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梦露居士读国学


慕容博、慕容复一心想要兴复燕国,为什么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复兴燕室”绝不单单是一种口号,而是慕容家族几代人前赴后继,不忘祖训,为之奋斗的目标!

无论是年老的慕容博,还是年轻的慕容复都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意力,父子二人俱是年少成名,家世渊源,武功路子,武学天赋是一方面,但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自身的努为犹为重要,私底下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假以时日,复国不是梦想。

时也,命也,运也。

先是慕容家出了一个武学奇才慕容龙城,独创“斗转星移”绝技,纵横江湖,当世无敌。同时他也未忘祖宗遗训,纠合好汉,意图复国。不料,出一个宋匡胤,捷足先登,领先一步,建立宋朝。那时,人心思安,终无所建树,郁郁而终。

后传至慕容博这一代,依旧不忘祖训,更加励精图治。

天下有三处武学宝地,藏经阁、还施水阁、琅環福地,慕容家独占二。慕容博又潜藏少林寺二十多年,私抄少林七十二绝技,可谓天下尽矣!

到时,登高一呼,燕国指日可待。

但是天不遂人愿,生不逢时。

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

可惜,慕容父子不是楚贵族项梁、项羽叔侄,没有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

大宋亦不是大秦,没有亡国之兆,反而是百姓生活富足,人民乐守其业,侠义之士甘愿为了国家安危四处奔走。这时候,招兵买马,起兵造反,无疑于自取灭亡。此其一。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出身于草莾,或者为绿林好汉,或者是皇室后裔。

汉帝斩白蛇,刘秀中兴,刘备复兴汉室,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不属于慕容氏。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占,凭什么逐鹿中原?此其二。

慕容氏,人丁单薄,三代单传。父子年代跨越三十年,根本经不起消耗,若慕容复一死,慕容博即便复兴成功又如何?

王朝霸业,不过尘土,此其三。

为什么慕容氏父子一心恢复燕室,不招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荡?

兵者,诡道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辕辊,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瘭,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其实,孙子兵法上说的很清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故善用兵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慕容氏父子常年在江湖上四处游荡,就是为了树立威望,招揽人心,使人屈服。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丐帮是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乔峰出走以后,南慕容北乔峰,只剩下慕容氏一家独大,几乎无人抗衡。慕容博这才敢堂而皇之的露出真面目,若不是扫地僧及时出手,力挽狂澜,很可能江湖演变为一场血雨腥风。


灵明缘觉


慕容博和慕容复是《天龙八部里》里的两朵奇葩,一个专坑儿子,一个专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复兴大燕为毕生梦想,但结局令人唏嘘,慕容博为扫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复在破碎的复国梦中不知所去,发疯终老。

有不少读者疑惑,为何二人宁愿在江湖中打打杀杀,也不愿屯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来兴复燕国呢,笔者观点如下,请各位不吝赐教:

大宋国不允许他招兵买马

慕容复在出场时自称:姑苏南慕容,是因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这个地方也居住着大燕遗民,但地盘属于当时的大宋,试想,如果慕容复率领他的部下,在此处招兵买马,日日操练,叫嚣复兴燕国,这简直就是悬挂在大宋国的皇帝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反动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还未出师,就身先死了。

再说了,当时大宋国的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这样一个根基稳固,无计可施的社会大环境里搞起义来复兴大燕,没有群众基础和起义的噱头,根本搞不起来!


制造江湖混乱,好浑水摸鱼

兵马路线走不了,慕容复父子效仿宋太祖赵匡胤,试图借用江湖力量来颠覆庙堂的格局,来挑拨两大国的关系,好在战乱中寻找机会,趁乱复国。

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了挑起宋辽两国的战争,间接弄死了乔峰的母亲,为了避免被追杀,他假死避祸,潜伏在少林寺偷学武功,同时变着法子在江湖中制造混乱。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转星移”神功,嫁祸他人,制造江湖矛盾。慕容复在浪荡江湖的时候,哪里有英雄会,他窜去哪里“表现自己”,搅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严重缺乏,本想搅动江湖风云,趁机谋划大业,却不料兜兜转转成了江湖公敌。

