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热情似火,意志如钢——赤峰市喀喇沁旗群众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再现“鱼水深情”

曾几何时,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曾支撑着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迎风破浪,一路向前;曾几何时,党群并肩、干群携手亦曾支撑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在如“98”抗洪、抗击非典、汶川抗震的历史考验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大江东去浪淘尽,无数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党群携手,众志成城,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无坚而不摧。

当肆虐的病毒疫情在悄然间打破了新春佳节的宁静与和谐,当疫情防控成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喀喇沁旗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争,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设立专项组,相关部门和干部即时取消春节休息全员上岗。旗委党政主要领导坚守一线,靠前指挥,统筹施策;乡镇街道、旗直各部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守小区、把路口、站村口,在各卡口值守站岗,登信息、查车辆,严控人员流动,构建起一张遍及喀喇沁旗城乡、覆盖全旗的疫情防护网,拉开了全旗上下团结一致、党群携手共抗病毒阻击战的序幕。就在这汹涌的抗击疫情的洪流中,一位位普通群众的爱心之举、一次次主动帮助防疫的善良情怀,成为一朵朵跃动的浪花,美丽而多姿!

动人捐赠暖人心

2月15日,天寒地冻,冷风习习。在美林镇按丹沟村与河北交界处的疫情防控检查点,村民麻泽龙为大家送来了方便面、杏仁露、散装面包等慰问品,看着这特殊的捐赠,检查点里的值班人员心里感到热呼呼的,特别温暖。

“虽然只是些食品,但一想到老麻的心意,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在我们背后,大家伙儿都在使劲地支持我们。”值勤点的一位村民感慨地说。

麻泽龙是按丹沟村12组村民,平时就靠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至今未婚。虽然家里的生活不怎么富裕,但是看到镇村干部和坚守在一线卡口的工作人员每天不惧风雪不怕严寒的守住卡口,24小时执勤值岗,全心全意地保护着村里群众的生命安全,麻泽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和感激,麻泽龙决定用秋季帮别人割地收玉米赚来的钱为大家捐点食品,表达自己的心意,于是就有了送到值勤点里的方便面、杏仁露、散装面包等食品。

“大家伙都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两个孩子长年外出打工,平时大家没少帮助我。现在我年龄大了,一些体力活都是大家帮着做。现在特殊时期,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辛苦值班的工作人员,东西不多,这是我的一份心意。”麻泽龙说。为了表达大家的感激之情,按丹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亚东给麻泽龙打电话表示感谢。电话中传出的,依然是麻泽龙的那份朴实、那份厚道:“疫情当前,我们不能做旁观者,有的人看住村门,有的人进村入户排查,还有的在寒风中劝返人员……岁数大了,我不给你们添乱,但是我得尽我所能为防疫做点事情。”

物不在多少,情不分贵贱。在灾害面前,只有拥有一份真心、热心、信心,又怎能不感动人心、直抵心灵?有了它,凡事都将事伴功倍。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热情似火,意志如钢——赤峰市喀喇沁旗群众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再现“鱼水深情”


正月十五送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万家团圆日。这天一大早,牛家营子镇土城子村村民王秀娟老早起床,在锅里煮了满满一大锅汤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圆溜溜的汤圆在锅里不安分的漂浮着,带着十足的“俏皮”劲和“可爱”感。

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次性碗筷,王秀娟熟练地把煮好的汤圆装好,马不停蹄地送到了村口的检查劝返点。“你们为了守护一村老小,不能回家过节,我们来陪你们过节。汤圆虽然小,是我们的一片心意,趁热吃吧。”听了王秀娟的几句话,防控员郭晨阳的眼眶红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一名党员,从正月初一开始,郭晨阳就守在劝返点,负责过往车辆和人员的登记劝返工作。寒冷的天气、个别群众的不理解没有让他退缩,即使到了元宵节也始终坚守在值班岗位。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冲在前头,劝返点就是我的阵地。虽然苦点,却从没想过图啥回报,但是热呼呼的汤圆摆在眼前,还是挺感动的。有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就好干了。”郭晨阳激动地说。

没有五彩的灯光闪烁,没有热闹的人群欢腾,此时此刻,寒冷而孤寂的值勤点,却被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温暖着、感动着、幸福着。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热情似火,意志如钢——赤峰市喀喇沁旗群众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再现“鱼水深情”


