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買車用車的有些人總是談省油,不談性能,安全,娛樂呢?

KKzqsong


好多人第一次買車並不懂車。先解決有無問題。把汽車的價格和使用經濟性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省油便成了優先考慮的指標。實際上維護一輛車有好幾方面的費用。油耗只是其中一項,並不應考慮地過多。開少了,費用差不多。跑路多,才值得考慮。錢多的人多不在乎油耗。車輛是普通家庭的一個大件,一般使用好幾年,購買時不要牽強。要預先了解一些購買知識,多聽聽開過幾部車的老司機的意見。有些人剛買上車就後悔,無疑是簡單草率跟風所致。不管怎麼說,毛病少,使用經濟兼顧安全性,永遠是普通家庭買車的優先選擇。但也有一些車,一旦發生刮蹭,損失較大,維修費用高。這也應考慮在內。


我生且無有


首先談到省油都是每天基本都會開車上班或者做小生意的人,畢竟每天行駛路程長,長期以往省下的油錢可以貼補別的用處。對於這些群體他們很少去激烈駕駛或者跑高速,只要求自己的愛車沒有小毛病省油就可以了。根本體驗不到車輛的性能是種什麼概念,能開車去買菜上班就可以。至於安全,大家都是在市區行駛特別多,而且不去不好的路況,都是行駛平整得路面,不能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對於安全性也是不在考慮範圍。如果經常跑遠路還是需要一臺安全性能比較好的車。說到娛樂系統,本人喜歡聽歌,一臺車的音響效果會給人帶來心情舒暢,緩解工作的壓力,還有自駕遊也是一種樂趣,越野也同樣。對於網上說買車用車的群體還是代步的居多,一天工作的忙碌不會太多的精力去考慮到車輛性能,安全,娛樂等關於愛車的信息。



小治救援說汽車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好,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性能安全之類的無法簡單衡量,比如要對比安全包含的配置和項目太多(主動安全配置,被動安全,信息安全,車身剛性,剎車性能等,每個項目裡面又有多個配置)考慮這個對比起來太複雜,不容易量化;娛樂在網上無法通過文字描述體驗,性能對於很多人更是說不明白。而油耗對比簡單直接,一個數字而已,而且以後用車時跟自己的錢包相關,自然關注的人多

2.安全性和娛樂和性能有不少配置是可以通過後期改裝進行適當的改變,而油耗基本無法作出什麼改變,因此關注油耗的人多

3.買車人本身不太懂車,受身邊一些“老師傅”影響誇大了油耗對用車的影響,安全很少用得上(但很重要),推薦人在被推薦人買車後段時間就能體會到,而安全不會得到及時反饋;或者介紹人本身消費為水平所限對娛樂沒太大需求,會影響被推薦人的想法

4.有些人是第一次買車,考慮買車已經是消費升級了,此時對車的需求並不那麼成熟,往往會更加關注即將要花多少錢,其他方面一時沒有概念


東莞大叔a


需求決定了這些用車的人關心什麼

要知道,大多數的人買個車是為了代步的,大家的錢賺的都不容易,省油省心耐用的一輛車在你用車過程中肯定會給你省去不少麻煩,油耗低能省下不少錢。這也是為什麼A級車賣的最好,畢竟價格合適,空間合適,油耗合適。更多的人還是務實的,比較在意經濟性。

其次安全這個東西,一般只能通過官方的專業測試才能看出安全成績,普通人很少有能力去測試一款車的安全性。大家說的少也不代表大家不關心,不然前一段帕薩特碰撞的事也不會引起軒然大波。

你說的娛樂、性能這兩方面基本歸於一方面吧,都算是滿足開車的人的特定需求。這方面要看什麼車了,如果是個跑車、運動車型,大家肯定關注他的百公里加速,操控感,平順性這些東西了。因為這就是運動車型主打的東西。

所以說到底還是看一個車是怎麼定位自己的了,如果是家用代步車,那經濟性肯定很重要。如果是跑車,那性能就成了關注點。至於安全,就得去官方渠道查他的測試結果了





未來修車仔


你要知道車是拿來開。不是拿來撞的。要知道天天開車最關心的是什麼?對是省油。好比家用車8毛一公里和3-4毛一公里。差很遠的。1公里差4毛100公里就40塊10000公里就差4000塊了。跑個10萬公里就半個車出來。你說省油是不是關鍵啊。


你的小朱哥哥


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吧,油耗確實是佔比很大的一個部分,但是我覺得對一臺車來說,性能,安全,和娛樂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安全。

我個人比較推薦名爵HS,上汽旗下的名爵品牌,也快100年品牌歷史了,又有上汽大廠的背書,質量肯定是有保證的,再就是很重要的一點,汽車安全,在最新的幾個國內外安全碰撞中,名爵作為國產車也是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其次就是外觀配置,外觀是真的好看,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很大氣的好看。