奇人异士的重要性

很难得,他父子二人发现了拥有奇人异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种兵缺少的年代,拥有奇人异士这样一只队伍可不简单。在襄阳被围困时,杨过就是派奇人异士烧了“蒙古鞑子”的粮草,扰乱了敌军军心,才替郭靖夫妇解了围。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时候,这些奇人异士潜入城中搞暗杀,烧粮草,再与慕容复的兵马来个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们去宣传假消息,制造混乱扰乱敌军军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热衷拉帮结派,三五成群。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拉拢,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马。

财力薄弱,无力逐鹿中原

慕容复世家虽然强行支撑了五代没有断绝传承,但财力方面已然匮乏。姑苏燕子坞属于江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浪荡江湖,图谋大业等繁杂的支出让他早已囊中羞涩。

所以,在西夏国招驸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成为驸马就有足够的财力来兴复大燕,而不是儿女情长,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厮守一辈子。再到后来,他选择去抱段延庆的大腿当干儿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财政支持。

只是最后,他的计划都落空了。

自古以来,不少君主的发迹都在底层,首先聚拢一群悍将人才,然后招兵买马。慕容复他们父子混迹江湖捞取资本无可厚非,只是他们对人心的把握和局势的掌控能力实在有限,以至于最后落得了惨败下收场。

笔者以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珑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这个平台上获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图霸业”。各位看官以为呢?


彭彭喷


慕容复的大燕国,灭亡于410年!按照“南慕容北乔峰”的说法,乔峰和慕容复应该是同龄人(慕容复肯定比萧峰小),而萧峰和阿骨打年龄相仿,所以姑且算慕容复也是1068年生人吧。你看看410年到1068年,中间隔了658年,658年什么概念!证明慕容复的大燕国,早已不复存在,不管是江湖上还是朝廷上,都不会有人再支持慕容复复国!他是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春秋大梦?

六七百年,一个后代想恢复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荣耀,这事听起来就很荒谬,就好比现在一个姓赵的小伙子告诉你,几百年前这天下姓赵,所以我要恢复祖先昔日的荣光。何其可笑!

所以,与其说慕容复要光复大燕,倒不如说他要重新创造大燕!可以说,江湖也是一种武装力量,一旦掌握了也是很强的。比如天山童姥,手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就有数千人之多,很强了。再看乔峰的丐帮,也有30万弟子,相当牛逼了。慕容复如果能够笼络数千江湖人士,也会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接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行了

可实际上,慕容复虽然有想法。但是其本身是一个很小家子气的人,他没有领导力,没有得力的助手,只有四个三流家臣跟随,在江湖上根本没有朋友,这样他做事情往往都是逆境,没有任何帮手这是很可悲的!想当初,刘备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还有军事诸葛亮的追随,才成为一方霸主,而慕容复却没有任何的谋臣和得力干将,这样要想完成复国大业简直痴人说梦!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对野心家,就是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俩。他俩处心积虑要重建几百年前就灭亡了的燕国,但是却从不招兵买马,也不学习兵法韬略,而是专心修练各派武功,在江湖上四处浪,还树敌无数,可谓脑残至极。最终,慕容博被少林寺扫地僧感化,在少林出家不问世事,而慕容复的复国大梦破灭,竟而精神错乱,以为自己真的做了皇帝。

其实,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的复国做皇帝之梦,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而已,他们从一开始就疯了。因为光复燕国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不论天时、地利抑或人和都不具备,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人和

我们首先来看看,慕容博、慕容复念念不忘的燕国,究竟是怎样的国家呢?其实燕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前后建立了五个以“燕”为国号的政权,被后人称为“慕容氏诸燕”,它们分别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与北燕。

这几个燕国都是地方割据政权,又不是什么大一统的王朝。而且几个燕国之间尚且你争我斗。例如当年后燕灭了西燕,从后燕中分裂出了南燕,两个国家相互对峙,最后慕容云杀后燕皇帝慕容熙,建立了北燕。

