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要等到孩子大了再離婚?

雙龍樹洞


傳統的婚姻觀點是勸和不勸離。

婚姻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不僅關係到兩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婚姻的幸福否也關係到下一代的生活。所以,對於婚姻,不一定只看中情濃,還需要關注兩個人對生活的態度。

婚姻生活中夫妻兩個人對生活態度很大程度影響婚姻的質量,夫妻中比如有一個喜歡乾淨,另一個喜歡馬虎,有一個對人生有著追求,另一個則隨波逐流。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時會出現一些矛盾的。

婚姻是以愛情開始,但不是以愛情為生活的全部。生活習慣,對人生的要求,方方面面都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

對生活有著相同追求的人,得到婚姻幸福的可能更多一點。

生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好好工作、好好學習,有追求、有努力、有奉獻。

選擇離婚的兩個人,做出離婚這樣的決定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個人的幸福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去花時間維持,也需要寬容。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實在很痛苦,離婚反倒是最好的一種方法。但是離婚後,不能自暴自棄,還是應該要求自己認真去生活。

一個有著責任、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單身父母,比在一起天天互相指責的父母,可能對孩子的生活和啟發更好一些。

無論是在婚姻裡或婚姻外,做好自己,是非常必要與重要的。


花澗靜思情常在


大人們不離婚都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小算盤與懦弱。如果兩個相互厭恨的人勉強將就在一起,家庭的氛圍不僅不會為孩子好,還會害了孩子。

我同學的一個九歲的女兒跟她媽說“如果你真的覺得跟爸在一起很痛苦,你們不如離婚吧”,後來同學果斷離了婚,結果是那個曾經把家當賓館的男人,那個從來都沒有周末帶娃兒出去耍過的男人,在離婚後每週都帶娃兒出去耍。

當然,我這同學是有實力果斷離婚的那種。除了娃兒,啥子都不要,離婚後一週,全款買房一套。所以說到這,很多人不離婚,其實是不確定離婚後會過得更好。


平凡生活百家事


身邊真的有幾對這樣的夫婦,孩子前腳結婚他們後腳離了,孩子拿了大學錄取通知他們接著就去民政局了……

私底下,我們也聊過,前半生都過來了後面這些年那麼難湊合?孩子長大了對父母離婚容易接受了?

把身邊三個有代表性的家庭,分析給大家,希望給大家一些點悟。以下簡稱甲乙丙:

家庭甲,兩當事人現在將近七十歲了,離婚也是二十年前的事,因為是我姐夫的哥嫂,絕對也算第一手資料。甲夫妻的離異是在兒子十八歲開始參加工作,原因是性格不合,彼此看不慣,吵架更是家常便飯。想離婚的念頭在夫妻雙方心裡壓了很多年,沒有辦手續的原因是,丈夫在單位有個頭銜,屬於權高位重的一類,離婚畢竟不是很光彩的事,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個人綜合勢力,影響到仕途是表面問題,潛在顧慮是影響到後期兒子工作安排。二十多年前的社會體質和現在不一樣,也屬於特殊時期的特殊剪影,後續發展的軌跡是,兒子如願有了理想工作後結婚生子,丈夫很快成家有了幸福生活。妻子一直獨身至今,偶聊到這個話題,我問後悔過沒?回答的字正腔圓:他過的咋樣與我無關,我做的決定從不後悔!

家庭乙,我的死黨夫婦,起因是死黨無意中看到丈夫一條短信,儘管男方矢口否認,從來就沒啥小三小四,向來眼裡揉不進沙子的死黨,從那以後整個人都是崩潰的。能順利走進民政局,是高考結束後兒子的鼓勵,與其每天這樣猜疑焦慮,不如你們早早散了各奔東西!兒子大學遠走高飛,死黨丈夫多少次託人也上過門要求複合從頭來過,奈何我這死黨吃了秤砣鐵了心,兒子都支持我,誰還稀的和你過!

家庭丙,女兒結婚度蜜月回來,父母已經把手裡的小本變了顏色。這一對是我鄰居,自由戀愛,衝破家庭阻力走到一起,按理應該活成比翼鳥連理枝的幸福,事實卻沒有。據算命先生說,命裡他們該在一起,而且就該打,咋打也不離不了那種。到底還是打散了,堅持到女兒結婚,是為了讓孩子有個體面的婚禮,打小沒有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畢竟在人生一次的大事上,對閨女有個交代,沒有遺憾,也是兩個人難得達成的共識。

以上幾個代表性家庭的共同點是,離異都選擇孩子成年以後,成年的孩子,退離了對家庭的依賴,心理上更加成熟,能更客觀的分析家庭問題,理性的看待父母的家庭幸福感,並能給出很多合理化建議。他們強調自我重視個人感受。與之相對稱的,是父母如果在孩子年幼時離婚,某種程度上,成長過程中孩子難免會有心理陰影,尤其心理疏導不好的話,孩子甚至會有性格不自信多疑,孤僻不合群等眾多負面影響,安排在孩子成年後離異,父母的思想負擔相對較小,經歷歲月沉澱,也能較輕鬆理性的規劃後面人生。

