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為了養成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很多家長都是費盡心思。不管是抽空陪孩子閱讀,還是在家裡設立閱讀角,總是沒辦法讓孩子主動拿起繪本、讀本來看。

而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strong>孩子對閱讀不感興趣。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們就非常著急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想著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這樣孩子不管是做題還是理解知識都會更容易些。家長們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strong>卻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孩子一直處於<strong>被迫閱讀的狀態,自然學不會自主閱讀。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我之前也一直為培養女兒自主閱讀的習慣而煩惱。為了經常能養成女兒這個習慣,甚至把他的爺爺奶奶也動員起來,一起陪孩子看書,可是孩子總是看不進去,甚至開始有了厭煩的跡象。

直到某一天小朋友來家裡玩兒,看到女兒居然有這麼多繪本,而且還非常容易地將繪本上的故事講出來,小朋友們都非常崇拜的看著她,覺得她很厲害。

從那之後女兒明顯對閱讀感興趣了,主動讓我給他買繪本、看故事。

而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strong>“鳥籠效應”。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鳥籠效應”是什麼?

鳥籠效應來源於心理學家詹姆斯和好友的一次打賭。

詹姆斯於哈佛大學退休時,與他同樣退休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賭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

卡爾斯並沒有在意,反駁道:“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過了幾天後,詹姆斯在卡爾森的生日上送了一隻鳥籠。之後每一個去卡爾森家裡的客人都會問他:“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

不管卡爾森怎麼解釋,大家都不相信。看似沒辦法,只能買了一隻鳥回來養。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也是因為這個事件讓詹姆斯發現:當人們獲得一件與自己並不相關或不需要的物品時,會繼續添加更多不需要的東西,這種心理被詹姆斯稱為“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在教育上也同樣適用,<strong>當孩子受到別人給予的心理暗示時,會讓孩子自己產生興趣,並逐漸對這個興趣產生自信,學會自主學習。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家長如何利用“鳥籠效應”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第一,建立孩子的興趣點

利用鳥籠效應的關鍵點是要先為孩子準備一個“精緻的鳥籠”,拋出這個鳥籠,建立孩子和閱讀之間的聯繫。

很多孩子不願意看書,是因為家長並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是繪本上的圖片並不是很精美,沒辦法提起孩子的興趣。因此在讓孩子閱讀之前,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繪本,建立孩子與閱讀之間的第1個聯繫。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第二,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

處於3-6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希望完成自己價值的階段。

在孩子閱讀不是很認真的時候,家長不要盲目的批評孩子“你怎麼又不看書?”,這樣只會讓孩子對閱讀失去興趣,感受不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適當的鼓勵會讓孩子產生“其實我很棒”的心理暗示,強化了孩子的內在動力,更容易讓孩子將閱讀堅持下去。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不斷的堅持,並及時給孩子選擇一些新穎、精美的繪本和故事,逐漸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才能真正讓孩子實現自主閱讀。青青為家長和粉絲們推薦<strong>《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與《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strong>《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彙集了《灰姑娘》、《堅強的小錫兵》、《石頭湯》、《木偶奇遇記》等經典、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讓孩子在閱讀時學到人生道理。<strong>《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用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讓孩子學會分享、講衛生等好品質。

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難,省力不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