时间过了几百年,到了宋代,根本没有人会怀念那几个叫做“燕”的小破国家,甚至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几百年前曾存在过几个燕国。所以慕容氏打出“光复燕国”的旗号根本没有号召力!他们完全无法获得人心,所以没有人和。

二、地利

想要建立政权,就必须研究地缘政治。北宋的周围全是强大的敌人,比如辽国、西夏、吐蕃,如果慕容氏能在两国的夹缝之间建立复国根据地,在敌对两国间谋求平衡,壮大自己,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但是慕容氏将自己的根据地选在哪里呢?在姑苏这个鱼米之乡。虽然北宋之时,江南并不是特别繁华富庶,但这里至少是大宋腹地,远离边境,远离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真是一派祥和景象。

试问,在江南一代,有多少人会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偏偏跟着慕容氏做谋反杀头的勾当呢?可见,慕容氏在选择根据地时,没有考虑到“地利”的因素,失败。

三、天时

所谓“时势造英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狼烟遍地,兵革不休。若是慕容龙城能组建一支军队,起兵复国,逐鹿中原,可谓上应天时,未必不能问鼎天下。然而慕容龙城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赵匡胤。赵匡胤本是柴周旧臣,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建立了宋朝,为天下开启了和平之世。慕容龙城复国无望,只能郁郁而终。

到了慕容博和慕容复活跃的时代,天下太平日久,虽不是海晏河清,但是宋朝的国内矛盾并不突出。当时宋朝的问题是外敌环伺,北有大辽,西有西夏,这两国对大宋虎视眈眈。此时大宋武林人士无不秉承爱国之心,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慕容博和慕容复这时候跑出来要造反复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慕容博与慕容复一对父子也堪称活宝,表面上看他们为了复国东奔西走,可谓苦心孤诣。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自相矛盾,犹如儿戏,基本上是想到哪做到哪,根本没有全局谋划。

复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心。但慕容博是怎么做的呢?他以韦陀杵杀死少林寺玄悲大师,又以斗转星移杀死伏牛山柯百岁,时时不忘自己家的祖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结果武林中都知道慕容氏到处杀人了。以至于白世镜谋害马大元,也要将尸体伪装成是中了马大元自己的绝招锁喉功而死,嫁祸给慕容氏。慕容博假死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儿子四处树敌。我简直怀疑慕容复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儿子。

慕容复的所作所为也很脑残。他口口声声要光复燕国,四处旅游结交四方豪杰。但是大理国镇南王世子、皇位合法继承人段誉爱慕他的表妹,辽国南院大王、手握重兵的萧峰倾慕他的为人,慕容复不去结交他俩,反而为了收买中原武林的人心把他俩都得罪了!但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心为国,根本不会跟着慕容复造反的。

不光慕容博、慕容复脑残,他们的手下也跟着脑残,最脑残的就是“非也非也”包不同。他口口声声说公子爷要以复国为重,但整本书就数他得罪的人最多。而且包不同不光是得罪人,他的拿手绝技是侮辱人,就是让人一辈子恨他的那种。比如他对青城派、亲家寨、段誉等人的侮辱都是锥心刻骨,包不同好像恨不得全世界都变成慕容家的仇人一般。最后慕容复一掌杀了包不同,我怀疑慕容复已经忍了他很久,实在忍无可忍了。

另外想复国得有心腹亲信吧?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想复国家族得人丁兴旺才行。最好是慕容博娶个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慕容复再娶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这样慕容氏成了一个大家族,至少复国还有点希望。可是慕容博就生了慕容复一个儿子,然后就假死躲到少林寺偷秘笈去了。而慕容复二十好几了还没娶妻生子,放着身边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语嫣不去亲近,整日东奔西走不干正事,还动不动就想自杀,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为什么慕容博、慕容复等所作所为如此脑残?居士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学过如何复国,如何统帅部众,如何收拢人心。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所作所为,并不像是一心想逐鹿中原的阴谋家,反倒是像想要扬名立万、开宗立派的武林大豪。他们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是为了传言慕容氏的威名。如果这么想,慕容博、慕容复所做的一切事情就都合理了。

