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历史上有个小兵得到项羽一条大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其后人出了2个皇帝,12个宰相,是真的吗,当时

来自王者峡谷的射手


得项羽大腿之兵者,名唤杨喜,当时刘邦为早日击杀项羽,曾在军中下过如此赏令“凡鞍下英勇猛武者,如拿下项羽首级,可封万户侯,无论贵贱”,也就导致当初项羽哪怕被农人误导,这些追兵依然是锲而不舍,直至乌江前。

而这位杨喜就是追兵里的朗中骑,他作为不小不大的官,能当朗中骑肯定有过人本领,不然怎可在分功前夕分均到大腿,也是这个大腿,让他荣华富贵,乃至封侯,但说后世出了2个皇帝和12个宰相是不可信。

为争夺功劳分尸始末

争夺功劳的前夕是这样的,项羽于垓下围困,不仅四面楚歌,还面临着人生地不熟的尴尬局面,后因为勇猛过人,带领八百骑兵顺利突围,至乌江时,由于江东好男儿皆死伤全无。

从而导致项羽无脸回去面见一江之隔的江东父老,哪怕乌江亭长已为其安排好船只,他依然选择了自刎乌江,在自刎前,为了却个人恩情,遂将自己头颅献给了吕马童,其一,因为刘邦悬赏的是项羽头颅可换万户侯,其二,吕马童早年有恩于项羽,作为好男儿的项羽,即便死也不愿意欠下这笔债务,遂先献于吕马童。

项羽自刎后,头颅归了吕马童,而尸体却被当时的汉军为争功而自相残杀,死亡数十人后,最终四人角逐而出,那就是杨喜、王翳、杨武、吕胜、四人胜出后,项羽尸体就被残忍的分尸了,其中杨喜,就是后来的赤泉侯。

但说到杨喜封侯之后出现过皇帝和多大12位宰相杨氏,我个人觉得是不信。

为何不可信?

源于中间岁月相差甚远,且无据正显示的确是杨喜之后,如果单论“杨氏”这支姓氏来看,可以这样认为,但这个姓氏就有点广了,不单单就是指杨喜之后。

杨喜这一代及后是出过名人,但仅限于名人,例如杨喜的曾孙杨敞,杨敞为司马迁的女婿,到了东汉年间,杨喜的八世孙杨秉官居宰相,成为杨喜后代中第一个成为宰相的人,杨喜之后的巅峰也就仅限于此。

历史里,杨喜之后很多宗室子孙都是将军、高官,这是有的,但说到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以及后续的很多杨氏宰相,我觉得是不信,毕竟太久远了,虽也姓杨,但并非杨喜之后,我个人觉得是如此,不知道各位意见如何?欢迎评论。


探索历史奇闻


楚汉相争时,刘邦重金赏,谁能拿下项羽首级,就能赏万户侯,另外赐千金。

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他的身体被分成五个人,被五个人获得,分别叫杨喜,王翳,吕马童,杨武,吕胜。

也就是说,杀项羽的功劳被五个人瓜分了,当然谁也没能获得万户侯,而是分给了这五个人,不过,也没有人均分到两千户,而是根据功劳的大小,得到了不同的赏赐,比如最高的就是杨喜,获得了1900户,封为赤泉侯。

五个人也成为汉初封的两百多个后列侯之一。

那这个杨喜又有什么样的经历呢?他的后代又怎么样呢?出的皇帝,又指的是谁呢?

杨喜,是华阴人,也就是今天陕西潼关人,在杜县投奔了刘邦,被封为郎中骑都尉,公元前202年与其他四人斩杀项羽,公元前200年,被封为赤泉侯,死于公元前168年。

他的曾孙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

他的五世孙杨恽将外公司马迁的《史记》献给汉宣帝。

他的八世孙杨震,号称关西孔子,杨震的儿子杨秉,杨秉的儿子杨赐,杨赐的儿子杨彪,从杨赐到杨彪,从杨震到杨彪,都做到三公之首太尉,四世太尉,这个比汝南袁绍家的袁家四世三公还要厉害。

杨彪的儿子正是大名鼎鼎的杨修。

杨喜的二十一世孙正是隋文帝杨坚,二十二世孙是隋炀帝杨广。


历史简单说




(项羽)

一条大腿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只因为这条大腿是项羽的。

拿到大腿的人,姓杨,叫杨喜。不是一个小兵,是个郎中骑,这是个什么官呢?其实,就是一个管理宫廷车马门户的武官,同时,经常晚上值班,负责夜间安全。

因为拿着项羽的大腿,所以杨喜被刘邦封了个赤泉侯,从此枝繁叶茂,家族得到了大的发展,后人中出了二个有实权的皇帝,12个宰相。

接下来,我们聊聊这个杨喜,聊聊他的后代。

杨喜是如何得到项羽大腿的?



