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甲午战争,我国战败损失了几条船,为什么最后割地赔款?

今明212551462


当年的甲午战争,清政府花费重金建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清廷输过了最后的家底,山穷水尽。

清政府在与日本谈判议和的过程中处处被动,几乎是任由日本人漫天勒索,最终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迫接受包括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赔偿两亿两白银等条款。丧失领土之多、赔款数额之巨,都创造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记录,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在这之后,西方列强纷纷跟进,掀起了新一轮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灾难,中国由此而彻底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宇宙颗粒


甲午海战的失败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战,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这已经不是损失几艘战舰的事情了。

家务战争的失败也变相的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随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再一次让中华民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并且大清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彻底的走上了亡国路。

割地赔款的原因:

一、满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

在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下,清政府虽然对日本的侵略保持有戒备之心,但这种戒备并不彻底。甲午战争开始前,清政府内部还围绕着求和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虽然最后主战派取得胜利,但以慈禧、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求和派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西方国家在战争中的调停对这种妥协求和的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大清政府一直都没有没有形成统一的积极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这与日本坚定侵略大清的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清军军事素质很差

与日本相比,甲午海战前中国的军事制度是当时最落后的制度。虽然清政府创办了新式海军统领部门,但海军衙门却没有统率各海军的权力,各支海军互相不服气,被各地方大员所掌权,以至在甲午海战中互不援助。陆军除了采用洋枪、洋炮和改练洋操外,并没有任何实质军制上的改革。湘、淮等军派系较重,战争发生后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指挥,最后被敌人各个击破。

三、政治上的因素

甲午战争钱,大清政府内部存着严重的帝党和后党之争,这种争斗影响了各方面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且,大清内部政治上的腐败更加严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海军的建设。当时北洋海军马上要形成规模时,李鸿章却用每年400万两的经费用于修建颐和园,以至于使北洋舰队在甲午前夕无论在舰龄、火力和速度上都落后在日本海军后面。

四、大清政内部财政危机

财政上的危机已经北方交战区的灾荒等因素对战争失败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借钱。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这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公元前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很多人的了解不全,认为甲午战争只有一场甲午海战,实际上甲午战争中早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陆军的失败,黄海海战固然有损失,但是并非全军覆没,真正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陆军的失败。

近代明治维新之后,日军的扩张战争也随之开始,根据日本在战国(日本战国)时期制定的统一世界略,“欲要政府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要征服中国,必选征服满洲(东北);欲要征服满洲,必先征服朝鲜。”日本便开始干涉朝鲜的内政,而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干涉朝鲜内政,势必加剧中日之间的矛盾。

1894年日本接着朝鲜内乱,趁机向朝鲜派遣军队,而此时清朝也应朝鲜的要求,派遣军队入朝,中日双方在朝鲜的军队摩擦不断,造成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两天之后,日本又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

海面上的战争并没有因此结束,1894年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最终的对战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从海战的结果来看,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从此就没有发生海战啦。

相比海军的激烈抵抗,陆地上的战争,可谓是一泻千里。陆地上的战争从1984年7月25日,战争爆发的地点就是朝鲜首都平壤,当时双方人数差不多,而且朝鲜人还帮助清朝军队做内应,但是战争刚刚爆发,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随后又临阵脱逃,清军一败涂地,随后日军占据平壤。

平壤之战失败后,清军用六天时间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而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之后日军就分两路进攻中国国土,一路是鸭绿江,一路是从旅顺登陆。

日军两路进攻我国,清朝却是节节败退,在鸭绿江防线上日很很快占据了九连城、安东县、大东沟、凤凰城、宽甸、岫岩等地,而旅顺方面日军成功登陆,并且很快战略旅顺,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旅顺口失陷也就意味着日军在渤海湾有了根据地,随后日军发起了对威海卫的抢夺战,虽然北洋将士拼死抵抗,但是也在一周之后,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日军在威海卫炮台上将北洋军舰逐一击沉,北洋这才全军覆没。

