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中国古诗词众多,而中国人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有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多多少少都能吟诵出一两句经典的诗词歌赋出来,不得不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深入到骨子里的。而我们时长关注的各界大佬们也偶有惊世之语蹦出,寻常的诗词歌赋更是不在话下。

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古文化-国学

昨天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了一个微头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诗,也听2很多人提起过,那么你可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上一句又是什么吗?不客气的说,尽管诗词是国学,但是也少有人能够轻易说出那些千古名句的出处,而这一句就是如此。准确的说这句话并不是出自那首名诗中,尽管他它很“诗文”。

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古文化-古今贤文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原句应该是“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出自我国儿童启蒙书目《古今贤文》,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不清楚,那么我说几句大家听过而且非常熟悉的俗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功在当代,造福子孙;以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么一举列相信大家就有印象了,就明白这是我们小时候都学习过的东西了。

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古文化-古今贤文节选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古文化-古典之美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下面是节选的一部分内容,大家可以读读看,还是十分有价值的。

古今贤文(志向篇)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鸟要紧的是翅膀,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不学杨柳随风摆,只学青松立山冈。

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古文化-古建筑

《古今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谈人及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谈命运,还有是谈如何处世,还有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古今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雷军发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知道出处吗?

中华文化

虽然里面的一些东西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并不那么适用,但是也有很多好的东西使我们应该学习推崇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恰恰是在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