杨喜人生的崛起,是在乌江边上,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

当时,刘邦下令:凡是,能取得项羽首级者,封万户侯。能取得身体的一部分,也能封官加爵。

项羽那么勇猛,还是有些不怕死的,一直紧紧追击项羽。在乌江边上,项羽看大势已去,遂有了自杀的念头。于是对追击的几个人说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说完,一阵大笑,举起宝剑,就地自尽。接下来,汉军众人一哄而上,王翳取了项羽的头,杨喜、吕马童、吕胜、杨开分别取得项羽身体的一部分,作为郎中骑的杨喜取得了一条大腿。

就是这条大腿,让杨喜发了家,封了赤泉侯,家族实力开始逐渐增大,成为大的世家。

杨喜的后代,英雄辈出,出了2个皇帝,12个宰相



(杨敞)

杨喜到了第四代,出了个叫杨敞的,此人后来做了西汉宰相,比杨喜的官还大。虽然,杨敞官大,但名气一般。不过,他岳父名气很大,就是写《史记》的司马迁。

东汉晚期,杨家又出了四个牛人,分别是:杨震、杨秉、杨赐、杨彪,被世人称为“四世三公”,此时的杨家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杨家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杨彪生一子,就是那个著名的天才人物杨修,只是因为过于聪明,被曹操所杀。杨修是杨喜的十二世孙。



魏晋时期,杨家实力非常庞大,在晋武帝时,杨家又出了两任皇后,杨家多人在朝为官,杨家就此成为晋朝第一大族。

虽然,五胡乱华后,全国大乱,但杨家并没有“家道中落”。弘农杨氏杨牧一系后来出了个杨忠,先后做了西魏和北周的高级官员,而且是北周八柱国之一。



杨忠有个儿子,叫杨坚,这就是隋文帝,老杨家此时达到了权力的顶峰。杨坚去世后,儿子杨广继位,这是杨家的第二个皇帝。但,可惜,杨家的江山仅仅坐了两朝,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之后虽然有杨家子孙被人控制,立为了傀儡皇帝,但无权无势,算不得数。

进入唐朝,李世民的杨妃也是杨广之后,而杨家人继续活跃在政坛。整个唐朝,杨家出现了十一个宰相,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之家”。

唐朝之后,杨家开始衰败。但是,一条大腿,换得杨家千年的繁荣,也算是厉害了。


蓝风破晓


刘邦在派兵追杀项羽的时候许下承诺,谁能带着项羽的尸体回来,就封谁为万户侯。


然而项羽的武艺高强,刘邦手下的虾兵蟹将没有一个人能够杀死项羽,反而被项羽斩杀了几百人。


项羽在格斗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吕马童,一向豪情万丈的项羽对着吕马童说:“我听说刘邦赏赐千金,封万户侯来买我的人头,今天就算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这段话后项羽便拔剑自杀了。

项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他拔剑自刎后,汉朝的士兵竟然发生了内讧。


这些士兵都想要夺取项羽的尸体,自相残杀死了几十个人,最终把项羽的尸身砍成了5块,被5个人分别得到。一个叫杨喜的骑兵将领得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分到了1900户封地。杨喜并不是一个小兵,在得到项羽的大腿之前,就已经是刘邦手下的骑兵将领,在追杀项羽的过程中,杨喜被项羽瞪了一眼,吓的骑马逃跑了数里。

史书对杨喜的记载仅限于这件事,然而杨喜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却凭借着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成为了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杨喜的后代出现了12个宰相2个皇帝,繁荣昌盛了上千年的时间。


杨喜的前三代子孙都比较的低调,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事迹。从杨喜的第四代后人开始,杨家便成为了名门望族,杨喜的玄孙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弘农杨氏的共同祖先。

杨敞开创弘农杨氏家族后,弘农杨氏在汉朝时期人才辈出,东汉时期杨震、杨秉、杨赐、杨彪连续4代人在朝廷中担任三公的职务,是东汉时期最大的名门世家之一。


三国时期,因为才高气傲被曹操杀死的杨修就是杨喜的第12代玄孙。到了南北朝时期,杨家仍然在士族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杨喜的后代杨忠,是关陇集团的重要领导者,官至上柱国。而杨忠的儿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杨坚在公元581年建立了大隋王朝,结束了数百年纷争割据的局面。