性能也不錯,百公里加速只要7秒多,馬力扭矩在同級別的SUV裡都是很靠前的。


車嘚吧


2萬塊的東西合適家用



有一點點喜歡你


當省油成為汽車簡配的遮羞布

  • 油價增長

  • 超前消費

  • 技術領域的無知

在選擇汽車時大部分消費者討論的話題是“油耗”,讓這兩個深入汽車用戶內心,甚至對於沒有汽車的人也會關注這一問題的因素正是上述三點,同時要加上“低油耗是汽車簡配的遮羞布”。

關於油價的增長一定要綜合超前消費分析,簡而言之是大部分尚不具備汽車消費能力,但出於婚俗或虛榮心等各種因素而不得不負債購買汽車。這些用戶在購買汽車後需要考慮的最大問題不是車輛的性能與品質如何,而是如何以偏低的薪水在完成剛需開支後,還有錢加油。這是非常現實也非常普遍的問題,也是很多“持幣觀望”的年輕消費者隱形的擔憂,所以在選車階段就會將“省油”放在第一位。


省油的汽車一定沒有性能嗎?

這一問題如果讓新手司機回答,其答案可能是沒有爭議的。因為能量守恆定律決定了想要獲得更大的馬力就要發動機有足夠大的扭矩,實現大扭矩的基礎是消耗更多的燃油,或者以渦輪增壓技術實現小幅提升而不增加油耗。但是這種理解也是過於片面了,解析這一問題實際非常簡單。

  • 儲蓄有100萬一定要快速的消費嗎?

  • 動力儲備有200馬力一定要每次都用嗎?

在汽車領域充足的動力儲備就像儲蓄,它就擺在那但是用不用完全由自己決定。一臺高性能的汽車在日常代步時可以用溫和的方式駕駛,其油耗必然比以同樣風格駕駛的低性能汽車更省油。比如1.5L對比1.5T,前者的最大扭矩為150N·m需要4000轉的高轉速開始發力,在1000~4000轉之間是從80/90/100/110/120/130逐步提升,扭矩的線性增長實際為馬力的線性增長,動力曲線參考下圖左。

1.5T發動機平均有250N·m的動力儲備,而且能夠在增壓器的作用下在平均1500~4000轉之間保持最大扭矩。那麼在扭矩恆定且在各個轉速區間都超越1.5L的前提下,這臺發動機在所有轉速範圍內輸出的馬力都會更高(性能更強)。假設道路上大部分車是低性能的自然吸氣動力汽車,這些車的平均車速等於發動機的2000~3000轉;1.5T發動機在大扭矩的支持下實現與其同樣的車速(馬力),參考【(轉速×扭矩÷9549)×1.36=馬力】的公式計算,這臺1.5T的汽車則能以低很多的轉速實現同樣的車速;那麼在排量相同的前提下,低轉速的高性能1.5T難道不是更節油嗎?

在技術領域的無知讓很多消費者有了錯誤的“節油理解”,總認為越簡單的發動機、排量越小的發動機就能越節油;殊不知是越簡單的發動機越落後,排量越小的發動機越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的費油狀態。更重要的是裝備落後發動機的汽車又不得不體現出節油,否則連最後的賣點也會消失;但是這些落後的車又怎麼實現的低油耗呢?答案無非是為車身減重,這就是涉及到輕量化的問題。

汽車的輕量化需要依靠的是低密度高強度的特殊材料,比如用高強度鋁合金配合熱成型鋼打造車身,甚至用碳纖維製造車架。然而非常一般的高強鋁合金也要五六萬一噸,碳纖維起步十幾萬;普通的中低端汽車是用不起這些材料的,真正的輕量化汽車得往豪華等級的範圍尋找。普通代步車的節油主要依靠的是車身結構的簡配,取消碰撞測試中的盲目位置加強,減少鋼材的使用量;通過這些方式普通節油車實現了低油耗,但也真的可能是“省錢不省命”,畢竟道路狀況瞬息萬變,誰也無法保證100%全時原理碰撞。

總結:省油的汽車一定是同價位同排量性能最強的汽車,高性能汽車需要優秀的變速箱和紮實的車身結構,以及理想的懸架系統。所以選擇了高性能車等於選擇了高品質汽車,反而是一味地追求節油的消費者不見得能選到好車,這是很有意思的事實。


內容:共享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天和Auto


從實踐來看,現在新款車相同級別,相近車型現在油耗差距不會特別大,如果說是主銷車型的話,差距就更小,油耗可以作為我們實際購車可關注的一個點,但不能作為主要標準。


聊車老張聊本田車


對於60%以上的購車者首先傾向於品牌,再次傾向於省油,其次是可靠性,再次是安全性,最後才是性能!

再有20%的購車者,首選性價比,其次是可靠性,再次是油耗!

最後20%的購車者,首選是品牌和性能,其他忽略不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