由此,居士我猜想,当年慕容龙城争夺天下失败后,心灰意冷,便不再想光复燕国了,而是想在武林中创立一个慕容派。这一理想一直传到了慕容博父亲那里,他也是这么培养慕容博的,从他给儿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了:“博”,意味着博取天下百家武功。比如大理黄眉僧说过:

老僧听说世间确有慕容博这一号人物,他取名为“博”,武功当真渊博到了极处。似乎武林中不论哪一派哪一家的绝技,他无一不精,无一不会。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绝技。

其实连载版中,慕容博的妹妹就一心想要建立慕容派,她反对慕容博的复国计划。

慕容博长大后,才突然拾起了家族古老的复国梦想,所以他给儿子取名“复”,意思是光复燕国。但是慕容博所接受的教育是如开宗立派,而不是如何领兵打仗、上阵杀敌。所以尽管慕容博一心想复国,他的所作所为,包括对儿子的教育,却与复国梦背道而驰,最终酿成了慕容复的悲剧。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不论是创业还是复国,都要和现实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就想声势浩大的大搞,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他目前保存这点儿本钱也可能很快就会陪赔进去。


慕容博和慕容复所处的时代,离大燕国灭国已经几百年。他身边的遗老遗少,满打满算也就剩下包不同、风波恶、公冶乾和邓百川这四大家臣了。这样的实力,顶多算是地方上的一股比较大的地主武装。公然招兵买马,扯旗造反的话,份量还远远不够。

北宋政权经过澶渊之盟后多年的休养生息,不但兵精粮足,而且底层的人民也很富裕,安居乐业,不想打仗。此时的慕容复即使掏钱,振臂高呼造反的话,也没有多少人响应。

其实,他的先祖慕容龙城就很有先见之明,知道复国越来越成为是一项艰巨而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创立的“斗转星移”之术不但是一门极厉害的武功,也很可能是做为复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来实施的。


就是需要审时度势,一旦机会来临,巧妙地利用一方的力量来打击另一方。

慕容博散播契丹武士抢少林寺藏经阁武功秘籍的谣言,不就是想以小博大,想让契丹和大宋因此交兵,他好从中渔利吗。

慕容复也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他混迹于江湖,既可以掩饰身份,又能从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口中得到关于朝野和民间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他及时做出判断。他去西夏应征驸马,不就是从江湖中得到的信息吗?他认段延庆为义父,也是行走江湖的际遇啊。这些也都是为了从西夏或者大理借兵起势啊!


只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慕容复的策略是对的,只是在试试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对,他又过于急躁,最后不但复国未成,还落得众叛亲离,得了失心疯。好在还有一个温婉可人的阿碧陪他度过余生,也算是活过,拼过,爱过一场了。


田获三狐


这不过是小说而已,又不是真实的事件。倘若真有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这样的人,那才真有些奇怪,只能证明这对父子为了复国梦已经疯魔了。然而,他们父子两人流落江湖,没有招兵买马却不足为怪。

一、为什么说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若在他们那个时代想要复国,这是蠢人的疯魔行动?

一是因为所谓的大燕国已经亡国六、七百年了,这时候谈复国不是笑话么?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政权,前燕和后燕曾先后为中原霸主,西燕曾占据如今山西全境,南燕占据了如今山东全境及周围一些地方。即便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南燕(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刘裕后来开创南朝,成为宋武帝),也已经早在公元410年覆灭,而慕容博父子那个年代,至少已经在公元1060年之后,六、七百年后的皇族,和平民有什么区别?还说什么复国?二是因为慕容家的大燕国从建立之起就不得人心,更何况六七百年后?慕容诸燕,说起来是五胡乱华的胡人政权,从建立之起,就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拥护,仅仅依靠其部落强大的鲜卑兵力维护统治。数百年后,慕容家的部落早已经解体,还谈什么复国?三是慕容父子只以为身为皇族而高贵,实际上当时比他们高贵的没落皇族多的是,譬如建立唐朝的李家、建立北魏的元家,这些人都比慕容诸燕的时间更近、更有势力、更得人心,尚且没听说什么要复国之类的,慕容家空谈复国岂不是显得相当可笑?