北洋海军覆灭,清朝最后的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啦,而陆军的一败再败,清朝更是不敢言战,所以就出来求和,最后就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才有了割地、赔款等一系列耻辱。


帝国烽火


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包括广东水师参战的3艘巡洋舰在内)除了练习舰“康济”外,其他都在战斗中损失或者被日本俘虏。

在丰岛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广乙”重伤以后抢滩,为了防止日本利用,管带林国祥下令将“广乙”焚毁,而运输舰“操江”被日本俘虏。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共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巡洋舰。在刘公岛保卫战中,“定远”、“来远”、“靖远”、“宝筏”、“威远”、“利顺”等舰,其他没有在战斗中损失的军舰在刘公岛沦陷以后也全部被日军俘虏。最后因为要搭载丁汝昌等人灵柩和岛上将士出岛,伊东佑亨决定将练习舰“康济”交还,其他被俘军舰和辅助船全被编入日本舰队带走。

至于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原因主要是打不过。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在海陆两个战场清政府都遭到了失败。特别是陆战清军一再溃败,不要说打胜仗,能挡住日军攻击一天以上的也只有平壤之战而已。日本不仅顺利突破鸭绿江防线,夺取了海城等地,还有余力分兵登陆攻击旅顺、威海。清政府虽然抽调了淮军、湘军等部投入战斗,但是毫无起色,一败再败。

等到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后,渤海湾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打开,日本可以随时登陆进攻北京。而对于慈禧和光绪来说,一旦北京被攻占,那么清政府将威信扫地,对于自身的统治不利,所以不愿意再打下去,急着求和了。


不沉的经远


甲午海战基本上把大清建立的北洋水师打的全军覆没了!也失去了对威海卫的制海权!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军制

  日本人师从普鲁士,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兵役制度和部队架构。各师团的士兵受过良好训练,各师团兵种齐全,火力搭配适合,协同作战能力强!清军主力是淮军,各营人数不统一,训练不统一,号令方式不统一,无法形成有限攻击!

第二,军官团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效仿德国组建了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所有军官都受过正规化训练,而且多年教育之下,训练有素。清军的提升途径主要是裙带,而且军官缺乏训练,不理解现代战争的主要格局!军事素能落后!

第三,武器

凭心而论,清军的武器装备并不落伍,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混杂,枪械种类过多,后勤复杂,打起来以后难以补给。

第四,士兵训练

清军缺乏训练,往往一看到对方就开枪,结果是早早把子弹打光。而日军步炮协同更好。

第五,情报

  日军布设的有效的情报网,对清军分布、地形地貌了解深刻,而清军是没有准备的强攻蛮干。

第六,将领素质

  日本人远远领先,普遍具有国家观念,愿意为国献身,而清军将领一旦见识不好,马上就跑。

第七,最高指挥机关

  日本大战之初就组建了大本营,有完善的参谋体系,清朝这边还是几百年前的老套路,皇帝下指挥!

第八,重视程度

日本在发起战争之前有充足的准备,思想上高度重视,经济上大力支持。很多从官员到百姓省吃俭用购买军舰!大清则是表面上能过的去,有个海军有些军舰就行!经费挪用他出!老百姓苦不堪言!上层官员徇私舞弊!

  甲午战争是近代军队对封建军队的对抗,是一种不对称的对抗,清朝的失败理所当然。

  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结果

 清朝派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近代史的一个深沉的烙印!时刻告诫!落后就要挨打!谋发展!利国民!





