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龄前教育你怎么看?学还是不学小学知识?

天真理念


我觉得学龄教育还是好的,为他们上小学打基础了,这样等他们上小学会进入快,学的也不会那么吃力。学还是没有坏处的,让小朋友先接触接触,对小朋友上小学奠定一个基础,让小朋友知道上学得学习,学知识,而且不是那么轻松。得先苦后甜,让小朋友知道这个道理。不能什么都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等孩子长大了,遇到挫折自己就可以自己面对了,不是一遇到挫折就害怕逃避。学龄教育好处还是多多的,好处大于坏处就可以提倡。


小丫丫12618636


我自家的宝贝秋天就要升小学了。我自己通过最近的学习,总结了下。我觉得不要强迫学,这样会让孩子起反感心理。可以适当的让孩子认识些字。当时也要建立在感兴趣上。毕竟五岁前的孩子大部分还是玩心比较重。小时候不玩,大了会有影响


谢谢我家俩小男宝


笔者不赞成学前教育学小学知识。因为小孩子过早学习小学知识,会导致孩子厌学的等一些不利因素。

01、笔者是小学老师,接触过很多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的孩子。刚入学感觉孩子会很多,可是一到年级升高,这样的孩子学习都下降。

他们都不爱学习了,教新知识笔别的学生学得慢。这是幼儿园过早过度“开发”造成的不良后果。

我教过一个幼儿园上早了,幼儿园里学小学知识的学生,他写字笔顺对的少。比如“反犬旁”,正确写法是撇,弯钩,撇;他写成:撇,竖钩,提。怎么看都别扭。“草”字,他先写中间,后写上下部分。……,太多了,我就不举例子了。原来是幼儿园不正规造成的,幼儿老师给孩子打字头,孩子照着写。老师不管笔顺对错,有的幼儿教师不合格(不是幼师毕业,从社会上找来的),好些知识都教错了。幼儿是一张白纸,让幼儿园给毁了(笔者指非正规幼儿园,教小学知识)。

02、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小男孩。他家长说孩子3岁(虚龄,其实是不满2周岁)上幼儿园,学习小学课。

他妈妈说:我家孩子好教,在幼儿园一年级的课都学完了。会写多少多少字,会背多少多少首诗。一年级时,发现孩子写字笔顺不对。笔者怎么纠正都改不过来。他写字不按笔顺规则写,而且写得非常快。我看着他正确写字时,一堂课写不多少,写得慢。这个男孩很聪明,但是从幼儿园“先入为主”,错误改不过来。现在他上初中了,我打听别的老师,她们都说他笔顺纠正不过来,错别字多,成绩不算好。

03、有一个男孩子也是幼儿园学小学知识,他在我同事班上。一年级时,小男孩还行,有一次得双百。上二年级时,这孩子直线下降,常常考试不及格。

我同事愁坏了,一样教,别的孩子都会,他学不会。天天给他补课也没有起色。他家人说,孩子送幼儿园早(他妈妈不愿意哄孩子,送幼儿园图省心),一年级课幼儿园都学4年了,那点知识孩子背得“滚瓜烂熟”。

笔者觉得幼儿园教孩子课堂常识,生活礼仪,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等。培养孩子们怎么交往,怎么学会和别人合作。幼儿园千万不要“小学化”,会毁孩子的。为什么小学生入学有年龄限制,那是因为符合孩子生长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


星辰灿烂


只要孩子愿意学,学习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学啊。拿数学来讲,学前教育有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单练符号计算,数学不只是计算,思维拓展应该全面。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分享解题策略,推广趣味数学,提供家庭辅导建议,欢迎大家的关注!不同于幼儿园教学,小学数学比较系统,具有连续性,注重知识分段和衔接。最好的老师是家长自己,因为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最能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以下详解,供参考!

学前数学学什么?

