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肿瘤医生如何做到“防癌抗疫两不误”?一起来看看潘宏铭教授的建议吧!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特殊时期,肿瘤专科医生要做到防疫、抗癌两不误,医疗任务和压力都重大。与一般人群相比,肿瘤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较差,可能更易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且感染后病情更为复杂,症状更加不典型,治疗上更加棘手。截止到2月14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而普通病房或普通门诊的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医学界”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潘宏铭教授,针对肿瘤内科医生防控新冠肺炎,看看他给出了哪些实操性的建议,邵逸夫医院的医生们又做了哪些有效的防范措施。

专家简介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潘宏铭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胃癌诊治规范制定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支持和康复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指导中心主任。1997年在美国Loma Linda 大学肿瘤中心进修肿瘤内科学,2008年在美国Mayo Clinic肿瘤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Q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防控新冠肺炎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医院各个科室的运转是否受到疫情影响?

浙江省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排第4位,但目前仍然保持在医护0感染,0死亡,医务人员也未出现非暴露的感染情况。这是由于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准备工作,从上到下每个部门的工作非常畅通。

就邵逸夫医院来说,发热门诊非常规范,对应措施也非常到位。一旦确诊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送到定点的重症接收医院,非重症则送到其他定点医院。自大年初五起,门诊部门就正常开放了,住院部主要收治急诊病人、限期手术以及限期治疗的病人这三类。除急诊病人外,肿瘤病人占比很大,肿瘤内科住院病人就占到整个住院病人的21%。如果算上放疗科、肿瘤外科的病人,可能占比要到2/3。

目前,在医院的防护物资充分的情况下,正有序地推进各个科室的正常就诊工作,开放50%的床位用于普通病人收治。一方面,对于一部分可以延期就诊或者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的病人给出延期来院的建议。另一方面,邵逸夫医院已经派出超180人的医护团队前往湖北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而整个浙江省也是全国派出医疗队人数最多的省份。而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做到了保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完成了日常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Q2:非重疫地区的医护人员如何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控措施?肿瘤内科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肿瘤治疗一年365天无休,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国家和省卫健委在政策层面上多次提出确保医务人员0感染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达到的目标。如何将其变成可施行、可落地、有标准流程的防控方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医护人员感染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非发热门诊的常规门诊区域,由于这类病人没有症状或者在潜伏期去就诊,自身没有意识,导致感染了相关的医护人员。

肿瘤病人出现类似新冠肺炎发症状后,会认为是癌性发热或是抗癌治疗出现的并发症,没有进一步排查是否是新冠肺炎,从而感染了肿瘤医生的这种情况甚至也存在。那么,肿瘤医生如何做到“防癌抗疫两不误”,我提出了五个“四”的防控措施:

1. 实施“四关”:

  • 第一关为门诊大厅或住院部的发热筛查:有发热患者,建议转入“发热门诊”初筛;并询问患者及陪同人员14天内有无湖北省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疫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及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 第二关为门诊护士台或住院部护士收治的发热筛查:进一步进行患者及陪同人员的流调。并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判断有无上述情况。对进入病房的所有人员测量体温,体温升高者拒绝其进入病房,建议到发热门诊进一步筛查;

  • 第三关为临床一线医生在门诊/病房就诊时的流调工作、有无发热等。如有以上相关症状和经历,禁止住院;

  • 第四关为临床医生在病房查房时再次询问全面了解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防止同病房交叉感染。

通过“四关”的排查,对疑似感染的肿瘤内科急危重症患者,应通过呼吸科和/或感染科会诊,转入隔离病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进一步行胸部CT扫描进行排查;如确诊,需转至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对于合并发热的肿瘤患者,如疑似或待诊病例,肿瘤内科医师经过充分防护后,前往发热门诊或隔离病房进行会诊。发热合并急危重肿瘤内科患者,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在发热门诊或隔离病房,必要时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单间隔离治疗。肿瘤内科医师经过充分个人防护后,前往会诊。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2. 实施“四固”:

既往医院“全院收治,专科化、ATTENDING小组管理”的模式,在疫情期间很容易发生医护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提出“四固”方案:

  • 第一固:固定楼层收治专科病人。肿瘤内科专科住院患者人数超过楼层收治能力时,经医院讨论暂用相邻楼层相对宽裕科室的病房,但需固定医疗小组。

  • 第二固:固定Attending管理固定的病房和病床。每个Attending组分管的病房和病床数,确定数量后报医务科备案;避免同一病房里Attending小组交叉查房,床位协调处负责收住病人的总量控制和固定楼层收治。

  • 第三固:固定医护人员管理相应病人。护理部根据每个Attending分管的病房情况,安排相应固定的护理人员。

  • 第四固:病人固定床位避免转楼层转病房。

3. 实施“四减”:

  • 减少并限制病房探视:建立定时、定人探视制度,一般不陪护,重症限一人陪护,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 减少来院就诊次数及门诊咨询:实施网上问诊,与主管医生线上沟通;为长期口服用药的患者开通3个月的长处方特殊通道;

  • 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患者并减少住院天数:病情稳定的慢性肿瘤患者,建议择期入院治疗;需要密切观察随访的,采取就近原则,常规检查在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必须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建议在当地医院的肿瘤专科接受治疗后,等疫情好转后再回到本院治疗。住院期间,尽量减少住院天数,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 减少不必要的医务人员交流,同时舒缓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4. 严控四“转”:

严格控制转科室、转楼层、转病房、转医疗组,最大限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如会诊科室、病房、楼层发生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医护人员需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保护性隔离、治疗。

5. 严控并四“防”:

  • 预防院外的感染:实施医务人员每日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原则禁止参加聚会聚餐、外出开会等活动,确有需要应医院及科室审批备案;

  • 预防院内的感染:如员工出现发热或没有发热但有呼吸道症状,立即与其他医务人员做好隔离,并到专设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诊区就诊,必要时居家或院内专用病房进行医学观察隔离。严禁患者私自离开医院,医生不得允许患者请假外出。加强病房消毒、通风,严格医疗废物管理。病房不加床,减少疫情发生及传播可能性;

  • 加强防护及排查工作:协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感染科做好与该医务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人员的排查;密切接触的医护及其家属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医学观察隔离;

  • 加强医生个人的防护:临床诊治过程,肿瘤内科医生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执行严格手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分类诊治,根据不同暴露风险分级防控。

肿瘤内科医生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五个“四”字方针有效防控

Q3: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属于易感人群,在这种特殊时期,肿瘤患者该如何保护好自身?

对于那些需要拟行手术、放化疗、定期复查的肿瘤患者,是否该延迟来院就诊时间?您有什么相关建议?

肿瘤患者由于T细胞耗竭、放化疗、营养不良等原因会引起免疫力低下,属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因此,对于肿瘤人群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更要防止其在社区感染、就诊过程中感染,加强洗手、消毒等日常防护措施,一般情况下不要出门。

而拟行手术、放化疗以及新诊断的肿瘤病人,不能错过治疗的最佳机会。对于这类病人,我们也有相关建议:第一,网上预约挂号,减少医院停留时间;第二,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需全程戴好合格的防护口罩;第三,就诊过程中,医患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第四,陪护人员不要过多,一个就足够;第五,有咳嗽、发热、胸闷气结等症状的肿瘤病人首先去发热门诊。一定要确保医院的防线不被突破。

肿瘤患者在家保持良好心态,不听信谣言,加强身体锻炼、营养补充(也可咨询医生开营养补充剂),对于提高免疫力也有一定帮助。来院治疗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治疗,我相信肿瘤患者都能够平稳地渡过这个难关。

肿瘤患者和肿瘤内科医生都作为高风险人群,需加强个人防护,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不信谣、不传谣;自身加强防护,做到勤洗手、戴口罩;调整肿瘤专科一线医生的个人心态,调整作息时间,加强自身锻炼,尽可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到心中时时有“防疫”、“防护”这项任务,万众一心、科学防治,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