杨坚去世后,杨坚的儿子隋炀帝杨广继承了皇位,由于杨广穷奢极欲,隋朝仅仅传了两代人便灭亡了。


虽然隋朝在杨广之后便灭亡了,但是杨喜的后代并没有在唐朝衰败,杨喜的后代在唐朝出现了11位宰相,是唐朝时期的名门望族。杨家和李家相互联姻,李氏皇族中的很多人都流着杨家的血液。一直到唐朝灭亡后,杨喜的后代才开始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

杨喜的后代能够在上千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兴旺发达,主要是因为隋朝之前实行的门阀制度。在门阀士族制度下,世族大家相互联姻,一个家族往往能够兴盛数百年的时间。


当然杨喜家族在最初能够崛起,靠的就是项羽的一条大腿。项羽在自杀前把头颅送给了吕马童,项羽恐怕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不是项上人头,而是一条大腿。


历史总探长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家人还真的是不得了。

都说要学会“抱大腿”,杨喜真是这句话的教科书式案例。


如果不是杨喜抱了项羽的大腿,杨喜自己就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更不会有后面杨家小辈们的未来了。

杨喜,本来不过是灌婴手下的一个骑兵,灌婴是刘邦手下的马军统帅,麾下骑兵骑将多不胜数,谁又识得谁?

可是机会降临在五个幸运的人身上,当项羽走投无路,被逼自刎之后,有五个胆大的军卒上去瓜分了项羽的尸体。

当时的杨喜抱了项羽的一条大腿,回头,刘邦封杨喜为赤泉侯,1900户。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贬杨喜为民,次年(前193年)复封。至于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杨喜坐了一次过山车,我们就无从考证了。

好了,接下去我们发开杨家的家谱,看看杨喜的后代们都有什么发展。

儿子

杨敷,字伯宗,杨喜长子。袭赤泉定侯,卒谥忠定。配陈氏、蔡氏。

孙子

杨殷(一说胤),字嗣宗、毋害,世袭赤泉侯,卒谥忠贤。配李氏。

曾孙

杨敞,宣帝即位月余,封安平侯,谥号“敬”。司马迁女婿。

司马迁的女婿,我们开始觉得杨家在历史上闪光了。

玄孙

杨忠,字孟兰,杨敞长子。承袭父爵,为安平顷侯。

深得其外公司马迁厚爱,在收藏和保管司马迁《史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配蔺氏。

八世孙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人称“关西孔子”,誉泽“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

弘农杨氏啊,这里要敲黑板划重点了。

十二世孙

杨亮,杨琦子。建安元年(196年),因杨琦功劳封阳成亭侯。
杨霏,杨琦女。大司马李傕妻。
杨修,杨彪子,字德祖。官至丞相主簿,后为曹操所杀。
杨超,杨众子。生四子,柄、骏、珧、济。骏、珧、济号称“西晋三杨”。

这一代杨氏子孙特别的出彩,尤其是那个杨修,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

三世孙

杨孕,杨亮子。杨孕之孙杨铉之六世孙杨坚,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孕后裔中另一分支,其九世孙杨赞,迁徙扶风,为“扶风杨氏”始祖。

杨氏的成色开始镀金了。

十五世孙

杨铉,五胡十六国时期仕燕国,任北平太守。其子杨元寿,为北魏代武川镇司马。

武川镇,关陇集团,一直延续到唐代的军事集团。

十六世孙

杨元寿,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人。杨铉子,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在北魏初年,曾在武川工作过,任北魏武川镇(今内蒙武川县西南)司马,举家便落籍为武川镇人。杨元寿子杨惠嘏,为北魏太原郡守。杨惠嘏子杨烈,为北魏龙狡将军。杨烈子杨祯,以军功封宁远将军,生五子,其长子杨忠便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再往下就是帝王家世了。

为了避免赘述,中间已经省去了好多代杨氏子孙,但其实这家人一直都在政治舞台上活跃,长久不衰。

如果史料可以更加丰富一些,是很值得做一番研究的。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刘邦曾下令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项羽的人头,项羽自刎后,王翳得头,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一部分,刘邦赏五人,将项羽遗体拼合,正好都对,以鲁公礼仪葬之,并为之发丧。