① 基础计算

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是10以内所有数的组成和分解,这是数概念系统建立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后学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凑十法的算理基础,一定要重视。

王老师不赞成过度提前学计算,特别是一些和教材算理冲突的技能型训练,比如珠心算。数概念系统是基础,数数,认数,数的大小比较,数位,数的组成与分解,运算能力一定是数概念发展前提下逐步提升的。

数的组成和分拆

数的分成对于孩子理解加减法应用场景及含义也有重要意义,是整体与部分认知的基础。

② 观察力与拓展认知

数学题始于观察,观察能力决定了学习潜力。这个阶段孩子对于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拓展认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的主要课堂应该在生活中,带孩子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吧。

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无所不有,无时不在!

→ 单数双数认知

→ 序数认知

→ 时间认知

→ 图形认知

我们把孩子带入到认知场景中,通过问题串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孩子去表达和描述,这本身就是数学感知经验的累积,这么多的学习素材,家长应该多利用,王老师一年级趣味数学,设计很多数学活动模板,帮助家长科学设置和引导。

③ 动手操作能力

学前阶段孩子以实物认知为主要特点,摆火柴棒,搭建积木可以让孩子去构建空间观念,拼七巧板可以加强图形组合的认知,数独游戏可以培养数感和数字推理,骰子数学可以引导多步思考,很多好玩的活动可以亲子一起参与,何乐而不为呢?玩也是一种专注的思考过程。

结束语:孩子学什么,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和数学认知面,数学不只是枯燥的符号运算,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益智练习素材,前提让孩子爱上数学,喜欢上思考!以上!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学堂王老师


学龄前儿童到底应该不应该学习小学知识,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一个问题,有人说应该,有人说不应该,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我个人的看法是,幼儿最好不要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理由如下:

第一,从学习的本质来说,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掌握多少知识。

很多人在成年后都有个惊奇的发现,那就是小时候学习到的知识在步入社会后很多都用不上。比如数学论证题,社会上实际能用到的少之又少,但是这种题完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都说选择很重要,甚至说选择就是命运,那么,上学时期做那么多的选择题就是为了提高人的选择判断能力。

幼儿在上小学前,正是初步接触社会,走向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掌握所谓的知识,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

第二,幼儿在上小学前,他的大脑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提前学习无异于拔苗助长。

6岁以前孩子的大脑正在高速发展,这种发展完全是自由的,既包含着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的认知,也包含着幼儿自身的情感。家长如果在这个时期把所谓的知识强行塞进孩子大脑,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学龄前的孩子,只可以接受简单的图像、文字和概念,很难接受变化的事物。他们的大脑当中,仅仅只有“认识”,还没有“知识”的概念。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如果手把手给孩子教授什么东西,孩子很快就能学会,但是如果只给孩子单纯讲解,无论讲多少遍孩子都不会操作,这就说明学龄前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既然不提倡学龄前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那么,学龄前孩子在上小学前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培养多动脑和勤动手的习惯

习惯决定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习惯就能收获什么样的人生。幼儿只要具备正确的思考方式,能够积极自主探索问题,上小学后掌握知识会特别快,往往事半功倍。

第二,多阅读

阅读不但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还可以开脱孩子的思维,视野和思维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而且,阅读还可以储备一定的知识,这样的话,就已经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它跟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共同规范孩子的学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

以上回答仅为笔者一己之见,感谢读者阅读,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我们共同探讨教育方面的知识。


笔在云端


根据中国的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来看,义务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义务教育的前奏——幼儿园是小盆友迈入小学的一个行为养成习惯期。现在的幼儿园特别是城市里的幼儿园都应要求以多元化教学模式为主,让小盆友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对于学龄前教育没有做过多的输出。相比比较偏远农村的幼儿园,对学龄前的教育就输出的比较多。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到底应不应该学小学的知识?作为一名家里马上就有一个9月份上小学的家长的我,说说我的想法和安排。我的孩子是放在一类保育院里上的幼儿园,没错,就是什么都不教,对于小学的知识不是教学的内容,玩才是重点,玩什么呢,比如体育,种植,手工,砝码游戏,还有做实验等等活动,我觉得这些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也担心上小学会跟不上。为什么说会觉得跟不上呢,我的邻居,她家孩子是放在农村上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接触英语,到大班拼音都学完了。所以如果一个班级里有一部分已经在幼儿园学习过的那么他对老师的输出就接受的比较快,像我们这种没学过的可能就比较慢了,老师的课程是有规划的,规定时间内要教什么,所以不能因个别而停滞不前。介于这个原因,我给孩子在大班下学期报了幼小衔接,使她在上小学时能较好的吸收知识,同时也能增强自信心。但是我不主张死读书,会念书也要会玩,这是我的期望,在幼儿园阶段做学前教育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也要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样才能全方面的发展,同时孩子的身心也能较好的全方面发展。