二、虽然慕容复国的情节不符合常理,但千人千面,也难说中国历史上一定就没有这种人,金庸塑造这两个人物也无不可

慕容复国的情节,很可能来自于历史上后燕的复国。慕容家的前燕被前秦灭亡后,前燕的吴王慕容垂趁着前秦淝水大败崩溃后而复国,建立后燕,还称霸了中原,这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慕容垂的复国,是在前燕灭亡不久,其鲜卑部落兵还围绕在他周围时完成的,而且他赶上了前秦崩溃,北方纷乱的大好时机。而慕容博父子所谈的复国,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但是,历史上不缺这种痴人。说到底,慕容父子的复国其实本来无关乎他们再建大燕,而只是在于他们的野心而已。因为他们自称是大燕的后人,因此把复兴大燕当做一种口号,不过是为了实现其当皇帝的野心。只是,在我们后来人看来,复兴大燕,在北宋政权稳定时期,根本毫无号召力。不光大燕这个毫无名气的政权,即便当时李家人号召复兴大唐,恐怕也没几个人会听,这才是当时的实情。

然而,像慕容博父子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却可以有,为什么?因为历史上的野心家是随处可见的,复国是一层幌子,而人的野心是有些人的本性。小说,无外乎写人性而已,金庸先生塑造这两个人物并无不可。

三、慕容父子只是流落江湖,而没有招兵买马,并没什么不妥的。

一是因为慕容博的最初计划就是要挑动宋辽大战,引得中原大乱,他才有起兵的机会。他的计划没有成功,中原稳定,他自然不需要、也没可能起兵。二是原本江湖就是英雄聚集之地,慕容父子流落江湖,在江湖上赢得名声,不正是为招兵买马做准备吗?

慕容父子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没有招兵买马,而在于他们复国的计划混乱,到底把什么力量做为他们复国的支撑始终很不清晰。

需要知道,五胡时期的慕容诸燕,是以其强大的慕容部落兵为支撑,以投靠他们的汉人谋臣为助力的。而到了北宋时期,慕容父子该以什么为支撑,以什么为助力?靠那四个疯疯癫癫的慕容家将?那就真是笑话了。

况且,历史上的北宋,对民间控制的极严,哪里发生灾荒,人家北宋政府就到哪里招兵,把北宋军队弄成难民收养所。你慕容父子想要招兵,那就更难了。


星火辰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线,比较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实力强大。武装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根据《天龙八部》的描述,这部小说的背景应该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这一时期,北宋经过百年发展,实力强大,国力日隆,内部稳定。想要在大宋境内造反,势比登天。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边,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区小霸王,个顶个的强国。大宋朝都打不过这几个,慕容复就手下那几个烂番薯臭鸟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有什么机会?

第二,慕容家族实力有限。

鲜卑人建立的燕国,不管是前燕、后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脉。但那毕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时期已经相隔了五六百年。鲜卑慕容氏的政、治影响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慕容复在姑苏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坞”,并不是金庸乱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沦落为寻常百姓了。只不过是略有资产的大地主罢了。

这样的财力,逍遥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买马、举兵造反,根本办不到。养一支军队那不是开玩笑的,那花销绝对是天文数字。慕容家族无力承受。

正是因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无力举兵。所以他们才要到处煽风点火,妄图挑起各国之间的战争,到时候天下大乱,慕容家族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趁机复国。

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令人可发一笑。


上将嗳福斯


慕容博、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中最可怕的投机者。他们一心想兴复大燕国,重振当年大燕国的雄风(其实说实话,对历史不是比较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大燕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其实他们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从此越错越深。

他们之所以在江湖上游荡是因为:

1.他们认为兴复大燕主要依靠武林人士的帮助,争夺天下只需要武力。

为了兴复大燕国,他们也是鞠躬尽瘁了。但是他们没有明白打天下与打江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如郭靖和黄蓉夫妇,身边有需求武林高手,更有天下五绝这样的高手助阵,但是面对百万蒙古兵,还是没有能守住襄阳,最终战死襄阳。可见,争夺天下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而是要讲究谋略。慕容父子俩错误的认为只要能笼络天下英雄的心就能复国。

