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共享模式”催生经济新业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一些暂时难以复工的中小企业要为员工支付基本工资,压力很大。同时,由于网购需求猛增,线上零售企业门店员工、配送小哥职位出现大量空缺。而“共享员工”的做法让员工在企业之间临时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

眼下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许多原来根本预想不到的困难一下子摆在了企业面前。眼前难以复工的企业,大批暂时“供过于求”的员工无所事事,企业却要继续支付用工成本,浪费了人力资源,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那些需求猛增正忙得不可开交、急需大量用工的企业,由于员工的“供不应求”拖了企业正常生产发展的后腿,一时间有单接不了,有活来不及干,直接影响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此忙闲不均,对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损失,而对整个社会资源来说,也是极大的浪费。

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那些网购需求猛增的线上零售企业,特别急需的是大量适合销售和配送的熟练工。这样的熟练工,是任何一家线上零售企业都十分倚重的人力资源。如果按照满负荷运转的需要,全部由使用企业统一培养,不但需要资金,还需要培训周期,不管时间还是成本都划不来,实际操作上也难以做到。

要是有一种新型的“共享模式”,让各企业的熟练工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相互调剂,为我所用,随时做到呼之能来,挥之能去,该有多好。

由于存在信息盲区,许多企业不得不承受类似人力资源忙闲不均的压力,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步伐。有道是“树挪死,人挪活”,“共享员工”通过不同企业之间员工临时流动,使正处于生产旺季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得以缓解,而处于生产淡季的企业员工得到了工作机会,总体收入有了增长,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

“共享员工”展示了以人为本的良好愿望,实施了余缺调剂的工作方法,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统筹安排,取长补短,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适应了企业季节性生产发展的需要。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辨证施治”的工作方法,也是破解有关企业用工压力的一剂良方。

从国家号召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支援湖北、支援武汉,众志成城一致抗疫,公众充分领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一盘棋”精神,“共享员工”其实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有专家指出,“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解决资源壁垒,拉近人力过剩企业和人力紧缺企业的距离,实现供求双方快速、精准匹配,将能让劳动力资源得以更有效流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享模式”有望成为催生经济新业态。

郑建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