佩琪与乔治


学龄前的教育,是未雨绸缪还是揠苗助长

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没有达到入学年龄前就报了很多的培训班。其实学龄前儿童学习知识并不重要,教会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学龄前儿童到底应该学什么?

1.学习语言,数学和科学。

孩子可以通过玩积木学习数学。搭图形,搭完之后数一数多少块,推倒再搭别的图形,再数一数多少块。学习语言要多看儿童书籍,积累词汇,而且要多找机会,锻炼孩子多讲解。学习科学,可以多接触一些百科全书,科幻类,还可以多带孩子参观科技馆。

2.学习如何爱人接物,以及处理人际关系

可以在晚饭做好之前,让孩子坐在椅子上等待几分钟,让他们学会等待。另外在幼儿园要学会跟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要多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会协作。平时在家里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学会尊敬长辈。

3.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

家长可以多与孩子做做游戏,和孩子一起到公园,游乐场,参加体育活动。要多带着孩子去观看篮球,足球比赛,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多与孩子做些适合他们的运动,像乒乓球。

4.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要在平日留意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涂涂鸦,接触一下乐器,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如果有这方面的兴趣,可以请专业的老师好好培养一下

5.养成学习的能力

要引导孩子多读书,通过书本学习知识。在孩子看书的时候,要慢慢的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只有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时候才可以问家长。这样他就可以一点点学会自己看书。对于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也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自己的事情。

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放下焦虑。孩子的一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风物长宜放眼量。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北海有鱼930


作为家长,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学!

第一,幼儿园现在不允许教授文化课知识,它不代表小学老师就会慢慢从基础给挨个儿弄扎实了,老师也没得那么多精力。

第二,启蒙很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孩子能不能学懂多少内容,更多的是孩子自信心的初步建立,如果孩子上学就许多地方不及上过衔接班的学生,慢慢就会失去自信。

第三,学习更多是一种习惯。我的孩子下期读一年级,也才刚刚开始教,写了半个月的字了,你可以看看下面图片,对于初学来说,算是有点感觉了。

第四,家长不要两极分化的思想。有的家长是说不教知识,就完全听之任之;而另一部分教知识的有的又在力求面面俱到,恨不得把一年级知识都教完,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

给孩子做个规划吧,每天一两个小时,按计划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收获。一起努力!






体制老油条


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德国,曾有一项关于早期学习的研究。

研究者将孩子放进了纯玩、半学半玩、纯学习的三种幼儿园,接受不同的教育。

此外,研究者每两周对这些孩子进行一次家访,家访的内容和孩子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一致。

对于纯学习幼儿园,家访就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对于纯玩幼儿园,家访就强调玩乐对孩子的好处。

研究者们发现,尽管刚开始的时候,那些纯学习幼儿园的孩子显得更聪明,学业成绩更好;

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之后,这个情况就有所改变了, 另外两种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开始赶上来。

等纯学习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长到 15 岁后,不但学业成绩上的优势完全消失,在与人交往和情感特征方面,还表现出了较多的不足。

等孩子再大一些,这种差距更加明显



小孔老师


自己正在经历学前教育的问题,自己家的宝宝,目前是小班,刚踏入幼儿园的门,个人认为,不强迫学,但不能不学,顺其自然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他去接受一些类似小学化的知识,比如数数,画画,看书,讲故事,听儿歌,学加减,认简单的汉字,。因为你不学,别人会学,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里,会触及到这些,当别人的孩子知道这些,而你的孩子,一无所知,那时并不是说一定就是失败,而是从一定意义上让孩子有挫败感,有跟不上的感觉……慢慢的,就没有自信了,对后面更深入的学习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