中间还穿插一个故事,项王已死,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服。汉王率领天下之兵想要屠戮鲁城,但考虑到他们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就拿着项王的头给鲁人看,鲁地父老这才投降。当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他死后,鲁国又最后投降,所以,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王安葬在谷城。汉王给他发丧,哭了一通后才离去。

其中分尸项羽里边的

这个杨喜不是一般人,因乌江分尸了项羽左腿而富贵升腾;开创了汉朝弘农杨氏一脉。后来做了丞相的司马迁女婿杨敞,以及太尉杨彪、主薄杨修都是他的后人。甚至《隋书》上说隋文帝杨坚也是他的十五世孙。唐朝有“李武韦杨”四大家族,武则天母亲就出自这一支。即便是千年之后的宋朝,名震天下的杨家将都是他的后代。。当年项羽的一条腿,成就了这么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家族传奇。霸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蔺MG


这个的确是真的!而且其后人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这一个姓氏就是著名的弘农杨氏。

小兵变候爷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60万汉军,分五路兵马围攻项羽,当时只有10万大军的项羽被围困垓下。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楚汉争霸由此结束,大汉帝国由此开始。

这场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小人物乃至整个杨氏家族的命运。


这个小兵叫做杨喜,也就是西汉开国赤泉侯。垓下之战爆发前,杨喜只是刘邦军中的一个保安,当时担任着骑兵小队的小队长,充其量就是现在军中的班长一职了。

为了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刘邦下令:能得到项羽首级者,赏金千两,封万户侯。

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后,汉军一涌而上,争相争夺项羽的尸体,然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居然在这场争斗当中幸运地抢夺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走上巅峰,被封赤泉侯,户1900,从一个班长一跃成为是开国上将。

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中的弘农是一个郡名,西汉元鼎年间,弘农所指的是,如今的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以及陕西渭河下游,丹江流域等大片土地。晋朝以后,弘农郡的面积不断减小。

但在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一直以来都是弘农郡中最繁华的地方,这里就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第一世祖是杨敞,杨敞则是题目中那个小兵杨喜的曾孙。话说杨家自从杨喜死后,便逐渐变得默默无闻起来。在杨喜的孙子这一代,连爵位都丢了。



然而杨氏的复兴开始就在杨敞,杨敞才华横溢,娶了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为妻。还在当时摄政大臣,霍光的手下当差。由于杨敞才华出众,能力非凡,深受霍光的赏识,升迁非常快,最后位及丞相。

关西孔子

弘农杨氏自杨敞之后,又慢慢的陷入了沉寂,直到了杨敞的玄孙杨震的出现,杨氏又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

杨震是位老年得志的才子。自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人称“关西孔子”。留下了著名的杨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名言。杨震一生为官清廉,公正,深受百姓之爱戴。



正是因为有了“关西孔子”杨震的品行与精神,才有了在杨震之后,杨家出现杨秉、杨赐、杨彪先后官至太尉,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杨氏家族出现历史上的小高潮,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问鼎天下

弘农杨氏子孙杨忠,为北周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北周统治集团核心成员,官至柱国大将军,杨忠死后,其子杨坚继承爵位。公元573年,宇文赟取杨坚之女为太子妃。宇文赟死后,杨坚独揽大权。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经过十四代的艰辛,弘农杨氏终于问鼎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

题中所指的两位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一直活跃的杨氏

隋朝覆灭之后,弘农杨氏并没有因此而被历史所忘记,唐朝之时有四大豪门分别是“李武韦杨”,杨氏在唐朝仍然是名门望族,先后有杨恭仁、杨师道、杨再思、杨弘礼等11人,官至宰相。



唐朝还有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四大美人杨贵妃,作为杨氏优秀的女性后代。在文化方面有杨炯,杨凝式等文人墨客。

到了北宋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就是忠烈杨家将,保家卫国,满门忠烈!而南宋时期则武有杨三思,文有杨万里,杨氏仍然是天下之名门,明代还有位于三才子之首的杨慎。


策神历史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以上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人生中最后一战的一段描述,其中提到了一位汉军将领——赤泉侯杨喜。杨喜在刘邦麾下并不是一个特别起眼的人物,他被汉高祖封侯之后也曾经在汉惠帝废黜为平民,而他的受封原因更是给我们证明了“抱大腿”的重要性——项羽自刎而死后,汉军因抢夺项羽的尸首而开始自相残杀(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终“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杨喜受封一千九百户,与其他诸侯王、万户侯相比这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杨家从此跻身于上层社会,其子孙也在这种优势条件下一个个闪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之前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历史人物都是杨喜的后代:

在西汉来说,杨喜的曾孙杨敞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玄孙杨恽在保存《史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杨家真正开始发达则是从杨喜八世孙杨震开始,杨震博览群书,在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永宁元年(公元120年),任司徒,随后又任太尉,最终因为中常侍樊丰的忌恨而饮鸩自杀。

杨震及其子孙在汉朝至曹魏一段时间内“四世三公”,其中杨秉官至丞相,杨赐、杨众封侯。杨喜的十二世孙杨修便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杨修了,他最终被曹操所杀。

杨喜后人的第二次崛起便是在南北朝时期,杨氏嫡系长期仕于北魏政权,后来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便是杨喜的二十一世孙。

即便是到了唐朝,弘农杨氏依然是最重要的世家大族,李渊、李元吉、李世民等人都与弘农杨氏有政治联姻的关系。


国史通论


项羽乌江自刎以后,汉军蜂拥而上,争相抢夺项羽的遗体。因为汉王刘邦曾经许下承诺,谁能够取得项王的项上人头,谁就可以得到千金封赏,并封为万户侯。

在对项羽遗体的抢夺中,有五个人得到了遗体的大部分。其中,王翳夺得了项王首级,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四人分别得到了项王的躯体。五人向刘邦请功邀赏,刘邦履行诺言,分别将他们封侯。

这五个人里面的杨喜,原本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骑将,得到项王大腿以后,被刘邦封为了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户,成为了一方大族。经过千百年的繁衍生息,杨喜后人逐渐成为中华望族,杨氏族人更是遍布天下。其中,杨喜的十七世孙杨坚,更是成为了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喜封侯以后,成为了华阴的贵族。此后,杨门名人辈出,而华阴杨氏后人也在历史上有过众多的出彩表现。在西汉、东汉、曹魏时期,杨喜直裔后人均有封侯。东晋十六国时期,随着晋室南迁,华阴杨氏遭到了很大的打击。不过,杨喜十四孙杨铉投靠慕容燕国,担任过燕国的北平太守。杨铉以后,杨家在北方的盛威复振。

到了杨喜十六世孙杨忠的时候,杨家成为了西北最大的望族之一,受封北周随国公。后来,杨忠之子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隋朝一共诞生了六位皇帝,除了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以外,还有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隋秦王杨浩、隋世宗杨昭、隋越王杨侗。不过,除了杨坚和杨广,后面几个皇帝都是权臣所立,并不掌握实权,在位时间也非常短暂。

隋朝及隋朝以后,杨喜后人在历史上封侯拜相的人也就更多了。在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就有杨素、杨国忠等人。


苏绽


是真的,因为这都记载在《史记》、《资治通鉴》里面了,不会有假。不过这个得到项羽大腿的人不是小兵,而是低阶军官;他的后人一共出了三位皇帝,不是两位。隋恭帝杨侑虽然没名气,但他也是唐朝官方承认的隋朝皇帝。

如果把条件再放宽一点,隋朝还有两位追封皇帝,隋太祖杨忠和隋世宗杨昭。以及两个傀儡皇帝,隋皇泰帝杨侗和天寿帝杨浩。这样算下来就是七位皇帝了。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垓下之战后,项羽四面楚歌,只带了八百骑兵突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当时乌江亭长渡江,劝项羽随自己一起到江东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但是项羽认为自己带了八千子弟兵出去,最后无一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

在把自己的胯下宝马送给了亭长后,项羽孤身与汉兵厮杀,杀死了百余名汉军,但他自己也身受十多处伤。就在这时,项羽看到了对面汉军里的吕马童,就隔空喊话,对吕马童说,这不是老熟人吕马童嘛,吕马童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就仔细辨认了项羽,然后他对旁边的王翳说:这个人就是项王。

紧接着,项羽对吕马童喊到: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要我的头颅,还会封万户侯,我就做件好事,把头颅送给你。

说罢,项羽自刎而死。

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死后,王翳砍下了项羽的头颅,项羽的身体则有很多人赶过来争夺。汉军将士为此大打出手,自相残杀,死亡数十人,最后有四人胜出: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和郎中杨武。(郎中骑都尉就是管理宫廷车骑门户的武官)

此四人各得项羽一体,加上王翳砍下的项羽头颅,拼起来就是完整的项羽。于是这五个人被刘邦全部封侯,吕马童封为中水侯,王翳封为杜衍侯,杨武封为吴防侯,吕胜封涅阳侯,杨喜封为赤泉侯。