外来农户不外道

人们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不,河北街道桥头湾子村的一位外来户却在疫情防控的特珠时期,主动参与,完全没把自己当成外来人——他就是桥头湾子村的蔬菜种植户于亮亮。

于亮亮是桥头湾子村的一名外来户。他在村里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大棚蔬菜。2月6日,于亮亮来到桥头湾子村疫情防控检查点,为值班人员送来了10件露露。凛冽的寒风中,他把一件件露露搬进屋里,递给值班人员。

“你也不是本村人,为什么还自己掏钱给村里买东西呢?”一位村民问。

“别看我到咱们桥头湾子村的时间短,可是从打我来村里包地,村班子成员就帮了我不少忙,帮我协调土地,跑前跑后的,连一顿饭都不肯吃。村里的张国校书记股骨头坏死,大冷的天,一瘸一拐的帮我协调租地,你说人家图个啥,还不是为了出租土地的人能有点收入,这样为民办事的书记让人佩服。现在疫情防控这么辛苦,张书记还带人在这儿值守,给大伙儿买点杏仁露,让大家热热乎乎的喝上一口,暖和暖和,也算我给村里帮忙吧!”说完,于亮亮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热情似火,意志如钢——赤峰市喀喇沁旗群众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再现“鱼水深情”


最是真情能致远

乃林镇兴隆庄村三岔路口南通宁城县,东连元宝山区,是较为重要的交通岔口,人员、车辆流动大,防疫防控工作任务较重。兴隆庄村3组村民姚新月在乃林镇区有一家蛋糕店,疫情防控开始后,他主动配合政府关店歇业、在家防护。后来,姚新月听说很多党员干部、群众每天在三岔路口值守时,他马上托朋友在天义采购了18桶84消毒液捐给镇政府和兴隆庄村。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热情似火,意志如钢——赤峰市喀喇沁旗群众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再现“鱼水深情”

“他们每天接触那么多人和车,消毒液现在挺紧缺的,我就想着买点消毒液,为防疫做点贡献”姚新月说。

与姚新月一样热情支持防疫工作的还有甸子村的潘昊。

甸子村位于乃林镇最东侧,紧邻元宝山区,甸子村劝返点是该镇与外县接壤的重点卡口,每日通过的物资运输车和外地劝返车辆、人员非常多。

因为天气骤降,赤峰普降大雪。甸子村7组村民潘昊的朋友告诉他:“因为下大雪,天气特别寒冷。但劝返点的工作人员在大雪天一呆就是一天,挨冻受累,真挺不容易的。”听了朋友的话,想一想雪天时在外边的值班人员,潘昊的心非常受触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潘昊想,“应该为这些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的最美逆行者做点什么。”于是,他到村里的商店买空了店里的奶茶,并送给了卡口的值守人员。与潘昊同样住在甸子村,5组村民马东升经营着一家蔬菜店。每天看着值守人员在点上忙前忙后登记信息、测体温,连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和妻子在店里装了满满几袋子桔子、苹果、梨,送给了一线值班人员。

“虽然能力有限,也没什么能帮忙的,只好拿点水果给他们润润嗓子,谢谢他们为了我们的安全尽心尽力”。马东升说。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热情似火,意志如钢——赤峰市喀喇沁旗群众积极支援疫情防控再现“鱼水深情”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从乃林镇到王爷府镇,从河南街道到小牛群镇,从西镇镇到南台子乡,从城区居民小区到城区主要卡口,在疫情面前,为了守好群众生命健康,喀喇沁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身示范;志愿者主动请缨,积极参战,坚守向前;贫困群众热情高涨,站岗值班,不甘落后。寒风中,一面面高高飘扬的红旗成为疫情防控的精神旗帜;风雪中,一枚枚鲜艳的党徽成为一线党员的信基石;忙碌中,一张张激情洋溢的笑脸成为疫情防护里最温暖的定格。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抗争、这份坚守、这份付出中,越来越多的喀喇沁群众参与进入,越来越多的喀喇沁力量注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喀喇沁声音加入进来,并凝聚在一起,汇集成强大的、澎湃的防疫动力,支撑和推动着全旗的疫情防控网更坚固、更持久、更立体。而这种力量,其实就蕴含在群众里送给防疫一线人员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杯杯香气四溢的奶茶、一袋袋满含温情的水果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