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子女,总是被父母拿来跟别人比较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段勇宾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式。

每一个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在孩子小的时候习惯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思维模式,学习方法等不是相同的。但家长们想不了这么多,就是喜欢把别人家孩子的长处跟自己孩子的短处比。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抵触心理,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但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


水云间219


我是个外向的男孩,打小就调皮捣蛋,属于不好管的那一类!父母总是拿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训斥我!

上学了,学习不专注,成绩肯定不是很好但老师在父母面前夸我很聪明!父母总是拿邻居的某某同学:你看人家小明,一放学回家就懂得写作业,你就知道玩!

大学毕业了,父母给安排的工作没有遵从,我自己应聘了几份工作,也总是跳槽!父母饭前总是嘟嘟:你看你还是不踏实,跟你同岁的小李都升为市区域经理了!

父母是睿智的,到现在我认为也是种变相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加父母懂得儿女的内心,也不在拿去和他人比较了,自己更能理解了父母的慈心!


蝌蚪长大了


我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拿我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在成绩、生活方面等,希望我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说实话,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受到父母生活的不容易,父母希望我们更有出息,也慢慢的理解了父母当年为什么总是和别的孩子作比较,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大概就是最简单、最笨拙的希望我们变得更好的方法了吧[委屈][委屈]



竹马同学诶


“你要是觉得别人家孩子好,你去找她给你当孩子呀?生我干什么?”这是我当时最想跟我妈说的话。现在我也为人之母,我偶尔也会半开玩笑地这样说一两句,以我现在的出发点,我认为父母这样说是为了刺激孩子也跟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改掉坏毛病。我的孩子会说:“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僵住了,知道这样的比较没有任何作用,徒增反感!


角落里的小女孩


我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老了跟着我养老,她一说谁谁家的闺女可勤快了,谁谁家的女婿很懂事了。我就一句话,那你去他们家养老吧,总喜欢干扰我们的生活,还喜欢接话,不过家有一老就有一宝,老妈爱干净,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很多时候她唠叨她的,我们玩我们的手机,根本不听


小月亮625


这个我是亲身经历。小时候父母总是说 谁家的哪位多听话 勤快。自己那时就是想,她那么好那你去认她做女儿呗。不喜欢这样的比较。

长大了,父母又会说谁家买房买车了很有出息,自己的心情还是会被影响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无需比较。小时候我们没有说别人父母怎么厉害,都是会喜欢自己的这个家庭。那么父母也不该这样来比较,有时候可能是我多想了,会以为父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或者暗示我们也要买这些。

其实,现在心态好很多,他们比较就听听就好了。毕竟天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女生活的好,也没有其他恶意,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或是一种鼓励 或是一种期望。换位思考,多理解他们,不去计较这些事情,其实也就那样。


小苹果在深圳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也会拿自己和别人比,那个时候也不懂什么孩子会情绪低落,没自信等心里波动,就看孩子怎么自己调整和理解并努力,父母也是给你一个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吧。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是心里就脆弱还是父母太严厉,批评了以后情绪低落,生气,还有更严重的自杀等心里问题那么多。都不敢批评了。


秦花梅


首先,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试问,谁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家长们在看到自己子女在某些事情上,譬如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缺点、不足时,总是想给自己的孩子们找一个标杆,作为参照,以试图改变孩子,促使他们能够进步。其用心良苦,作为子女的一方一定要虚心听取,不要抵触、反感。

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父母一方,要切身立行,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给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对错,识别好坏、美丑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有些家长在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后,总是拿东家、西家的孩子的优点作比,殊不知,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对那些处在叛逆期的小孩子来说,他们会有一种想法,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了,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错误和消极的想法,这是任何家长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我想教育孩子正确的方法是:在看到孩子的缺点或不足时,要和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沟通,不要一味先拿别人作比,在指出孩子的缺点的同时,不忘表扬孩子的优点、长处;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人各有志,目标有大有小,能力参差不齐,只要孩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比什么都重要。


刘新泽


自古以来,每个人的父母的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父愿子成龙”。

我们每个做父母亲的对子女有这个愿望当然是好的,在父母身上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必须把子女教育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材。

至于拿自己子女跟别人的比较,跟那些敬敬业业、诚诚恳恳,尽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去发挥自己的力量和作出应有贡献的人比较,这就是对头的,这样的父母真的是愿子成龙。

但现在也有些就不同了,只要赚得钱来,随他(她)干什么都行,属于这种人我们就不用去比较了,这种人将来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是会成为法律的罪人。所以我们对子女教育必须遵纪守法,这是为人的头等大事,只要自己子女尽到他(她)们的努力和争取,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必跟别人去比了,更不要想着没干大事和当老板,只要走在社会主义的正轨道上,你做父母的应该是心满意足了。


戴松道


或许我们曾经都过这样的经历,被自己的父母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父母希望通过在与其他家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过程中,给我们予以激励和榜样,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同。

在被父母的不断比较中,自己心里十分压抑,且总给自己一种别人的优秀自己的缺失,就像一个皮球在外部的压力下在缓慢的漏气。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或者给打气,那么就会慢慢瘪下去,变得不自信,自卑乃至自闭。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定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经常得到别人的信任、赞美和支持时,她就会增强自我价值感,人变得自尊、自信,并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父母及时的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肯定,会不断的增长孩子的自信和行为。

在此我们也希望天下的父母在与其他人做比较的同时也多多的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给予一定的肯定,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十分好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