2.慕容博父子俩是《天龙八部》中最大的投机者。他们希望天下大乱,借此机会崛起。

慕容博父子可以说是居心叵测的人,环顾当时的天下格局,大宋,西夏,大辽,大理并立,他们就这样寻找着的机会。最终他们发现萧峰是辽国的南院大王,所以他们希望能和萧峰联手,挑起宋辽战争,以此来兴复大燕国。

令郎官居辽国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镇南京,倘若挥军南下,尽占南朝黄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业,进则自立为王,退亦长保富贵。那时顺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歼之,如踏蝼蚁,昔日为丐帮斥逐的那一口恶气,岂非一旦而吐?其时我慕容氏建一支义旗,兵发山东,为大辽呼应,同时吐蕃、西夏、大理三国并起,咱五国瓜分了大宋,亦非难事。我燕国不敢取大辽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国,尽当取之于南朝。此事于大辽大大有利,萧兄何乐而不为?

他们为了兴复大燕国,或者说为了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不惜牺牲两国百姓,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这样的心胸根本配不上英雄,这根本不值得别人追随。


慕容博父子的复国梦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切合实际的,是逆时代潮流而为。大燕国只是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一个小国家,可以说只是一方割据势力,并不是一统天下的政权。在宋,辽,西夏并立的情况下,人心思定,那还想再起刀兵,所以,即使他们想要复国,也不会有拥趸。他们的梦是不现实的,是可悲的,因为这个虚幻的梦想,他们父子俩赌上了一生,却一败涂地。


学海一扁舟


这你就不懂了,中国做大事尤其是这种造反的大事,成功的条件是:谋划与密室,点火与基层。

你上来就招兵买马,扯旗造反。还没根基呢就被扑灭了。慕容氏这样的做法绝对是正确的,混迹于武林,接纳并发展自己的势力。提前在关键位置埋好旗子。


高升给朱元璋指定平定天下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主旨都是这个意思。”

你别用你这种凡人的想法去想追逐王道之人,就算是不成功的慕容氏的思想也不是你这种智商的人能想到的。

要组建军队,首先要有足够的钱粮。还得保证初期不被剿灭,招兵也得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就这些在和平年代想做成太难了,所以慕容氏才一心想要天下大乱。

这些事的关键都在于前期的准备,钱粮的准备,要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来源。发展自己的势力,搜罗党羽,在各种官府关键部门建立自己眼线。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网。这些事都要在扯旗之前完成。不把这些都做啊,就算有万余兵马也很难存活。


水煮西山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要搞清楚《天龙》这部书是一部武侠小说,书中人物全部以武为尊,拥有最强大的武力就等于或者说就可以拥有整个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慕容父子选择在江湖上闯荡,寻找和制造复国机会并无不妥。

再从慕容家所处位置来看。

姑苏即今日之苏州,鱼米之乡大宋腹地,把家安在这里对慕容家联络天下豪杰,提升家族声望确有巨大帮助。但是同时也对慕容家的发展形成了许多限制。

你大家大业的弄上几十上百个家丁,说是为了看家护院还说得过去。但如果弄了几千上万人在那里操练,你当大宋地方官员是瞎子,不把你抄家灭门对得起头上的乌纱帽?

慕容父子一明一暗,在江湖和诸国间制造矛盾引发战争,其目的就是要火中取栗乱中求机。如果父子两人有一人武功能天下无敌,无论用何种手段使得天下武林人士均能听命,则复国不是奢望。

可惜父子武功虽也不凡,却不想一山更有一山高,同一时代遇到了乔峰段誉虚竹这等百年难得一遇的人物,最终饮恨也就不算意外了。

其实金庸先生为慕容复安排的下场也是很不错的,虽然精神错乱,但毕竟自己认为完成了一生所愿,只要不再清醒,管它真假虚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