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物流企業該從哪些角度覆盤?

編者:有數據顯示,在本次抗擊疫情的十幾萬逆行戰士中,物流司機竟僅次於醫生、防疫專家,排在馳援人群中的第三位。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月14日,公路運輸車輛累計向湖北運送醫療酒精、消毒液、醫療器械、口罩、測溫儀、應急帳篷、防護服等疫情防控物資及相關生活物資13.73萬噸。物流早已不是簡單的物資流通的一個渠道,而是作為國家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成為經濟流通、社會流動、生活保障不可或缺的基礎依賴。

這次疫情的突襲,凸顯了供應鏈物流的價值,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物流行業企業需要強化的能力和發展方向,這或許也是物流企業覆盤回顧的關鍵點。

供應鏈物流的全環節、全鏈條解決方案能力凸顯

疫情下,物流企業該從哪些角度覆盤?

據網上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物流企業在運輸、配送、跨境、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都有極強的競爭力,也出現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具備全環節、全面的供應鏈服務能力,在任意情況下都能承擔緊急相關使命的企業依舊稀缺。

這種服務能力表現在於,無論是針對不同行業的到倉服務、倉配服務、逆向服務等一站式全鏈條解決方案,還是在應對突發物流需求時,從預測,採購,生產,物流交付全鏈條都能快速提出供應鏈解決方案的能力。

比如,物資供應的問題、倉庫管理的問題、捐贈對應的問題、貨品有效性的問題、物流調撥分配的問題......

在此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不管是京東物流還是順豐,都在通過自身的優勢深入到供應鏈物流裡面去,打造一條從供給到物流交付的全鏈條解決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應急物資運輸以及居民生活。

相對於點到點的運輸,疫情之下,供應鏈物流涉及到物資產能、庫存、調撥、分配,更加考驗技術、基礎設施以及統籌能力,這是一般中小物流企業,甚至加盟型物流企業都難以解決的事情。

物流企業需要強化哪些能力?

疫情下,物流企業該從哪些角度覆盤?

此次疫情的突發,也考驗了物流企業面對突發事件的基本解決能力。這也為物流企業強練內功,積極覆盤提供了一定參考。

供應鏈能力。這也是對物流企業來說最基礎、最重要的方面。以順豐為例,面對突發事件的人手短缺、道路封閉、運送方式複雜等突發情況,順豐充分調動了分佈在全國倉網等物流基礎設施;採用航空、鐵路、公路整車靈活組合發運+六張網絡(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相互協同+本地倉短鏈配送的方式,來保障物資的物流發運需求。這就要求供應鏈物流企業具備完善的供應鏈能力。

合理統籌運力資源的能力。以京東為例,面對突發的疫情,京東物流把物流短鏈、智能、共生的理念在應急物資運輸上進行充分發揮,比如在短鏈上,具備直達武漢市內醫院、慈善機構資質的車輛,完成一站式送達,減少中轉;不具備武漢市內行駛資格的,以高速口、火車站為集散中心,以最少的搬運次數完成貨物交接。在共生上,與中鐵快運、順豐、中國郵政等行業內企業共享運力資源,實現物資運輸效率的最大化。

物流科技創新能力。對於物流行業而言,用戶的“需求”是動態上升的,未來只會向著更加垂直、更具效率、更為安全的趨勢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柔性自動化、自動駕駛以及生物識別等是物流業五大科技,這些前沿科技也將持續推動行業智能升級。這五項技術目前已經被應用於行業的倉儲、運輸、分撥、配送、通關、包裹等物流全鏈路環節。

比如配送環節,京東物流有一個被定義為“第二條增長曲線”的物流技術。即無人機配送技術,此外還有物流配送機器人可進行安全配送,這將為物流行業的“最後一公里”帶去全新的解決方案;再如倉儲環節,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倉庫內的移動路線更合理、分工協同運作更快捷、分揀速度更快,提高倉儲利用率。未來隨著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商店等技術集成的成熟化,將極大改進現有物流運營模式。

先進科技與傳統物流融合是大趨勢

疫情下,物流企業該從哪些角度覆盤?

縱觀整個行業,粗放式的擴張將會逐漸被摒棄,各大物流巨頭開始往高效、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將尤其以5G+智慧物流領域的佈局最受關注。

當前,先進科技,諸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移動技術加速與物流和供應鏈融合,成為保障物流運行高效、穩定和安全的利器。無人機、無人倉、無人商店等高科技物流場景開始改變物流行業的形態。

從市場需求來看,用戶越來越需要柔性化、敏捷化、可定製的物流模式,傳統的技術手段和人工模式難以滿足當前用戶的需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先進科技與傳統物流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這其中體現最明顯的將是智慧物流的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一是連接升級,有機構預測未來五到十年,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將進入成熟期;二是數據升級,隨著信息系統的建設,數據對接協同終端普及,數據全面做到可採集、可錄入、可分析,預計未來五到十年,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高;三是模式升級,預計未來五到十年,像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四是體驗升級,未來分佈式的物流互聯網將更加接近消費者,全面替代集中運作方式;五是智能升級,未來五到十年,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五臺左右,徹底改變傳統物流基因;六是綠色升級,預計未來五年,綠色包裝、綠色倉儲將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結束語:物流行業既有的粗放增長和簡單服務不可持續,也無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改變發展方式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規模化、科技化、專業化將是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供應鏈物流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下,基於物聯網大數據的智慧物流也將是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隨著物流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結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與物流業的進一步深度融合,這些都將對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積極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