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史记·项羽本纪》

其他人不说了,单说杨喜。

杨喜被封为赤泉候后,没啥大作为,汉惠帝在位期间,还曾被贬为庶民。(第二年又复封为侯)

公元前168年,杨喜逝世,汉文帝因其斩项羽大腿有功,追赠为严侯。

其后,杨喜的子孙也都没啥大作为。但是到了曾孙杨敞时,突然爆发了。杨敞因为跟霍光的关系好,所以两度任丞相,杨氏家族也因此由一个普通豪强,变成了大豪族。著名的弘农杨氏家族,其始祖就是杨敞。

值得一提的是,杨敞还娶了司马迁的女儿。


杨敞的儿子叫杨恽,因为司马迁对他非常的溺爱,从小就教导他,所以他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高。霍光死后,杨恽因告发霍光的子孙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迁中郎将。汉宣帝时期,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

不过,杨恽是个“大嘴巴”性格,多次发表激烈言论。最终他被汉宣帝借故处死。

他死后,儿孙受到牵连,因而其后连续三代人都没有什么作为。

杨家的这种窘况一直到东汉时期,随着杨喜的八世孙杨震官居宰相,才得到逆转。

杨震拜司徒之后,杨氏彻底爆发,从他开始算起,一直到东汉末年的杨彪,杨家一共出了八个太尉(宰相)。很多人常用“四世三公”来形容袁绍的汝南袁氏家族,其实弘农杨氏家族在当时也是“四世三公”,影响力完全不输袁氏。

东汉末年,杨氏遭遇了一个小打击。当时由于杨彪之子杨修押宝失败,被曹操处死,杨彪又因为心存汉室,对曹魏不感冒,推掉了曹丕赠给他的太尉官职。因而杨氏家族的“四世三公”记录传至三国初期时,就遗憾的断掉了。



不过,杨氏毕竟是大族。三国后期,由于杨彪的侄孙杨骏押宝成功,当了晋武帝司马炎的老丈人,一时间,杨家又咸鱼翻身。

西晋早期,杨骏大权独揽,嚣张跋扈。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的一年时间,杨骏以外戚身份独揽朝政,弘农杨氏家族的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由于杨骏的所作所为太遭人记恨,最终他被众人干掉,杨骏三族也被诛灭,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


杨骏死后十几年,由于胡人进入中原,原有的中原政治格局变了(胡人进来后,原有的中原士族体系大洗牌),延绵了将近四百多年的杨氏就真的堕落了。

这个堕落时期很长,一直到杨喜的十五世孙杨铉出任前燕北平太守,杨氏才得到逆袭。

杨铉之后,杨氏再次屡世为官。杨铉的儿子杨元寿降魏,出任北魏代武川镇司马。他的儿子和孙子杨惠嘏、杨烈分别出任北魏的太原郡守和龙狡将军。

杨烈的儿子杨祯以军功封宁远将军,此时的杨氏已经是四世为官了。

杨祯死后,杨氏赢来了一个小爆发,他的儿子杨忠得到了宇文泰的重用,官居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此后,杨忠擒窦泰、破沙苑、败南梁,迁征西将军、骠骑大将军,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后,他多次打败北齐军队,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拜小宗伯、大司空,迁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混到了宰相级别。

杨忠死后,其长子杨坚承袭父业。而杨坚就是大名鼎鼎的隋文帝。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初,祯属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周保定中,皇考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杨广操之心切,想一代人干两代人的活,结果不仅把祖宗基业玩死了,而且还把好不容易才复兴的弘农杨氏家族又给玩残废了。

不过,杨氏毕竟是大家族,所以即便隋朝灭亡后,唐朝依然要拉拢杨氏。唐朝时期,“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氏仍然还是唐朝的重要政治势力。

比如武则天之母,就是杨氏出身。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奸相杨国忠和他的堂妹也都是杨氏后裔。(杨贵妃和杨国忠的四世祖杨汪是弘农杨氏出身,后迁居河东)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居河东。父琛,仪同三司。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北史》杨汪传



总的来说,从杨喜封侯到杨国忠、杨玉环兄妹时代,杨氏家族延绵了将近一千年。其间杨氏几次沉沦,几次复兴。不能说杨氏后人取得的成就都是因为当年杨喜抢了项羽的一条腿导致的,但是这些杨氏后人都是杨喜的后裔,这点是没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