迷彩青春梦


如果你了解甲午战争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情况,你就也会认为:清廷已没有选择余地,只有答应日本割地赔款的要求了。

甲午战争,不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陆地也受到攻击,京师受到威胁

日本在占领朝鲜全境并掌握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以后,并未就此停步,又继续向中国的陆地进逼。

9月26日,日本侵华第一军从朝鲜的义州向清军的鸭绿江防线发动攻击;第二军出大同江,南攻辽东半岛。27,攻陷虎山;28日,中国守将逃亡,日本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九连城;同日,又攻陷安东(今丹东)和花园口。十月初七,我大连失守;二十五日,旅顺沦陷。

(旅顺沦陷,日军犯下滔天罪行)

一路上,日军烧、杀、奸、掠,无恶不作。12 月25日,日本侵略者攻陷成山和荣成县城后,由陆路向西挺进,中国守军屡战屡败,威海卫后防诸要塞全部落入敌手。

日军在进攻山东半岛的同时,中国军队在辽东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均告失败。之后日本又分三路出击,清军一路溃败。虽然有广大爱国官兵自发地抵御日军,但还是没有阻挡日本侵略者占领整个辽东半岛。

所以,不要以为甲午战争只是损失那几只舰船,只是海战失败而已。

鉴于当时的国力,中国已无力再战

此时清政府早已外强中干,自恃的“上朝天国”已不复存在。闭关锁国 ,失去了与西方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此时西方世界早已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行列。而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或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停滞不前,根本无法应付外面世界的巨大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大量白银外流。清朝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国力日渐衰微。只是几千年强大的家底,才维持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现状。

而北洋舰队,是中国几乎“掏家底”从德、法等国购进的“先进武器”,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但却在甲午战争中败了个精光。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是亚洲第一个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甲午战争,中国海、陆战争均告失败。若不割地赔款,那就再战,中国还有获胜的希望吗?

你认为此时中国还有人力物力财力再来一战吗?

台湾、辽东半岛已经落入敌手,不割让又能怎样?难道还能要回来吗?

日本侵占了辽东半岛。清政府请求英国、沙俄以及列强“联合调停”均失败以后,转而请求美国出面调停中日争端。美国为了从和谈中得到好处,表示愿意出面斡旋。

美国训令告诫日本:战争要适可而止,否则,“如果中国被打败, 英、法、俄、德等国将以维持秩序为名,瓜分中国 ”。此时,日本感到目前还没有能力独占中国,便同意了与中国议和。

但是,此时日本还没有占领威海卫,摧毁北洋舰队,便以中国代表张荫桓、邵友濂身份太低,不够资格为由,反诬中国没有和谈诚意,并指定李鸿章作为谈判代表,故意拖延和谈进程。

在次期间,日军加速摧毁了北洋舰队。同时,为了割占中国台湾的目的,29日,又攻陷了澎湖列岛。

所以,在签订和约前,日本已经实际占有了辽东半岛和台湾。即使不同意割让,也要不回来了。

清廷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主和派占上风。

在战前,清廷就出现“主战”和“主和”的两种声音。主和派是慈禧和奕䜣、李鸿章等握有实权人物,而主战派是光绪皇帝和翁同龢等文职官员。

慈禧一开始还有“战而后能和”的想法,但海军惨败,又传来日军侵占旅顺口的消息,慈禧太后更加气急败坏,认为国事到这种地步,完全是由于听从了主战派的意见所导致。

11月18日,慈禧太后竟侵越皇帝权力,做出了打击主战派势力,加强主和派势力的一系列措施。

慈禧太后“崽卖父田,不知贵贱”,不在乎割让土地,只要能保住京师之地,保住她的皇权,其它的都OK。

而经过慈禧的一番“布置”,主和派势力更加壮大,主和派更加不成气候。面对日本的割地赔款条约,主和派已经“人微言轻” ,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也阻挡不了了 。

同胞们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不要再谈什么“甲午战争只是损失了几条舰船,为什么还要割地赔款”这个问题了,那已经成为过去,那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应该着眼的是现在和未来,富国强兵,再不受列强欺负。当然,这笔帐,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都应该牢牢记住, 不要忘记曾经的耻辱。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若落后,就会挨打。这就是“从林法则”!

朋友们 我是“衡阳泉湖人历史观” ,我今天还写了一篇关于甲午战争之前的细节 ,明天还准备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谈判的细节, 如果哪位有兴趣, 可以点击 “关注”我。


衡阳泉湖人历史观


甲午海战中国损失5艘战舰,整个甲午战争结束,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只留下一艘训练舰“康济”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