(很高興能和大家在情感領域進行切磋交流,希望能相互關注彼此鼓勵!謝謝大家)





用心成長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離婚率的問題。現在跟改革開放前相比,離婚率呈現直線上升趨勢。1978年國人的離婚率約0.2%,到了2017年已經達到了3.2%,上漲了近20倍。

離婚率上漲了,說明了什麼問題?你可以說是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大家都追求自己的幸福,兩個人在一起過得不開心,那就分唄,反正有能力再找。而改革開放前大家肚子都填不飽,誰還會去考慮離婚,湊合過一輩子唄。其實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如下的原因:

其一,現在離婚高的多是兄弟姐妹少的,從小在家裡生活安逸,兩口子在一塊生活,有了磕磕碰碰,誰願意服軟?

其二,現在男多女少,再加上女人地位提升了,所以現代的女人不願意虧待自己。結婚後好多人不願意過柴米油鹽的日子,她們喜歡浪漫,自然少不了跟婆婆公公有代溝,不開心那就離唄。反正稀罕老孃的男人大把在。

其三,現在社會攀比風強烈,男人要是沒本事,過不了幾年,最初的海誓山盟就變成了笑話。

所以,在現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很多人離婚是不會太猶豫的。而確實有一些人,他們還能考慮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暫時離婚不離家,等到孩子長大了,理解父母了,再徹底分開,也是有的。但其實這期間他們的婚姻已名存實亡,平時各玩各的,也是雙方互不干涉。





斯世如水此生如煙


有些人為什麼等孩子長大了離婚呢?因為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思想也慢慢變得成熟了,最好的離婚年齡是孩子6到12歲,還有就是18歲以後,零到六歲的孩子這時候需要父母的陪伴,六到12歲孩子基本上已經穩定了,12歲以後就是青春期,這時候的孩子, 對家庭父母,自己的認識,比較敏感,也比較叛逆,這時候的孩子如果,不好好的處理好關係的話,毀了孩子一輩子,18歲以後他已經是個成人了,相對於青春期,他的思想比較成熟了,他能理解了,父母真的不合適的話,離婚也是可以的。

如果確實兩口子,經常吵吵鬧鬧的話,家庭暴力或者家庭冷暴力,那就趁早點離婚吧,這樣對孩子也不好。如果家長的三觀真的不一致的話,確實對家人挺不負責任的話,那就趕快離婚吧,也許離婚對孩子是最好。



其實那真是一場夢


想要孩子大了再離婚的原因無非就是覺得孩子長大了,心理生理方面的承受和認知能力都比小時候強,這時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會那麼大。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想法表面上看來也許是個好辦法,但是也是有很大的隱患。

夫妻感情確實已經破裂,那麼這個家庭的氣氛他沒什麼溫暖和幸福可言,孩子在一個冰冷的家裡長大,對他幼小的心靈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傷害,而小時候正是孩子性格方面塑造的關鍵時刻。

如果實在過不下去了,應該儘早離婚,無論孩子跟著誰,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會少的,這樣孩子也有安靜平和的生長環境,大人也得到了解脫!



盛開的你呀


很多人就覺得這樣做的話是對孩子的負責任,但是我想說的是,你連這你在眼前和你一起潼關苦,一起把孩子養大的人,你都照顧不好,你都相互不能理解,相互都不能包容,相互不能扶持,走下去,你談何出去跟別人能夠過得更好?有些人總是站在這山,覺得那山高,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考慮自己有幾斤幾,是不是我們膨脹了?是不是從來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難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對我們的孩子也好嗎?所以得現實社會當中你們在一起撫養了孩子,那麼多年都沒有培養出來感情,你覺得你在社會上又重新找一個有感情對你負責任的人,真的是談何能力,珍惜當下,不要再做春秋大夢。


農民金鈴


為了孩子而搭夥,在一種責任的束縛下勉強度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姻。

孩子大了,選擇離婚吧!其實有的人在生活中早就失去了婚姻本有的幸福和甜蜜,但他們仍舊過著看似甜蜜的日子,這是一種責任。責任的背後是孩子,當兩個人有了孩子的時候,婚姻就不只簡單的定義在兩人的世界,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出發。童年是一個孩子享受家庭幸福的最美好時刻,因此很多不幸福的婚姻選擇了將就,這就將就是出於一種責任,一種對孩子成長和未來的責任。





小小小歐陽


等到孩子大再離婚。一是對孩子負責,叫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二是,孩子大了,對婚姻和愛情有所瞭解。



呂翔


雖然夫妻感情不好,但孩子小,不忍心骨肉分離。當孩子長大後已無牽掛,此時夫妻關係若無改善,離異是順理成章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