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为了养成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很多家长都是费尽心思。不管是抽空陪孩子阅读,还是在家里设立阅读角,总是没办法让孩子主动拿起绘本、读本来看。

而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strong>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们就非常着急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想着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孩子不管是做题还是理解知识都会更容易些。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strong>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一直处于<strong>被迫阅读的状态,自然学不会自主阅读。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我之前也一直为培养女儿自主阅读的习惯而烦恼。为了经常能养成女儿这个习惯,甚至把他的爷爷奶奶也动员起来,一起陪孩子看书,可是孩子总是看不进去,甚至开始有了厌烦的迹象。

直到某一天小朋友来家里玩儿,看到女儿居然有这么多绘本,而且还非常容易地将绘本上的故事讲出来,小朋友们都非常崇拜的看着她,觉得她很厉害。

从那之后女儿明显对阅读感兴趣了,主动让我给他买绘本、看故事。

而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strong>“鸟笼效应”。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鸟笼效应”是什么?

鸟笼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詹姆斯和好友的一次打赌。

詹姆斯于哈佛大学退休时,与他同样退休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斯并没有在意,反驳道:“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过了几天后,詹姆斯在卡尔森的生日上送了一只鸟笼。之后每一个去卡尔森家里的客人都会问他:“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不管卡尔森怎么解释,大家都不相信。看似没办法,只能买了一只鸟回来养。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也是因为这个事件让詹姆斯发现:当人们获得一件与自己并不相关或不需要的物品时,会继续添加更多不需要的东西,这种心理被詹姆斯称为“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在教育上也同样适用,<strong>当孩子受到别人给予的心理暗示时,会让孩子自己产生兴趣,并逐渐对这个兴趣产生自信,学会自主学习。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家长如何利用“鸟笼效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第一,建立孩子的兴趣点

利用鸟笼效应的关键点是要先为孩子准备一个“精致的鸟笼”,抛出这个鸟笼,建立孩子和阅读之间的联系。

很多孩子不愿意看书,是因为家长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绘本上的图片并不是很精美,没办法提起孩子的兴趣。因此在让孩子阅读之前,尽量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绘本,建立孩子与阅读之间的第1个联系。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第二,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

处于3-6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希望完成自己价值的阶段。

在孩子阅读不是很认真的时候,家长不要盲目的批评孩子“你怎么又不看书?”,这样只会让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感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适当的鼓励会让孩子产生“其实我很棒”的心理暗示,强化了孩子的内在动力,更容易让孩子将阅读坚持下去。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不断的坚持,并及时给孩子选择一些新颖、精美的绘本和故事,逐渐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才能真正让孩子实现自主阅读。青青为家长和粉丝们推荐<strong>《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与《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strong>《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汇集了《灰姑娘》、《坚强的小锡兵》、《石头汤》、《木偶奇遇记》等经典、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在阅读时学到人生道理。<strong>《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用小动物们之间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分享、讲卫生等好品质。

家长巧用“鸟笼效应”,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不难,省力不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