被气死,吕蒙被扼死,曹操被伏皇后、董贵人等20个为他杀害的冤鬼“索命”而死。他们死了之后,就默默无闻,毫无讯息! 次要人物,要么有始无终,要么一出现即被人砍死。这一些大多数是牙将、裨将之类,他们的出现大多数为铺垫主要人物。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在出阵之前,潘风、俞涉、鲍忠、胡轸等将,便连连被华雄斩死,造成了华雄的不可一世的气势,而关羽在温酒之间却斩了华雄,关羽的神威便在华雄之上。所谓“强中还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孔明出山时,就说到他的“四密友”——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除徐元直得到较详细的描写外,其余三人只是提到一下,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写刘表时,提到了“江夏八俊”,只点出了“八俊”的名字。 人物虽然众多,经过作者的这样处置,显得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有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又主峰突兀,气象万千。这一方面是作者“拥刘抑曹”正统观念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杰出的艺术构思的体现。从这点上,也足以说明,罗贯中不愧是个大手笔。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三国演义》刻划的人物形象,无数的军事谋略,个极其态

3.军事谋略 个极其态 《三国演义》刻划的人物形象,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主要人物有蜀国的刘备,赵云,诸葛亮,关羽……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夏侯兄弟……吴国的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罗贯中笔下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作者运用灵活的笔法将每一个人物描写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时代一个红面长髯的美髯公关羽和黑脸大嗓门燕人张飞就在你身边一起喝酒吃肉一般。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三顾茅庐 求贤纳士,前去拜访诸葛亮

4.三顾茅庐 求贤纳士 三国时期,有位贤士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刘备推荐他,于是,刘备很希望能见到诸葛亮。第一次,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前去拜访,来到亮的庄院前去敲门,不料出来一个小童,说亮不在。刘备听了非常失望,在张飞、关羽的劝说下无奈离去;第二次,刘备听说亮回来了,又前去拜访。这时正是隆冬,这次亮的弟弟在家,而亮昨天刚刚和朋友游玩去了。于是,刘备就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张飞和关羽等人一齐来劝阻刘备不要再去,但是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非常坚决,让张飞和关羽不得再跟着刘备去拜访。这次,为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离山庄还有半里路时便下马步行。三人来到山庄,小童告诉刘备说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便在门外等候。半天后,亮睡醒了,刘备急忙拜跪,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而感动,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正是因有了诸葛亮的辅佐,才如虎添翼,进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而感动,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正是因有了诸葛亮的辅佐,才如虎添翼

5.足智多谋 个性鲜明 三国演义书中每个角色都充满好奇,书中每个着名人物都有其特点、有象征着智慧的诸葛亮、有一代枭雄刘备、有何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还有称霸一方的孙权,这些人在罗贯中的笔下仿佛活在读者的眼前,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木牛流马、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诸葛亮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是因为他不用真刀真枪,用头脑计谋智慧来战胜敌人,他料事如神,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理,从而从弱点处进行攻击对手。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曹操猜疑心重、为人机警又有谋略,奸雄且多疑。周瑜擅长于用兵、聪明绝顶,自视甚高。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三国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有名的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话说的一点没错。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足智多谋 个性鲜明 有象征着智慧的诸葛亮、有一代枭雄刘备、有何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

6.志同道合 理念坚定 书中的情节是以东汉皇叔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要兴复汉室,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再说刘备能称霸一方,因为他有执着的精神,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这种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到解决难题上面,只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攻克难道,战胜难题,从而取得“胜利”。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很多,让我对三国这外乱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只有深深的回味那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刘备之所以能把诸葛亮这种奇才请到,是因为刘备具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总结了一个道理:人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桃园结义,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7.置身度外 义薄云天 关羽——这是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关羽被人们称为一代武财神、义薄云天,是忠诚的象征,是他不畏千里、不畏曹操重金的奖赏,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过黄河与刘备相会。关羽这种忠诚的心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缺少的品质,对待朋友我们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朋友之间才能坦诚相待,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友谊。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值得后人学习瞻仰的,以至于在我四川各地的乡镇、农村千家万户的大门上每年贴春联、贴门神年画,千百年来都少不了关公武财神爷的画像。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有血有肉的三国人物再现:人物众多、 详略得体、 一代枭雄、 叱咤风云!

8. 一代枭雄 才华横溢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对曹操却有了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曹操也能称得上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多疑善妒,但却十分有军事才能,也有识人慧眼,所属从将无一不是一代豪杰。曹操是一代枭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多疑却又惜才,可以我负天下人,却不可天下人负我。历史上对曹操的评语褒贬不一,鲁迅曾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说过,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处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不是崛起,就是消亡,曹操可以立足北方,着实让人敬佩不已。曹操被称为奸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虽刘备此时正是他的瓮中之鳖,但他没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倘若曹操没有这份大度与识人慧眼,想必魏国也不会有当时那般规模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文学家诗人,所作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将华佗处死在牢房里后无人再能治他的病,以至于刚愎自用,一代枭雄就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这正是:

声势庞壮的三国历史画卷:群雄逐鹿、三国鼎立、战争场面、气势磅礴!

精彩绝伦的三国战火风云:硝烟四起、气壮山河、战场厮杀、壮胆震天!

宏大宽阔的三国烽烟战场:赤壁之战、火烧连营、三国遗迹、遍布蜀川!

有血有肉的三国人物再现:人物众多、详略得体、一代枭雄、叱咤风云!

重读《三国演义》感悟

精彩绝伦的三国战火风云:硝烟四起 、气壮山河、 战场厮杀 、壮胆震天

#宅在家里看历史# 建设者筑迹 专题写作

作者杨得富系四川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文学创作专委会会员、《中国建设者》杂志特约通讯员、《四川工人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四川建设报》、《华西建筑报》社特约通讯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协第四届理事、《绵阳市城乡建设志》《绵阳市建筑志》《绵阳市建设党史》常务副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